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1月08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要為把握新時代媒體融合帶來的重大機遇,科技期刊編輯應努力培養自己過硬的思想素養,扎實的信息素養,獨特的創新能力,嚴謹的工匠精神。并通過自主學習、相互交流、不斷引導和支持編輯參加繼續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來培養和提高編輯素養,創出自己的品牌,使科技期刊論文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傳播。
關鍵詞媒體融合;科技期刊;編輯素養;方法途徑
媒體融合在當今社會十分熱門,各行各業都在探索媒體融合之路。媒體融合這個概念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龐蒂提出,簡單地說就是把報紙、電視臺、電臺等傳統媒體,與互聯網、手機、手持智能終端[1]等新興媒體有效結合起來,然后通過不同的平臺傳播給受眾。
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爆棚、瞬息萬變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利用各種媒體接收到的信息量是以前的幾十、幾百倍,媒體融合已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大趨勢[2],科技期刊亦如此。在此背景下,科技期刊編輯需要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編輯特質?萍计诳庉嫅邆湓鯓拥幕舅仞B方能應對時代的挑戰?本文就此問題作如下探討:
1基本素養
所謂素養,是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一種道德修養,與素質同義;從廣義上講,包括道德品質、外表形象、知識水平與能力等各個方面;也可以說是一個人全部知識和人生閱歷的總和。媒體融合背景下的科技期刊編輯的基本素養筆者認為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思想素養、信息素養、創新能力和工匠精神。
1.1思想素養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多次強調堅定文化自信?萍计诳鳛橹袊厣鐣髁x思想戰略的重要陣地,身兼學術引導、文化傳播的重任,一定要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起到有力的宣傳作用[3]。
在新的歷史定位、新的戰略方針指引下,科技期刊編輯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素養?萍计诳粌H僅只有學術,講政治、講輿論導向也是科技期刊的價值追求。我們只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出版方向,才能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需求。
現如今復雜多變的大環境下,科技期刊編輯更需要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旗幟,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素養。
1.2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是一種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編輯應以其主體意識來提高對各類有用信息的駕馭能力。主要體現在積極培養“互聯網思維”,熟悉媒體融合信息傳播的規律和特點,深刻理解“互聯網+”的主要特征,掌握互聯網發展趨勢,積極學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跨界融合,F如今發達的互聯網和通訊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在編輯工作上如果也能把這些技術用好用活,一樣會給自身的編輯工作帶來全新的體驗。
充分利用好微信、微信公眾號、QQ群、微博等交流平臺的優勢,與作者、讀者、審稿專家之間建立互動式的雙向連接;充分利用好各大數據庫、采編系統、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校對軟件等數字平臺,讓出版流程中的每一步都能與先進技術相結合,會給編輯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豐富傳播媒介的多元化,使期刊內容不僅僅局限于紙版平面,還能以多樣的形式呈現在世人面前,做到動畫、聲音、視頻同步展示;充分利用好“大數據”技術的優勢,精準了解讀者、作者的真正需求,從傳統期刊的“出版什么讀者就閱讀什么”轉型到“讀者需要什么我們就出版什么”;充分利用好新媒體技術的廣泛傳播度來擴大期刊的影響力,提高期刊的“品牌”效應。
1.3創新能力
百度百科對創新能力的解釋是“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的能力[4],包括學習能力、實踐能力、整合能力等”。一個微信公眾號、學術討論QQ群的從無到有,一本雜志從普通期刊到中文核心期刊,從中文核心期刊到被EI檢索收錄,這些現象和結果都需要編輯付出創造性的勞動,這些都是編輯創新能力的體現。
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到底怎樣融合,融合后的效果如何,能否能達到預期效果,這些都需要編輯從實際情況出發,找到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點,這些就是創新。比如,通過重新編輯、排版,微信公眾號漲了幾萬粉絲;通過改變刊登廣告的形式或渠道,讓雜志社有更多的收益;通過每年一次的學術會議或編委年會擴大期刊的影響力,這都是一種創新,創新就要敢于嘗試。
