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3月16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經濟正向著更高的層次邁進,農村作為我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經濟構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將針對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進行探究,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質量。
關鍵詞:集體產權改革意義;集體產權現狀;制度改革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工作之一,提高農村集體經濟能夠有效改善農民生活,本文將針對農村集體產權的改革原因進行分析,之后對集體制度改革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改革方法進行探究。
1集體產權改革意義
在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應當發揮重要作用,對于農村集體產權的改革意義重大,下面將針對改革的意義進行分析。
1.1推進農村建設
根據農村經濟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農村經濟在一定時間內得到了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上升,但是傳統的農村集體所有制度已經不符合我國農村的經濟建設要求,所以要針對集體產權制度進行一定的改革工作。此種改革工作的推進既能夠保障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先進性,還能夠有效的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由于集體產權的限制一部分企業無法在農村進行安置,產生農村集體招商引資進度減緩的現象,針對這一現象進行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能夠更好地幫助農村致富。并且隨著脫貧攻堅戰接近尾聲,我國大部分貧困地區都已經實現了脫貧摘帽的基本要求,為了防止“返貧”現象的發生,我國農村地區更應當加速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舉措,保住脫貧攻堅這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
1.2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通過實地調查研究發現,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趨勢較為強勁,農民的收入組成變得越來越豐富,同時農村的經營主體也在蓬勃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以家庭農場、各農戶協作、企業投資等多種經營模式,傳統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已經無法與蓬勃發展的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相契合,甚至出現了一定的阻礙現象,所以要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就要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進行改革。
1.3保護農民根本利益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由于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農村經濟也實現了經濟騰飛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會使一些人不可避免的陷入對金錢的欲望之中,滋生了大量的違法犯罪事件,利用國家制度的漏洞對財務進行大肆收斂,獲取了數量巨大的非法利益。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完善相關制度與法律漏洞,從根本上杜絕違法犯罪的情況發生。
通過以往的案例可以得知,由于農村集體所有制制度不完善,導致土地分配制度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一部分不法分子利用規則漏洞獲得了大量的土地,改變土地經營權限,改變土地性質的事情屢屢發生,這種違法犯罪事件極大的浪費了我國土地資源,并且使得不法分子從中攫取了大量的利益,使農民喪失了最基本的權益,是農民喪失了生產生活的根本要素,長此以往會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在進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之后,國家將能運用更加合理的制度規范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加大對以權謀私等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
通過分析可以得知,保障農民的利益是我國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所以對農村集體產權進行改革能夠保障農民的利益,同時保護我國國家財產安全。在以往的農村改革過程中可以發現,以往的改革只是對農村工作制度的改革,并沒有深刻觸及保護農民根本利益這一問題,在一定時間內不合理的制度設置給農民的生產生活增添了諸多煩惱,使農民蒙受了一定的損失,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就是為了對農民的權利給予保障,使農民能夠更好的生產生活,給農民帶去更多的福利。
2集體產權現狀分析
通過對于集體產權改革的意義分析可以得知,集體產權的改革能夠保障農民的根本利益,同時能夠有效地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提高農村經濟活力,適應農村生產力的發展,但是在進行產權改革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波折,下面就將針對我國農村集體產權現狀進行分析。
2.1產權歸屬不清晰
產權歸屬不清,不明確的問題成為阻礙我國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的“絆腳石”,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一部分城郊土地被占用,會使村集體擁有大量的資金,這部分資金卻沒有用到改善農民生活中,一部分農民的土地被征用,成了失地農民,隨著農村土地資源被占用的現象增多,失地農民的數量也在增加,這部分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并且沒有任何技能,使得這部分農民的生活難以得到保障。
并且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得多的農民進行了身份的轉換,由原來的農民身份變為了城鎮身份,隨著身份的變換,農村的土地所有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征地補償款及農村集體不動產收益分配等問題變得日益復雜化,收益分配不均,土地分配不均,產權歸屬不明確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村民與集體之間的矛盾,阻礙了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的進度。
2.2干部素質不足
在一些地方存在干部工作意識不強,工作馬虎等突出的工作問題,并存在極個別為了一己私利不推進改革工作的現象。干部素質不足首先體現在一部農村地區的村兩委組成人員年齡較大,思想較為落后,并且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對于我國農村集體產權改革方向存在不理解的現象,在工作中缺乏一定的創新精神。
