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5月27日 分類:電子論文 次數:
摘要:通過對草橋北地區石村斷裂帶的分析和成像難點剖析,深度分析成像需求。針對復雜地質目標進行基于成像效果的觀測參數的優化設計,并結合草橋北地區地質模型進行成像能量和波場分析,最終提出針對性量化設計方案,并通過草橋北項目的地質目標成像效果分析,剖面分析來看館陶組-沙四段淺層縱橫向分辨率明顯提高,次序斷裂、古潛山成像效果得到較為明顯提高,針對復雜地質目標進行量化成像需求分析、量化觀測系統參數設計、觀測系統成像效果分析和效果后評估是此類復雜目標區的優化設計技術方法。
關鍵詞:草橋北地區 石村斷裂帶 量化設計 分辨率 古潛山 成像效果
引言
草橋北地區油氣資源富集,上報儲量區塊主要位于南部地區,已經在草古1、草13、草20等8塊上報探明儲量7002×104t,在高品質地震資料的支持下開展進一步評價工作,提高地層、儲層刻畫精度,必定能夠進一步挖掘該區勘探潛力,使該區油氣勘探再上新臺階。而本區位于東營凹陷南坡構造復雜,為盆緣超剝帶,地層埋深變化較大,低序級斷裂發育,潛山內幕成像不清楚,淺層尖滅點落實不清楚,超覆點不清楚等諸多問題制約著本區勘探新進程,本課題主要為破解淺層(館陶組、沙二段、沙三段)高分辨和古生界古潛山內幕成像問題而開展的方案優化設計。
1 草橋北構造成像分析
區內第三系以河流、三角洲沉積體系為主,儲層較為發育。沙河街組以河流三角洲、灘壩沉積為主,碎屑巖儲層發育。其中沙四下-孔店組為陸相紅層沉積為主,地層多為砂泥巖互層結構;沙四上以湖相灘壩沉積為主,多為砂泥巖薄互層結構;沙三及以上中淺層主要為湖相三角洲沉積,為砂泥巖互層結構。
隨著滾動勘探開發程度的不斷提高,勘探對象也發生了變化,現有資料已無法滿足工作的需要。分析草橋北三維項目剖面成像主要難點和問題如下:
(1)沙三-館陶組面臨高分辨要,地層尖滅點、超覆點和地層內幕要求縱橫向高分辨。(2)次序斷裂的成像要求。斷裂是控制東營南坡有效圈閉的主要因素,解決次序斷層成像精度是提升成像效果的關鍵。(3)古生界古潛山及深層斷裂成像需求。從以往資料來看,古生界內幕成像精度低,內幕斷層不清晰,斷層識別描述及組合難度大。
2 復雜地質目標成像需求
2.1 石村斷層受到構造運動東西有差異
通過收集分析,石村斷層在工區呈北西-南東展布,涉及到工區西南部大部分區域,影響面積較大。從構造圖分析可知,構造運動由西至東抬升明顯,構造上應力存在東南的趨勢明顯。從東西剖面分析來看,石村斷層傾角由北西-南東逐漸變緩,傾角由30度變化到10度左右。
2.2 潛山埋深“中間深兩邊淺”
進一步分析典型剖面,在石村斷層埋深還存在“淺-深-淺”的趨勢。從構造變化來看,石村斷層構造較復雜,經歷多期次運動,斷裂較為發育。
2.3 正演模擬分析
(1)石村斷層成像位置分析。根據工區西部典型南北測線,進行正演分析,射線情況,獲得O點偏移歸位主要的需要去地震信息集中在IMi,偏移孔徑為2*IMi。(2)實際資料需求分析。結合草橋北實際剖面資料來看,以成像滿次和炮點邊界范圍分析來看,南部A段地層為北傾,北部的B段為石村斷層為南傾,從A、B段偏移歸位成像分析來看,A段需要增加北部排列長度,而B段則增加南部排列長度。
2.4 地質目標任務關鍵區分析
從地質目標任務出發,落實在館陶組資料的縱橫向分辨率、沙二段、沙三段和孔店組地層尖滅點位置和古生界圈閉目標,從老資料分析來看,結合含油氣重點區及油氣接替區分布來看,關鍵區還是疊合在石村斷層兩側的構造頂部位置。根據以上分析,確定了目標主要集中在石村斷層兩側。
3 復雜地質目標方案設計
3.1 針對館陶組-沙四段高分辨率設計方案
