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3月05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255
摘要:小學生生剛剛離開家庭,對外界事物感到新奇,所以在學習生活中的一些行為難免有些過激。作為學生的監護人必須注意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注意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在小學階段,班主任不僅要注意班級事務管理,還應注意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對此筆者依據自身經驗,提出了行為習慣養成與品德修養培育策略。
關鍵詞:班級管理;小學階段;習慣養成;培育策略
在進行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與品德修養培育的過程中,作為班主任應該首先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及時和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其次作為班主任還可以制定相關的監督機制,實行學生相互監督、師生相互監督的形式,班主任以身作則,樹立學習榜樣;同時作為班主任還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在實踐中培養探究能力以及道德素養,使學生感悟內涵;此外作為學生的家長還可以注意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及時反饋學生的情況,班主任適當進行改進。本文就以上內容進行了討論,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參考。
作者:朱鴻俊
一、小學生在班級中的表現現狀
在進行小學班級教學時,首先應該注意學生的日常行為是保證高效學習的基礎。所以作為班主任應該時刻注意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但是經過長時間的調查我們發現,小學生由于在家庭中被學生的家長寵愛,沒有收到過專業的行為規范教育,所以在班級生活中,有些學生任性自我,缺乏集體意識。
同時我們還發現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班主任的培養方式相對守舊,學生對此不感興趣,導致培養效率逐漸下降;還有一些學生認為這種培養是無關緊要的,觀念得不到確立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同時一些學生理解能力較弱,實踐能力較弱,無法在實踐中領悟內涵,這導致學生的道德素養,無法在教學中得到培養;此外作為學生的家長對此也存在錯誤的觀念,以上種種共同導致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與品德修養培養效率下降,對此本文提出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小學生教育論文范例:鄉村小學生誠信觀的形成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二、小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的策略
2.1了解學生興趣,及時進行交流,樹立正確觀念
在進行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過程中,班主任應該注意小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學習還是培養自身的行為,到應該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前提,教育方式不能只以說教為主,應該及時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學生的行為以及思想觀念發生偏移的過程中,班主任還可以適當進行糾正,班主任還應該注意學生正確觀念的培養,提高培養效率。
作為班主任可以首先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并詢問學生對日常行為習慣和道德品格的理解和看法。最后在調查過程中,詢問學生:大家認為要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應該怎么做?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班主任也積極的參與其中,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隨后班主任綜合學生的意見,進行總結。隨后班主任還可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行為習慣的約束。比如一些比較內向的學生,班主任可以向學生提供相關的書籍,利用書籍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比如告知學生時間的珍貴,使學生明白努力讀書的重要性,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進行發言,班主任了解學生的觀念,及時進行糾正,為接下來的教學創造便利,進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2.2制定監督機制,教師以身作則,樹立學習榜樣
在進行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過程中,班主任還應該意識到,這一階段的學生,自制能力相對較弱,所以若想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班主任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監督機制,同時監督方式也應該做出適當的改變,班主任可以采用學生相互監督、師生相互監督的形式,及時樹立學習榜樣,規范學生行為。
