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1月11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近年來隨著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工業產業疏解,代表高新技術制造業的以研發為主、生產為輔的化工醫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地逐步發展壯大起來,這些企業一般規模不是很大,都坐落在各產業園區現代化廠房里。 通過深入企業現場,這類企業的安全管理現狀實在堪憂,主要存在企業對安全管理工作的不重視,一線員工安全管理意識淡薄、部分安全管理人員能力不足、企業基礎安全管理條件薄弱,安全投入不足、部分技術和工藝水平落后等問題,難以將安全事故控制在萌芽狀態,不利于從源頭管控。
為了全面摸清醫藥企業安全管理的實際情況,筆者采用安全管理診斷技術對140多家化工醫藥企業安全管理進行全面系統的診斷,定量定性地認識企業安全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查明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案,進而指導企業提升改進。
基礎管理問題
通過查看企業安全管理的文檔資料以及和企業管理人員的密切訪談,發現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化工方向評職知識:廣州化工期刊投稿論文的格式要求
(一)安全生產責任制
大多企業缺失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對安全生產責任制的理解存在偏差。 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制定,完全依賴安全管理部門某個人,或套用模板,大多用來應付檢查。 編制的內容與企業實際情況脫節,與企業實際組織架構及崗位設置對應不上,制度的編制存在先天不足。 責任落實方面更多局限于安全責任書簽訂的表象上,部分企業廠領導和各部門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書,但缺失班組、一線員工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書,安全責任書也完全流于形式,責任書的內容也沒有結合企業各部門的安全工作內容,進行明確劃分,所以根本談不上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企業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套用標準化制度模板或用網上搜集來的文件拼湊而成,套用得比較好的企業基本能夠涵蓋本單位所涉及安全要求的制度內容,但大多數企業的管理制度都不健全,或超出企業實際的安全管理范圍,譬如《具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設備和設施的安全管理制度》中,存在“吊裝、起重設備工作區域”,結合企業實際,企業其實根本不涉及起重設備。 大多管理的制度內容經不起推敲,流于形式,不具有可操作性,無法形成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
(三)安全操作規程
大多數企業制定的安全操作規程都是設備設施的操作流程,普遍缺少崗位安全作業職責、崗位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崗位勞動防護用品佩戴要求、崗位應急要求四個要素的內容。
(四)安全培訓
從合規性的角度看,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培訓時間難以滿足國家和特定行業的管理要求,學習內容不能覆蓋安全管理的要求,缺乏對培訓內容的考核等。 而從培訓的效果看,無論是從檢查培訓記錄還是現場對員工的測試,發現很多員工特別是一線員工,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識。 這說明安全培訓流于形式,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很難真正地樹立員工的安全意識,避免事故的發生。
(五)安全生產管理機構與人員
企業大多設置了安全管理部門,但安全管理部門大都設置在企業綜合辦公室或安全保衛部門,安全管理人員同時兼任其他工作,安全管理人員專業能力水平不足,往往是半路出家,沒有經過系統的乃至基本的安全知識教育培訓,缺乏安全管理知識,安全管理范圍雜亂,缺少清楚的安全管理目標,無法有效開展工作。 部分企業安全管理人員責任心不足,開展工作應付了事,對安全管理工作不會干、不知學、活不實,導致安全管理工作浮在表面、走了形式。
(六)應急救援
大多企業對應急管理工作不重視,應急預案的編制沒有充分建立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應急組織及體系不完善,應急預案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未建立對應急預案的定期評估,沒有將制定應急預案落實在行動上,缺少應急預案的培訓,對編制好的安全應急預案缺少充分的演練。 同時沒有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儲備相應的救援物資和裝備,這樣一旦發生事故,員工很難根據應急預案上的要求進行及時處理,容易因處理不當而造成嚴重的事故。
