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2月19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中非智庫合作進入新時代。為全面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加快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中非智庫論壇第八屆會議就“中非智庫媒體交流合作與中非話語權建設”議題進行深入探討。構建命運共同體對中非智庫媒體提出新要求,講好中非故事、捍衛話語權是中非智庫媒體的新使命。中非應強化智庫建設,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中非智庫合作網絡;拓展中非智庫合作領域,聚焦治國理政、職業教育、出版傳播、法律服務等;加強智庫媒體融合,創新敘事方式和路徑,提升話語權和影響力,為共筑中非命運共同體提供智慧支持。
關鍵詞中非智庫論壇媒體話語權中非命運共同體
教育論文范文:教研組形式基礎上獨立學院共同體構建策略
下面文章主要以甘肅省某獨立學院外語系三個教研組為研究對象,對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內涵、獨立學院外語教師專業素質發展現狀、基于教研組形式的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開展情況以及影響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進行了研究,并針對這些因素,從學校政策、教研室組織行為以及教師三個方面提出基于教研組形式的獨立學院外語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構建策略,一起促進獨立學院外語教師的發展。
創立于2011年的中非智庫論壇在2012年被納入中非合作論壇框架,成為中非民間對話的固定機制。論壇以“民間為主、政府參與、坦誠對話、凝聚共識”為宗旨,每年在中國和非洲輪流舉辦,邀請國內外政府部門、學術機構參會,促進了中非交流與理解,是中國與非洲國家學術思想界和智庫機構共同推進落實中非全面合作、提供維護發展中國家權益的思想智慧與知識產品的重要平臺。2019年8月26~27日,“中非智庫論壇第八屆會議”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本屆會議由中非合作論壇中方后續行動委員會秘書處主辦,由“中非智庫論壇”創建單位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承辦,中國非洲研究院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協辦。
來自中國和非洲51個國家的政府官員、智庫學者、企業代表、媒體人近400人參加會議。會議圍繞“全面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這一主題與“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與《非盟2063議程》緊密對接”“中非智庫媒體交流合作與中非話語權建設”3個分議題展開。會議增進了中非智庫與學者之間的了解,引發了中非智庫學界的新思考。本文聚焦中非智庫論壇第八屆會議內容,探討中非智庫如何在新時代更好地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話語體系。
1中非智庫發展進入新時代
2018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功舉行,引領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邁入新時代。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提出攜手打造“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幸福共享、文化共興、安全共筑、和諧共生”的中非命運共同體[1]。他提出的“四個堅持”和“五不”原則被非洲朋友譽為“中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非新綱領”。過去1年來中非雙方迎難而上,通力協作,推進論壇北京峰會成果落實取得顯著進展。中非高層交往與政治互信達到新高度,經貿務實合作提質增效取得新進展,人文交流打開新局面,和平與安全合作呈現新亮點。對此,非盟駐華代表奧斯曼大使表示,中非合作基于平等、尊重與互利共贏的共識,回顧峰會以來的成果,中國和非盟以及非洲各個國家之間的合作涉及基礎設施建設、工業發展、經貿發展、產能合作、醫療健康、人文交流等諸多方面,希望項目都能達成實效,中非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共同參與全球經濟、面對全球挑戰,共同發展[2]。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人民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人民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始終與非洲人民并肩前行,打造了“命運與共”的示范樣板。下階段中非雙方應共同努力,堅持論壇北京峰會確立的構建更加緊密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根本方向,積極落實中非領導人戰略共識和峰會成果,夯實友誼互信根基,拓展互利共贏合作,維護多邊主義和公平正義,不斷充實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內涵。
