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3月25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近年來,數字化轉型隨著我國數字經濟的不斷深化以及因疫情所帶來數字化應用的發展,已經上升到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中之重的核心關注。但很少有企業尤其是處在信息化水平相對薄弱的工程設計企業,能真正想清楚數字化轉型是什么?該如何轉?數字化轉型與信息化、數字化的關系是什么?基于此,本文希望能幫助讀者回歸事物本質,厘清思路,真正弄明白數字化轉型的底層邏輯與價值訴求。以“長期主義,價值共生”的理念探究工程設計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路。
【關鍵詞】信息化;建筑信息模型;虛擬設計與施工;數字化轉型
近年來,隨著大環境的變化,不僅沒讓企業明白數字化轉型該如何轉,為什么要轉;更是使得很多企業錯誤的研判了信息化與數字化轉型的關系。實際上,從傳統企業信息化實踐到數字經濟時代的數字化再到數字化轉型的過程,本質上是通過對信息系統中的數據價值提取,讓數據從單一系統應用跨平臺、跨組織流動起來,讓數據在流動中產生基于數字化新的業務模式和新的數字化商業模式的過程;是實體經濟與新一代數字技術協同與深度融合發展,把人們對業務的認知和理解轉變成計算機理解的數據,通過連接、分析、價值共生的過程。
伴隨著數據不斷的變化與流動,企業需要不斷調整業務框架,緊跟市場變化的過程,需要以長期主義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不斷探索;需要連接上下游產業,多業態、全渠道數據整合,使價值鏈不斷延展,產生新的機遇和數字化商業模式創新的過程。因此厘清數字化轉型底層邏輯,首先搞清楚為什么轉,怎么轉,才可能真正在數字化轉型中立于不敗,成就企業的永續經營。
1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
1.1國家戰略導向我國正處在數字經濟的歷史轉型期。習近平同志從2017年起就多次強調:“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建設我國的現代化經濟體系離不開大數據技術開發與應用,要深刻理解大數據發展現狀和趨勢,及其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推動國家大數據戰略的實施加快建設數字中國”。而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技術和產業為依托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當前主要經濟形態。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1.3萬億元,占GDP34.8%。2018—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增長將近一倍,達到前所未有的60萬億元左右,增速全球第一。
因此,在數字經濟浪潮下,以互聯網為重要載體,以數據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加速傳統企業中傳統業務與數字、智能及新興數字技術的結合,培育企業數字文化與數字基因,才是所有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必需思考并所需面對的挑戰。 學會新一代數字技術的應用與數據價值的挖掘,在互聯網永遠在線的數字經濟環境中,在互聯網企業不斷向傳統企業、傳統業務侵蝕之中,通過數字化轉型保障傳統企業的生存與可持續發展,同樣是傳統企業必需經歷的歷程。
1.2環境因素迫使企業進行轉型
不少企業感嘆,“我們并沒做錯什么,但我們失敗了”。這也就是所謂VUCA(VUCA是四個單詞的縮寫,代表了四種狀態,它們分別是:Volatile不穩定、Uncertain不確定、Complex復雜、和Ambiguous模糊。)時代的降臨。這一切的不確定,迫使企業思考變革、創新與轉型,通過數字化使企業持續經營,幫助企業在VUCA時代涅槃重生。
1.3產業政策引領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建設數字中國,加快建設數字經濟,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數字化成為未來的大勢所趨。從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發改委、中央網信辦等多部委聯合發文加快“數字孿生城市”建設、《2020年數字孿生城市白皮書》、“新基建”、“智慧城市”等政策性文件發布,加速了數字化成熟度相對較低的設計企業,必需通過推動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統)、CIM(城市信息模型)等基礎信息技術的數字化應用,結合數字孿生、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5G等數字新基建與建筑產業的深度融合;企業必需重新定位對建筑產業與數字化的理解,通過數字化的價值再造,構建起自身數字化生產能力。
