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7月19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快樂數學”教學法時要遵循三個原則:以學生為主體,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入手;緊扣教學內容,避免本末倒置;立足學科特點,避免過于感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抽象概念具象化、枯燥問題趣味化、精煉語言直白化三種途徑實施“快樂數學”教學法。
關鍵詞:教學法,快樂數學,課堂教學
由于數學的抽象性和嚴謹性,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總有一些畏難情緒,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快樂數學”教學法,創建快樂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學習信心,進而達到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的目的。
一、“快樂數學”教學法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師要有熟練的巧來活躍課堂教學,引起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會使學生自然而然對真、善、美發生樂趣,并會使學生心甘情愿追求真、善、美。”[1]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人在快樂中學習,會把學習當作一種快樂,大腦一般總是保持興奮狀態,對問題的認識比較深刻,思維比較專一,大腦不易疲勞。[2]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快樂的學習情境,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快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是一種有意義的教學模式。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它具有語言的精確性、邏輯的嚴密性、內容的抽象性等特點。而高等數學作為數學中一門重要的課程,其抽象性更高、思維性更強,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感到枯燥、抽象、難學,很難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久而久之甚至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在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活動中適當運用“快樂數學”教學法,寓教于樂,創建快樂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能促使學生對數學課堂保持好感,促進學生樂學、善學,進而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快樂數學”教學法的實施原則
1.以學生為主體,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入手
快樂數學是把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化作以學生為本的實踐,教師作為先行組 織 者,引 導 學 生 主 動 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3]教學過程中準確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當學生對學習有興趣的時候,其心理活動就會處于激活狀態,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態度積極,這時,學生就由原來的被動學習會轉變為主動學習,厭學情緒也會轉變為樂學情緒。
2.緊扣教學內容,避免本末倒置
任何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標,所以要緊扣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中心,適當選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切不可為了活躍課堂,盲目選取輕松而不恰當的方式,娛樂氛圍過濃,會導致學生思想脫離數學課堂。
3.立足學科特點,避免過于感性
眾所周知,高度抽象、邏輯嚴謹和應用廣泛是高等數學課程最為明顯的三個特征,相應地學習高等數學主要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概括抽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理性思維特點,使學生形成理性思考模式。將教學美育的思想滲透到教學中,適當加入“感性元素”。比如,通過聯想、比喻、擬人等手法使數學中枯澀的語言敘述生動起來,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在理念上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增加課程趣味性。但是要避免過于感性,給學生形成錯誤的導向,使得他們只能通過具體的、形象的方式理解概念,不能準確把握數學的抽象思維特點,不能提高自身理性思考能力。
(二)“快樂數學”教學法的實施途徑
1.抽象概念具象化
“數學太抽象”可能是學生對數學課程最直觀的感受。數學的抽象是高度的抽象,只留下量的關系和空間形式,舍棄了其他一切具象的形式,其抽象程度大大超過了自然科學中一般的抽象。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覺得 概 念 過 于 抽 象,難 以 理解。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可以適當地把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形象的具體問題,或者由直觀的現象逐步概括提煉出抽象的概念,這種方式在某些概念的初學階段尤為重要。
比如,在學 習 導 數 定 義 的 時 候,可 以 從 瞬 時 速度、功率、降雨強度及利率等較為熟悉的常見的現象出發,具體分析它們的實際意義和數學形式,從而抽象出共同的數學結構———變化率,形成抽象的數學概念———導數,這樣學生可以通過比較熟悉的實例來理解導數的概念,理解起來相對容易一些,也更能明白數學無處不在,與現實生活是緊密聯系的。
2.枯燥問題趣味化
對學生來說,數學的枯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數學教材上的內容大部分是一些枯燥無味的數學符號,而且符號類型多樣,又非常形似容易混淆,不便于閱讀;另一方面,數學中的每一個定理,都必須從條件和已有的數學定理出發,用嚴謹的邏輯推理方法嚴格地證明,才能在數學中成立,這個過程有時候是很繁瑣、冗長而且枯澀的。這兩方面特點不僅會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枯燥的數學問題是橫在學生面前的一大障礙,需要通過實現枯燥問題趣味化的轉變來幫助他們跨越。
二、“快樂數學”教學法的兩個實例
結合實例,下面談談在高等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快樂數學”數學法的兩種具體方法:
(一)趣味題先行式
由于數學課程本身比較抽象的特點,有的學生沒有自信心,不相信自己能 學 好,有 的 學 生 沒 有 興趣,認為沒有實質用途。在這樣的情況下,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加入一些數學趣味題,讓趣味題先行,引出數學知識點或之后教學中要用到的數學思想方法,這樣子既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帶給他們的快樂,而不是痛苦與迷茫,又能夠有效地講授數學知識。這種教學法是一種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為一體的授課方式。
(二)數學軼事結合式
在講解知識的時候適時地引入其產生的背景或相關的數學家故事,可以體現學科系統形成的起源
和思想,展現數學的人文精 神,往 往 會 使 學 生 見 到“別有洞天”的知識背景,可以引導其進行發散和深入的思維活動。在這種教學方法下,能夠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知識,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
三、結 語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學生的知識結構在不斷變化,學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質要求在不斷提高,相應的教學內容也在不斷調整,完全沿用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注定是不能成功的。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開展有效地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使高等數學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快樂而充滿智能挑戰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李寧 .把快樂學習帶入高等數學教學課堂[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03):124-125.
[2]第斯多惠 .德國教師培養指南[M].袁一安,譯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相關教育范文閱讀:如何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數學教學中
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化時代也隨之而來,現在課堂中多采用了現進的網絡技術。數學教育也是現代社會激烈激烈爭論的話題,這也就意味著數學教育也應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創新,利用現代科學教育技術實現數學教育中的突破,不斷加大數學教育改革力度。數學教育中的新觀念和新方法在教學領域中也顯示了出來,這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也有一定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