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女同精品中文字幕-亚洲女同japan-亚洲女人网-亚洲女人天堂a在线播放-极品小帅哥连坏挨cao记-极品销魂一区二区三区

學術咨詢

讓期刊論文更省時、省事、省心

全球價值鏈視角下中美增加值貿易與貿易失衡的測算

時間:2020年06月02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基于全球價值鏈視角,采用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利用世界投入產出表數據,測算了1995~2011年中美增加值出口和雙邊貿易失衡規模。研究表明:相比于傳統貿易出口規模,1995年和2011年中國增加值出口分別減少16.06%和24.24%;傳統貿易統計方法嚴重高估中美

  摘要:基于全球價值鏈視角,采用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利用世界投入產出表數據,測算了1995~2011年中美增加值出口和雙邊貿易失衡規模‍‌‍‍‌‍‌‍‍‍‌‍‍‌‍‍‍‌‍‍‌‍‍‍‌‍‍‍‍‌‍‌‍‌‍‌‍‍‌‍‍‍‍‍‍‍‍‍‌‍‍‌‍‍‌‍‌‍‌‍。研究表明:相比于傳統貿易出口規模,1995年和2011年中國增加值出口分別減少16.06%和24.24%;傳統貿易統計方法嚴重高估中美貿易失衡,同期中美制造業的增加值貿易順差分別為傳統貿易順差的5%和10%,而中美農業貿易則由傳統貿易逆差轉變為增加值貿易順差,中美服務業貿易則由傳統貿易順差轉變為增加值貿易逆差;分要素密集度行業來看,中國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行業表現為增加值貿易順差,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則為逆差,且逆差規模逐步擴大‍‌‍‍‌‍‌‍‍‍‌‍‍‌‍‍‍‌‍‍‌‍‍‍‌‍‍‍‍‌‍‌‍‌‍‌‍‍‌‍‍‍‍‍‍‍‍‍‌‍‍‌‍‍‌‍‌‍‌‍。

  關鍵詞:全球價值鏈;增加值貿易;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貿易失衡

財貿經濟

  近年來,由于中美貿易順差問題而導致的兩國間貿易爭端不斷,不僅無益于兩國間正常的經貿往來,也不利于后經濟危機時代全球經濟的復蘇和發展‍‌‍‍‌‍‌‍‍‍‌‍‍‌‍‍‍‌‍‍‌‍‍‍‌‍‍‍‍‌‍‌‍‌‍‌‍‍‌‍‍‍‍‍‍‍‍‍‌‍‍‌‍‍‌‍‌‍‌‍。然而,隨著全球價值鏈的不斷深入,全球中間產品貿易日益頻繁,一國或地區出口的產品價值中不再是完全由本國創造的增加值,而傳統的基于“原產地”原則的貿易核算數據無法反映這一現象,存在著較為突出的“重復核算”弊端,難以準確刻畫一國或地區的出口規模及其貿易失衡水平。在全球價值鏈生產分工中,中國長期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環節,主要通過從國外進口中間產品并進行簡單的加工組裝后生產成品出口至國外,價值增加能力相對較弱,但在傳統貿易核算口徑下卻表現為較大規模的貿易出口和貿易失衡。為真實反映全球價值鏈背景下一國或地區的出口規模及其貿易失衡水平,本文將采用增加值核算原則,以克服傳統貿易數據“重復核算”問題,真實還原中美兩國增加值貿易現狀及其失衡格局。

