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12月18日 分類:SCI論文百科 次數:
SCI論文要求比較嚴格,內容也是高度精煉,一定要避免冗余和不必要的描述,有作者也想要了解SCI論文主要有哪些框架組成?涉及到的內容有標題,摘要,關鍵詞,引言,材料和方法,結果,討論等,下面展開具體的介紹:
1、標題(Title):應簡潔明了,準確反映論文主題,一般不超過20個英文單詞。
2、摘要(Abstract):摘要應簡明扼要,字數一般控制在300字左右,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結果和結論。
3、關鍵詞(Keywords):3-8個詞或詞組,反映全文的中心內容。
4、引言(Introduction):引言部分應論述研究主題的現狀,歷史背景,目前的研究現狀與動態,強調本研究的意義與重要性,概述本研究的主要方法。字數要求一般為200-500字,約占全文的1/8-1/10。
5、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詳細描述實驗設計、材料、參與者、數據收集和分析方法。每部分控制在50至100字,整體篇幅在500至1200字之間,約占全文的1/4至1/5。
6、結果(Results):客觀呈現研究數據和分析結果,使用小標題分段呈現,條理清晰地解釋說明實驗結果。字數建議通常在500至2000字之間,約占全文的1/4至1/5。
7、討論(Discussion):深入分析實驗結果,提出理論意義與實際應用的見解。字數建議介于100至2500字之間,約占全文篇幅的1/4至1/5。
8、結論(Conclusion):簡明扼要地總結文章的核心發現與對未來研究的啟示。字數控制通常在30至120字之間。
9、致謝(Acknowledgments):感謝資助本研究的基金和對本研究作出貢獻的參與者、研究人員及單位。字數建議通常在20至150字之間。
10、參考文獻(References):遵循目標期刊的參考文獻格式要求,通常建議引用20至50條參考文獻,常見數量為30條左右。
這些就是常見的SCI論文框架,作者向sci期刊投稿,不僅框架很重要,還要明白論文發表每個狀態的含義,具體介紹如下:
1Submitted 投稿成功!一般會收到期刊的確認郵件。
2Editorial check 期刊行政編輯開始初步審核,一般不涉及研究的質量,更多關注論文格式/細節:引用格式、論文長度、相似度、是否引用同期刊論文、歷史記錄(有無重復投稿)。
3With editor 論文來到主編手里,決定是否送審,考慮包括: 論文與期刊的相關性;論文的創新性/重要性/實效性等。
4Associate editor assigned 有的主編不會親自處理投稿,而是挑選小領域更相關的副主編來處理;
5Reviewer invited 發送審稿邀約,這一階段的耗時取決于:課題是否新鮮;課題受眾是否廣泛;期刊質量。
6Under review 至少有一個審稿人接受了審稿邀約外審流程開始。
7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 足夠數量的審稿人提交了審稿意見,主編根據審稿意見作出決定。如果不同審稿人意見差異大,這一階段可能會邀請額外審稿人再次對論文進行審核,論文狀態可能變成Under review。
8Decision in progress 主編或副主編開始參考審稿人意見,做出裁決。
9Revise 無論大修還是小修都是好消息一般會限定修改時間,如三個月。
10Completed 終審完成,有以下幾種可能:Accept/Conditional accept:成功!等發表。Reject:被拒稿,可以考慮申訴,但一般希望不大,重投下家吧。Resubmit:當前論文被拒,但可以以新稿件形式重新審核。Transfer: 建議移交姐妹平臺,通常是次一級期刊,是委婉拒稿。
以上就是SCI論文主要的構成框架,以及論文發表的狀態,每位作者要注意的內容很多,更多相關論文發表細節,可以隨時和專業人員溝通,給你提供更全面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