1.1構建命運共同體對智庫提出新要求
外交部部長助理陳曉東強調,中非關系邁入新時代,為中非智庫合作賦予新的使命,也提出新的要求。中非智庫學者,一要為推動論壇北京峰會成果落實建言獻策,特別是結合重點合作領域,開展聯合系統性研究,深化政策咨詢規劃交流,為中非加強戰略對接、拓展務實合作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撐;二要為鞏固中非傳統友誼貢獻智慧,特別是用好中非傳統友好資源,深挖中非學術研究潛力,總結提煉中非人文交流亮點,為推動中非文化融通、民心相通注入更大的動力;三要為促進中非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特別是攜手打造中非共同話語體系,講好中非故事,共同唱好中非合作主旋律,打造中非共同話語體系,為促進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3]。
1.2講好中非故事是智庫媒體的新使命
當今世界話語體系面臨調整,這是世界經濟格局調整導致的必然。“一帶一路”建設激發無限機遇,中非共同發展的新格局預示著雙方話語力量提升的巨大空間。講述真實故事,讓世界聽到更多中國和非洲的聲音,是中非智庫媒體的新使命。在人民日報國際部主任吳綺敏看來,通過學者與媒體人員交往拉近中非人民的情感,理當成為攜手打造文化共興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實踐。中非需要共同努力,在世界舞臺上展示中國和非洲共同的話語力量,響應中非人民的共同期待。
1.3捍衛話語權是中非智庫媒體的長期任務
學術是時代發展的助推器。中非合作與“一帶一路”建設正在推動中國新型智庫的發展,而新型智庫的發展也會為國家戰略提供知識與思想。中非智庫媒體如何更好地交流合作,共同捍衛中國和非洲的話語權是一個長期話題。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指出,中非不僅要捍衛政治獨立、經濟獨立、發展權利,還要捍衛中非雙方的思想權利、話語權利,這是一場長期斗爭。當西方設置的話語高墻擋在我們面前時,只有奮力超過這個話語高墻,中非雙方走向現代化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和實現非盟“2063議程”的夢想,才有可能真正獲得推進[4]。
2打造“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劃”新版本
隨著中非關系深入發展,中非智庫合作越來越受到雙方重視,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增強。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創立后,通過階段性措施,在促進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和貿易往來、對非洲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產業升級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09年中國“對非務實合作八項舉措”出臺,首次提出促進雙方智庫學者間的交流與合作,同年啟動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劃,通過開放合作方式,團結組織中非學術機構、智庫和媒體界的專家學者,針對中非合作中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開展聯合研究、課題攻關、合作研討,產出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提升了中非雙方在國際上交流合作的層次和影響力,為中非合作關系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思想智慧和知識產品[5]。2013年啟動“中非智庫10+10合作伙伴計劃”,為中非智庫交流搭建了機制化平臺,進一步提升了雙方智庫交流與合作水平。這些機制化的合作平臺增進了中非了解,擴大了雙方共識,為新形勢下發展中非關系建言獻策,促進了政治互信、經貿往來與人文交流[7]。
2.1中非應深化交流互鑒
中非關系的長期穩定發展是70年中國外交最成功的方面之一,體現了其支點效應、創新效應和示范效應①。中非雙方應實現溝通與理解,講好各自的故事,做到宏觀視野與微觀敘事相結合,建構提煉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本土經驗與理論,提升中國發展經驗的世界影響力。運用已探索總結的“學科建設為本體、智庫服務為功用、媒體傳播為手段、扎根非洲為前提、國際合作為路徑”的“五位一體”方法協同推進國別區域研究②,為中非加強戰略對接、打造更高水平的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建言獻策,培養非中人文交流強大的人才梯隊,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2.2中非應強化智庫建設
