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4月30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目的/意義]結合我國智慧圖書館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建設,分析我國智慧圖書館研究和建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方法/過程]利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中文科技期刊等對我國2010-2019年關于智慧圖書館的CSSCI期刊研究論文進行檢索,對其主要研究主題進行總結分析,并通過網絡探討中國智慧圖書館的實踐建設現狀。[結果/結論]研究發現:中國學者對智慧圖書館的研究主題主要集中在智慧圖書館的概念與特征、智慧圖書館系統平臺的開發、智慧圖書館的智慧管理和智慧圖書館的智慧服務等幾個方面;中國各類型圖書館在積極探索智慧圖書館的智慧空間、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務的應用實踐,但公共圖書館的智慧化實踐建設較高校圖書館相對滯后;目前我國智慧圖書館研究與應用實踐的關注度逐漸增強、研究主題逐漸豐富、應用實踐建設逐步展開,但智慧圖書館基礎研究不足、對新技術在智慧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不深入、理論研究成果在智慧圖書館的應用實踐不全面。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理論研究實踐建設中國
1引言
自2003年智慧圖書館[1]的概念被以及2008年智慧地球[2]的概念被提出以來,智慧圖書館作為智慧地球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注于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智慧化”,重視智慧圖書館的理論研究與應用實踐,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筆者于2019年12月13日,以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中文科技期刊等數據庫為數據來源,以CSSCI為期刊來源,以“智慧圖書館”為主題詞。
圖書館論文范例: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研究
在“主題”“篇名”“關鍵詞”等檢索條件下,對我國學者關于智慧圖書館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檢索,按主題相關度、被引頻次等條件進行篩選,獲得378篇相關CSSCI期刊文獻。從文獻調研結果來看,我國智慧圖書館的研究始于2010年,經過近10年的發展,研究成果逐年增長,研究者們的主要研究成果可概括為智慧圖書館的概念與特征、智慧圖書館系統平臺的開發、智慧圖書館的智慧管理、智慧圖書館的智慧服務幾個方面。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學者們對智慧圖書館的研究重點也有所不同。
2010-2015年期間,大多數學者主要在探討智慧圖書館應該是什么樣的、智慧圖書館應該具有哪些特點以及智慧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有何區別、如何從數字圖書館發展到智慧圖書館等比較基礎性的問題上;2016-2019年,有更多的學者開始關注智慧圖書館的智慧服務、現代信息技術在智慧圖書館中的可應用性等注重智慧圖書館及其系統平臺開發等偏向實踐建設的方面。除查閱論文外,筆者還查閱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數據庫中與智慧圖書館相關的項目,但由于項目較少,尚未有項目成果。
此外,筆者也查詢了我國主要數據庫商關于智慧圖書館的研究,數據庫商主要著眼于智慧圖書館系統平臺的研究,而未涉及實體場館的建設研究,因此本文研究主題分析選取的對象主要為CSSCI論文。與此同時,筆者調研我國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實踐情況。受到疫情的影響,未能進行實地調查而采用了網絡調研的方式來獲取智慧圖書館的建設現狀。從調研結果來看,我國一些重點高校圖書館和各種層次的公共圖書館也在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進行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針對學者們所關注的智慧圖書館相關研究主題,展開了相應的應用實踐。