(七)事故隱患排查和治理
大多數企業開展了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但由于安全管理人員缺乏專業性,隱患排查僅停留在表面,隱患治理工作抓不到重點和要害,隱患整改缺乏復查驗收的閉環管理,導致企業違法違規、違章違紀行為重復發生,屢禁不止。
(八)相關方安全
大多數企業對相關方缺乏安全管理意識,對相關方資質的識別和認定不全面,大多數企業均未簽訂安全生產協議,要么簽訂的安全生產協議千篇一律。 甲方對相關方的管理存在嚴重的以包代管、相關方卻只包不管,甲方的安全監管無法替代相關部門的安全監管,只能采取以罰代管的方式,導致相關方安全監管力度失衡。
(九)特種設備安全管理
大多數企業只建立了特種設備臺賬,但安全技術檔案及臺賬管理還不規范,多數企業忽視了改造維修對設備結構、主要安全部件的使用情況在臺賬中的具體描述,還存在著事故應急預案缺乏針對性及相關救援人員、物品等配備不全,聯動機制建立不完善的問題。 少數特種作業人員沒有取得相應的管理資格,存在無證上崗、無證操作的情況。
(十)職業衛生
醫藥企業職業衛生安全管理的意識比較淡薄,企業管理人員普遍存在忽視了職業病危害因素對職工健康安全的危害的告知。 如在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方面,沒有嚴格執行有關規定,不能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更有甚者不愿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導致職工不知其危害、后果以及防范要求和應急處理措施。 缺失職業衛生知識培訓,不能使其充分掌握預防職業危害的有關常識以及注意職業危害預防和自我防護。
(十一)安全投入
部分企業對安全投入重視不夠,安全投入“不會管”的問題突出,多數企業財務和安全管理部門溝通銜接不暢,尤其是財務人員面對企業內部名目繁多的列支,很難辨識出哪些支出需要列支在安全費用中,既存在該列支的沒有列支,不該列支的被財政、稅務部門審核掉的情況,“不會管”的問題普遍存在。 安全投入方面普遍存在“省”“拖”“湊”的現象,部分企業甚至沒有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需的資金投入制度以及資金臺賬。
(十二)危化品管理
多數醫藥化工企業缺少對危險化學品“一書一簽”的管理,在采購時,基本沒有向廠家及供應商索取危險化學品的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對危險化學品的危險特性不掌握。 儲存方面,危險化學品儲存設施缺少“三同時”安全設計審查制度,安全儲存設施大都存在先天不足的安全缺陷,危險化學品混存混放、超負荷儲存等普遍存在,使用管理環節缺少嚴格的出入庫使用量的記錄管理。 生產危廢大都通過自建或集中的污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但實驗過程產生的危險廢物,處理隨意,廢液收集桶或廢固存放點大都沒有固定位置,且缺少標簽,對于危險性低的稀釋的酸堿液采取了中和處理的方式處理。
(十三)消防管理
大部分企業消防安全管理意識淡薄,個別企業存在盲目更改建筑廠房用途,導致消防設施不滿足生產實際需要。 不重視消防安全管理導致消防安全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防火巡查、隱患整改、消防宣傳、安全培訓、緊急疏散等都無人組織,對應的存檔、臺賬等管理工作不完善。
(十四)危險作業管理
大多數醫藥化工企業在涉及動火作業、受限空間、高處作業、吊裝作業、臨時用電作業等危險作業方面普遍存在危險作業管理中常見審批流程不規范、節假日升級審批制度未執行、作業許可簽發不規范、風險識別不全面、作業過程管理不規范等問題。
現場管理問題
通過對醫藥化工企業涉及的重點場所如廠區道路、建筑物、原料、成品庫房、實驗室、生產車間、鍋爐房、配電室、動力機房、消防中控及消防泵房、危險化學品專用庫房,食堂、宿舍等開展的現場安全隱患排查,筆者將普遍存在的安全隱患情況歸結如下:
(一)廠區道路及建筑物
廠區人流出入口與主要貨流出入口未分開; 消防車道醒目處未設明顯、保持完好的“禁止阻塞”標志; 消防車道被占用、堵塞、封閉,妨礙消防車通行; 因廠房建筑物用途改變,建筑物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發生改變,無法滿足消防安全疏散要求; 醫藥潔凈廠房耐火等級低于二級; 安全出口占用、堵塞、堆放物品,不應在工作等期間將安全出口上鎖; 廠房疏散門未向疏散方向開啟,且采用推拉門。
(二)原料和成品庫房
倉庫內設置電動推車充電設施,且充電區域與倉庫轉運暫存區域比鄰,倉庫內儲存物品排放混亂,未進行分類,且超額超標存放; 貨架遮擋消火栓、自動噴淋系統噴頭以及排煙口。
(三)實驗室
實驗工作區與辦公區未分開設置; 使用或產生可燃氣體的實驗室設吊頂; 化學實驗室氣瓶超量存放,且無防傾倒裝置; 實驗用的危險化學品暫存柜,普遍存在禁忌混存、超量存放現象; 實驗室建立的危險化學品儲存臺賬與實際儲存不相符; 企業生物安全實驗室,未明確實驗室的生物安全防護水平; 生物安全實驗室未設置圍護結構及其緩沖室或通道; 醫藥潔凈室(區)內產生靜電危害的設備、流動液體、氣體或粉體管道未采取防靜電接地措施。
