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5月13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結合空乘專業的崗位特點,校企之間需加強深度合作,以培養高技能、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雙方可以校企訂單式培養為試點,以校企技能型大賽為依托,以校企定期式招聘為渠道,以校企現代學徒制為試點,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在培養過程中,校企需突出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外語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核,鼓勵學生參加技能型大賽,提高職業技能,完善多元能力,提升職業素質。
關鍵詞:校企合作空乘專業人才培養
校企合作向來是職業教育比較青睞的模式之一。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2019)的出臺,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將是今后職業院校努力的方向。該方案明確提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結合,健全多元化辦學格局,推動企業深度參與協同育人,扶持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舉辦各類職業教育。推進資歷框架建設,探索實現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⑴。
空乘專業具有“重視學生能力,側重實踐教學,符合崗位能力”的鮮明特征。根據國內民航單位的崗位需要,學生需要融合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實踐能力,才能滿足行業的標準。參照中國民航局《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CCAR-121SF)中有關乘務員培訓的行業標準和勞動保障部制定的《民航乘務員國家職業標準》,空乘專業可注重校內生產性實訓與校外頂崗實習的有機結合,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知識和技能大賽,把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和崗位技能貫徹在教學中,實現校內校外、課堂內外培養一體化。
一、校企訂單式培養民航職業院校有著一定的行業特殊性。
特別是空乘專業,其儀容儀表、禮儀規范、言語表達均需要與企業實現零度對接。航空公司之間存在共性,但也有差異。譬如在服務意識、應急操作、企業文化上也會因航空公司機型或者公司理念的差異而呈現不同。所以,在考慮學生就業優先的基礎上,校企訂單式培養既緩解了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能從一開始讓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范,找準職業定位,提前適應企業對員工的要求。隨著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加深,職業院校與企業雙主體育人模式會得到不斷創新⑶。
所謂訂單式培養是指用人單位與學校就業部門簽訂人才培養和就業協議,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現雙方優勢資源的共享,校企可共同育人,也可由企業委托學校進行人才培養,最后由用人單位經過考核、錄用合格人才上崗。目前,我院分別與春秋航空、中國東方航空進行了訂單班的培養。對于前者,采用了校企共同培養的方案。學生在經過一年基礎階段的學習后,自愿報名定向班,然后在第二學年由學校老師和企業教員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學校老師主要側重完成部分理論課程和外語類課程;企業教員側重于技能型考核;趯W院已建成上海市職業教育航空服務開發實訓中心、乘務訓練中心、航空安全員初任訓練和定期訓練培訓基地,配備的A320動態艙、A330-200綜合撤離訓練艙、B737-800綜合撤離訓練艙、A330-200陸地撤離訓練設備、A330-200服務艙、A330飛機水上撤離訓練設備、恒溫泳池、A320艙門訓練器、B737-800艙門訓練器等設備均能滿足企業的需求,所以實現校企資源的共享成為可能。我院也因此成為春秋航空在上海實施校企合作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面向上海市中小學生開放“職業體驗日”的優秀單位。
訂單班學生在完成了綜合理論、安全規則、機型設備、醫療實操等近30項欄目的合格考核之后,可以簽約上崗。對于中國東方航空公司,目前則釆用了學校委托培養的方式。學生在入校后,經過一個階段的適應,由企業派專家過來選拔,通過形象、心理、英語等環節的基本考核后,學員可進入訂單班。錄取后,由學院、企業、學生(包括家長)簽訂三方協議。企業對訂單班的學生在兩年內有一定的要求,包括實訓課程、英語能力等,特別是英語能力必須達到大學英語CET-4級及以上或者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PETS-3級及以上。學生學業結束,成績合格,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和外語證書后,再正式簽約上崗。
