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3月27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一、 “零起點教學”的提出
前些年,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始終是困擾幼兒園教師和家長的一個難題。各種學前機構名目眾多的“幼小銜接”課程讓家長們應接不暇,“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也讓家長們迷失了方向。很多幼兒園大班開設小學語數外全科教學,”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愈演愈烈。為此,2013年,教育部在《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公開征求意見中提出了“零起點教學”,即小學新生入學后,應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從“零起點”開展教學,不得拔高教學要求、加快教學進度。2018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行動,堅決克服和糾正“小學化”傾向,小學起始年級必須按國家課程標準堅持零起點教學。
二、“零起點教學”的內涵
所謂“零起點教學”,其一指孩子在進入小學以前,不需要有學科知識作為基礎,不需要參加小學學科知識的學習班,只要按照小學的教學進度和教師的要求來學習,都可以完成學習任務。其二指教師必須嚴格依據課程標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組織實施教學活動,而不是以一些提前學習的孩子的知識水平為起點開展教學。
“零起點教學”理念倡導兒童在幼兒園中獲取知識的途徑主要是通過體驗、動手操作等的方式,而不能是靠機械的記憶、計算、抄寫等方式來獲取。孩子在入學前是否進行過加減法這類技能性訓練,都不會影響他在小學的學習。
“零起點教學”反對的是非常態化的超前教育這種教學體制,它更加重視教師要按照正常的教學進度,遵循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并注重提升孩子發展核心素養。“零起點教學”凸顯教育公平,讓所有孩子在相同的起點下學習小學課程。
二、提前教學對兒童成長的不利影響
(一)對兒童身體健康發展不利
提前教學違背了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的幼兒,過早讓他們長時間坐在椅子上讀書、寫字,容易導致近視、駝背等。另外孩子把大量的時間用在書寫上,占用了他們游戲、運動的時間,對孩子的健康也會造成不良影響。
(二)對兒童心理健康發展不利
提前教學忽略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嚴重違背了幼兒主動學習的教育原則。孩子在幼兒園學過了小學的教育內容,到了小學再學一遍,他們的學習興趣會明顯下降,注意力無法集中,逐漸喪失探索新知的欲望。不僅如此,還容易讓孩子產生驕傲的心理,這種心理最怕孩子遇到挫折,一旦受挫,還會產生厭學和自卑心理。
(三)養成不良的習慣
學前階段是兒童養成各種習慣的關鍵時期,兒童在游戲中通過動手主動探索知識,思維活躍,養成愛動腦的學習習慣;在與成人和同伴的溝通中,學會如何與人交往、處理各種關系,從而形成良好的品質;通過成人的指導,在就餐、入廁、就寢也會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如果單純的只關注孩子學習了多少知識,卻影響了養成這些習慣的形成,實在可惜。
三、正確認識“零起點”入學
(一)幼兒園與小學的差異
1、環境變化
孩子在幼兒園的環境都布置的形象、生動、富有情趣,桌椅擺放會隨著課程的需要和孩子的游戲需要而變化,動手操作材料也豐富的多;小學的教室只有黑板、桌椅等與上課有關的物品,桌椅擺放相對比較固定。
2、師生關系變化
幼兒園的教師對孩子照顧可謂是無微不至,在幼兒園期與孩子形影不離,師生關系比較親密;小學教師對學生的生活上的照顧較少,交流的時間也有限,新入學的孩子會感覺較不適應,
3、教學方法變化
幼兒園是在游戲中學習,學習內容趣味性強,而小學在學習知識上強調系統學習,技能訓練多一些,很多孩子需要預習和復習才能得到好成績。
(二)“零起點”不等于“零準備”
“零起點”是學科知識的零起點,并非孩子基礎素養的零起點,兒童在入小學前必須要有基礎素養的準備和心理準備。基礎素養的準備包括如注意傾聽、準備表達、理解能力等,良好的適應能力、學習興趣、學習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心理準備是要提前讓孩子了解小學生活,熟悉小學環境,激發孩子想加入小學生行列的動力。
四、家園攜手,助力“零起點”入學
(一)獨立意識的培養
小學的教育模式與幼兒園相差較大,很多事情都需要孩子獨自完成。在幼兒園大班后期,教師可以通過一些任務對兒童進行獨立意識的培養,鼓勵兒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難首選想辦法自己解決。
(二)學習習慣的培養
教師提出的問題和布置的任務能夠集中注意力傾聽,并要求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平時也要仔細聽教師和同伴的講話,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對于教師的提問要積極思考、發言,愛讀書,能夠獨立閱讀繪本,并把繪本的內容講給教師和小朋友聽。幼兒園大班可以給孩子留“家庭作業”,如回家做一件手工制品,讓爸爸媽媽講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并記錄下來,第二天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這些活動都能讓孩子養成做作業的好習慣。
(三)遵守規則的意識
規則意識的培養在進入小學后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規則意識不強的孩子很難適應小生活。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如在區角游戲結束后,提醒孩子把物品放回原處,進餐前提醒孩子要安靜、慢慢吃、不大聲講話、吃完收拾好碗筷等。在這些日常小事中,逐步讓孩子守規矩。還要要求家長在家里做孩子學習的榜樣,同幼兒園要求一致,以此來培養孩子遵守規則的意識。
(四)人際交往的能力
初入小學孩子在新的環境中,開始都是相對獨立的,教師是陌生的、小伙伴也是陌生的。這就能顯現出人際交往能力強的孩子的優勢,他們很快就能融入新集體,交到新朋友,并適應新環境。在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時,要教給孩子一些有效的方法,如禮貌、謙讓、合作,不大聲說話、不爭搶玩具等,這些方法都對人際交往有促進作用。家長也要常帶孩子與同齡的、或不同齡的孩子一起交往,培養孩子樂于交往的能力。
(五)安全意識教育
進入小學的孩子們,會更近距離的接觸社會的更多方面,同樣,安全問題也就隨之而來。教師和家長應盡早教育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如運動和玩耍時要注意身體不受傷害,遵守交通規則,遇到困難要懂得怎樣求助成人,不要隨便與陌生人說話等。
幼兒園教育論文范例:幼兒園季節特色美術活動研究
幼兒園大班也是入小學前最后的一個時期,幼兒園和家庭要目標一致,真誠的合作,攜手為孩子入學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采取科學的、有針對性地措施,這才能讓孩子在最短的時間里順利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為他們的后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