2智慧圖書館的主要研究主題
基于對智慧圖書館內涵的認識,研究者們針對智慧圖書館所涉及的各個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從研究主題來看,主要集中在智慧圖書館的概念與特征、智慧圖書館系統平臺的開發、智慧圖書館的智慧管理、智慧圖書館的智慧服務等方面。
2.1智慧圖書館的概念與特征
2.1.1智慧圖書館的概念
在中國,研究者們對智慧圖書館的概念有不同的看法,可歸納為3種類型:智慧圖書館模式說、圖書館智慧信息服務說、圖書館智慧形態說。研究者們面對圖書館當前的智慧化發展趨勢,結合以往的經驗,將智慧圖書館概括為一種集技術、資源、服務、館員和用戶于一身,實現智慧化服務和管理的新一代圖書館模式。如嚴棟[3]提出智慧圖書館就是以一種更智慧的方法,通過利用新型信息技術來改變用戶和圖書館系統信息資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實現智慧化服務和管理的圖書館模式。
一部分研究者則提出,智慧圖書館的內涵主要體現在圖書館的智慧服務上,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基于圖書館的海量信息資源,優化和創新信息服務,實現圖書館服務的智慧化。如高穎[4]將智慧圖書館定義為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收集、存儲和多樣化管理各類數據,為用戶提供無時空變化的信息服務。也有研究者認為,智慧圖書館是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條件下所呈現出來的一種新的表現形態。初景利等[5]提出智慧圖書館是實現知識服務的高級圖書館形態,是圖書館發展的頂級形態。
2.1.2智慧圖書館的特征
王世偉[6]認為智慧圖書館具有互聯、高效、便利三大特征,其中互聯是智慧圖書館的基礎,高效是智慧圖書館的核心,便利是智慧圖書館的宗旨,是互聯、高效特點的落腳點,也是智慧圖書館科學發展人本理念的精髓所在;劉麗斌[7]提出全面感知、互聯互通、綠色發展、智慧服務與管理是智慧圖書館的4個主要特征,其中全面感知與互聯互通是智慧圖書館服務與管理的技術基礎,綠色發展是智慧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智慧服務與管理是智慧圖書館的最終落腳點,也是智慧圖書館最顯著的特征;余丹[8]則認為智慧圖書館具有全面感知、互聯高效、綠色發展和智慧便捷這4個特點。總而言之,智慧圖書館區別于數字圖書館的顯著特點在于其全面感知、高效便捷和互聯互通。
2.2智慧圖書館系統平臺的開發
2.2.1智慧圖書館系統平臺的構建
在實踐中如何去建設和發展智慧圖書館是不少學者的關注點。沈奎林等[9]以南京大學圖書館為例,提出智慧圖書館系統平臺建設要從用戶實際的信息需求出發,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構建便利的服務設施,匯集各種信息資源,為用戶提供便利的實體圖書館服務和不受時空限制的數字圖書館平臺服務,真正做到互聯、便利和高效;龔春健[10]從軟硬件和服務兩方面研究了智慧圖書館系統平臺的構建,具體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數據庫等和培訓、沙龍、創客空間、智慧研討室等;魏來等[11]從數據管理的角度探討了智慧圖書館系統平臺的構建,將智慧圖書館的數據分為資源數據、用戶數據、環境數據3類,并依此數據類別劃分智慧圖書館功能,構建基于數據管理的智慧圖書館功能框架。
2.3智慧圖書館的智慧管理
人們對圖書館智慧管理的關注主要集中在信息資源、圖書館空間和設備以及圖書館安防的智慧化管理等方面。
2.3.1信息資源的智慧管理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主要包括傳統的圖書資料和數字化的信息資源,是圖書館存在并開展各種服務的基礎。對于圖書館資源的智慧化管理,特別是針對傳統的圖書資料,大多數學者認為可以通過RFID技術,輔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即可實現資源管理的智慧化。如倪稢[24]提出了一種以RFID為核心技術的智能圖書盤點機器人來代替傳統人工開展盤點工作,進而突破圖書館服務的單一模式,促進圖書館服務方式的轉變和多元化;賈雙雙等[25]強調RFID是對圖書館自動化管理模式的創新,可在圖書自助借還、自動上架、智能盤點、安防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3.2圖書館空間與設備的智慧管理人們通常把具有智慧化功能的圖書館空間稱為“智慧場館”。針對智慧場館,學者們強調通過無線傳感器等技術實時檢測并自動調節圖書館的環境,為館內人員和資源設備打造合適的環境,達到降低成本、節能環保的智慧化建筑的要求。
2.4智慧圖書館的智慧服務
