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2月13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要:對于邊坡加固技術,在巖土工程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事關工程施工順利與否。基于此,要正視邊坡加固對工程安全的價值,從專業角度分析邊坡加固的機理與手段,掌握邊坡加固新技術,以期切實提升邊坡加固技術應用水平,為巖土工程有序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巖土工程;邊坡加固工程;施工技術
巖土論文投稿刊物:《巖土工程學報》已是我國巖土工程領域中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術期刊,是巖土工程理論和實踐的重要論壇,是我國從事水利、建筑和交通事業的勘測、設計、施工、研究和教學人員發表學術觀點、交流實踐經驗的重要園地。
立足巖土工程項目施工,邊坡失穩現象十分常見,一旦處理不科學,勢必影響工程項目施工質量,威脅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基于此,要結合巖土工程實際,采取針對性的邊坡加固技術,強化各種因素的綜合、深入分析,實現對邊坡失穩現象的有效解決,為工程質量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1全面分析誘發巖土工程邊坡失穩現象的誘因
1.1地形地質構造的復雜性是引起邊坡失穩的重要因素
對于邊坡巖體而言,其一旦遭受破壞,與地形地貌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如果地質條件相對復雜,地質條件勢必影響工程建設,對邊坡產生不良影響。具體講,在地勢開闊的區域,處于河流或者是山間區域平緩的地段,降水充足,很容易造成大面積積水,地下水與地面水出現積聚,大量水體的反復沖刷對邊坡穩定性造成威脅。另外,對于巖質邊坡,其穩定性與地質構造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在斜河谷地帶,邊坡自身穩固性差。除此之外,一旦邊坡巖層的產狀與邊坡的產狀出現順層的情況,邊坡的穩定性就更差,更容易發生失穩。
1.2巖體結構的復雜性制約邊坡穩固性
對于巖體結構,主要構成涉及結構面與結構體。前者描述的是巖石物質不連續面與分異面。后者組成為不同狀態的機構面,對巖土發揮分割作用,構建大量獨立塊。從本質上講,影響邊坡穩定的巖體結構主要源于結構面的走向,同時,與傾向和傾角關系緊密,也不可忽視結構面的數量。與此同時,結構面的表面形狀與連續性也是影響邊坡穩定不可忽視的因素。
1.3人為因素是誘發邊坡失穩不可忽視的因素
對于邊坡穩定性,人為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內容,主要是過度開發引起的。在開挖進程中,影響邊坡穩定性的主要因素包含坡高以及坡比指標。坡高與坡比呈現正比關系,而邊坡穩定性與二者呈現反比關系。一旦深度超出設計標準,邊坡很難維持穩定性,勢必遭受破壞,造成邊坡坡面巖體出現明顯位移,甚至誘發坍塌現象。
2巖土工程中邊坡加固工程施工技術分析
2.1依托HDPE防滲膜,降低雨水侵蝕,增強邊坡穩固性
對于HDPE防滲膜加固而言,從原理上分析,主要是發揮防滲膜隔離功能,防止雨水下滲,威脅土體結構的穩定性,維護滑移面力學參數。基于此,邊坡結構不會因為自身重量超標而降低邊坡穩定性。一般情況下,HDPE防滲膜護坡加固技術在巖土工程邊坡中,能夠有效杜絕雨水侵蝕,避免主體出現裂縫,不會誘發邊坡位移現象。在技術應用中,防滲膜鋪設之前,要對邊坡表面進行整平操作。其次,對HDPE厚度進行確定,一般設置在1.0mm的范圍。