中非智庫合作歷史基礎扎實,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一帶一路”的現實需求,以及非洲智庫正處于第三次發展高潮,使得中非智庫發展的現實動力強勁。中非命運共同體提出了智庫的多重使命與擔當。中非在思想對話方面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能在思想上產生共鳴。凝練中非合作本身就是知識生產過程,且中國在改革開放后多年脫貧攻堅的經驗能夠為非洲發展提供借鑒③。中非智庫應注重知識的積累,加強理論的構建④,創建互聯互通環境,發揮中非智庫的政策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學術影響力,提升中非在全球政治話語中的地位,在國際舞臺上發出更大的聲音。
2.3中非智庫應拓展合作平臺
作為關注中非事務的智庫,應當向政治和經濟決策者不斷提供有力的提案,推進研究中非關系的智庫、高校、協會、科研中心等共同成立集數據、案例、經驗共享、交流合作功能于一體的溝通平臺⑤。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中非智庫合作網絡,其參與方主要是中非重要智庫、媒體、國際組織、高校研究機構以及知名學者。由中非知名智庫牽頭成立合作委員會、理事會,設立秘書處;擬訂與中非合作論壇相適應的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及評估機制;逐步建立非洲智庫和學者數據庫ATTI(AfricanThinkTankIndex),建立起議題網絡、研究網絡、成員網絡、平臺網絡和傳播網絡,通過合作解決復雜問題,為中非合作事務決策提供保障支持⑥。津巴布韋和安哥拉學者還強調政策智庫、國際關系智庫的角色,建議中非智庫不斷深化合作,打造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劃新版本。
3探索中非智庫合作新路徑
隨著時代發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深入推進,中非“產業促進、設施聯通、貿易便利、綠色發展、能力建設、健康衛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等“八大行動”進一步實施,中非智庫的研究領域需要不斷拓展。非盟駐華代表奧斯曼表示,中非合作與“一帶一路”倡議和非盟“2063年議程”宗旨完全吻合,將為雙方帶來共同發展,促進雙方文化和經濟的融合,同時提高全球化以及全球良好治理,為所有人提供平等機會,促進繁榮與增長。中非合作將在很多領域帶來具體的成果[7]。
3.1加強中非治國理政經驗交流
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將加深雙方對彼此政治制度、發展經驗和不同國情的理解。中非發展有共性也有差異,但可以共享、借鑒、參照、交流的經驗有很多⑦。智庫要以政府治理質量為核心,將中非治國理政經驗交流的有關實踐進行理論升華,中國學派的治理理論無疑將豐富全世界的治理學說,給非洲國家提供更多借鑒的選項,為解決全球性的發展和治理問題貢獻智庫的原創性思想和話語。中非治理能力合作與交流的目的是增強彼此獨立自主發展的能力。非洲國家應加大能力建設,更好對接和充分利用中國在治國理政領域內對非洲的援助項目。中國支持非洲國家自主探索適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制定國家發展戰略規劃,提升治理水平,共同分享改革開放成功做法和經驗,在中非合作中不斷加強發展思路和理念對接。同時,通過舉辦中非治國理政論壇、邀請非洲國家執政黨訪問中國、舉辦執政黨高級官員培訓或研修班和青年領袖培訓項目等方式加強中非政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3.2深化中非教育科技合作
教育是國家的未來。幫助非洲發展教育,就是幫助非洲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非洲人口增速過快,教育無法滿足民眾需求。中國應根據非洲需要優化來華留學生專業設計,提升非洲來華留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讓青年一代成為非洲的變革力量。非洲對職業技術教育有著強烈的合作需求,前景廣闊。中非應共同制定基于非洲本土需求和中國本土優勢的長遠戰略性教育合作規劃,加強中非高校之間的聯系⑧。加快職業教育的學歷和學位互認,呼吁企業的多層參與,共同幫助非洲年輕人解決就業問題。中國與南非、贊比亞的教育合作案例表明,要積極探索需求驅動下的中非職業技術教育合作模式,采取輸送人才到中國培養和中國在非洲進行境外職業辦學的方式,彌補非洲的職業人才空缺⑨。非洲學者尤其強調,中非應著力加強在人力能力、基礎設施能力、文化能力等方面的建設,既要有政策幫扶,又要促進校企合作,協同應對高等教育的挑戰。要保證教育質量,發展基礎設施,滿足國民的發展需求,對有需要的學生提供獎學金等援助;要加強聯合創新,開展教育項目投資和募資,創建合作性的國際教學平臺,推動中非學生交流互換⑩;要挖掘人力資源的發展潛力,發揮年輕人的力量,探索出臺并實施“中非高等教育聯合研究交流計劃”。