(四)生產車間
個別制藥設備具有高速旋轉、剪切、齒鏈條、沖裁等運動部件裝置的設備,缺少安全保護裝置; 涉及可燃粉塵的制藥場所電氣設備不防爆; 部分高溫設備和管道缺少絕熱防護,且沒有警示標識; 個別蒸汽發生器蒸汽壓力超限報警裝置和安全閥缺失; 離心分離機自鎖功能和振動保護或過振報警裝置缺失。 電氣系統接線不規范,如振動、轉動機械設備的電氣線路敷設和使用過程中未考慮因受撞擊、振動、電線或電纜自重各種機械應力作用而帶來的絕緣損害。
(五)鍋爐房
鍋爐上未懸掛鍋爐使用登記證; 燃氣鍋爐房內部分電器不防爆; 鍋爐的燃氣放散管設置的位置不當; 可燃氣體報警器處于未啟動狀態; 部分蒸汽鍋爐分氣缸無安全閥和安全標識; 額定蒸發量大于或者等于2 t/h的鍋爐使用企業,缺少高、低水位聯鎖保護裝置; 水質化驗室無值班人員,水質化驗試劑過期,水質化驗人員沒有資格證書; 鍋爐房的煙道未設置泄爆口,鍋爐燃燒異常可能導致循環系統壓力增高,可能引起爆炸; 燃氣表間設置吊頂; 燃氣報警裝置與排風扇未聯鎖。
(六)配電室
配電室橋架電纜線槽跨接線缺失。 高壓配電裝置未采用具有五防功能的金屬封閉開關; 低壓配電室斷路器開關是DZ10系列; 配電室安全工具過期,未及時檢測; 配電設備污穢,清掃檢查工作流于記錄形式; 配電盤柜缺少標明路名和調度操作編號; 配電室針對電氣火災的消防設施配備不足; 配電值班人員缺乏個人防護意識,上崗期間未穿絕緣鞋。
(七)消防中控室及消防泵房
廠區、車間以及辦公區域部分樓層未設置消防疏散樓層指示圖; 部分安全出口、疏散走道拐彎處缺少疏散標識; 滅火器未定點放置,且被遮擋; 部分應急照明現場檢測無法正常啟用; 部分消防控制室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被調整為手動狀態; 消防中控室值班人員不清楚接報警、火災處理流程; 消防泵房現場未發現消防泵房內工作泵和備用泵的標識; 缺少每日對穩壓泵的停泵啟泵次數等的檢查和記錄; 消防水泵房缺少必要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規程等。
(八)危化品庫房
大多數醫藥企業在建設危險化學品庫房前未對其進行安全設計診斷,存在儲存設施與企業內部或外部建構筑物安全間距不足,企業在危險化學品儲存場所內對個別儲量較大的危險化學品進行分裝的現象; 危險化學品混存比較常見,如易燃品與氧化劑、有機過氧化物混存,易爆危險化學品與易燃固體混存; 腐蝕性危險化學品儲存在不具備防腐蝕功能的儲存柜內,并未配有防遺灑或防滲漏應急處置物資; 存放危險化學品廢棄物的場所、設施,未設置危險廢棄物識別標志; 對危險化學品倉庫防雷和防靜電設施未定期進行檢測。
(九)其他
涉及動火、進入受限空間、高處作業臨時用電等特殊作業時作業審批不規范,如臨時用電作業現場無人看守,無警告標識; 爆炸危險場所的防爆設計不合規、電氣系統接線不規范等。
以上是對140多家化工醫藥企業存在問題的綜合表述,不存在針對某個企業的情況。
安全管理建議
全面系統的安全診斷是化工醫藥企業開展精準安全管理的前提,摸準化工醫藥企業存在的客觀現狀問題,為企業安全管理提供工作方向,對存在的問題明確安全管理的標準,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 為此筆者針對化工醫藥企業存在的以上問題,提出以下安全管理建議:
(一)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企業法定代表人和實際控制人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 企業分管安全生產負責人、安全總監、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部門負責人、一線崗位人員應根據工作崗位的性質、特點和內容,明確各崗位的責任人員、責任范圍、責任清單,制定從企業主要負責人到一線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職責,細化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生產車間、班組、一線從業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實現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全員全崗位全覆蓋、安全生產責任全過程追溯。 同時為各層級的管理人員以及一線作業人員,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績效考核機制,設定安全考核目標,確定安全績效評估標準,并要求相關人員簽字確認。 企業應每年組織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考核,考核結果與員工收入、晉級等掛鉤,激發全員參與安全生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
(二)強化常態化的企業安全培訓
