時間:2017年07月13日 分類:學術著作 次數:
大多數人評職稱都習慣了發表論文,其實先如今評職稱的最佳方式已經被出版著作占了更重要的分值,隨著很多地方評職稱制度越來越嚴格,對論文的發表要求也越來越高,導致發表一篇論文的成本越來越高,例如一些省份的評職文件中業績成果那一項明確規定了必須發表核心期刊,同時要求出版學術著作(本人原創部分不低于10萬字),可見對于評職來說,出版獨著、合著的重要性提高了。
出版著作或者是在著作上附名主編、副主編呢?出版費用遠比發表核心期刊要低得多。可能在大多人心目中,出書是很難的,而且費用一定特別高,以至于連咨詢都不敢開口。還有就是職稱評審提交一本學術專著,根據自己的情況會覺到沒底氣。其實,現在出版專著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了,別人都有,你沒有評審時會更沒底氣。
以下教材專著可以附名位置有:
《食品安全與微生物學》第1、2主編;
《生物化學教學與思維創新》第1、2主編;
《書法技法精要》第1、2作者;
《急救與重癥醫學》第1、2主編;
《醫院門診管理研究》第1、2作者;
推薦閱讀:怎樣確定所編教材是不是規劃教材
小編認為能夠參加十三五規劃教材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它不僅僅可以為我們帶來榮譽,同時也是評職加分的重要依據,例如可以用來評審正高級教師,參與副主編可以評審副高職稱,做參編可以評審講師和中級教師職稱,所以很多教師都爭著要參與規劃教材,那么怎樣確定所編教材是不是規劃教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