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年11月22日 分類:SCI論文百科 次數:
科研誠信是學術界比較關注的問題,而對sci論文來說,撤稿是非常嚴肅的問題,有作者咨詢sci已收錄又被撤稿的原因,大概率是作者文章出現了學術不端問題,因此取消此論文的發表權利。
因學術不端導致的撤稿,其中偽造篡改數據,虛假同行評議是學術不端中的主要撤稿原因,具體如下:
1. 偽造、篡改數據
偽造數據、篡改數據、對實驗結果圖進行剪切、拼接、旋轉等方式對結果進行篡改。
2. 抄襲或剽竊
使用他人的文字、 概念或觀點,且故意省略引用他人成果的事實,將其作為自己的研究成果發表。近年來也出現了很多抄襲剽竊的“變異”行為,包括更換表述方式、外文獻翻譯后使用、圖表文字互轉等。
3. 署名不當
未經他人同意,將他人列入作者名單;對研究做出過較大貢獻的人不在作者行列;未按照貢獻大小決定作者順序;未對研究做出過貢獻的人出現在署名中;作者個人信息不完整;并非所有的合著者最初都同意出版等。
4. 同行評審過程不規范
作者或者“第三方”機構提供虛假的審稿人郵箱,同行評審過程造假等。
5. 一稿多發
包括將同一篇文章提交并發表在兩個及以上雜志;同一作者或同一課題組成員將本質上相同的研究成果修改后發表;將基于同樣實驗基礎的數據或圖像元素在其他地方發表在不同的科學背景下,也稱重復發表、多余發表或自我剽竊等。
6. 違反倫理相關問題
無法提供有效倫理批件證明和相應批號;未獲得參與者的知情同意或未獲得相關醫院機構的出版許可;或在文章發表以后,參與試驗的病人撤回了知情同意書,為遵守患者的保密協議而撤回文章。
7. 作者之間利益沖突等
其他學術行為不端包括作者之間利益沖突,發現作者先前已有嚴重的學術不端等其他原因。
8. 綜述文章用圖未獲得出版商或作者授權
以上就是sci論文錄用又被撤稿的常見原因,作者被動的撤稿多是文章出現了問題,對自身影響也是比較大的,還有極少數是作者單方面提出撤稿,從這本期刊撤稿,然后再改投到別的sci期刊上,無論是哪種原因,作者都要慎重對待,降低對自身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