  一、文獻綜述

  針對全球價值鏈背景下傳統貿易核算原則的弊端,國內外學者從增加值核算視角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葛明等(2015)認為,在增加值貿易統計方法下,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順差額在1995~2011年均有所下降,年均減少約17%,傳統貿易統計方法嚴重高估了中美貿易失衡。萬光彩和劉莉(2005)研究發現,在當前國際分工愈益深化而導致各國中間品交易日益頻繁的背景下,現行的“商品跨境”和“原產地”的貿易統計體系,極大地高估了中美貿易的不平衡并且嚴重扭曲了中美兩國貿易的真實情況。由于中國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存量遠超過流出存量,并且在國際生產分工網絡中位于產業鏈的末端,因而傳統貿易統計方法對類似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極其不利。王嵐和盛斌(2014)認為,傳統的貿易統計嚴重夸大了中美貿易失衡問題,中美兩國間的貿易差額存在著較為嚴重的錯配,導致中美兩國貿易利益的分配正朝著極其不利于中國的方向發展,提高中國對美國出口獲利的關鍵因素是要轉變貿易發展方式和改善在國際生產分工網絡中的地位。

  分行業來看,李俊久等(2018)測算了兩國各行業間的貿易結構,結果表明,以商品的價值總額作為統計單位的貿易模式高估了各個國家的出口量,這個錯誤的估計對價值鏈下游的國家影響較大,中國作為貿易順差大國從中獲利甚微,美國作為貿易逆差國在貿易中卻獲利最大。尹偉華(2016)對中美制造業雙邊貿易分析結果表明,中國制造業出口獲利能力低于美國,且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下游位置,而增加值貿易統計方法大幅減少了中美貿易失衡。在增加值貿易統計方法下,中美貿易逆差將有所緩解,Johnson和Noguera(2012)根據中美雙邊貿易統計數據,用兩種方法分別進行測算,發現增加值統計方法得到的逆差比傳統方法減少很多,降幅高達40%。張詠華(2013)利用1995~2009年的數據,將所有行業進行分類后認為,增加值統計方法下的中國制造業出口規模降幅巨大,僅為傳統統計方法下的50%,而中美貿易失衡的程度也大幅得到緩解。

  增加值統計方法下的中美雙邊貿易可以正確地反映兩國真實貿易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展現了自由貿易的優越性。傳統貿易統計方法局限于進出口的表面數據,增加值方法則不然,它與新型貿易模式相輔相成,有避免重復計算、糾正貿易保護主義理念、顯示進口重要性等優點。它不僅涉及增加值消耗的方式還考慮了消費目的地,即最終被哪些國家或地區消費。增加值貿易將一國總出口中通過中間產品出口又返回本國的國內增加值以及國外增加值剔除,使用增加值出口反映一國或地區實際出口貿易情況,即國外的最終需求所拉動的本國增加值。

  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本文采用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基于世界投入產出數據庫提供的世界投入產出表,從增加值貿易的角度對中美增加值貿易水平進行測算,并重新測算了中美貿易失衡規模。與現有研究相比,本文研究的主要貢獻在于:分別從總體和行業角度對中美兩國出口規模進行分析,反映中美兩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以及兩國各行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貿易情況差異,有助于還原中美貿易失衡現狀,對研究全球貿易失衡問題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基本模型與數據說明

  (一)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

  在單區域投入產出的基礎上建立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它假設一個經濟體包括G個國家、N個部門。從使用去向來看,一國的總產出均以中間品或最終品的消費在國內和國外使用。Xs代表s國的總產出,Ysr代表s國總產出中用于滿足r國最終需求的最終產品,Asr代表r國單位總產出中所消耗的s國中間產品,即直接消耗系數,AsrXr代表s國出口至r國的中間產品。用矩陣的形式表示國家間投入產出模型如下:矩陣VAD為G×G階增加值分解矩陣,其每一行元素表示一國增加值使用去向(即最終為何國所吸收)。矩陣對角線上的元素分別表示一國增加值中為本國最終吸收的部分,每一行的其余元素則表示一國的增加值出口。

  (二)數據來源及說明

  本文的數據來源于世界投入產出數據庫。世界投入產出數據庫擁有全球40個國家(地區)、35個行業1995~2011年的世界投入產出表,這40個國家(地區)的GDP占全球經濟的85%,其余國家(地區)則統稱為世界其他地區。