1.4轉型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數字經濟的興起、人口紅利消失及VUCA時代所造成的沖擊,使得行業市場競爭加劇;加上互聯網企業突進傳統行業市場,持續增加對傳統企業的競爭壓力;新一代數字技術所帶來的行業變革以及業態變化,倒逼企業在保證現有“核心業務”穩定發展的同時,必須思考通過數字化變革幫助企業規劃好未來的“發展業務”與“創新業務”這二個層面,確保企業具備持續創新與戰略轉型能力;避免傳統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因企業數字化能力的缺失,或是組織變革能力的不足,而喪失競爭優勢和生存空間。
2不要試圖用數字化否定信息化
信息化是通過局域網利用信息技術幫助企業固化業務流程與管理流程,是以流程和信息記錄為核心,基礎架構在注重高可用的同時保證安全性,屬于穩態架構。數字化是基于信息化系統數據價值提取,以用戶體驗和數據分析為核心,根據數據分析結果不斷調整業務邏輯,實現用戶體驗螺旋式上升的的過程,通過開放式創新,讓企業能夠更加敏捷的應對各種數字經濟形勢下新的挑戰,屬于敏態架構。
數字化轉型是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數字技術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業務、業務數字化與數字化的商業模式轉變。也就是搭建建筑產業自己的產業互聯網平臺,通過推動產業生態上下游各參與方讓數據形成互相聯通,通過流動起來的數據創造新的價值。改變產業內原有數據流轉方式,結合新一代數字技術保障產業內數據交易的安全性,進而將產業價值鏈延長至產業的每一端,讓每個參與方的價值最大化。
因此,工程設計企業在思考數字化轉型之時首要任務式補上信息化這一課,要深刻意識到,企業信息化是內部通過信息系統建設固化流程標準,提升業務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來提高企業所獲得效益。數字化是利用數據資源的挖掘和利用向建筑全產業鏈生態要效益,要讓整個行業的數據產生公平交易,創造更高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信息化關注的核心是通過標準化提升企業運營效率,數字化關注的核心是基于數據價值挖掘所帶來的業務模式與商業模式的數字化創新。激活數據自身潛能,緊抓數字經濟下的新基建這一歷史機遇,打造建筑業的基于產業互聯網新業態,開創萬物互聯時代的中國式建筑數字產業新業態、新商業。
3重新定義
BIM在數字化轉型中的價值自2006年左右歐特克通過REVIT的市場化,BIM在中國不斷傳播并普及,然而十幾年過去了,BIM在工程設計行業的應用仍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目前的BIM應用被描述成“建筑4次”,即:整個建設過程中模型被重建三次,最后一次才立在地面上了。但三次重建模型所致的浪費、模型差異,難以界定的責任與協同這個詞相形相遠。
因此,可以概括的說,目前設計階段的BIM應用仍處在信息化的“建模”階段,很難通過“用模”讓價值傳導,產生可期的附加值。也正因如此,我們不難理解BIM基于信息化應用的十余年未能在設計領域創造出更多價值。而在今天數字化時代中通過虛擬設計與施工的結合產生新的業務形態,在物體三維空間的基礎上不斷演進出4D、5D…在實現項目管理過程中提升BIM數字化能力,獲取更高的商業價值。
要想BIM(建筑信息模型)成為建筑行業數字化的未來,就必須隨著數字技術進步與創新,使設計、建造和交付有機會結合起來。將BIM應用是由上游BIM應用輸出來影響下游的BIM應用。在信息化向數字化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重新定義BIM在數字化轉型中的價值,要通過BIM模型及數據的傳導從:簡單的工具階段應用階段->向專業協同與上下游協作階段->在向模式創新階段不斷的迭代與演進。
由斯坦福CIFE最先提出的虛擬設計與施工[12](VitualDesignandConstruction),即VDC理念。很好地解讀了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應用多學科、跨專業的集成性BIM(建筑信息模型)模型準確表達和管理工程項目的全過程,能夠更有效的實現項目管理目標。VDC是在傳統BIM建模的基礎上結合了集成化管理思想在工程領域創造性開拓工程管理數字化理念。
3.1VDC基于產品、組織、流程這三個核心來搭建項目模型:(1)Product產品[34]。即項目所要建設的對象,如:設施,如房子、工廠等;(2)Organization組織。即與項目相關的各參與方,至少應包括業主、設計總包方,施工總包方和用戶四個方面;(3)Process流程。即產品制造活動過程中所應遵守的程序。
3.2小結VDC模型又稱為POP模型[56],是基于產品Product、組織Organization、流程Process三者之間互相集成搭建起來的模型,如果試圖在集成模型中改變了其中一個子項,將有可能需要改變相應關聯的其他子項。VDC應用能力可以通過[78]:應用第一個層次:Visualization可視化;應用第二個層次:Integration一體化;應用第三個層次以后的Automation自動化,來衡量VDC應用的深度和廣度。