在工作中一部分鄉村干部還存在等待上級指示,等待上級調撥資金等觀念,這種等待不僅會影響到農村的經濟發展速度,還會造成工作拖延等一系列問題。另一方面由于農村管理人員的上升空間相對較窄,且工資待遇并不高,所以導致一部分管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出現懶散懈怠的情況。由于我國村支書的選拔采用的是直接選拔制度,并且能夠連選連任,這就造成一部分村支書在選拔過程中出現賄賂選民等情況的產生,其實本身并沒有任何的管理能力,只是希望通過村支書的身份來獲取一定的利益,對于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工作并沒有任何實質幫助。
2.3“三資”問題未得到解決
在進行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的過程中還存在“三資”清理不徹底、不規范的突出問題,一些農村地區并未對村資產進行明確的界定,并且這些資產中還存在歸屬不明確的現象。一些農村地區存在“三資”管理混亂的現象,這種現象會導致村內出現大量的閑置宅基地,影響了農村土地的使用效率。
并且在工作中還存在對于河灘、荒山等區域并沒有進行合理的租賃合同簽訂工作,從而出現河灘、荒山被私人侵占的現象發生,一部分村支書在工作過程中十分明確這種行為是不符合我國法律規定的,但出于對人際關系的考慮,對于這類現象采取不聞不問的態度,這種情況下會導致農村集體產權遭受到侵害,損失了一部分村民的利益,并且還影響到了農村集體產權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農村的發展速度。
2.4產業體系不健全
在農村集體產權改革過程中,還存在農村產業體系不健全的現象,一部分村級集體合作社有名無實,并未發揮出農村集體合作社應有的功效。增加農村的土地流轉效率,能夠有效地提高土地的使用率,但是在一些農村地區存在土地流轉率低,土地面積流轉小的問題,甚至有一部分農村地區還出現了土地不流轉的現象。
一部分農村雖然進行了土地流轉,但是依舊延續種植一季小麥種植一季玉米的傳統農業模式,這種模式無法將土地流轉的最大效用發揮出來,喪失了土地流轉的意義。并且多數農村地區沒有廠房、沒有企業,沒有帶動農民發家致富的主要手段,使村集體缺乏收入來源,導致大量的青年勞動力進城務工,使村落逐漸變得荒廢,這種現象已經成了農村存在的普遍現象,長此以往會使農村的勞動力越來越少,導致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工作陷入想改革卻沒有青年勞動力參與的窘境。
3制度改革思路
通過我國農村集體產權所有制現狀分析可以得知,我國農村集體產權所有制改革面臨以下突出問題:首先,面臨的是產權歸屬不清的問題;其次,面臨鄉村干部工作積極性低的問題;最后,面臨農村產業不健全、“三資”問題得不到合理解決的現狀,這些將嚴重阻礙我國農村集體產權所有制的改革進度,針對這些問題下面將針對所有制改革方式方法進行探究。
3.1明確產權關系
在進行農村集體所有制改革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當首先厘清所有制關系,應當以農村地承包經營權為產權劃分的主體依據,對農村的集體資產要做好登記工作,在登記工作后還應當針對農村資產進行清點工作,確保資產記錄與實際擁有資產相統一。并且還應當解決農民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土地歸屬問題,例如農戶與周邊農戶出現土地爭議的情況下,村領導班子應當對有爭議的產權進行劃分,對于出現較大爭議的產權應當應用法律的手段來解決爭議,有效的明確產權關系。
3.2提高農村產業體系
在改革工作過程中,應當時刻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目的,所以要大力發展農村產業體系,發展新型農業經營模式,我國的家庭農產面積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與之前的家庭經營模式相比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同時以家庭為單位的經營模式還能夠幫助家庭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家庭人員的人均收入。并且家庭經營模式的發展還能夠保障農戶的利益,農民通過勞動獲得應有的利益,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我國合作經營模式的發展主要依靠于農戶與農戶之間的合作,通過農戶的聯動,這種合作經營模式貫穿了農資采購、農業生產、農產品銷售等各個關鍵的經營環節。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單一農戶小規模經營的弊端,合作經營模式的發展以組織農戶的形式獲取農業產前、產后的利潤,實現了農戶間的利潤共享,并且使農戶獲得了經營中的大部分利潤,但是在合作經營模式發展的過程之中,還存在著明顯的弊端,在進行合作經營的過程中,由于農戶的合作經營范圍僅僅局限于采購、銷售這兩個環節,在農業生產中各個農戶并不能進行相互合作生產,這就導致合作經營模式出現管理松散等一系列問題,當出現經營不善的問題時,這種合作關系將變得脆弱,最終走向破裂,因此在合作經營模式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政府應當將合作經營模式列為政策重點支持對象,發揮合作經營模式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的重要作用,為農民提供生產前、生產中、生產后等多種服務制度,提高農業合作經營模式發展質量,努力克服合作經營模式存在的弊端。
經濟師論文投稿刊物: 《中國集體經濟》本刊努力展現時代精神,貼近現實生活,真正起到上通下達的橋梁與紐帶的作用,發揮宣傳、指導、維護、監督和服務功能。積極宣傳黨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以及地方法規,貫徹落實總社部署;以各類集體經濟為重點,全面反映各類企業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發展動態,交流企業改制、重組、產權改革、經營管理等各方面的經驗,努力反映市場與企業進入新經濟的發展態勢;討論焦點、熱點、難點問題,反映企業呼聲;發布國內外信息。
在進行改革的過程中相關人員還應當尊重農民的意愿,采用民主的方式推進改革工作,還應當關注到農民的切身利益,真正的讓農民通過集體產權改革得到實惠,促進農民的改革積極性。同時在改革過程中對于出現的問題要進行匯總整合工作,提高改革工作質量。
4結束語
通過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探究中可以發現,我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改革工作是一種切實提高農民自身利益的工作,相關部門在進行改革過程中要時刻維護農民自身利益。
參考文獻:
[1]張春源,李本金.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0,(20):3-4.
[2]張學仁.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J].農民致富之友,2020,(12):239.
[3]賀紹磊.關于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以濰坊昌樂為例[J].農村科學實驗,2018,(6):38-40.
[4]蔡正信.探索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新路———蘇州吳中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經濟,2020,(10):104-108.
[5]閆學華.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J].農民致富之友,2019,(20):236.
作者:魏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