  世界投入產出表中的國家或地區包括:德國和法國等27個歐盟地區的國家,東亞地區的中國、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北美地區的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BRIIAT國家。①世界投入產出表中的行業包括:農業和采掘業等4個資源與初級產品部門,食品和紡織業等13個制造業部門,建筑業和電力、燃氣及水的供應業等18個服務業部門。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中美增加值貿易

  1995~2011年期間,特別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對美國的出口規模迅速擴張,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導致2009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規模略有下降,但中國對美國的總出口從1995年的416.64億美元增加至2009年的2,906.25億美元,年均增速高達15%,14年間增長了近6倍;與此同時,中國從美國的進口額從140.95億美元增加至1,029.49億美元。巨大的貿易出口“假象”使得中美兩國貿易長期處于順差狀態并呈現逐年增長趨勢,雙邊貿易順差從1995年的275.69億美元擴大至2011年的2,375.03億美元,以年均14.41%的速度遞增。

  近年來美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旨在限制中國出口的貿易保護政策,導致中美之間貿易摩擦不斷,貿易爭端頻頻發生。在新型國際生產分工體系下,一國或地區不再從事自身具有比較優勢產品的生產,而是專注于某個(些)更具比較優勢的生產環節以實現價值增值。在全球價值鏈背景下,傳統基于原產地原則的貿易核算標準無法真實刻畫一國出口產品價值中所包含的國外增加值,從而夸大其出口規模。

  顯示了1995~2011年間中美兩國在兩種統計口徑下的出口規模比較分析,可知兩國的增加值出口規模均小于傳統出口規模。根據表1數據發現,在傳統貿易核算體系下,中國出口規模從1995年的1,652.3億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0,422.2億美元,擴大了11.36倍,年均增長率高達17.02%;與此同時,美國的出口規模僅略增1.4倍,年均增長速度僅為5.62%。在增加值貿易核算體系下,中國的增加值出口額從1995年的1,386.9億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5,474.4億美元,增加了10.16倍,年均增長16.27%;美國的增加值出口額增加了1.3倍,年均增長5.33%。基于兩種貿易統計核算方法得到的結果可以發現,傳統貿易統計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美貿易出口規模。

  傳統貿易核算口徑由于存在重復核算弊端,在某種程度上夸大了一國或地區的出口規模。相比于傳統貿易出口,中美兩國的出口額在增加值統計方式下均有所下降,相對降幅均為正值但程度存在差異。雖然中國和美國的相對降幅均近似呈倒“U”型,但中國的相對降幅波動較大,從1995年的16.06%上升到2005年的峰值27.38%,隨后便開始逐漸下降,16年間變動幅度超過了10%;而美國的變動幅度較小,僅為4%左右。中國因為具有較低的生產成本優勢,在全球價值鏈中進口大量中間品,對產品進行簡單加工和組裝,雖然參與全球價值鏈程度不斷加深,但主要處于中間環節而獲利較少,價值增值能力較弱。

  (二)增加值出口的國別去向

  增加值出口反映了一國或地區創造的增加值中用于滿足國外最終需求的部分。基于增加值“吸收地”原則,本文從行業層面對中美兩國增加值出口的國家和地區去向進行研究。通過1995年和2011年數據來比較不同時期中美兩國增加值出口的國家和地區去向,從增加值貿易的視角,真實反映中美兩國的增加值出口是為了滿足哪些地區和國家的最終需求。

  總體來看,1995年中國增加值出口主要用于滿足北美、東亞和歐盟的最終需求,其中,東亞最多,歐盟次之,北美最少;2011年中國增加值出口到北美和歐盟的最終需求比例反超東亞;就美國而言,增加值出口的地區比例并沒有發生顯著變化,主要還是用于滿足北美、東亞和歐盟的最終需求,BRIIAT國家的占比非常小。

  分行業來看,1995年中國農業增加值主要出口到東亞,占總出口的近30%,而到了2011年,東亞占比急劇下降,僅為13.19%,歐盟和北美占比沒有明顯變化,BRIIAT國家占比提升了近10%。美國出口該類產品的目的地集中在東亞,不論是1995年還是2011年,其占比都非常高,分別為48.27%和43.86%。

