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7月31日 分類:免費文獻 次數:
《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行業網絡安全監管探討》論文發表期刊:《傳媒論壇》;發表周期:2021年13期
《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行業網絡安全監管探討》論文作者信息:馬玉紅,女,漢族,河北望都人。研究方向:信息價值的有效利用。
摘 要:日前,我國廣播電視行業迅速發展,廣播電視網絡安全問題飽受關注。網絡安全監管,早已上升為我國廣播電視事業工作的頭號任務,直接關乎我國信息化建設水準。我國廣播電視網絡危險正隨著廣播電視網絡范圍而發生變化,危險現象頻頻再現。為此,關于廣播電視與視聽媒體行業安全監控技術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本文針對廣播電視網絡監控技術展開探討,以期助力我國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行業長足發展。
關鍵詞:廣播電視;視聽新媒體;網絡安全;探討
現階段,科學技術不停地更新換代,廣播電視網絡傳輸方式有所改善,早已形成了囊括無線電廣播、數字模擬技術、衛星覆蓋等多元要素的系統模式,為我國廣播電視網絡迅速發展帶來了便利,促進廣播電視網絡健康成長。當下,廣播電視覆蓋范圍日日擴張,為廣播電視網絡監控平添了幾分難度。追隨時代進步步伐,廣播電視傳輸模式越來越多元,所涉及的監控系統也呈現出差異化成長形勢。為了切實保障廣播電視網絡高效運行,需要對其監控技術進行優化與升級,以此促進廣播電視協同發展。
一、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行業網絡安全監管現狀早在20世紀初期,關于廣播電視監控,普遍采用廣播電視網絡監控技術中極最為簡約的監控手段。其中,所應用的監控,只是覆蓋了衛星電視廣播效果與質量。由于技術監控水準不到位,監控方法多為主管檢測、人工檢測,監控效率相對低下。伴隨時代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水平有所提高,廣播電視網絡監控技術水準得到改善。現階段,用來監控廣播電視網絡技術的手段,主要由自動檢測及人工檢測兩部分內容組成。一般情況下,采取自動檢測及人工監控相結合方式的多數是中央機構、省級機構、直轄市機構,地市級廣播電視普遍采取人工監控方式。由于部分城市經濟發達,逐步采用自動檢測、人工檢測混合運用模式。由于廣播電視網絡規模日益擴大,復雜性也相應增大。正因國家省網、市網、骨干聯網等廣播電視的存在,早已促使我國廣播電視網絡成為世界上影響力極大的有線電視網絡。我國擁有的有線電視網絡頗為復雜,存在很多重要技術。在數字傳輸之際,省網與國家電網等均以SDH為關鍵傳輸形式。所謂的廣播電視網絡,是由多廠商的、各種各樣的產品組成網絡,具有復雜性特征、異構性特征、規模性特征。若想實施全網監控,以及對全網進行維護與管理,勢必要采用先進的網絡管理系統,并充分展現網絡優勢,才能達到終極目標。
廣播電視機前段發射廣播信號,用戶在用戶處通過光纖技術手段接收各種信號。此時此刻,每一家每一戶的人均通過分配器送入信號。在客戶端接收廣播信號時,將廣播信號無限放大,最終轉化成數字信號。接著,通過技術手段、系統等轉換數字信號為聲音與圖像,并在電視中呈現。在這個過程中,極易受到各方攻擊,甚至致使信號被中斷、被偽造,甚至是被終極篡改2。其中,所謂的中斷,主要就是指不法入侵者通過各種各樣高新技術,令光纖中傳播的信號暫時停止,導致用戶終端設備不能順利接受該信號。非法篡改,主要就是指在有廣播信號傳播的時候,其中有部分間隔時間會被其他入侵者利用,將違法信號融入網絡,以此惡意控制整體網絡信號。最后,即偽造。所謂的偽造,主要指利用廣播電視播出的間斷時間導入非法信號,并將其呈現在用戶終端,在用戶終端上播放違法信息。
二、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行業網絡安全監管
(一)確認網絡中的傳輸信號
細致核實網絡中的傳輸信號,是廣播電視監控系統運行、管理時的關鍵目標,意在檢驗其是否具備合法性質,是否滿足運行需求,以及有效識別違法信號、剔除違法信號。對廣播電視安全監控系統來說,監控主機、末端監控器與數據反饋渠道均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監控主機包含了主系統、子系統、遠程控制系統等。正因存在終端信號監控器,便可有效檢測末端廣播信號,進一步甄別前段發射的信號,再次檢測其是否合法,進而有效提升信號精準度與合法性[3)。除了綜上所述的功能,終端監控器還能進一步檢測進入傳輸通道中的數據,一旦出現問題,也不會影響到其他數據的查詢,無形中保障了工作進度。當終端信號監控器發出問題信號、傳輸信號時,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報警信號,令前端主機得到警醒,以便能快速采取相關措施,合理監控各種信號。
(二)網絡集中網絡分布管理
網絡集中管理與網絡分布式管理,主要是監控網絡、管理網絡的關鍵形式。網絡集中式管理的特征,普遍是通過整體網絡的監視,令網絡中發生的問題,在最短時間內被檢查出來。立足現有問題,制定行之有效的對策,控制整體網絡。關于各節點,均存在一定控制作用,可在網絡管理中心中充分展現。網絡中心集中化管理,加強了符合管理時的鑒別能力,促使全網情況更易被掌握與觀察。當然,在網絡集中式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缺點。如今,各地區廣播電視網絡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即使在統一地區,也會存在諸多廠家生產、制造的網絡設備產品。因為網絡設備有差異,所展現的性能也大有區別,令網絡集中式管理更復雜化,很難在短時間內全方位監控整體網絡[5]。值得注意的一點,在網絡分布式環境管理時,可以圍繞設備性能及型號等,合理應用網絡管理設施。廣播電視借助網絡推進管理工作,管理過程普遍聽從最高級廣播電視網絡中心指導。廣播電視網絡按照市級、縣級、省級等,劃分光纖網絡區域。在不同的管理區域內,會分布不同的管理任務。網絡數據管理服務器通常會分布于各種網絡管理區域內,數據庫的管理也通過"網絡共享"而展開。