本次選擇目的層深度變化較大的沙三中亞段為參考層進行分析,同一目的層在北部覆蓋次數為90-100次,而由于向南部埋深逐漸變淺,覆蓋次數降低到72-78次,因此需要針對性提高同一目的層覆蓋次數,主要基于四個方面:①同一目的層由于覆蓋密度不夠,影響同一目的層在較低覆蓋密度條件下成像效果和認識的偏差;②同一目的層在較深目的層覆蓋次數滿足解釋精度要求最低化推演到較淺目的層的解釋精度要求;③目的層變淺后受到地表障礙物、干擾源影響變得更為突出;④石村斷層和潛山頂部基本對應。
充分考慮目標靶區和東西構造差異,考慮石村斷層在工區中南部向南延伸,兼顧目標關鍵區位置,因此提高覆蓋密度東西兩分。設計范圍如下:提高覆蓋密度主要集中在西部的石村斷層兩側;南部石村斷層以東以加密炮線密度為主,工區東南部選擇第1-8排炮,炮排距由125m縮小到100m。
3.2 南部及石村斷層偏移距設計方案
根據石村斷層分布情況,進行優化設計如下:(1)對滿次以南部炮點外貢獻小的排列進行縮短優化。即第1-120束線第1-13排炮的南部排列長由1987.5m逐漸增加到3487.5m,滿足成像要求。(2)對滿次以北部炮點有利目的層和石村斷層偏移歸位的最大排列長度增加到3700-4200m。即在第1-53束的第14-32排炮的南部接收排列長增加到3700-4200m。
4 效果分析
4.1 石村斷層成像效果
通過對單炮分析,單炮在深層目的層有效信息豐富,有效反射信息得到強化,有效保證偏移歸位。從現場疊加剖面,古生界繞射信息豐富,增加南部排列長度效果明顯。
4.2古潛山內幕成像效果
(1)純波剖面分析。純波剖面來看提高覆蓋密度后淺層分辨率提高明顯,有效反射較清楚,層間信息有所加強。(2)偏移剖面分析。從物探院初步偏移剖面來看,提高覆蓋密度后淺層分辨率和頻帶寬度得到有效保證,石村斷層成像清楚,古潛山內幕成像得到顯著提升,層間信息有所加強。
4.3 目的層分析
從初步偏移剖面分頻掃描來看,主要目的層T4-T1、古生界內幕信息豐富。從剖面頻譜分析來看,T4目的層頻帶在不同深度頻帶寬度基本相當,實現了同一目的層在不同深度屬性基本一致。
5 認識及建議
(1)基于地質目標區成像效果的觀測系統優化設計是瞄準地質目標(淺層高精度和潛山信噪比成像),根據構造特點,分析成像不足,開展的基于偏移成像的一套優化思路。
(2)根據同一目的層在不同深度的覆蓋密度差異,以深層目標信噪比和覆蓋密度為基準,開展的定量優化設計是較為有效的優化設計。
(3)針對復雜斷裂帶在優化過程根據偏移成像原理和炮檢貢獻位置,進行了有貢獻的再增加。
(4)針對地質目標優化設計,依托實際地震剖面,量化針對性措施的邊界范圍,做到精準優化。
(5)在低勘探成本的形勢下,建議在類似復雜區域開展針對性優化設計,做到“目標有效貢獻”的設計理念的深化。
石油論文范例:石油化工自動化控制儀表常見故障及維修
參 考 文 獻:
[1]周翼,周小偉,張新東,李濤,姜翠蘋.庫車山地基于疊前偏移的觀測系統優化設計技術[J].非常規油氣,2014,1(03):1-5.
[2]黎書琴. 面向疊前偏移成像的觀測系統優選方法在山地復雜構造區的測試應用[C]. 中國石油學會天然氣專業委員會.2018年全國天然氣學術年會論文集(01地質勘探).中國石油學會天然氣專業委員會:中國石油學會天然氣專業委員會,2018:762-769.
[3]王延光.地震疊前深度偏移技術進展及應用問題與對策[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17,24(04):1-7+29.
作者:張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