  從制造業增加值出口的國家和地區去向來看,1995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出口主要滿足北美、東亞和歐盟的最終需求,占比均為20%左右,而到2011年,東亞這一比例下降了10%以上,北美和歐盟并無明顯變化。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出口的使用去向與中國類似,且2011年與1995年并無顯著差異‍‌‍‍‌‍‌‍‍‍‌‍‍‌‍‍‍‌‍‍‌‍‍‍‌‍‍‍‍‌‍‌‍‌‍‌‍‍‌‍‍‍‍‍‍‍‍‍‌‍‍‌‍‍‌‍‌‍‌‍。

  從服務業增加值出口的使用去向來看,中國1995年服務業增加值主要出口至歐盟,占比為26.41%,其次是東亞,略低于歐盟,占比為23.76%,滿足北美和BRIIAT國家最終需求的比例分別為15.11%和13.33%。相比于1995年,2011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出口的國家和地區發生了較大變化,東亞所占比例下降至16.46%,下降了近7%,北美占比顯著上升,達到21.69%。1995年美國服務業增加值同樣也主要出口歐盟,其占比高出位居第二的東亞地區10%,北美和BRIIAT國家占比都非常小,分別接近10%和5%;相較于1995年,2011年各地區占比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中美貿易關系非常緊密,有必要進一步將中國出口美國和美國出口中國的情況展開分析。表2數據顯示,無論是1995年還是2011年,不論哪個行業,中國增加值出口中用于滿足北美的最終需求部分,主要是用于滿足美國的最終需求,1995年和2011年,中國各行業對美國的增加值出口占北美比例均達到了85%以上。1995年,美國各行業對中國的增加值出口規模較小,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全球價值鏈的參與程度日益加深,中國最終需求所引致的美國增加值進口規模持續擴大,2011年,美國各行業對東亞的增加值出口中,中國所占比例達到了60%以上。中美雙邊貿易迅速發展導致的貿易失衡問題日漸顯現,引起兩國甚至全球范圍的高度重視,為了真實了解中國和美國在雙邊貿易結構上存在的差異,應對其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測算,以緩解兩國的貿易摩擦。

  (三)中美貿易失衡再測算

  傳統貿易統計數據顯示中美貿易順差規模居高不下,且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但基于原產地原則的傳統貿易數據存在著嚴重的重復核算問題,為了克服傳統貿易統計的這一弊端,本文從增加值貿易視角重新測算中美分行業的貿易失衡規模。

  兩種統計方法下的貿易失衡情況相差甚遠,甚至所反映的貿易情況截然相反。分行業來看,中美兩國農業長期保持貿易逆差狀態。傳統統計方法測算的數據顯示,中美農業的貿易逆差依舊不斷擴大,從1995年的9.6億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10.2億美元;但是,增加值方法測算下的結果與傳統統計方法下的結果截然不同,其表現為貿易順差,且順差規模也在持續擴大,從1995年的4.2億美元增至2011年的21.8億美元。

  對于制造業而言,從1995年至2011年,中美傳統貿易順差從281億美元增長至2,483.1億美元,16年間增長了7.84倍;相比之下,1995年中美制造業的增加值貿易順差僅為傳統貿易順差的5%,之后的數年里,其增加值貿易順差也僅為傳統貿易順差的10%。服務業在兩種不同的統計方法下貿易失衡存在明顯反差,基于傳統統計方法下的中美服務業貿易表現為順差,并且順差額逐年增大,從1995年的1.2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102.7億美元,2011年大幅下降至11.4億美元,但增加值方法測算的結果卻呈現逆差現象,特別是2011年達到了92億美元的大額逆差。必須要指出的是,由于制造業的生產過程包含了其他行業大量的中間品投入,各行業創造的增加值部分會通過制造業產品的出口來實現,所以不同行業傳統貿易失衡與增加值貿易失衡會出現較大的差異。

