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1月06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在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以及信息設備不斷更新換代的過程中,新聞語言、新聞形式等多種新聞元素和組成部分為了適應新的社會發展狀況,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此而產生的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和適應能力的網絡新聞語言開始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并且隨著網絡新聞語言在人類生活中的應用不斷深入中,這種新興的語言形式表現出了巨大的優勢。本篇文章將從新媒體背景下網絡新聞語言的特點出發,對這一段時間中網絡新聞語言的發展變化進行總結探討,并探索構建新興網絡新聞語言在更廣泛空間應用的可行之路。
關鍵詞:新媒體 網絡新聞語言 特點及變化
引言:新媒體的出現為人們的新聞信息的傳輸與傳遞提供更多樣的方式與途徑,新聞信息傳輸與傳遞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借助新媒體,相關的媒體工作者能夠更加便捷、更加快速的完成一系列信息的收集、整理與傳輸等工作,而在這種信息量快去增加并將長期保持增加趨勢的情況下,新聞信息的真實性需要受到更深程度的重視。通過對新媒體背景下的網絡新聞語言的的特點及其變化進行分析與探討,為新媒體下新聞的傳輸制定科學的標準,確保網絡背景下的新聞語言保證真實、準確的特質,為社會意識和社會文化的建設提供良好的助力。
一、新媒體背景下網絡新聞語言的特點
1.簡潔性
在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信息設備工具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網絡新聞的內容與流量快速擴大,網絡新聞的時效性和傳播速度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那么如何使用戶能夠在眾多紛雜的信息中快速、高效的獲取有用的信息, 是網絡新聞媒體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而要想解決這一問題,使新聞受眾能夠快速、高效的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到有價值的信息,就需要保證網絡新聞語言的間接性, 保證新聞的核心內容能夠快速的抓住用戶的眼球,體現出新聞的價值,使受眾在無意識的瀏覽過程中產生閱讀的想法。通常情況下,網絡新聞要確保新聞的標題能夠展示新聞的核心內容,使新聞受眾可以通過新聞標題快速的判斷本篇新聞是否符合自己的閱讀需求,并且標題的新聞內容的篇幅也要盡可能精煉,充分利用受眾的碎片時間[1]。
2.創新性
網絡新聞是新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產物,相比于傳統的媒體,它在傳播形式、傳播內容、覆蓋范圍等眾多方面進行了創新,這也是新媒體背景下網絡新聞的能夠在眾多的傳統新聞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而新媒體背景下的網絡新聞要想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與發展活力, 就必須要保證網絡新聞語言、內容上的創新性與新鮮感, 表現出與傳統媒體截然不同的優勢。就目前情況來看, 網絡新聞借助于互聯網,對一些新興的詞匯和語言有很強的敏感性,能夠快速的吸收一些新興、火爆的網絡語言,如“愛豆”、“藍瘦香菇”等詞匯,由于廣泛的傳播度,既能保證受眾準確的解讀新聞信息,又符合年輕人的閱讀習慣,保證新媒體背景下網絡新聞語言的創新性,提高年輕人群對網絡新聞的關注度。
3.媚俗性
作為新興的新聞模式,網絡新聞從出現到火爆只經歷了非常短的一段時間,發展速度過快導致市場以及相關部門尚未形成明確的行業規范與要求,在網絡新聞追求更大的流量,討好受眾的過程中,網絡新聞語言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定的媚俗性。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網絡的高速普及,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十分便捷的使用網絡,網民群體呈現魚龍混雜的情況,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嚴格規范與標準的情況下,一部分媒體工作者缺少良好的職業操守,想要通過感觀上的刺激吸引受眾,從而獲取更大的流量,更多的利潤[2]。
二、新媒體背景下網絡新聞語言的變化探討
1.剛性規范與柔性要求的結合
新媒體背景下網絡新聞語言的變化過程,實際上也是人們逐步認識到新媒體背景下網絡新聞發展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在網絡新聞的發展過程中,媒體工作者以及網絡新聞行業都逐漸認識到了網絡新聞語言規范的重要性。一方面對網絡新聞語言以及文字進行嚴格規范, 一些不良詞匯和內容將不再被允許出現在新聞中。另一方面又對網絡新聞表達形式的創新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間,相關工作人員再不影響新聞信息傳遞效果的情況下, 可以更加自由、更加靈活的選擇新聞的表達形式和傳播形式。
2.顯性規范與隱形規范的相互補充
網絡新聞的內容仍然是由基礎的語言文字構成,而如何使這些基礎的語言內容與新媒體的背景進行結合, 吸引更加廣泛的受眾,是近年來新媒體背景下網絡新聞發展變化的重要方向之一,通過網絡新聞顯性規范和隱性規范的相互補充,使網絡新聞語言更加符合新媒體媒體背景下的新聞特征。如以語言符號為核心設置的隱性規范,保證網絡新聞保持新聞這一文體的準確性與嚴謹性,避免過度的修飾與加工導致新聞內容失實或者核心思想發生改變的情況。
3.流行語適當滯后的變化
在網絡新聞發展的過程中,網絡新聞的語言選擇變得更加嚴謹,形成了更加成熟的語庫體系,現在的網絡新聞不再過分追求新詞、怪詞,而是適當的保持新聞語言流行度的輕微滯后,一方面是為了給流行詞留出一段傳播時間,確保新聞在使用流行詞時,受眾已經明白流行詞的意思。另一方面則是要確保流行詞在傳播的過程中,不會產生負面的意義與影響[3]。
新媒體論文投稿刊物:《新聞研究導刊》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主管主辦的新聞傳媒類專業學術期刊,月刊,2010年創刊,國內外公開發行,郵發代號:78-250,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4-8883,國內統一刊號CN:50-1205/G2,系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收錄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結語:新媒體背景下網絡新聞的出現與發展為人們提供了更加多樣的信息傳播方式,而作為社會信息的重要載體,網絡新聞語言在發展,在形成自我特點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的進行自我的規范與完善,網絡新聞語言的變化過程,實際上就是網絡新聞語言發展完善的過程, 通過深入了解網絡新聞語言的特點與變化,充分發揮網絡新聞在信息傳播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勤.新媒體背景下網絡新聞語言的特點及變化[J].傳播力研究,2019,3(08):84.
[2]陳芳.淺析新媒體背景下新聞語言的文字規范化[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9):73+85.
[3]樂守紅.自媒體背景下新聞語言的變化與規范[J]. 淮 海 工 學 院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科 學版),2016,14(10):65-69.
作者:向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