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6月12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隨文微是指教師通過運用隨堂教學機會,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課文內容,把握課文思想,跟隨課文步伐展開語文的教學過程。其中的“微”奠定了形式和篇幅,隨文微主要采用當堂練筆形式,將篇幅控制在二百字之內。短小精悍的隨文微不僅是對難度的降低,也是對體裁的創新,長期大批的隨堂連筆不但可以使學生的文章表達技能更加成熟,也能夠提升學生對各類作文范式的掌握成熟度,為其儲備豐富的作文素材。
關鍵詞:路徑;隨文微寫
小學語文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的實際教學過程中,隨文微寫對學生技能提升,文章鑒賞能力的具備和語文學科素養的綜合加強都有著非常關鍵的促進作用,不能簡單地認為其僅僅是將教材內容進行“讀寫結合”的功利性學習行為。隨文微寫可以讓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教材文章的結構之美,行文之美,其服務于學生的閱讀,與創造,在針對每個練寫點的訓練中逐步培育學生的行文構造和遣詞技巧,使文本內容對教學活動的輔助效用達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如何高效開展隨文微寫教學活動,是本文所主要探究的內容。
1.隨文微寫的概念
隨文微寫是小學階段語文學科技能培育教學中所必要開展的教學模塊之一,其對小學生語言的凝煉萃取,行文結構的成熟運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隨文微寫顧名思義就是在教材閱讀與講授的過程中,伴隨著教學深度的不斷推進和衍生知識的持續普及,在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教師為順應學生的學習需求所布置的當天內容。而“微”主要指的是隨堂練筆,其篇幅控制在50-200個字之間,由思索至完成的周期較短,學生可以當堂完成。
2.透徹理解教材
在結合教材內容開展隨文微寫教學活動之前。教師應當首先對教材內容形成清晰準確的認識,對教材的培育目標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形成較為透徹的理解,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完成對教材文本的探究,并以此為前提,才能夠在思想層次內凌駕于課本內容之上,真正做到駕馭教材并為自己所用,更為得心應手地利用教材內容,通過隨文微寫教學活動的開展完成對學生技能的教導和語文素養的培育。所以,教師在理解教材過程中應當遵循認識讀者,了解編者,理解文體的普遍規律,完成對教材文章精細,全面的研讀。
(1)認識讀者。在研讀教材文章過程中,應當結合的時代背景,深入了解作者的認識閱歷,感受作者寄托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仔細體會文章語言的精妙之處,探究清楚作者行文的用意和語言的價值。
(2)了解編者。在理解教材時我們同樣應當思考:編者如此編寫教材的用意是什么?每篇文章,每張圖片,每段文字,每個教學部分的安排用意是什么?其背后透露和傳達著怎樣的教學核心?其想要達成怎樣的教學效果?只有將這些問題一一明晰,隨堂微寫教學活動的展開才能具備實際意義。
(3)理解文體。不同的文體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展開教學。所以,只有在教學前期完成對文章問題,行文手法,語言特征的探究,才能使文本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被充分利用。
例如在四年級教材上冊第五單元中,教師可以深入了解單元內所編課文的各個作者如屠格涅夫等,了解其意圖,思考編者將描繪生活場景的文章編為一個單元的用意,體會習作模塊在單元內的承擔的教學任務,研究不同體裁的文章在描繪生活場景過程中的情感表達差異。透徹理解文本,可以為教師隨堂微寫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前提和扎實保障。
3.明確目標
隨文微寫教學活動的展開較之傳統教學手段的運用有著較大的差別,其教學目標更為明確,對學生能力培育的側重點也就更加直觀。通過對教材內容的透徹理解,教師可以從如下三方面完成對隨文微寫目標的確立。
(1)結合新課標內對于學生技能培育和能力具備的要求標準,充分考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對知識點理解接受能力,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完成隨文微寫目標的確立。
(2)依據教師的教學實際開展情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前提下制訂隨堂目標。
(3)對練寫點進行深入發掘,完成讀寫教育的有機結合,設立特定的目標,完成具有指向性地教學任務。
例如在學習《蟋蟀的住宅》這篇文章期間,本文中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將蟋蟀的生活規律和日常活動描繪的生動形象,教師要求學生默讀全文之后,可以提問:大家是否捉過蟋蟀或其它的蟲子?當時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情緒是怎樣的?將兒童心理活動的起伏跌宕作為的感情線索,給學生確立以描繪生活情景為目標的練寫點,通過語言的襯托和教學工具的運用為學生營造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隨文教學活動的開展選擇生活細節場景展開,運用第一視角完成蟋蟀生活情景的描寫,正面反映內心的情緒變化,進而達成教師教導學生具備在該方面技巧的教學目的。
4.結合讀寫教學
練寫點的側重是隨文微寫教學實踐階段最重要的教學重點,其要求教師依據學生認知規律,層析分明地展開教學。將讀與寫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掌握和作者情感的理解,將文本與主題有機結合,并以之為指導開展連筆,是保障隨文微寫教學效用實現的必要要求和根本前提。
因此,唯有緊抓隨文微寫的練寫點特色,在不增加語文課堂學習難度的前提下,凝煉語言表達,靈活制訂題材,持續創新內容,不斷豐富隨文微寫的技能培育路徑,最終推動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技能進步。
教育論文范文:淺談如何指導學生快樂
參考文獻:
[1]薛梅.“隨文微寫”,構建讀寫共同體[J].新教師,2019(06):26-27.
[2]王玉玲.初中語文隨文微寫分類教學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9.
[3]代維.“微”大世界——淺談隨文微寫路徑[C]..教育理論研究(第三輯).: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172-173.
[4]佘玉潔.淺談小學第二學段隨文微“練寫點”的選擇[C]..教育理論研究(第三輯).: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289.
作者: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