  (四)中美細分行業增加值貿易失衡

  為了更加深入地測算中美貿易失衡問題,在中美增加值貿易失衡的基礎上,基于要素密集度視角,分行業分析中美增加值貿易失衡規模。根據樊茂清和黃薇(2014)的方法,世界投入產出數據中的35個行業可分成初級資源產品部門、制造業和服務業。根據要素密集度的不同,對制造業和服務業進行二次分類,制造業可分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制造業、資本密集型產品制造業和知識密集型產品制造業,服務業可分為勞動密集型產品服務業、資本密集型產品服務業、知識密集型產品服務業和教育健康公共服務業。利用上述產業分類標準,從要素密集度的視角測算中美兩國增加值貿易失衡規模。

  由表3數據可知,總體而言,中國與美國在初級資源產品增加值貿易中始終表現為增加值貿易順差,順差規模從1995年的8.5億美元逐年增長至2011年的76.2億美元,增加了7.96倍,年均增速達到了14.7%;制造業總體上與初級資源產品的情況相似,中美制造業增加值貿易一直保持順差且規模不斷擴大,1995年的順差僅為13.4億美元,2011年增加至285.8億美元;服務業整體呈現波動狀態,其貿易失衡在順差和逆差之間持續動蕩,2005年貿易順差最大,達到了36.7億美元,2011年為增加值貿易逆差,逆差規模達59億美元。相比之下,制造業是中美增加值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

  從要素密集度視角考慮,勞動密集型產品均為貿易順差,且順差規模逐年增大,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和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分別從1995年的12億美元順差和0.3億美元逆差增至2011年的102.3億美元順差和58.4億美元順差。而資本密集型產品需要分情況考慮,資本密集型制造業保持順差逐年遞增趨勢且增速大于勞動密集型制造業,2010年貿易順差達到了100億美元;而資本密集型服務業的貿易失衡情況總在順差和逆差之間小幅變換,2011年出現了41億美元的顯著貿易逆差。從知識密集型產品來看,知識密集型制造業由1995年的小額貿易逆差逐年改善成為順差,且順差不斷增大,2011年達到90.4億美元;而服務業卻出現了與此截然相反的情況,1995~2002年,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貿易逆差始終穩定在1億美元左右,但2003~2011年增長約100倍,年均增速高達66%。這也與實際情況相符,即美國致力于生產高技術且價值增值大的產品,同時出口高品質的服務業產品,而中國卻局限于低技術的加工組裝環節。

  各要素密集度產品順差增大共同導致中美制造業貿易順差迅猛增長,說明中國在提升低技能勞動力制造業的同時,其高知識水平制造業產品也得到了同步發展,高、低技能水平兩輛馬車并駕齊驅,拉動中國制造業發展。然而,服務業的貿易逆差問題較為突出,中國在技術、資本密集度、價值增值等方面與美國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即使中國在勞動力人口方面存在絕對優勢,但對高技術知識的掌握程度卻遠遠不足,特別是2011年,中美服務業貿易逆差基本來自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產品的巨大逆差,隨著美國服務業的進一步升級發展,可能這一趨勢會愈演愈烈,中國應考慮如何加大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產品的出口,以縮小巨額貿易逆差。

  四、結論

  隨著全球價值鏈的不斷發展,基于增加值視角的貿易核算方法應運而生,它克服了傳統貿易統計方法“重復核算”的缺陷,能夠真實刻畫一國或地區的貿易出口規模及其貿易失衡水平。本文采用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基于世界投入產出表,從增加值貿易視角重新測算了中美增加值出口及雙邊貿易失衡水平,研究發現:

