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9月14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家長資源是幼兒教育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指南》中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得經驗需要。 ”幼兒園教師和家長都需要理解幼兒,那溝通的方式就非常的重要,通過對農村家長不斷的溝通,形成了一些模式和較好的方法,實現家園共育。
家長是幼兒園資源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幼兒園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 幼兒更多的時間是和家庭成員生活在一起,教師要與家長溝通、互通幼兒成長中的點滴,爭取在教育方法,要求上取得一致,以實現家園共育,形成合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我園建造在新社區中,地處在新農村,身邊的許多小朋友都是由爺爺奶奶帶著的,所以他們成為了孩子教育的主力軍。 針對這種情況,我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動,讓爺爺奶奶走進幼兒園、走進孩子的生活,發揮自己的特長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和助力軍。 家園合作是幼兒園與家庭之間溝通的必然趨勢。 通過新型的合作方式把正確的、先進的教育理念、方法傳遞給農村的家長,并且充分利用農村家長資源來為幼兒、幼兒園創造更好的游戲環境,踐行游戲精神。
教育論文范例: 家園攜手,助力“零起點教學”
1 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有效利用農村家長資源
每個幼兒園都會成立家長委員會,但是如何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利用好家長資源是每個幼兒園都需要面臨的課題。 由于我們園地處農村,家長的教育水平、理念都與城市里的家長有很大的區別。 這里的家長非常的樸實、勤奮、對孩子的教育也比較的簡單。 所以我們需要在眾多的家長中選取各年段孩子的家長成立委員會,讓家委會成員明確自己的職責,充分與教師溝通,形成師家合力,把能量最大化,讓孩子能健康成長。
每學期教師都與家委會成員聯系舉行各種親子合作。 如:中班《買菜》活動得到了社會上比較大的反響。 教師與家長共同策劃方案,聯系場地,組織家長準備材料,教師做好協調工作,大家齊心協力把這次活動舉辦成功。 在買菜這個活動中,家委會成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因為我們在農村,每個家庭都會根據季節的變化種植各種蔬菜,很多家庭中的孩子很少去菜場去買菜,所以根據孩子的需求舉辦了買菜活動。
家委會成員先與每位孩子家長聯系,統計每家種植的蔬菜數量,然后給每個蔬菜制定相應的價格,跟幼兒園的領導聯系選擇場地并且規劃每個班級相應的場地。 在活動的當天,很多的爺爺奶奶帶來了自己種植的蔬菜,孩子在教師、家長的帶領下來到“菜場”上進行買賣活動,在這過程中孩子與家長之間充分交流,討價還價,場面熱鬧非凡,讓孩子體會到買菜的快樂,更多的是給孩子一個真實、可以親子互動的感受,增進彼此間的了解。
幼兒雖然生活在農村,但對農村的資源了解并不多,我們除讓幼兒多與自然接觸讓他們直接去感受自然界外,更主要的是將幼兒置身于豐富的農村資源之中,讓幼兒對農村資源產生興趣,激發探究欲望。 農村幼兒園環境布置不必豪華、奢侈,應充分體現農村及本地區特色,這樣既經濟又獨具特色,促進了幼兒發展。
農村幼兒園要充分利用農村自然物和廢舊材料進行環境布置,使每一面墻都成為會說話的墻,美觀且具有教育價值。 環境布置做到了班班有特色,同齡班資源共享。 布置活動室我們選用了一些鄉土材料,如:泥、沙、草簾、樹枝、麻稈、秸稈、麻袋片、葫蘆等。 同時將農村資源融入幼兒一日生活中,培養了幼兒團結合作意識、勤儉節約和環保意識,讓幼兒充分的親近自然、認識自然、回歸自然,喚醒了幼兒對自然的認識,激發了幼兒熱愛家鄉、熱愛勞動人民的美好情感。 而這些資源的來源主要是家長的配合,家長最能幫助幼兒來收集此類材料,豐富我們的辦園環境。
2 利用各種方式讓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有效促進家園共育
激發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活動,讓孩子能感受到自己活動的價值。 由于我們的幼兒園地處農村,大部分的家長水平也不高,教育觀念也比較的守舊,平時大家都在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奔波,因此為了更好的激發家長對孩子的關注,我就提出了三種方式讓家長穩而有序的接受孩子的一日生活及新的教育理念。
2.1 觀察式互動,了解孩子的一日生活
在幼兒園中往往教師更多的與孩子一起生活,家長就只能在早晚接送的時間向教師交流或了解孩子在園、在家的情況,往往得到的就是個體的信息,對于自己的孩子在園處于一個怎樣的水平,孩子在園都能到了哪些發展家長還是不太了解的,于是我們更多的是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生活,促進家園共育。
