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4月28日 分類:電子論文 次數:
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是承擔強制檢定的實施主體,是計量行政部門依法設置或授權建立的計量技術機構,是保障我國計量單位制的統一和量值的準確可靠,為計量行政部門依法實施計量監督提供技術保證的技術機構。由于目前仍在使用的《計量法》是1986年頒布實施的,明顯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的時代烙印,政府管得過嚴、過細、過寬,使得現行的計量管理制度所決定的強制檢定計量管理方式,已經滯后于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如果不及時修改和改革現行管理模式,將會影響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
1、法定計量檢定機構面臨的問題和現狀
(1)發展動力不足。由于歷史原因,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是按計劃經濟模式和行政區域設置的事業單位,計劃經濟的思維方式以及靠政策吃飯的行為模式根深蒂固,往往習慣于把自己封閉在自身設置的行政區域框框內,不敢競爭,也害怕競爭,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尚處于依賴行政資源發展的階段。
(2)管理體制不順。自從垂管上劃以后,法定計量檢定機構便失去了地方政府的支持,而省局也沒有投入,主要依靠自身的積累,因此發展步伐緩慢,明知有效益的項目,因缺乏資金也只好放棄。雖然現在事業單位改革的大局已逐步明朗,但具體的政策遲遲未見,何時實施,如何實施皆不明確,目前政事二合一,定位不清,機關不像機關,事業不像事業,。
(3)運行機制不活。由于管理體制的不順,帶來了內部管理上一系列的不暢。如“官檢”作風和衙門意識強烈,“商檢”意識和客戶概念淡薄,參與競爭、拓展市場的意識幾乎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校準和服務收入極少。再比如,用人體制的僵化,年輕的高層次專業人才難進難留。雖然所有的計量技術機構都實行了績效工資,但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合理績效掛鉤,多勞多得的競爭機制,激勵機制尚未有效形成。
(4)檢測能力不強。由于全市法定計量檢定機構人員多,基礎差、底子厚、欠賬多,其檢定設備已遠遠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無論是省級,還是地市一級,還是與一些大型企業相比,設備都存在明顯差距,設備陳舊老化的多,新增更新的少,低技術含量的多,高科技含量的少,低精度的多、高精度的少,上世紀的多,本世紀的少。
(5)人員素質不高。多數計量檢定機構正規科班大學生分配來的極少,本身基礎就不高,加之系統技術機構的知識更新與技能的提高往往源于系統內部,與外界的溝通少。就有師付帶徒弟的習慣,很多新技術、新理論不能得到及時掌握,因而客觀上技術人員只能年復一年地從事簡單重復的技術勞動,沒有接觸新技術的實踐機會,隨著人員的老化,知識老化,老本也慢慢吃光,人才技術優勢也正在慢慢喪失。即使想引進人才,一貧如洗的條件和待遇,死水一潭的人文環境也留不住人,多年來相對封閉的人才流動環境造成的專業技術人員的斷層,現在正逐漸影響了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發展。
2、關于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改革的原則
(1)堅持“改革促檢”。不解放思想不改革就沒有出路,銳意改革、大膽創新是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科學發展的立身之本,計量檢定機構的改革要正確處理好這幾種關系。一是整體和局部的關系。要形成大計量的格局,盡量避免小而全的重復建設,地縣兩級聯合建標,共同受益的模式。二是履職與走向市場的關系。現在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履行著強制檢定的行政職能,即使今后改革到位,也會定位為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技術機構,這就存在一個如何處理好履行職責和走向市場的關系問題。現在就應當未雨綢繆,逐步將強檢和校準、檢測逐步分離,走向市場擴大校準服務業務,增強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2)堅持“市場立檢”。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走向市場是大勢所趨,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不參與市場競爭,害怕競爭是沒有出路的。一是要按市場的需求來選項目。對新建項目一定要以市場的需求為導向,既考慮市場需求,又要考慮到經濟效益。二是按市場需求調結構。不要總是將眼光局限于傳統的強檢業務中吃政策飯,要學會在市場的需求中去找業務。
(3)堅持“人才強檢”。凡事事在人為,人才建設是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科學發展的第一要素。一是在引才方面,要不斷引進高學歷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努力改善現有技術人員結構,建立嚴格的考入制度和評價體系,提高引進人才的質量。二是在育才方面,要發揚師付帶徒弟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通過內部優秀的業務骨干的傳、幫、帶和通過外部送出去、請進來的形式培養業務骨干和學科帶頭人。三是在留才方面,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分配機制改革,全面推行崗位工資和以效益為核心的績效工資相結合的分配制度,逐步向關鍵崗位和學科帶頭人及業務骨干傾斜,并有針對性地為各類人才設計多條實現自身價值的途徑,盡力為每一個人提供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
(4)堅持“科技興檢”。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技術地位和技術權威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技水平的高低和裝備的精良。實施科技興檢,增加技術裝備的投入是提高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整體水平的關鍵。一是要合理確定重點。要站在全局性、前瞻性的高度,突出重點,做到小而精,狠抓投入少、見效快的項目投入,集中有限的財力重點突破。二是要保障經費。積極爭取省、市各相關單位的支持,切實提高裝備投入的經費保障。三是要充分利用資源。在現有實力不足的情況下,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可以采取和高校以及科研單位形成戰略合作等形式,爭取資金和智力的支持,切實提高我市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科技水平。
計量論文范例:電能表計量誤差影響因素的分析
本章小結
總之,要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計量器具強制檢定的管理制度并能有效實施,必須加快《計量法》的修改,調整立法體例,明確檢定和校準的法律依據,明確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第三方的法律地位;調整量傳方式,大力推行計量校準;調整強制檢定的管理目錄,以安全和公平為原則;調整管理方式,以使用單位自主管理為主;調整行政許可,將原政府行政部門實施強制檢定調整為授權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調整行政處罰,加大計量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快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改革。使我國的強制檢定工作更科學、合理、高效、便民,提高強制檢定工作的有效性。
作者: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