智慧圖書館的核心在于其提供的各種智慧化的服務,包括圖書館傳統服務的智慧化和創新型的智慧服務。分析發現,學者們對智慧服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移動服務、自助服務、智能咨詢服務、個性化推薦服務、知識服務、智能導航導覽服務等方面,其中對個性化推薦服務的關注較多。
2.4.1移動服務
智慧圖書館的移動服務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利用移動設備和互聯網設計智慧圖書館移動APP及利用微信、微博等移動社交媒體實現移動服務。陳紅梅[30]提出智慧圖書館APP服務模式是在4G網絡環境下,實現圖書館服務的智慧化;魏群義等[31]研究設計了智慧圖書館移動APP的系統結構;王東波[12]則提出要正確認識移動APP,除了利用其提供服務外,還要提升其服務能力和服務效果;豆洪青等[32]以寧波大學智慧圖書館APP為例,闡述了智慧圖書館APP可實現的服務,包括微書導讀、圖書轉借等;周拴龍等[29]提出圖書館可利用微信、微博等提供推送、咨詢、預約等服務。
3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應用實踐
我國學者對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應用實踐也很關注。樊慧麗等[46]以南京大學圖書館圖書盤點創新實踐為例,對智能機器人圖書盤點的優勢、局限和未來發展進行實證分析與思考,總結出智機器人圖書盤點在成本、盤點效率和準確率、盤點工作常態化、創新服務等方面比傳統圖書盤點更具優勢,但是在與館員的互動協作、圖書館復雜動態環境的適應方面依然面臨一些挑戰。
康曉丹[47]分析介紹了上海大學圖書館從感知、計算和交互3個技術層次實現智慧圖書館的體系,并對其在智慧圖書館技術實現領域的實踐和未來的構想進行說明。曹畋[48]分析介紹了南京曉莊學院圖書館本館通過前期對讀者行為大數據的跟蹤研究,通過抽取用戶檢索詞和圖書的TF-IDF信息,并形成常用檢索詞順序列表和分片聚類兩種發掘用戶興趣的辦法,以及南京曉莊學院圖書館自建機器人館員的發展道路和建設經驗[49]。
為了解中國學者們對智慧圖書館相關的研究主題是否在圖書館中得到了實際應用,應用到什么程度,2019年12月15日至2019年12月21日,筆者通過網絡調研了中國國家圖書館、我國32所省級公共圖書館及部分建設較好的市區級公共圖書館(深圳市寶安區圖書館、天津市濱海新區圖書館)和42所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共77所圖書館,從智慧空間、智慧管理、智慧服務3方面考察其智慧圖書館建設情況。
4我國智慧圖書館研究與應用實踐現狀的特點及薄弱環節分析
從調研結果看,我國近10年來智慧圖書館的研究及應用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體現在研究穩步推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4.1我國智慧圖書館研究與應用實踐現狀的特點
4.1.1智慧圖書館的關注度逐漸增強從近10年的研究論文增長趨勢來看,我國學者對智慧圖書館的研究與建設日益關注,從最初的只有1篇相關論文到現在的每年近100篇研究論文,從最初對智慧圖書館概念的闡釋發展到智慧圖書館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以及智慧圖書館的應用實踐,人們對智慧圖書館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具體,對智慧圖書館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
4.1.2智慧圖書館研究主題逐漸豐富從形態上看,智慧圖書館是一個新生事物。在復合圖書館基礎上圖書館的智慧化,既涉及到圖書館已有服務和管理模式的智慧化,更涉及到圖書館本身的智慧化。智慧圖書館研究主題分布云圖顯示,智慧圖書館研究主題主要集中在智慧圖書館服務方面,如自助智慧服務、智能導航服務、移動服務等,它們是對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智慧化升級和改造。
隨著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人們也開始關注圖書館的智慧化管理問題,特別是關注智能技術輔助下的信息資源智慧化管理。圖書館智慧空間的研究則是一個新的領域,人們開始關注如何實現圖書館建筑、圖書館內部空間的智慧化以及圖書館整體系統的智慧化。因此,從研究主題上來看,智慧圖書館研究的主題范圍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
作者:吳志強楊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