  第一,中美的出口結構存在較大差異,中國和美國分別以最終產品形式和中間產品形式進行出口,兩國均存在“貿易假象”。相比于1995年和2011年傳統口徑下的出口規模,中國增加值貿易出口分別減少16.06%和24.24%,而美國增加值貿易出口分別減少17.12%和20.61%。傳統貿易統計方法嚴重高估中國出口規模,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中美貿易順差規模。在全球價值鏈中,中國利用自身的勞動力成本優勢,通過對進口的中間產品進行簡單加工和組裝后生產成品并出口至國外,價值增值能力較弱,生產環節獲利較少。

  第二,兩種統計方法下的貿易失衡情況相差甚遠。分行業來看,傳統貿易核算口徑下,在農業貿易中中國長期表現為貿易逆差,但在增加值貿易中卻表現為貿易順差;雖然兩種貿易統計方法下中國制造業均表現為貿易順差,但增加值貿易順差遠遠小于傳統貿易順差;基于傳統統計方法下的中美服務業表現為貿易順差,并且其順差額逐年增大,增加值方法測算的結果卻呈現大額逆差現象。由于制造業的生產過程包含了其他行業大量的中間品投入,各行業創造的增加值部分會通過制造業產品的出口來實現,不同行業傳統貿易失衡與增加值貿易失衡會出現較大的差異。

  第三,在要素密集度視角下,中美勞動密集型產品都呈現貿易順差,且規模不斷增大;資本密集型制造業的貿易順差持續增大,而資本密集型服務業的貿易失衡情況總在順差和逆差之間小幅變換;知識密集型制造業由小規模貿易逆差轉變為貿易順差,但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貿易卻表現出貿易逆差,且逆差規模持續擴大。

  參考文獻:

  [1]安禮偉,馬野青.國際碎片化生產與中美貿易失衡[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2,(4).

  [2]陳雯,李強.全球價值鏈分工下我國出口規模的透視分析——基于增加值貿易核算方法[J].財貿經濟,2014,(7).

  [3]樊茂清,黃薇.基于國家間投入產出模型的全球價值鏈分解方法:拓展與應用[J].南開經濟研究,2016,(3).

  [4]葛明,林玲,趙素萍.全球生產網絡背景下中美貿易失衡透析——基于附加值貿易核算法的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5,(5).

  [5]李俊久,席爽.全球價值鏈分工下中美貿易失衡的實證研究——基于增加值貿易核算方法[J].經濟視角,2018,(2).

  作者:韓中,王剛,劉榴

  經濟師職稱論文投稿刊物:《財貿經濟》(月刊)是綜合財貿經濟各學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核心期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主辦。發表財政、金融、內外貿易、旅游經濟、城市經濟、成本價格、第三產業、審計、會計等部門的優秀科研成果和改革經驗總結,探討在經濟改革和經濟建設中出版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新觀點和新思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爱穿丝袜的麻麻3d漫画免费 | 好爽别插了无码视频 | 国产AV果冻传奇麻豆 | 91在线青春娱乐精品分类 | 国产精品人妻99一区二 | 夜夜躁日日躁狠狠 | caoporn 免费视频 | 特级毛片全部免费播放免下载 | 高h肉文np|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拍国语 | 蜜臀AV熟女人妻中文字幕 | 年轻的母亲4线在线观看完整 | 久久91精品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riav | 色呦呦人人视频 | 5g在线视讯年龄确认海外禁止进入 | 嗯别插太快好深再深点 | 娇女的呻吟亲女禁忌h16 | 又黄又猛又爽大片免费 | 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 日本妈妈xxxx |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 歪歪漫画羞羞漫画国产 | gv肉片视频免费观看 | 夜色私人影院永久入口 |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 av在线观看地址 | 网红主播 国产精品 开放90后 | 美女张开让男生桶 | 青青草国产自偷拍 | 最近日本免费观看MV免费 | 日本阿v在线资源无码免费 日本阿v片在线播放免费 | 免费观看久久 | 钉钉女老师 | 日韩亚射吧 | 丰满饥渴老太性hd | 2019精品国产品在线不卡 |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咪爱四虎 | 免费黄色网址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