3.3開展出版法律等合作,實行一國一策文化出版可能成為非洲爭取話語權的重要渠道。非洲人需拿起筆桿寫非洲,打破西方對非洲的思想偏見。目前非洲文學出版方面存在多方面局限,在與歐洲的競爭當中處于劣勢,因此政府需大力加強對出版發展的政策支持,加強與國際出版機構的共享交流。由浙江師范大學和達累斯薩拉姆大學主辦,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孔子學院承辦的中非法律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一帶一路”與中非法律合作研討會是一個起點,但中非法律合作機制仍有待進一步完善。中非農業合作、公共衛生交流和信息合作、非洲減貧事業、婦女與青年發展等話題也受到智庫專家們不同程度的關注。有學者認為,非洲雖然可以被看作是一個整體,但具體到每個非洲國家,情況有所不同。中非合作政策可考慮一國一策,甚至是一國多策,針對不同國別來開展研究,然后結合中國發展經驗及優勢進行精準對接。
4提升中非話語權和軟實力新舉措
當前中非媒體合作和話語傳播機遇與挑戰并存。國際社會誤解不少,一些西方媒體唱衰中國。中非媒體之間大多通過第三方來相互認識,還沒有足夠的信息流動,這不利于中非雙方構建正確的認知。在這樣復雜的形勢下,尤其需要講好中非故事、傳播中非好聲音。媒體合作是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舉措,也是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重要內容和具體行動。《中國對非政策文件》指出要“推動中非新聞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與合作”!吨蟹呛献髡搲——北京行動計劃》提出“共同打造中非媒體合作網絡,推動雙方新聞媒體人員交流互訪,推動與非方在新聞出版領域和非洲通用語種圖書出版項目的交流與合作”[8]。
4.1共同應對西方話語霸權
西方媒體占據國際議題設置的頂端,不斷給中國和非洲貼標簽[9],甚至制造歪曲事實的輿論公式,對中非合作、中非關系造成不利影響。中國需要跳出這些障礙,構建話語體系,對中非共同關心的且與中非利益直接相關的話題,主動進行討論。從國際傳播或讀者角度,尋找共同點,避免誤解,促進中非媒體深度交流。中非合作共建“一帶一路”道阻且長,有必要推動建立允許自由表達和傳播各自觀念的公平公正的國際話語體系,構建多層次對話交流平臺,提升自身話語權。
4.2發揮媒體作用
當前中非媒體合作的框架非常寬,涉及不同領域,需要雙方進行多元的合作。非洲大陸有54個國家,10多億人口,是一個多元的大陸,非洲媒體人要從不同視角發出不同的聲音。積極引導雙方的話語權建設,拉緊共同利益紐帶,做好中非合作的戰略對接;破除中非“失語”困境,主動發聲,講好中非合作“真實親誠”的故事;保持平等的視角進行平衡報道;多傳播非洲人民的聲音,突出非洲國家的自主性。要增進中非媒體之間的相互了解,建立具有中非特色的敘事方式。通過互設廣播電視站點,扎根中非,宣傳中非,促進合作。中非媒體人要參與中非聯合研究項目,充分發揮在中非媒體合作中的作用;要加強能力建設,重視語言人才培養,提高中非媒體人素質。
4.3探索智媒融合路徑
互聯網為智庫話語傳播提供了新機遇,也帶來了新挑戰。面對大多數媒體由西方控制、屬于非洲人自己的媒體資源缺乏、資金不足挑戰,非洲學者建議依托中非智庫論壇等平臺解決這些問題。中非有必要建立自己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向全球發布信息,而不是滿足于被動應對?商剿鞒闪⒁粋“新媒體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的中非合作研究項目,應對西方為保留其既有影響力而故意對中非進行信息干擾的舉動。非洲最主要的媒體是紙媒,會有信息傳播延遲弊端,因此發展網絡媒體迫在眉睫。中非媒介的操作層面、研究層面和教育層面的合作有巨大空間,應大力發揮智庫媒體融合優勢,在合作戰略和戰略伙伴關系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要發揮中非合作項目的輿論引導作用,增強對項目報道的獨立自主,充分發揮智庫作用。
5結語
中非智庫合作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中非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能走多遠、走多長,深受雙方人文交流的密度和深度影響。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要不忘初心、不斷創新,為構建有利于中非雙方的國際組織經濟新秩序而努力。中非智庫應加強針對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的共同研究,發出發展中國家共同的聲音,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和中非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