三、廣播電視與視聽傳媒監管技術探討
(一)廣播電視監控系統構成1,廣播電視前段監控主機
該部分發揮識別信道傳播信號、處理信道傳播信號的功能。在廣播電視前段監控主機作用下,對各終端設備進行檢測,以及實施管理,致力實現“通信”目標。
2.信號辨識插入器
該插入器,主要用來甄別信道信號是否合理。當廣播信號發射前,往往都需要對播出的各種節目設置標簽,以此為日后識別帶來便捷性。但是,通過光纖傳播信號。在傳播信號時,極易被不法分子、黑客等攻擊。這種狀況下,信號辨識插入器便可發揮重大作用,可進一步保障信號傳輸質量及合法性。
3,信號終端監測器
當信號傳輸到末端時,往往都需要通過信號終端監測機器進行檢測,以此辨別信號前段傳輸時加入的信號,并對信號合法性進行再次評估。此外,還可以針對信道里面的信號數據做好記錄,以便日后出現問題時,可以及時查詢,進而快速制定解決措施。
4·數據反饋通道
當信號終端檢測機器記錄信號、監測信號后,需要將相關數據傳到廣播電視前段監控主機。一般來說,數據反饋主要包含有限數據回傳、無線數據反饋及有線廣播電視網絡反饋信號等三種形式。(二)廣播電視網絡安全監控技術1,身份認證技術
在廣播電視網絡運行之際,身份認證技術可準確辨別網絡操作者登錄身份、真實身份,進而全面營造安全的、健康的廣播電視網絡氛圍。具體來說,在廣播電視網絡系統內,管理者通常都會設置固定身份,這就要求相關使用者憑借這個身份登陸網絡系統。換言之,如果相關使用者不具備這個固定的身份憑證,則一律不允許其通過該網絡系統。
除此之外,計算機網絡系統內包含的全體信息,均采取特殊數據進行表示。計算機會對特殊數字身份展開識別、判斷,進而明確用戶身份,精準判定該用戶是否能順利通行廣播電視網絡系統。如若發現相關用戶丟失身份憑證,則應予以警示,并逐出6。
2,地理信息系統技術
廣播電視網絡系統通過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可針對網絡動態進行實時監控。事實上,地理信息系統屬于空間信息系統范疇。在計算機硬件作用下、網絡技術作用下,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可全面收集空間分布數據信息、分析空間分布數據信息,進而對空間信息進行自動化管理。一旦廣播電視網絡出現故障,地理信息系統技術便可自動收發,切實保護廣播電視網絡安全,維護廣播電視網絡運行環境,促使其順利運行。
3,數據庫技術
合理采取數據庫技術,能為廣播電視網絡信息傳播與收發帶來便利,可切實加強對各種數據的接收與管理。當廣播電視接收數據之際,數據庫可對所接受信息進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廣播電視網絡信息處理任務相對繁重,應用數據庫技術,便能高效增強數據處理質量,針對各種數據進行迅速分類、管理,從而穩定提升廣播網絡電視運行效率,改善運行質量。
4.入侵檢測技術
引入入侵檢測技術,能及時甄別各種危險數據,及時檢測網絡中是否真正存在違法信息,以便全方位保障廣播電視網絡系統安全性。目前,廣播電視網絡中所應用的入侵檢測技術,主要是軟件與硬件混合方式。入侵檢測技術具有監測漏洞、監督用戶、監督網絡質量等功能,并且可以有效識別網絡攻擊行為,統計網絡系統中存在的反常數據,并迅速判定各種非安全因素。恰到好處的應用入侵檢測技術,能真正保障廣播電視網絡安全程度,尋思挖掘各種系統配置故障,以此確保廣播電視網絡系統正常運行。
5.病毒防護技術
將病毒防護技術引入廣播電視網絡,可高效規避、防范病毒對廣播電視網絡造成破壞性影響,有效保護網絡數據、網絡信息。同時,廣播電視網絡所接觸的業務極為繁多,網絡結構相對繁瑣。基于此,在運用病毒防護技術時,需針對病毒進行多層防御。在防御病毒之際,應適當添加防火墻與殺毒軟件,以此創建高效運行的防毒體系。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廣播電視網絡早已家喻戶曉,其衍生出一系列影音設備,已成為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生活設施。若想切實提升我國廣播電視網絡安全監控技術,相關部門應嚴謹計劃,有條不紊地整改工作,積極研制各種新型技術,為提升整體廣播電視網絡安全監控水準而不懈努力。參考文獻:
[1]張東,李韜,廣播電視網絡安全態勢感知預警平臺技術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20,17(16:1-2.
[2]李楊.廣播電視網絡安全監管系統設計研究[J].廣播與電視技術,2020,47(06):1 36-139.
[3]郭強.廣播電視監測網絡安全管理系統的構建分析[J].數字通信世界,202006):127-128.
[4]劉乃順·論三網融合背景下的廣播電視網絡安全[J].廣播電視網絡,20205):68-69.
[5]周曉莉,網絡安全對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的重要影響因素分析[J].無線互聯科技,2020,17(09):20-21.
[6]盧南瓊廣播電視與視聽新媒體行業網絡安全監管探討[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001):1 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