新時期,科技期刊編輯要轉變觀念,具備發現頂尖技術的能力,并能讓這些技術為我所用,積極嘗試對期刊內容、對作者、讀者進行推廣運營,從傳統的只做文字處理的編輯轉型到與作者、讀者并肩作戰的導航員,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更快地適應媒體融合下的新環境對期刊編輯的新要求。
1.4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極致的態度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李克強總理在兩屆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到了工匠精神[5]。從瑞士手表到德國汽車這些舉世聞名的品牌讓我們意識到工匠精神的可貴。作為新時代的編輯,我們要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精髓,精益求精地選題策劃,注重細節的編輯加工,一絲不茍的完成圖文校對,力求完美的裝訂出版[6]。
在實際工作中腳踏實地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工作中的每一步,多一份耐心,多一分專注,讓“細節決定成敗”成為一種工作理念。作為科技學術期刊的編輯,平時工作繁雜瑣碎,就更應該具有并大力推崇“工匠精神”,腳踏實地,嚴謹細致,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讓工匠精神成為一種態度、一種信仰,始終貫穿于編輯生涯的全過程中。繼承老一輩編輯人的不怕吃苦、敢于奉獻的精神,做一行愛一行,熱愛本職工作,提高工作熱情,改變工作態度,轉變工作心態,努力讓自己一步步鍛煉成精巧的工匠,使其精神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培養和提升編輯素養的有效途徑
編輯培養的教育教學觀念、課程體系設計以及搭建現今的仿真實訓環境,是編輯培養的三大基礎性要素。自主學習、相互交流、不斷引導和支持編輯參加繼續教育是培養和提升編輯素養的必由之路。
2.1通過自主學習提高自身素養
可訂閱與出版編輯工作和自身專業相關的微信公眾號,比如中國出版網,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等公眾賬號。這些微信公眾號會不定期推送很多相關消息和知識,只需幾分鐘或十幾分鐘就能獲得最新資訊,非常方便、快捷。訂閱像《編輯學報》《編輯之友》這樣的專業期刊,對提升學術期刊編輯素養能力效果明顯。還可隨身攜帶筆記本,勤做筆記[7],把所看所聽所想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對自己能力的提高很有益處。
2.2通過相互交流拓展深度
編輯部可以在固定時間或非固定時間召開編輯部例會[8],學習最新的編輯規范或法律法規,對本期期刊編輯中或校對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并制定解決方案,在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好的建議、創新的想法等都可以在例會上提出來,大家共同討論,這種形式對年輕編輯幫助很大。
參加相關編輯業務技能培訓、學術交流會議、技能大賽,在準備資料和實踐交流的過程中,學習到很多別人先進的思想和經驗,收獲頗多。還可以加入編輯同行的QQ群,在群里經常會探討編輯工作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在探討中得到提高。如橋梁等交通運輸范疇的科技期刊編輯們應積極參加主辦單位組織的施工技術講座,橋梁、交通等專業會議,增強專業知識。·171·黃岡師范學院學報
2.3不斷引導和支持編輯參加繼續教育
根據《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的要求,出版專業技術人員每年應參加不少于72學時的繼續教育,其中面授不少于24學時,在與授課老師的交流中,在與一起參加學習的同仁們的討論中,編輯們或多或少都能學習到相關的最新知識,能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出版單位應積極創造條件不斷引導和支持編輯參加繼續教育學習。
科技期刊編輯承擔著學術成果傳播與傳承的重要使命,編輯隊伍素養的提升直接關系著期刊的整體質量水平和社會影響力。在當前媒體融合高度發展的大時代背景下,科技期刊編輯要不斷加強學習,最主要的途徑是通過自主學習、相互交流和繼續教育培訓,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發揮媒體融合的優勢,抓住機遇,積極探索,提高辦刊質量,辦出特色,創出自己的品牌,使期刊在市場經濟中生存發展;與知識全球化、科技期刊國際化的趨勢相適應,融入國際科技市場,奠定期刊持續長遠發展基礎,提高期刊在世界科技期刊界的知名度;加強與國內外科技期刊的交流和合作,不斷獲取信息、技術、資源、資本;使科技期刊論文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傳播。
參考文獻:
[1]李華林.媒體融合催生“私媒體”———淺析后互聯網時代大眾傳播事業新趨勢[J].中國傳媒科技,2010(11):68-69.[2]夏德元.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出版業的互聯網思維與編輯素養提升[J].新聞愛好者,2016(5):42-46.
[3]趙永會.媒介融合時代微信編輯素養提升方法[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5(6):71-73.
[4]呂莉.媒體融合時代,編輯人才的培養與考核機制創新[J].出版廣角,2013(3):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