班主任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設置相關的監督機制。比如對于學生的生活行為,班主任可以向學生講述應該注意尊師重教,在生活中如果遇到有困難的學生應該及時施以援手,同時班主任還可以講述文明用語,告知學生語言是他人了解自己品質的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日常的交際過程中,班主任可以設置流動監督人員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監督,同時讓學生及時進行反饋,班主任采取評分制度,每周對學生的班級行為進行總結,做到“有則改制無則加冕。”班主任還可以鼓勵贊賞相關的同學,在學生面前樹立榜樣。此外班主任也應意識到,在學生心目中班主任以及任課教師是權威,所以也應該以身作則,采用師生共同監督的形式,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班主任還可以設置意見箱,收納學生的意見改進教學方式。
2.3鼓勵學生實踐,培養道德素養,感悟生活內涵
在進行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過程中,作為學生的監護這,班主任還應意識到,行為習慣決定學生的道德素養,而學生自身的道德素養也會影響學生的日常行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可以結合相關的活動或者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實踐,提升學生的素養,從而使學生逐漸感悟生活的內涵。
作為班主任應該意識到,小學生對外界的事物了解不多,且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但是學生的行為經常會出現偏差,面對這種情況,一般采用兩種方式:一,法律;二,道德。小學生由于更加擅長在身邊的事物中找尋相關的對象,所以這一時期,班主任應該主要以道德培養的形式,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培養學生良好品質。在進行德育教學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適當結合團隊活動進行學生精神以及相關意識的培養,比如可以讓學生進行拔河比賽,通過這種方式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使學生知曉只有大家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去,勁往一處使,就可以獲得成功,教師還可以向學生講述“我們是這個班級的一份子”我們都應做好自己的事情,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團結意識。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班主任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課下實踐培養道德素養,感悟生活內涵。
2.4實行家校合作,進行家庭培養,提升學生素養
在進行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家庭教育是不容忽視的一環,學生的分辨能力有限,所以新時期的學生的認知,一方面來自于網絡,而大部分時間則是被家長的觀念影響。所以在教學時班主任還應該注意和家長進行溝通,使學生家長以正確的觀念逐漸影響學生的行為,注意培養學生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接下來的小學教學創造便利。
班主任還可以和學生的家長進行交流,幫助學生在家庭中進行正確的教育。家長可以和學生一起結合生活現象進行探究,比如詢問學生:彩虹出現的原理是什么?和學生一起進行探究,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以及科學思維。同時家長還可以告訴學生團結的重要性:“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使學生知曉個人行為會影響自己的發展,同時家長還可以和班主任及時進行溝通,使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學習動向,,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學生還可以自主學習,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為接下來的小學教學創造便利條件。
綜上所述,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較高的道德素養,是學生進行高效學習的重要保障。小學生由于自身的分辨能力較弱,所以作為班級中大家長的班主任應該注意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與品德修養培育。在進行培養的過程中,班主任首先應該樹立正確學習觀念;同時以身作則,樹立學習榜樣;此外還應該在在實踐中培養探究能力以及道德素養;最后作為學生的家長也應該積極參與其中,共同合作,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馮海東,盧紹翠.狠抓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引領學生健康快樂成長[J].教書育人,2017(20):35-36.
[2]鐘海文.課堂教學中實施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的策略[J].啟迪與智慧(中),2009(06):97.
[3]范九榮.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策略[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6(05):58.
鍜屽浗澶栫爺绌跺憳鎴愪负1绡囪鏂囩殑浣滆€咃紝鍏变韩瀛︽湳璧勬簮锛岃妭鐪佹椂闂村拰绮惧姏锛屽彂琛ㄦ湁淇濋殰銆�
閽堝瀛︽湳璁烘枃锛屼粠鎶曞墠璇勪及鍒板綍鐢紝鍏ㄨ繃绋嬫寚瀵煎苟鍗忓姪锛屽噺灏戞氮璐规椂闂淬€�
鍚岄鍩熺爺绌跺憳鎺ㄨ崘鏈熷垔锛屽垎鏋愯鏂囪川閲忋€佷綔鑰呴渶姹傘€佹湡鍒婂緛绋胯姹傜簿鍑嗘帹鑽愩€�
鏂囩珷棰勫璇勪及鏈嶅姟锛岄個璇峰悓棰嗗煙涓撳瀹$ǹ锛岀粰鍑轰慨鏀规剰瑙侊紝鎻愰珮琚帴鏀剁殑鍑犵巼銆�
鏀瑰杽闈炶嫳璇瘝璇鐮斿鑰呮枃绔犺瑷€锛岀‘淇濇枃绔犱笉鍥犺瑷€銆佽娉曠瓑闂鑰岄€€淇敋鑷虫嫆绋裤€�
鍥藉唴澶栭珮鏍″拰绉戠爺鏈烘瀯绮鹃€氫腑鑻卞弻璇殑涓撳缈昏瘧鏂囩珷锛岀‘淇濊嫳鏂囪瘝璇噯纭€с€佷笓涓氭€с€�
浣跨敤鍥介檯鏈熷垔閫氱敤鏁版嵁搴撹繘琛岃嫳鏂囨煡閲嶏紝鑾峰緱涓庡嚭鐗堝晢鐩稿悓閲嶅鐜囦俊鎭紝鎻愬墠闄嶉噸銆�
鏃ㄥ湪甯綔鑰呭皢绋夸欢鎻愪氦鑷崇洰鏍囨湡鍒婃姇绋跨郴缁燂紝浣滆€呴伩鍏嶈€借鏃堕棿锛屾垨鍥犺鎿嶄綔瀵艰嚧閫€绋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