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4月19日 分類:電子論文 次數:
如今智能汽車市場呈現了快速增長的趨勢,在這一行業中也形成了新的產業鏈條和生態體系,一些先進國家的電信運營商是通過車聯網等方式進入智能汽車市場,也獲得了許多有效用戶,提升了收入量,資本運營也是重要的考慮方式,推動電信運營商在企業中占據重要地位。
關鍵詞:智能汽車市場,電信運營商,人工智能
2017-2018可謂是智能汽車爆發性增長的一年,雖然說歐洲和美國等多個國家一早在汽車制造和物聯網應用方面埋下伏筆。而我國作為互聯網和汽車大國,智能汽車的制造和商用,在技術、資本與需求的共同推動下,勢必成為我國彎道超車取得全球領先優勢的又一嶄新領域。
2018年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提出到2020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路網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信息安全體系框架基本形成;中高級別智能汽車實現市場化應用,重點區域示范運行取得成效;智能道路交通系統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車用無線通信網絡(LTE-V2X)覆蓋率達到90%,北斗高精度時空服務實現全覆蓋。
到202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路網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信息安全體系全面形成;新車基本實現智能化,高級別智能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人-車-路-云”實現高度協同,新一代車用無線通信網絡(5G-V2X)基本滿足智能汽車發展需要。
到203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享譽全球,率先建成智能汽車強國,全民共享“安全、高效、綠色、文明”的智能汽車社會。可以說,《征求意見稿》對未來20年我國智能汽車的發展進行了戰略性的規劃。2017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將智能網聯汽車列為頭等培育目標。
2017年,騰訊、百度、京東等多家互聯網企業參與投資的蔚來汽車等智能汽車在爭議中上市,造車新勢力由PPT造車正式進入產品落地階段,其它如威馬汽車、小鵬汽車和奇點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也一舉進入汽車制造行業,智能汽車的市場熱點正從汽車的制造生產向汽車智能應用方向延伸。電信運營商在汽車制造領域已經有初步涉足(如汽車導航等設備的前裝后裝市場),新的人工智能汽車務必需要更多網絡的支持與應用的拓展,一直在物聯網領域默默耕耘的電信運營商,能否在此領域獲得新的發展契機?
1智能汽車市場,將有望成智能化物聯網市場
第一大增量市場智能汽車市場可謂多個行業,包括汽車制造行業、人工智能行業、能源行業、消費電子行業、保險行業、互聯網業、媒體行業與電信業界融合碰撞的產物,新行業帶來巨量的增量空間與想象空間。與智能手機一樣,汽車是一個快速移動與隨身同行的產品,同樣可以解決人們生活中智能生活與商務的多種痛點與需求。
無論從業界參與者角度還是用戶角度而言,汽車服務的市場足夠大,不過實際體驗中的繁瑣、等待等痛點卻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痛點都意味著服務與產品涌現的可能。如今網絡與相關技術的發展,新興勢力與資本的進入,則給汽車服務領域帶來了許多改變的可能。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智能汽車首先意味著更多的增量連接。
行業顧問公司ChetanSharma最新數據顯示,在汽車大國美國,2017年第三季度新增移動用戶中有67%來自汽車、平板電腦和“機器到機器”連接(M2M或IoT),來自汽車的增量用戶份額(32%)甚至超過了電話用戶的增量(31%)。其次,智能汽車的制造、租賃、出行等多個方面都存在多個應用服務的空間,電信運營商可以通過各類的合作方式為行業、駕駛人提供多類解決方案。第三,更多的增量連接意味著大數據使用的可能,包括車輛信息、地理信息、用戶信息等多種類型的網絡實時應用數據可為未來拓展多種商業解決方案提供堅實可信的數據基礎。
2電信運營商應找準產業定位,與行業生態共贏生長
智能汽車市場作為一個嶄新的市場,存在眾多環節與參與者。從新型汽車的制造、銷售和落地,到舊汽車的升級更新,再到各類出行駕駛場景,涉及多個類別的參與者,如智能設備提供商、電信運營商、傳媒、OTT互聯網企業、地圖廠商、金融服務、保險、支付、廣告、傳統與新進的智能OEM廠商、消費電子、軟件產業等等,目前可見的產品與服務包含但不局限于以下細分領域,如:
(1)車內應用:e-SIMS、車內HMI(人機界面)、AI、機器學習、智能手機、數據存儲、計算、傳感器;
(2)用戶服務:移動服務、V2X服務、導航、ADAS(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售后服務產品服務、娛樂、環境信息、數字商務、新聞、垂直行業應用;