4結論
數字化轉型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認清事物本質不斷求索持續努力,才能讓數字技因此在BIM從信息化轉而向數字化應用與實踐邁進的道路中,只有逐步導入VDC的概念[910],通過產品、組織和流程三個模型關聯,供項目參與各方基于模型準確理解和迅速決策項目相關事宜,有力保障項目的開展和把控。作為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北京構力科技有限公司承擔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研究開發項目“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體系研究”等多項國家部委重點科研項目。
以自主知識產權的BIM(建筑信息模型)平臺為依托,致力于通過統一的三維模型架構,以信息數據化、數據模型化、模型通用化的理念,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在工程項目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應用,從三維設計、BIM(建筑信息模型)報建、綠色建筑、裝配式智慧工廠管理到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智慧建設多方協同管控平臺,再到智慧城市應用,在實現BIM全項目生命周期應用的同時,讓BIM(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由信息化向數字化演進與提升,最終實現BIM數字化應用的價值最大化,也很好地詮釋了VDC的價值理念與精髓,從而實現民族企業“構筑未來,力創卓越”的宏愿。
因此,數字化轉型,必須成為企業轉型與發展的重要戰略。對內持之以恒的從企業數字化文化建設、數字化人才培養、數字化組織變革、數字技術引領等全面創新發展;對外通過萬物互聯的互聯網絡,有效的融合上下游生態,通過產業平臺共創實現價值共生、共享。在“長期主義、價值共生”的理念念指引之下將數字技術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依托萬物互聯、連接萬物的互聯網時代特性,整合上下游產業鏈,與生態企業攜手,共謀數字經濟潮流下的設計企業未來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應宇墾,丁鯤,靳金,王鵬飛,沈亮.大型超高層項目BIM技術應用的POPi數字化集成框架研究——以蘇州中南中心為例[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21,13(2): 60-69.
[2]JohnKunz,MartinFischer,JohnHaymaker,etal.IntegratedandAutomatedProjectProcessesinCivilEngineering:ExperiencesoftheCIFEatStanfordUniversity.Stanford:CIFE,2002.
[3]EasmanC,TeicholzP,etal.BIMhandbook:Aguideto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forowners,managers,designers,engineersandcontractors[M].JohnWiley&Sons,2011.
[4]SuccarB.Buildinginformationmodellingframework:Aresearchanddeliveryfoundationforindustrystakeholders[J].AutomationinConstruction,2009,18(3):357-375.
[5]FischerM.VirtualDesignandConstruction[J].ConstructionManagementandEconomics,2020,38(4):355-363.
[6]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 上海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技術指南[A].2017.
[7]DossickCS,NeffG.OrganizationalDivisionsinBIM-EnabledCommercialConstruction[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Management,2009,136(4):459-467.
[8]AtulKhanzode,MartinFischer,DeanReed,etal.AGuidetoApplyingthePrinciplesofVirtualDesignandConstruction(VDC)totheLeanProjectDeliveryProcess.Stanford:CenterforIntegratedFacilityEngineering,2006.
作者:賁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