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1月18日 分類:免費文獻 次數:
《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舉措探究》論文發表期刊:《山西農經》;發表周期:2020年24期
《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舉措探究》論文作者信息:作者簡介:宋媛光(1977—),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稅務管理。
摘要:“三農"問題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景,會影響農民的生活質量。妥善處理“三農"問題,加央推動農業經濟建設是提高廣大農民生活質量的關鍵。基于此,針對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展開深入探析。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環境;經濟管理;優化
我國是人口大國,對食物的需求量較大。農業是衣食之源,是人們生產生活的根本,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率逐年提升,部分地方政府已經開始將農業發展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基礎,從而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目前,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新型農業經濟體系建設工作也取得了突出成果,改善了農村的營商環境,開拓了新型農村發展思路。各地區利用地方政策對農業經濟進行指導,確保農業經濟能夠穩步發展。利用管理策略對農業經濟發展進行指導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但是部分地區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較大阻力。
通過對農業經濟管理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高效管理能夠讓農業經濟發展更加專業化、正規化、市場化,而如何將有效的方法落實在實踐工作中尤為關鍵。只有認真貫徹落實各項管理措施,才能達到既定的效果,確保農業經濟穩步發展"。
1農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會計委托代理工作
目前,農村基層工作人員仍然沒有意識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各行政單位的管理缺乏合理性,沒有真正將管理工作落實到實際工作中,農村的發展狀況相對較差。對于部分合作社,農民并沒有從中受益。農村土地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利用,外出務工人員明顯增加,限制了農村的發展叫。
1.2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專業水平較低有效的管理手段能夠促進農業經濟快速發展,也是盤活農村經濟的重要手段,直接決定著農村勞動力和生產資料是否得到有效開發。合理分配、利用農村勞動力能使農業經濟穩步發展。
當前,農村人員結構復雜,文化水平較低,整體思維和意識薄弱,沒有清晰地認識到管理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能有效把握政策紅利。由于人員整體意識薄弱,無法大力開展農業經濟建設,進一步限制了農村經濟發展。
1.3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嚴重滯后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根據當前網絡化、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不斷調整發展策略,通過信息化手段帶動農業經濟發展。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運用科學技術,能夠高效解決農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使農業經濟管理更具科學性。
當前,農業仍然通過傳統的模式進行發展,沒有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工作開展速度緩慢,沒有跟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
2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
2.1 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機制和體制健全的機制是推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前提。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進行提前預判,設定合理的發展目標,進行科學高效的監督管理,確保農業經濟快速發展。
同時,在制定機制時需要借鑒和參考不同地區的成功經驗,通過引進合理的技術、先進的理念來完善農村發展機制。可以通過對土地進行有效開發利用,帶動地區經濟發展。要留住核心人才,避免土地過度開發。
此外,要落實地方制定的相關制度和出臺的各項政策,確保政策有效推進。通過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人,在保障農民正產生產生活的基礎上向小康生活邁進,推動社會繁榮發展,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各地區要對農業經濟管理足夠重視,利用科學技術對工作進行指導,營造良好的農業生產氛圍,促進農村發展。
2.2 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加強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
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會直接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因此管理人員既要具備專業知識,又要有管理能力。打造核心管理團隊,將管理策略落到實處,通過合理的激勵手段發揮人才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同時,管理人員要不斷學習,及時補充和更新知識,利用有效的管理手段進行管理。通過績效考核方式對工作人員進行考核,及時了解工作進展。
2.3 推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進程把信息技術科學有效融入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能夠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政府部門要聘用信息化人才,把信息化人才和管理人才結合起來,促進經濟管理快速發展,同時促進農產品銷售目標順利實現。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充分了解農產品市場信息,創新農產品生產模式,增加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和銷量,從而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目標。
2.4 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引入專業的技術人員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已經設置了經濟管理專業,報考該專業的學生數量很多。但從當前來看,由于農村的環境較差、工資較低,大部分學生在畢業之后選擇留在城市,只有少部分學生從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因此,各地政府應積極出臺各項政策,引人專業人才。首先,建立大學生實習基地,讓大學生深入到田間地頭,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促進農業發展。其次,政府應出臺引進人才的各項政策,加大資金投人,留住人才。
各地區農業部門要把依法治國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方針之一,根據頒布的政策和法規建立農村管理制度,強化管理力度。首先,制定經濟管理責任制度讓相關工作人員了解自己的崗位責任并積極完成自己的工作。其次,建立良好的規章制度,減少農民負擔,通過合理的制度促進農業政策有效落實。再次,建立信息反饋系統。各地區要積極進行溝通和聯系,及時找出經濟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2.5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是新農村發展的主要目標,因此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是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首先,營造良好的生產環境,增加生產量,提高生產效率。其次,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完善鄉鎮企業的管理制度,使產業不斷升級,增加農民的收益。再次,要想縮小城市與農村的差距,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就要不斷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管理水平。農業部門要出臺相關政策,改善農業的整體經濟環境,強化扶貧工作的扶持力度,制定補貼政策,從而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最后,積極進行統籌規劃,使城市帶動農村發展。
2.6 加快現代農業建設,保障改革機制順利實施要想進一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就要根據農業的發展情況及時對發展策略進行調整。在農業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快推動現代化建設工作,另一方面要提高經濟改革速度。由于農村集體用地數量逐步減少,因此必須進行耕地制度改革,形成新的發展模式,進一步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同時,政府部門必須認識到農業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從多個方面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引入新品種、新技術,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農業部門要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穩步提升生產技術,構建合理、完善的農業經營體系,實現農業經濟發展目標0。
2.7 促進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
首先,高度重視資源配置問題。對土地資源、水資源進行高效整合,形成環保經濟理念,從而推動生態農業發展,構建合理、完善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實現環保生產目標。
其次,高度重視水利設施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土地建設,妥善處理干旱、內澇等自然災害問題,提高農業生產的抗災害能力,構建和諧、穩定的生態環境,推動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1再次,高度重視基層調研工作。農業部門的工作人員應當深入基層,根據農業的具體發展狀況制定合理、完善、高效的措施,尤其要高度重視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及時解決。
3結束語
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是政府工作的重點。雖然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業經濟管理理念不斷更新,但在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諸多問題,農業經濟管理體系亟需進一步完善、優化。針對存在的問題,應該聘用專業水平高、綜合素質高的專業人才,從而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向陽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農業經濟,2015(12):23-24.
[2]王金平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農技服務,2017(12):183.
[3]韓輝輝,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農家參謀,2017(24):19.
[4]張業,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1].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8(5):25-26.
[5]蘇政波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探討[1].農家參謀,2018(13):19.
[6]張震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1].花卉,2018(12):293-294.
[7]王向華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探討[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9(4):223.
[8]柳美紅.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及優化策略探完[].科技經濟導刊,2019(20):238.
[9]孫凱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措施[J].商品與質量,2019(39)184.
[1]張國強.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研究[J],產業科技創新,2019(32):108-110
[11]王麗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1]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