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11月18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為農林類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提供了創新思路,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模式,對學生進行培訓,促進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自身的創業能力。這也使高職院校在農林教育中采取了綠色教學方式,為農林類院校整體教學方式提供了幫助,也提升了整體教學質量,將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
關鍵詞:“互聯網+”,農林類,高職院校,綠色教學
一、農林類高職院校綠色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教學途徑占據一定的優勢
當前,不少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缺少實踐教育的機會和活動。一些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夠濃郁。但農林類高職院校開展綠色教學,占據一定的教學途徑優勢。農林類高職學生在開展常規知識學習時,就可以對知識開展實踐檢驗。當前,在“互聯網+”的背景下,為了能夠讓學生實現更好的創業,必須要對他們進行創業意識的培養。這不僅應該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教學,同時要對整體的教育教學體系進行有效的創新,讓他們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創業這種新型概念。通過這種模式,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指導理念,對當前的創新意識實現有效的掌握,這能夠讓整體教學更加具有立體化、全面化。所以,當前高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必須要對教育途徑進行有效拓展。
(二)學生實踐意識有待增強
開展綠色教學,要實現學生素養的全面發展,實現更高質量的持續發展。當前基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不但要對整體教育模式進行有效探索,還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當前,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創業能力的培養過程中,由于學生整體素質不夠高,對當前的實踐意識和資源認知不全面,未能具有較強的創業意識,這就導致他們在畢業后未能對創業進行有效的認知,也不能承擔較高的創業風險。這就使學生不能在畢業后從事一些農林類工作,或是進行自主農林類服務行業的工作,不能形成較為廣泛的創業和發展環境。
(三)教師開展綠色教學時指導性不夠
在進行學生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起到行為引導和知識傳輸的作用,對整體教學工作的開展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當前,一些高職院校無法對學生進行“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業意識和能力的教育,主要是缺乏一支懂互聯網、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很多教師不具有一定的農林類社會經驗,創業能力和創業經驗不足,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未能對“互聯網+”這一概念進行清晰的傳授。同時,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沒有將教學環境和教學形式實現有效的結合,綜合性實踐活動開展較少。基于這樣狀況,教師在對高職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很難高質量地指導學生的專業教學活動和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與創業思維。
二、“互聯網+”背景下農林類高職院校綠色教學模式探索
(一)建立“立體化+全面化”的發展培養模式
我國在進行國民教育的過程中,一直將理論教育作為主體教育的途徑和路徑來進行構建,而具體的實踐教學未能在整體教學活動中占據一定的比重。學生對知識進行學習時,主要是將知識系統掌握作為主要目標,未能在實踐中對所學的技能進行有效的訓練。這就導致高職學生在具體實踐中,未能對知識進行有效的創新運用。農林類高職院校應該發揮專業優勢,基于當前互聯網發展所呈現的特點和需求,形成“立體化+全面化”發展的教育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農林類知識講解和實踐引導。具體地講,農林類高職院校應該積極探索一條符合當前學校發展實際的綠色教育教學模式,能夠將各項教育資源融入具體的課程教學和實訓活動,讓學生對該類知識進行有效掌握,并在具體實踐中加以運用,提升自身的農林類知識素養和技能水平。
通過一定的進修培訓,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增強他們在當前互聯網發展背景下的創業思維。一些教師主要根據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應試的知識灌輸和講解,導致學生的主動性不高、知識創造能力難以提高。當前針對該現象,高職院校在進行農林類學生教育培養時,院校應該實施民主管理模式,制定出臺獎勵制度,讓教師實現更好的綠色教學,提升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此外,學校可以聘請一些當前社會發展較為成功的人士,對學生進行創業引導,實現新型的師資隊伍組建,更好地對當前互聯網這一模式發展過程中所呈現的特點和需求進行應用和運用。
(二)采用“環境教育+班團活動”的教育教學模式
近年來,由于高職院校生源擴張,加上普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造成整體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有所下降。開展農林知識傳授時,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開展理論知識的傳授,同時需要進行實踐檢驗,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根據高職院校呈現的教學特點和實際環境,可以采用“環境教育+班團活動”的教學模式,讓實踐活動得到有效的開展,提升實踐教學效果。要在具體教學模式上進行有效突破,這里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實踐教學。當前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知識講解時,實踐課程開展的程度較差,所進行的效果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
為此,需要以綠色教學這一種模式,對整體教學方式進行有效創新和實踐探索。教師可以利用環境日、衛生日以及世界水日等紀念日,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教學,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增強環保意識。此外,教師可以利用案例教學、課堂討論以及現場實訓等方式進行綜合性教學,讓學生能夠在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對一些實踐技能進行有效的掌握。同時,學校還可以根據學生對農林類知識的掌握程度,開展參觀考察等活動,對學生進行知識層面的拓展,以提高其創業意識和理論知識,進而滿足當前“互聯網+行業發展”的需求,及農林類企業對當前人才發展的特點應用。高職院校必須要對綠色教學這種新型模式進行有效的創新和探索,才能讓學生實現更好的知識和技能的運用、創新。
(三)開展“綠色文化+創業講解”的教育教學模式
通過綠色文化建設,讓學生能夠對校園文化環境產生一定的感知,提升自身思想的認知程度。開展綠色教學,不僅是為學生呈現更好的知識傳輸,增加實踐檢驗的機會,同時也是他們養成良好道德品質的一條重要途徑。當前“互聯網+”的發展背景下,全國都在進行“雙創”工作,一些大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后,自己也會進行創業,并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業績。高職院校在進行農林類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可根據“雙創”特點,對其進行思維意識的創新培養。通過對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專業能力和技能進行有效的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學生進行更好的創業指導,可有效提升整體教學效果。高職院校可以通過第二課堂的專業培訓以及具體實踐指導等形式,讓學生對“互聯網+”發展背景下的創業意識進行有效認知,提升他們在畢業后進行創業的熱情。
三、結論
農林類高職學生成為當前農業發展和林業建設的一支中堅力量,需要高職院校對其進行有效綠色教育,鞏固和提高學生在教育實踐中的理論知識和創新意識。基于農林類高職院校在開展此項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本文提出了一些需要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如形成“立體化+全面化”發展的教育模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農林類知識講解和具體實踐的引導;采用“環境教育+班團活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實踐學習,提高整體教學工作成效。
參考文獻:
[1]何玲霞,曹正明.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信息化教學模式探索[J].職業,2016,(32):59-60.
[2]李霞.農林類高職高專學生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5,(24):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