企業應嚴格按照國家安全培訓規定要求,采取“送出去學、請進來教”等形式,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理論教學與實踐技能培訓,并記入教育培訓考核檔案。 同時企業應抓好在崗員工安全技能提升培訓、新上崗員工安全技能培訓、班組長安全技能提升培訓等。 通過經常性的教育培訓,使企業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具備與崗位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使特種作業人員具備特種崗位作業的專業技能,使班組長(工段長)、車間主任具備一線崗位安全管理的知識和能力,使一線從業人員具備本崗位安全生產和應急處置的基本知識和安全操作技能。 另外在安全教育時,要保持形式以及內容上的多樣性,要讓安全教育具備更強的知識性以及趣味性,讓員工在實際的活動中,從根本上得到思想上的引導以及教育,強化全員的安全意識。
(三)培育企業安全管理人才
企業應把專職安全管理人員的安全技能培育提升作為提高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礎來抓,開展專業技術幫扶或崗位實訓的方式提升企業專職安全管理人員的職業素養。 企業新招聘專職安全管理人員應從專業職稱方面有所要求,至少具備中級及以上醫藥化工技術職稱或化工安全類注冊安全工程師資格,熟悉醫藥化工領域的生產工藝流程,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
(四)強化危險化學品全流程的安全管理
根據醫藥企業的行業特點,危險化學品包括強酸強堿、易燃易爆、易制毒甚至劇毒品物質都會在生產中使用。 針對每一類危險化學品,應該從采購到入庫到使用再到合成最終產品、出庫、廢棄等,形成完整的閉環管理。 特別是對危化品倉庫的管理,需要按照要求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備,并在采購存儲使用和報廢的全過程都要做出管理的企業標準,并對管理過程進行安全管控。
(五)加強企業應急管理
企業應針對本單位可能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特點及危害,制定相應的應急救援預案。 建立專職或兼職人員組成的應急救援隊伍,并與鄰近建有專業救援隊伍的企業簽訂救援協議,或者聯合建立專業應急救援隊伍; 配備與本企業風險等級相適應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和裝備等物資; 定期組織應急救援實戰演練和人員避險自救訓練,使各級各類人員熟悉應急救援預案,熟記崗位職責和應急處置要點,熟練操作應急救援器材和設備、裝備,提高現場應急救援能力。
(六)加強外包等業務的安全管理
企業委托其他具有專業資質的單位進行危險作業的,應在作業前與受托方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告知其作業現場存在的危險因素和防范措施,明確各自的安全生產職責。 企業將生產經營項目、場所、設備發包或出租的,應與承包、承租單位簽訂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在承包合同、租賃合同中約定有關的安全生產管理事項。
(七)建立企業安全風險辨識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的雙重預防機制
企業應嚴格落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制度,定期排查、全面辨識、動態更新、嚴格管控生產工藝、設施設備、作業環境、人員行為和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并依據事故發生概率和可能后果,按照有關標準評估確定風險等級。 針對不同等級的安全風險制定相應安全管控措施,逐一明確具體的責任部門、責任人,確保風險可控。 并在風險管控的基礎上建立全員參與、全崗位覆蓋、全過程銜接的隱患排查機制和隱患清單管理、動態更新、閉環整改的動態調整機制,持續組織開展事故隱患排查治理。 對動態排查出來以及政府主管部門通知整改的安全隱患,應逐條落實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事故應急預案。 自身安全監管力量不足的企業,應按照國家有關安全規范,定期組織專家或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安全技術服務機構開展安全檢測和隱患排查治理。
(八)應用信息技術加強企業的安全管理
企業應積極運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加強安全生產,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和新材料,建立醫藥化工企業危險源監控信息、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報警等安全生產監控信息管理平臺,實現精細化生產、標準化管理。 建立集企業安全風險分區信息、生產人員在崗在位信息以及企業生產全流程管理信息于一體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風險隱患“一表清、一網控、一體防”。
結語
綜上,對醫藥企業的安全管理應著力解決基礎性、源頭性的安全問題,加強源頭、重點環節的精準治理,強化基礎管理,建立長效安全管理機制,切實提高企業安全能力,有力防范化解系統性的安全問題,有效遏制事故發生,保障企業和員工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作者:金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