再次,在進行防滲膜覆蓋的時候,需要借溝槽錨固法進行加固,將溝槽深度控制在0.5m范圍,寬度一般為0.6m。最后,要重視防滲膜搭接寬度參數,一般設置為1m,要維護接縫與坡腳線的平行狀態。這種方法的優勢是操作簡單,成本不高,適用性較強,滿足多種邊坡加固需要。
2.2構建抗滑樁能力支護結構,有效減少塑性變形
對于抗滑樁支護加固技術,其多應用于露天邊坡中,同時,施工情況復雜。抗滑樁的作用是防止邊坡滑動過程中出現順著破碎帶移動的現象,避免塑性變形的出現。
2.3積極運用多種排水措施,減小水體對邊坡穩固性的威脅
對于邊坡加固,排水十分常見,主要涉及兩種,即地表排水與坡內排水。前者應用環境為滑體外部。將截水溝設置在滑體的外部,有效阻礙地表水進入滑坡。在滑坡內部,可以依托天然溝谷,達到排水目的。另外,也可以結合實際,修建滲溝,以構建有效的引水結構,以便及時排出滑坡中的積水,減小水對坡面的侵蝕。在進行坡內排水的時候,要以工程建設實際情況為根據,綜合考慮地質邊坡變化等因素,構建科學加固方案,合理使用排水井、管徑等設施。在排水措施的應用下,坡內水位得到有效降低,減小作用于邊坡滑體上的水荷載,對維護邊坡穩固作用巨大。
3探討預應力錨梁在巖土工程邊坡加固工程中的新應用
3.1錨固洞技術的優勢與不足
對于錨固洞而言,主要是基于水平方向,在長條洞中填充混凝土,構建能夠防止邊坡滑動的洞形結構。具體講,洞的長軸方向需要與邊坡位移方向一致。立足這種機構,鋼管得到應用,發揮抗拉作用。另外,為了增強結構穩固性,借助應力計進行應力監測。這種方法的優勢是抗拉性較強,施工便捷,穩定性突出。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一定不足。首先,在鋼筋由洞口向洞底延伸的過程中,忽視邊坡所處地質地形環境,設計缺乏針對性。一旦遇到地質條件不佳,強度很難滿足標準。但是,即便地質條件優越,也會造成資源浪費。另外,當受拉的時候,一旦混凝土抗拉強度不達標,會造成拉斷現象、裂縫現象出現,甚至造成坍塌事故。除此之外,被混凝土填充,這對邊坡排水十分不利,勢必影響整體穩定性。
3.2預應力錨梁技術特點及流程
對于預應力錨梁,主要以邊坡整體位移方向為基礎進行的構筑。在設計過程中,以地質環境為依托,對整體結構進行兩段設置,即一般加固段與重點加固段,以保證加固方案的針對性與可靠性。這種技術的優勢是效率較高。具體講,針對一般加固段,以中空厚壁鋼筋混凝土為基礎進行設計。結合洞軸方向,將鋼管置于厚壁之中,借助澆筑方式,實現與洞壁的結合,發揮整體抗拉的作用。另外,針對重點加固段,多處于地質薄弱區域,為了實現高效加固目的,需要設計專門中空橋,保證橫跨薄弱區間。要在薄弱段中伸入橋體,發揮堅硬巖體的作用,達到彼此連接的目的,促使這一區間整體抗拉強度得以提升,預防滑動與拉斷現象的發生。在應用鋼筋計的過程中,要在錨梁內部增加伸長計,目的是降低鋼筋計形成的偏差。在新的結構中,排水作用仍不容忽視,要布置放射狀排水孔,形成整體排水通道。
3.3預應力錨索技術的價值
在預應力錨索應用過程中,需要對鉆孔深度進行控制,一般維持在60m以內,一旦超出,施工難度便增大。另外,一旦錨索在邊坡表面獲得加固壓力,就會形成對其它巖體自身穩定性產生影響的反力,與加固壓力相同。但是,對于預應力錨梁而言,兩個作用力均能發揮加固功能。
4結束語
綜上,對于巖土工程而言,邊坡影響較大,事關工程建設的安全性。一旦出現邊坡失穩現象,滑坡事故很難避免。因此,要以工程實踐為基礎,結合地質環境與地質構造,全面分析施工條件,應用科學、合理、針對性的加固技術,維護邊坡穩定性,為整個工程的順利開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楊繼華,楊繼清.巖土工程中邊坡加固工程施工技術探究[J].居舍,2017(26):56.
[2]尚星江.巖土工程中邊坡加固工程施工技術探究[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7,32(1):90,92.
[3]李春林.試論巖土工程中邊坡加固工程施工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