經過近3年的實踐探索,兩種模式的校企訂單式培養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與正常班相比,訂單班學生能較早地適應企業文化,也能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地去準備各項考核,力爭通過各項技能證書和外語類證書,以滿足企業上崗的要求。特別是校企共同培養的方案,學生的學業壓力和考核會比較緊湊,使得學生較早地體驗到基礎知識的重要性,以及對專業技能的快速適應能力。對于委托培養的方案,學生除了正常的學業外,也能定期去航空公司培訓中心接受階段化的參觀和學習,從而培養起“邊學習知識、邊積累技能、邊養成職業素養”的好習慣。對于企業而言,其培訓往往注重“短、平、快”的時效性,從而忽略了諸如人文素養、外語能力等積累的長期性。所以,對于這些不足方面,仍需要不斷完善。
二、校企技能型大賽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開展技能型大賽,也是有益的探索。針對空乘專業自身的特點,以及職業素養養成規律,按照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要求,組織定期性的服務類和應急類大賽,或者相關語言能力和職業素養類的比賽,均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應變能力、溝通能力、外語能力以及思辨和創新能力,真正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的目的。通過大賽,不僅能帶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激發興趣和學習動機,強化專業技能,也能督促指導老師融入大賽,推進教學改革和思維創新,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通過教學反思,完善教學效果。
通過“課程競賽+技能競賽+職業競賽+創新競賽”的實踐教學,將競賽和教學相融,也可以達到“塑學風、促教風”的成效[41。我院曾先后與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展開校企合作的客艙服務和客艙應急職業技能大賽。比賽均包含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也覆蓋了實操內容。對于客艙服務大賽,組委會選取了代表性的“客艙安全設備示范”、“客艙餐飲服務”、“客艙醫療急救”項目,融入客艙中英文廣播詞、服務動作、特情處理要領等子欄目,通過專家評分,考察學生在儀容儀表、神態禮儀、動作規范、言語表達、團隊協作、人文關懷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對于客艙應急大賽,組委會則選取了“客艙應急開門”、“客艙失壓”或“客艙失火”為考核項目,融入中英文廣播指令、應急動作要領等考察學生的動作規范、團隊協作、完成速度、效率效果等方面的綜合表現。
兩項大賽均由學校教師指導,行業專家擔任評委。通過比賽,學生們增進了團隊意識,培養了合作精神,同時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在比賽中檢驗了自己的所學所想,提升了自我能力。對于指導教師和相關任課老師,通過賽后交流總結會,雙方都能發現教學中的薄弱處,譬如如何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的機組資源管理(CRM)和客艙應變的情景意識(SituationalAwareness)。
同時,技能大賽也為獲獎的選手提供了校企直通車,學生可不經過企業招聘,直接為航空公司所錄用。在2018年舉行的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餐廳服務項目中,我院空乘專業陳亦凡榮獲餐廳服務(西餐)項目優勝獎,這是中國在世界技能大賽餐廳服務(西餐)項目上的第一個獎項,陳亦凡同學實現了零的突破,創下了歷史。在校期間,該同學也曾多次參加上海市“星光計劃”英文演講比賽、校園客艙服務技能大賽等諸多項目,為自身的綜合素養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學院也積極鼓勵1+X證書,除學歷證書外,在校學生可報考獲得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民航乘務員五級證書、民航人事教科處頒發的民航乘務英語中級證書、上海市理療急救中心頒發的現場急救基本技能培訓初級合格證,以及相關的外語類證書。通過比賽和證書的相互補充,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外語能力得到了認可,也成為就業的敲門磚。除了上述兩項比較大的綜合性技能大賽外,部分小型類的比賽也會定期開展。如針對學生所學的《客艙廣播詞朗讀》課程,開展中英文廣播詞大賽;針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展模擬面試大賽;針對《乘務言語和溝通》課程,開展朗誦比賽;針對《客艙服務心理學》,開展心理辯論賽等。比賽由學院教師、行業專家共同擔任評委,既增加了校企間的交流,也能讓學生培養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
根據《辭!返慕忉專仞B包括了“修習涵養”和“平素所供養”。兩者都是行為或過程,需要日積月累。而職業素養不僅包含了職業崗位對個體的內在規范和要求,也包括專業技能、道德操守、職業態度和興趣、職業設計與創作的情感、規范、能力及水平[31。考慮到職業素養具有養成性、情景性、漸進性的特點,這樣以課程為依托的小型比賽對學生的職業素養養成有著“催化劑”和“推動力”的效果。多數空乘專業的學生性格外向、動手和表演能力強,這樣的比賽也為他們展現多元化的自己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空間。