(3)外部服務:無線網絡、WIFI、GPS、藍牙、傳感網絡、導航連接、智能城市、智能道路、云計算與存儲等。如此眾多的應用場景、產品和服務無疑使各行業參與者興奮不已,但是電信運營商也應該意識到,在智能汽車這一龐大的新興市場內,務必找準自身定位與發展空間,在自己的優勢領域內深耕,才可實現有效控制成本投入,穩妥獲取行業紅利。根據OVUM公司的訪談調研發現,電信運營商在目前的智能汽車市場內的優勢領域并不多,運營商可以占據部分優勢的領域包括面向用戶的信息娛樂,以及提供網絡連接的技術服務,如表1所示。智能汽車市場也跟其它新興市場一樣,正在逐漸構筑其新的生態體系和共贏生態圈,電信運營商務必找準自己當前優勢所在,實現精準切入。
3電信運營商應以車聯網為切入點,盡快占據頭部位置
如果說智能汽車市場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對于運營商而言,則最少是一個億級到百億級別的市場空間。早在多年前,已經有多個運營商進入汽車聯網市場并開始了多種嘗試,如多年來T-System在汽車行業解決方案的深耕,AT&T和Verizon在4G初始階段大力宣傳車聯網應用。車聯網的網絡選擇方面,電信運營商們也面臨多個選擇項,直接影響其部署成本及資費模式。目前,全球已有多家電信運營商啟動了本國范圍內大規模物聯網的商用業務推廣與競爭,蜂窩物聯網領域的競爭也將如同消費者領域一樣非常激烈。
截止2017年12月,全球已有229張大規模物聯網進入規劃試驗與正式商用,部分采取蜂窩移動通信網絡方式(如Cat-1,LTE-M等),部分采取LPWA網絡(LowPowerWideAreaNetwork,低功耗廣域網絡,如NB-IoT,LoRa,Sigfox等)方式。以美國市場為例,Verizon、AT&T和Sprint三家明確選擇了LTE-M方式,且Verizon和AT&T已經在2017年推出了LTE-M的全國性物聯網,T-Mobile的NB-IoT全國網絡則于2018年1月開始正式商用。
T-Mobile作為市場的后進入者,選擇了采用NB-IoT技術部署物聯網絡,可以更低成本推廣其應用,其業務資費極具競爭力。相對于其它仍處資本投入階段的企業而言,運營商的車聯網用戶與收入在獲得實實在在的增長,有望成為一個新的用戶增量區域和收入支柱。
AT&T通過與通用、寶馬、特斯拉等數十個車企的聯合,獲得了美國車聯網用戶增量的一半。目前用戶數量達到1460萬戶;而Verizon的車聯網收入則比四年前翻了一番,達到2億美元的收入數量級別。而且通過與廠商的合作聯盟,國內的應用經驗可以在國外地區進行快速復制與覆蓋。如中國移動巴基斯坦子公司Zong在伊斯蘭堡推出新4G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通過單一套餐提供車載車輛診斷、跟蹤和增強型連接,方案適用于所有2000年以后生產的本田和豐田汽車。
電信運營商獲得車聯網用戶增量的一個最有力的渠道無疑是汽車廠商以及相關的解決方案提供商,AT&T一開始曾嘗試通過多重捆綁套餐(如需捆綁寬帶和DIRECTTV)來拓展車聯網市場,但是效果卻并不理想,在實施了約1年后,AT&T新推面向汽車的專用無限流量套餐ConnectedCarUnlimited,在通用、安吉星等廠商的新車助推下,先打入新車用戶市場,繼而向舊車升級與加裝市場拓展。
除了面向用戶端的車聯網市場以外,面向智能汽車制造和智能汽車駕駛體驗,面向垂直領域的第三方數據分析服務,包括零售、保險、金融信貸、健康、甚至媒體等行業還存在眾多巨量的拓展空間,但是這些領域無疑更需要專業運營的經驗與積累,有一些先期進入的頭部企業,也通過投資運營的方式在此領域深耕,如2016年Verizon投資24億美元收購GPS車輛追蹤系統供應商Fleetmatics,使其成為Verizon的子公司VerizonTelematics的一部分,VerizonTelematics關注的領域是車隊管理、移動辦公解決方案和物聯網。國內也有運營商開始關注車聯網市場的資本運營,未來會否進一步深入智能汽車相關領域則有待觀望。
4關于智能市場的切入與后續運營問題
包括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車在內的智能市場是電信運營商們當前熱衷切入的新興市場之一,但是新興市場的切入和后續運營,確實考量電信運營商的專業運營能力,前有多個運營商大規模部署應用商店繼而關閉的前例,現又有電信運營商在智能家居市場的頻頻后撤,能否以智能汽車為切入點打好物聯網這一戰,值得期待。
相關閱讀:《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核心期刊發表多少錢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創刊于1989年,是由中國自動化學會、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和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共同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學術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