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2月15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提取信息能力是學生閱讀能力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提取信息能力是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編排特點,抓住語文要素,教給學生提取信息的具體方法;同時,要注重對學生提取信息的過程和結果的評價,使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穩步得到提升。
[關鍵詞]統編教材;信息提取;語文要素;低年級
相關論文范文閱讀:探索提升低年級學生閱讀幸福指數的方法策略
在低年級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喜歡閱讀是提升語文綜合素養的關鍵,學校教育工作者應開拓教學思路,通過不斷的努力讓學生熱愛閱讀,在有思想,有情感的狀態中閱讀,并且感受到閱讀的幸福。為此,本文作者對學生閱讀展開了研究,通過改變環境來改變學生的閱讀心態,提高閱讀興趣從而幸福閱讀。
提取信息是重要的語文要素,也是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信息提取能力的培養,以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統編語文教材特別重視對學生提取信息能力的培養,并以語文要素的形式為學生提取信息指出了目標與方向。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閱讀經驗不足,如何對他們進行信息提取能力的培養呢?
一、遵循教材特點,依托語文要素,有理有據提取
提取信息能力的培養應從低年級抓起,這不僅符合低年級學生認知事物的特點,而且符合統編教材的編排特點。仔細研讀統編語文教材,我們發現教材對學生提取信息能力的要求的難度逐步提升,從剛開始的帶著問題邊讀邊圈畫并找出明顯的信息到找出信息并做出簡單判斷,這種遞進式的閱讀任務要求是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而遞增的。
管中窺豹,上表雖然沒有覆蓋低年級語文教材所有要求提取信息的課文,但可以看出提取信息是這一階段的教學重點,其難度呈遞增的趨勢。這就需要教師找準潛藏在文本中的語言訓練點,注重提取信息這一語文要素的落實,為學生提取信息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教給提取方法,循序漸進,穩步提升
(一)圈點勾畫,動手動腦
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圈點勾畫提取信息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的。這種提取信息的指向性非常明確,閱讀痕跡明顯,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如,一年級上冊《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的課后有這樣一道習題:“雪地里來了哪些小畫家,他們畫了什么?”教學時,教師要根據課后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并用筆圈出雪地里來了哪些小畫家,用橫線畫出他們畫了什么。這一圈圈畫畫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生提取信息的過程。
(二)問題引領,直指核心
在培養低年級學生提取信息能力時,除了圈點勾畫以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恰當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尋找答案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生自主閱讀提取信息的過程。
如,教學二年級上冊的《一封信》一課時,在對文本內容基本了解的基礎上,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露西前后寫的兩封信,你更喜歡哪一封?為什么?”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要提取出這兩封信的信息,比較它們之間的不同。這樣,經過對有價值信息的提取,學生發現爸爸看了第一封信后肯定會對家里不放心,而讀到第二封信,爸爸會對家里的情況放心。這樣以核心問題為指引,使學生提取信息的過程顯得直接而高效。
(三)借助導圖,直觀形象
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盡快了解文本的主要內容,而且使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因此,教師要善于借助思維導圖來培養學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
如,在教學統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的《一分鐘》這一課時,教師就借助思維導圖和學生共同完成信息提取的任務。首先,教師讓學生帶問題讀課文,想一想:“元元起床明明只晚了一分鐘,怎么會遲到二十分鐘呢?”然后,再讓學生把自己找到的原因進行交流。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結果:
到了十字路口……
他向停在路邊的公交車跑去……
他等啊等……
有了這個思維導圖后,學生對元元為什么起床晚了一分鐘,結果卻遲到了二十分鐘的原因更清楚了。借助思維導圖提取信息形象直觀,更容易被學生理解與吸收。
三、注重多維評價,養成習慣,提升能力
(一)童趣式評價,呵護童心,促其完整
在提取信息的過程中,低年級的學生比較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信息提取不夠完整,沒有圈畫完所涉及的全部內容。在這種情形下,教師要通過評價的形式幫助學生把信息提取完整。
如,教學統編教材一年級上冊的《青蛙寫詩》一課,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把青蛙寫詩的時候誰來幫忙的信息提取出來。這是一年級學生第一次通過閱讀提取信息,需要圈出的應該有“雨點兒”“水泡泡”小蝌蚪”“水珠”這四樣事物。但是,有一部分學生經常會把其中的一兩種事物給漏掉。這時,教師可以以孩子的口吻進行評價:“哎呀,有一位小朋友很傷心,因為你沒有把它帶走。請你再仔細讀一讀,找一找,把它的名字圈出來。”這樣富有童趣的評價,既可以讓學生發現自己在圈畫時存在的問題,又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更容易調動起學生提取信息的積極性。
由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閱讀經驗淺,在評價的時候教師要以激勵性的語言為主,以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正確提取信息的目的。
(二)啟發式評價,以問促思,提取整合
由于受識字量與閱讀經驗的影響,低年級學生在閱讀課文后往往還不能夠用簡短的語言把自己提取到的信息表達出來。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先把自己圈畫的內容多讀幾遍,再試著對提取到的信息進行整合,歸納成簡短的語言。當學生的表達不到位的時候,教師要通過恰當的評價,使學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并補充完整。
如,在教學統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的《小猴子下山》一課時,當教師問學生“小猴子為什么只好空著手回家”的時候,學生的回答大都是小猴子看到桃子就扔掉玉米,看到西瓜就扔掉桃子等。怎樣才能幫助學生取到精準的有價值的信息呢?教師可以這樣對學生進行評價:“你能勸勸小猴子嗎?告訴它應該怎樣做?”這樣,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就開闊了許多,他們提取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教給學生提取信息的方法,并對學生提取到的信息予以積極、中肯的評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逐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