三、校企定期式招聘為營造良好的校園客艙文化,也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行業,明確就業意向,做好生涯規劃,學院的雙師型教師、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優秀畢業生校友、行業專家、特聘教授等均會定期為學生開展系列講座。這些講座內容豐富,含金量高,既包括職業禮儀規范、航空公司面試注意事項、英文面試的技巧與提升、空乘的自我修養提升、言語和溝通能力的培養、吳爾愉服務法、民航當代精神等行業講座,也拓展了國學文化欣賞、茶藝賞析、音樂欣賞等通識講座。學生通過定期聆聽和消化不同的講座,可以多維度、多空間地把握職業認知,進一步明確自身定位,從而強化安全和服務意識,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為進入自己理想的公司打下扎實的基礎,也能更好地做好面試準備。學院也注重學生的儀容儀表,發放空乘、空保專業的《儀容儀表規范手冊》,對著裝、發型、化妝均有要求;同時為學生定制制服、銘牌,注重日常操行,以準職業人的要求來提升學生對客艙文化的認知,明確職業素養的重要意義。
企業也會定期作招聘宣講會。宣講團既有公司人力資源的負責人,也有優秀畢業生代表,通過面對面的宣講、提問,學生對企業和自身的發展前景,都會有比較好的了解。截至到目前為止,除了國航、南航、東航三大航外,海南航空、廈門航空、深圳航空、吉祥航空、春秋航空、首都航空、山東航空、揚子江航空、長龍航空等航空公司均來我校進行過校內招聘。
校企間定期式的校內招聘不僅加強了校企合作的力度,也為學生提供了有力的就業通道。同時,通過畢業生跟蹤調查制度,做好相關數據的采集,也能對人才培養的改進提供借鑒和幫助。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對于有意向招聘我院學生的外國航空公司,學院也會積極爭取。在全球知名的航空公司中,先后有阿聯酋航空、卡塔爾航空、阿提哈德航空等知名航空公司來過我院宣講招聘,我院的畢業生也遍布了阿聯酋航空、卡塔爾航空、新加坡航空、印尼航空、全日空、日本航空、大韓航空等眾多著名航空公司。
考慮到多元文化的差異性,學院也開設了《乘務日語》、《乘務韓語〉〉、《乘務手語》、《公共關系》、《美術欣賞》等必修或選修課程,這不僅為學生拓展視野、開闊世界打下了基礎,也為學院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提升作了鋪墊?紤]到因跨文化交際而造成的飲食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差異,學院也進一步加強客艙文化建設。強化多元文化的普及,培育跨文化服務意識,大膽創新,與時倶進,創建高品質服務文化體系,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創新推動客艙服務升級轉型。
四、校企現代學徒制嘗試
現代學徒制也是推進校企深度合作和產教融合的有效途徑,空乘專業采用此模式后其優點將主要凸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它有利于校企雙方結合學生學情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給學員更多地創造“做學一體”的機會。其二、它有利于強化學生對職業素養的提前認知,更早地體驗企業文化。其三、校企合作,雙元育人能夠創建更豐富、可持續、創新型、適切性教學資源庫,也能夠直接對接“i+x證書”中的各項技能證書。第四、它能夠使得校企師資隊伍形成互補優勢,共同提升科研能力,形成勞模工作室效應。結合空乘專業的特點,嘗試現代學徒制,校企聯動招生,聯合培養可以使得學生對職業的定位更加明確,同時在企業師傅的帶領下,提前熟悉工作技能,提早培養職業精神。
目前,乘務員只有在航空公司培訓合格后,才能進行帶飛,使得部分帶飛學員對職業素養的認知不夠深刻,加上“90后”、“00后”自身的個性特點,服務技能的熟練度欠缺,安全意識的重視度不足。如果嘗試現代學徒制,校企雙方可借助雙元育人機制,合理分配學時。校企需共同制定實施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共同編寫活頁式、工單式實訓手冊,并配套相應的慕課或微課課程間。雙方師資團隊能實現資源互補,使得知識模塊和實踐模塊更為立體化、多元化,真正融入“德才兼修、育訓結合”的職業教育目標。
目前,我院正在與春秋航空和東方航空共同落實此方案。隨著上海國際航空港地位的不斷加強,以上海為基地的航空公司對空乘人員的需求量均呈現出上升態勢。為了更好地發揮區域優勢,形成團隊合力,我院先后與上海航空服務學校、中華職校這兩所中職學校的空乘專業合作了中高貫通班,既豐富了人才培養模式,也為地方儲備了專業化人才。實踐證明,中高職貫通班在英語能力、行為習慣等方面呈現出一定的優勢。這些班級也具備了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基礎和條件。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rEB/OJl
[2]路紫等.空中乘務專業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畢樹沙.職業素養及其融入技能教學過程的培養模式探悉[J].教育與職業,2018(20):68-72
[4]何清清.“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實踐教學模式初探—以建筑制圖與識圖課程為例[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18(6):82-86
[5]王敏.文化差異與跨文化民航客艙服務職業教育[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99-102
作者:+高鋒楊必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