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04月09日 分類:SCI論文百科 次數:
科研人員或多或少的都面臨過論文被退稿的情況,收到退稿意見,難免會感到一陣失望,那么論文被退稿一定是件壞事嗎?還是要客觀的看待這件事情,并不完全是一件壞事,論文退稿就是為學術把關的表現,做到學術嚴謹性,避免發表錯誤的實驗結果和錯誤的觀點,結論。
論文退稿,可以促使作者痛定思痛,補做實驗、修改論文。有時候導師讓研究生修改論文,研究生不愿意修改。這些論文被退稿了,審稿人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意見,研究生不得不認真修改論文。
論文退稿,可以使作者正確的認識自己,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往往,不經歷退稿,作者覺得自己獲得了“震驚宇宙”的發現。但問題是,審稿人認為,你做實驗的方法是錯的,結論也是錯的。審稿人也不一定對,但作者收到審稿意見后,心中過多的熱情會冷卻,幻覺會消失,從而在修改論文之后,把論文投到更加“合適”的雜志。這所謂“合適”的雜志,就是檔次更低的雜志。
找到“合理的價位”,把論文發到檔次更低的雜志,雖然有些遺憾,但其實內心會更加坦然。差的論文發表在好的雜志,表面上看起來“掙大了”,但“圍觀”的同行也多,讀者更容易挑刺。當讀者感到這篇文章遠遠配不上期刊的影響因子,可能會寫差評投給期刊。而假設一篇在學術上沒有錯誤但缺乏創新性的文章發在一本普通的雜志,本來看的人也不多,大家也會對這樣的期刊發表這樣的文章習以為常。
重要的是,論文被退稿之后怎么辦?
需要作者認真思考,我的實驗數據是對的嗎?我的實驗數據是對的,只是分析和觀點(結論)有問題,還是我的實驗方法都錯了?如果只是分析和觀點有問題,那說明數據還是能用的,那么我們重新分析、修正結論即可。而如果實驗方法都錯了,那就難辦了。
而且,什么叫實驗方法錯了呢?是我采用了比較基本的、但很多人也用實驗方法,只是目前出現了更新的、更可靠的實驗方法,還是我的實驗方法從根本上、從一開始就錯了?如果是前者,沒有大礙,我們可以把論文投給檔次低一點的雜志。而如果是后者,那么實驗數據是徹底報廢了。但只要我們能夠重新做實驗,寫出的文稿里面的文字還是大部分能用的。
被退稿的論文最后是什么結果,一直是就發不出來嗎?這是作者比較關心的問題:
學術界有一些退稿的論文發不出來,如果退稿的次數多了,學生的心態可能會放平,給論文找到合適的發表途徑,作者遭遇退稿還是要以平常心,然后重新補做實驗,并且調整提法后,還是能夠很快投稿成功的。當作者收到論文清樣的時候,感到還是有一些成就感的。
總結來看,論文退稿并不可怕,作者還是要以平常心,正確的對待退稿,積極的去修改論文,這樣投稿中稿率才是比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