為了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生活,我們每學期都會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走進幼兒園、走進課堂,觀察教師是如何組織孩子做游戲和開展教學活動的,了解孩子在集體中的表現和發展情況:從早晨入園教師晨檢,與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的情緒,與家長交流了解孩子的身體狀況,到孩子早點、入廁,觀摩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及觀看孩子的早操、戶外活動、區域活動等等,孩子的表現一一展現給家長,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讓孩子影響家長的觀念和行為,同時讓家長感受教師工作的辛苦和用心。 通過孩子的表現和教師的教育行為來吸引家長主動參與教育活動,逐步內化成教育自己子女的能力。
2.2 參與式互動,充分發揮農村家長優勢
在農村很多家長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大多是由爺爺奶奶撫養大的,而我們的“第三代”也是大多數爺爺奶奶來帶大,可是爺爺奶奶都是“隔代寵”,爸爸媽媽又很忙。 面對這種情況怎樣來解決呢? 我們教師根據自身幼兒園的優勢,分析家長的基本情況后我們認為只有讓爺爺奶奶參與到我們的幼兒園家長工作來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怎樣讓爺爺奶奶參與進來呢? 他們會什么呢? 根據我們與家長的溝通認為我們的農村教育應該扎根在土地——種植,這是爺爺奶奶生活了一輩子的技能,把他們的本領傳授給孩子們這也是最好的一種傳承。 為此我們也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種蠶豆”、“種圓豆”、“麥苗快快長”“油菜花開了嗎? ”等。
中班就根據自己班的資源開展了種植蠶豆的活動。 教師先跟班級中的爺爺奶奶溝通,請幾位能干的爺爺奶奶來園進行種植“一條龍”活動。 爺爺奶奶提前先跟教師、孩子溝通選擇了一塊合適的地——靠近幼兒園的墻角周圍。 孩子從家里帶來了蠶豆,幾位爺爺奶奶用自己的大鋤頭先把地刨松,然后就給孩子講解種豆的注意事項:第一,先用簽子挖個小洞,再把豆種進洞里,蓋好土。
第二,洞與洞之間不要太擠,要有一定的距離。 第三,每天都要來看看,如土太干要適當澆點水。 說完后,爺孫就開始動起手來了,大家在一起干得熱火朝天。 經過一個小時大家總算把種豆的任務告一段落。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觀察植物的生長。 爺爺奶奶也沒有放過這個機會,隔一段時間就會來園跟孩子來看看,拔拔草,施施肥,有時還會讓孩子給豆澆點水。 通過這么一個活動,讓爺爺奶奶對幼兒園有了很大的改變,他們不再只是單純地來接送孩子,他們會主動跟教師交流孩子在家的情況,聊聊我們園的菜地提出自己的種植方案,提供經驗。 這種參與式的互動,發揮了家長的所長,無形中促進了家園共育。
2.3 體驗式互動,理解教師的用心和辛苦
每天我們教師都會為每位孩子準備好各種教學材料,豐富孩子的一日生活。 這種高強度的勞動體現在教學的點點滴滴中。 而我們的家長對于教師的工作看到的都是片面的,總是認為幼兒園的教師就是領領孩子的,俗稱“阿姨”“保姆”。 很多農村的家長對教師的印象還停留在你們是我們的服務者,要幫我們領好孩子。 因此要改變家長的這種思想,更多的我們要換位思考,所以我們邀請家長到幼兒園來當“老師”,充分利用家長的資源,體會教師的用心和辛苦。
我們運用不同的形式請家長走進班級,在舉辦慶“三八”婦女節活動,我們首先進行親子制作——DIY花盆,為了使活動開展的既豐富又能照顧到不同的孩子,我們就招募到一位家長助教,這位家長非常的認真,提前跟我研究親子制作的花盆方法,還回家親自制作了范本。 活動開始后,家長就擔任起教師的職責,組織其他家長和孩子入座,講解制作的規則和注意點,大家聽得很認真,做得很漂亮,場面非常的熱烈。
在《好吃的蔬菜》活動中,我們邀請家長來園現場給孩子們做菜,家長和孩子一起做準備,摘菜、洗菜、切菜等,家長指導孩子進行各種工作的,氣氛很融洽。 家長在幼兒園現場給孩子們炒菜,菜香飄滿整個教室,孩子們吃的更開心,完全沒有挑食的現象。 我們還整合家長的資源,不同的家長所從事的職業不同,我們吸收家長加盟到老師的隊伍,與教師形成互補的關系,請他們進課堂給孩子們講訴自己職業中發生的有趣的事及工作的重要性,這使幼兒感到新鮮,增強學習興趣,豐富幼兒園的生活,體會教師為此做的努力。
“一日為師體驗”即為家長助教,它是幼兒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 它是協助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協助班級日常保教活動、為大型活動提供幫助、為幼兒提供游戲材料、為外出活動保駕護航。
3 創建班級親子活動家園互動專欄,提升家園有效互動
貼在班級門口的親子家園欄是我們每個班級的門面,而我們教師往往把它忽略掉,只是把它當做一個宣傳欄,把學習內容、活動安排及一味從專業雜志上復印的資料推薦給家長,需要家長配合的任務放在里面,這個家園欄完全是由教師主導的,家長只是一味的去接受,慢慢地家長對家園欄就缺少了興趣,關注的就更少了。 根據這個情況,教師一改以往的做法,把家園欄進行大變身——家園互動欄。 教師結合每次主題開展的內容與家長積極交流,了解家長針對這個主題活動中的一些困惑,或是通過這個活動向家長傳遞什么信息,從而整理出相應的資料供家長學習借鑒。 除此,還專門開辟了一塊地方——我想對你說。 教師把目前在活動中遇到的困惑或不能獨自完成的任務(需要家長配合)及家長在教育中遇到的問題或孩子在家不能解決的需要教師關注的點滴都放在這塊欄目中,真正實現家園有效互動。
以上就是我在家園共育方面實踐中與家長溝通的點滴做法。 充分挖掘家長自由,發揮家長作用,使家長成為教師的好伙伴,不斷提高農村家長的教育素養,家園共同攜手,大家把孩子的健康成長放在首位,齊心協力做好家園共育。
作者:劉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