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8月20日 分類:免費文獻 次數:
《生態修復背景下的國土綜合整治分析》論文發表期刊:《南方農業》;發表周期:2021年17期
《生態修復背景下的國土綜合整治分析》論文作者信息:文姿力(1982—),女,重慶酉陽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土地資源管理。
摘 要 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工作就是國土綜合整治。國土綜合整治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生態修復背景下強化國土綜合整治工作具有現實意義。以生態修復背景為著手點,分析國土綜合整治工作措施,促進國土綜合整治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 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治;實施策略
隨著國民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得到很大提升,對環境需求也在增加。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土地作為重要資源,因此,有必要提高對國土資源管理的重視度。就當前情況來說,國土綜合整治中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制定合適的方案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解決整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生態環境建設質量與效率。
1 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
1.1 內涵
國土綜合整治過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科學合理地保護生態區域。通過保護措施確保自然資源順利開發,形成生態可持續性發展。我國新時期發展背景下,國家對生態的新理解與認知通過生態文明建設體現出來,從新的角度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1]。
1.2 關系
國土綜合整治,就是協調人類與土地之間的關系,并結合國家發展狀況治理土地資源。發達國家已經發現國土綜合整治對生態環境的有利影響,并將其作為發展的重點。
我國土地綜合整治工作起步較晚,但隨著我國對生態文明重視度的提高,環境修復能力不斷提高,并將其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國土綜合整治作為國家戰略之一,新時期具有新的內涵,切實發揮國土綜合整治,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 面臨的問題
2.1 工業方面
國內工業產業高速發展,工廠種類與規模不斷增加,生態環境也面臨著更多的壓力。工業生產過程中伴有廢棄物的產生,多以固體、氣體或液體的形式排放。其中固體廢物種類較多,危害到人體健康與生態環境[2]。如果不能做好固體廢物的處理工作,不僅直接影響到工廠發展,而且會對國土資源及生態環境產生嚴重破壞。
2.2生活方面
人們生活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垃圾,通常,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產生的垃圾越多。且生活垃圾種類較多且成分復雜,處理、銷毀或重復利用生活垃圾已成為一個重要課題。因此,有必要做好相關研究分析工作。
2.3建筑方面
隨著建筑業高速發展及城市現代化建設,廢棄建筑材料數量不斷增加,這些渣土、廢舊磚石等會占用土地資源,產生粉塵污染等,造成空氣質量下降,并影響人們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因此,需要建筑行業做好建筑垃圾處理,提高建設工程的經濟效益,并維持國土資源的高效利用。
3整治策略
3.1 制定科學整治策略,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整治策略的制定是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專題或專項規劃具體應用的關鍵環節,及通過具體的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措施踐行。全要素綜合整治與修復策略的制定,需注重各要素的綜合修復,合理安排不同類型工程間的實施時序,盡量發揮工程的加和效應,保證修復過程的低能耗、高效率;單要素整治與修復策略的制定,需分類分情況處理,不可一概而論。
例如,礦山修復中,對于廢棄礦場,應積極實施重點治理,鞏固礦山邊坡、恢復廢棄礦山的植被,降低地質災害的發生風險;對于正在開采的礦山,則需積極落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主體責任,由企業實行邊開采、邊治理的模式,做到停采時完成大部分礦山修復工作。此外,由于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往往具有規模大、類型多、技術復雜、周期長和見效慢等特點,因此,應統籌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當前與長遠、保護與修復措施選擇等方面的關系。
3.2 加強資金扶持力度,做好資金監管工作政府部門應全力督促,并做好引導,根據實際情況,切實增加對國土綜合研究治理工作的資金扶持、批量撥款、專款專用,保障各項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對于特別困難地區,還應適當增加扶持力度,實行政策偏向等各項有力舉措,確保當地林業生態建設和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還應加大技術方面的指導,通過引進專業人才,加強技術推廣等有力措施,促進國土綜合治理和保護工作的開展。
國土綜合治理是一項艱巨、復雜、全面的工作,不僅涉及范圍廣、內容多、耗時長、不易凸顯成果,且需要大量資金支持。需要對資金各項審批流程進行規范和完善,對資金管理進行嚴格把關,確保每一筆資金去向明確、用途合理;支出、報賬毫無遺漏。為進一步推進和落實資金的監管,應在堅持科目資金決算的基礎上,保障各項資金監管的落實到位。加強重視各項資金審計流程,確保審計工作的真實、公開及有效性。
3.3做好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基于生態系統的開發、保護和修復工作,在整個工程中需要以實際受損程度,按照嚴格劃分標準進行區分,針對受損程度較輕的地區,可通過封山育林的方式恢復自然生態系統的原有的活力和生機;針對那些受損程度較為嚴重的地區,比如荒山、礦山、海域等地,實地修復時,可通過階梯式修復模式,對修復效果進行逐級推進[3]
3.3.1 重塑地貌
在整個修復過程中,要注意地貌重塑,這是所有修復工作開展的基礎。地貌重塑的內容包括對出現坍塌、沉降的地貌進行有效治理,防治問題進一步惡化,同時對地貌系統進行科學化改善。
3.3.2土壤重構
土壤重構是指針對土地遭受污染或者出現沙漠化的土地進行整治和修復。具體操作:需根據現場土地遭受污染或者沙漠化的嚴重程度進行判斷,針對土地污染問題采取整土、換土等物理修復方法或其他化學修復模式開展;針對沙漠化問題,最常見的處理方式就是通過植樹造林、保持水土等方法進行整治修復。
3.3.3 植被重建
植被重建主要是針對城市地區,通過生物技術展開綠地治理。植被重建工作的開展不僅能夠美化城市,同時能緩解土壤因為自然災害而遭受的侵蝕,對土壤形成一個綠色、天然的保護屏障,有效隔絕來自外界的破壞。在海島、海岸線等區域開展植被重建工作,不僅能夠實現對有效空間的合理利用,同時有助于提升該區域生態系統的保護功能,促進生態環境穩定、和諧發展[。在國土綜合整治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地貌重塑、土壤重構,還是植被重建工作的開展,在整個過程中,一定要基于當地原本地質、地形及植被基礎上進行重新構建,尊重自然和生態,不能憑借個人主觀意愿隨意進行設計和改變,以免對生態環境造成二次破壞[5同時,國土綜合整治過程中,要明確所有工作的開展目標,即:打造綠色城市和鄉村發展,形成一個自然、生態、環保的景觀格局。
4結語
國土資源具有多重功能屬性,也是推進生態建設的重要載體。強化國土資源綜合整治,可以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降低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通過搭建國土綜合整治框架,明確國土綜合整治方向,可以奠定后期自然資源統一管理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雪丹,田東縣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潛力評價[J].現代農業科技,2020(18):260-263.
[2]李德壽,天門市麻洋鎮水污染現狀分析及其國土綜合整治模式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0.
[3]王成,賈文濤,生態文明理念下的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修復[J].中國土地,2019(5):29-31.
[4]張艷琳,以全城國土綜合整治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資源導刊,2019(4):20-21.
[5]雷錫瓊,李妍均,高潤霞,生態修復背景下的國土綜合整治:以重慶市銅鑼山項目為例[J].中國土地,2020(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