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年08月19日 分類:SCI論文百科 次數:
做過科研,向sci期刊發表過論文的人員,應該都有過論文被拒稿的經歷,今天在這里整理了一些投稿sci三區被拒的原因,論文被拒幾率的高低取決于論文的質量,所投雜志的難易程度。
投稿sci三區論文也要經歷初審、外審、終審等環節,初審被拒往往就是論文存在嚴重的不足,比如重復率高,與期刊不符,論文格式不正確等;而外審是比較嚴格的審稿階段,會認真審核論文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科研設計、結果的解釋、課題的重要性、論文實驗不足等原因拒稿,這時說明論文內容存在缺陷,在方法、討論、結果等方面都有不足,無法修改直接拒稿。
終審也是有拒稿的可能,不是通過外審后就萬事大吉了,終審是最后一層審核,從大的方向進行把控,查看論文的政治傾向,整體的表達表述,是更宏觀的審核,論文整體表述欠缺也可能導致被拒稿的,作者論文到了外審階段也不可掉以輕心。
雖然sci三區期刊相對一區、二區是比較好投稿的,但也有一定的拒稿率,對論文的質量要求嚴格,科研設計有問題,所得出的結果和結論就會有誤,很可能面臨拒稿。因此科研設計一定要有恰當的實驗對照,所用的實驗方法要可靠,觀察的樣本數要足夠,而且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樣本要有可比性。在論文寫作中,材料和方法和結果應盡可能寫得詳細些,以便審稿人和編輯能讀懂你的實驗設計。
作者及時了解論文被拒的原因,針對性的修改,才能降低被拒的幾率。通常課題設計應該是在做課題前已經做好了,這樣可少走彎路,也可提高經費的利用效率,而在做科研時根據實驗結果可以隨時修正你的設計。
總之作者安排sci三區論文并不容易,要花費很多時間和成本,要多掌握一些技巧,也可多咨詢專業學術顧問,詳細分析拒稿的原因,針對性的修改,這樣sci論文才能更快的發表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