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3月18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 要:本文介紹了秦川河東華鎮鎮區河段整治工程岸坡植被設計,在岸坡現狀、防護工程措施的基礎上,通過岸坡植被設計思路、設計原則選擇適合東華鎮的岸坡栽植的植被,構建突出地區和環境條件下的景觀特色,對類似工程的植被設計、選擇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城鎮;河道治理;植被設計
前 言:鄉鎮河道不僅承擔著鄉鎮的泄洪功能,還承擔著城鎮景觀功能,因此在進行河道治理時應全面考慮,統籌兼顧。河道治理理念隨著時在進行河道治理時應全面考慮,統籌兼顧。河道治理理念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遷,從最開始的自然式河道--排洪為主的工程硬化措施--硬化的河道岸坡上覆土植樹種草--生態河道建設。
作者:鄧文龍
生態河道建設要求栽植植物不僅要體現美觀,而且要通過復雜的動植物生態系統,實現動植物對河道的凈化作用,使河道生態環境得到修復,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的生態系統,實現真正的生態治河。本文以秦川河東華鎮鎮區河段為例探討岸坡綠化植物的選擇和搭配。
1 河道岸坡的現狀
整治河段兩岸發育有Ⅰ級沖積階地,其抗沖刷能力低,大部分岸坡迎水面無防護。受水流沖刷、掏腳,局部防護干砌石結構損毀嚴重,沿線多處已形成小規模崩塌,岸坡多處于不穩定狀態。工程區沿線岸坡基本為土質岸坡,由于岸坡土體抗沖能力差,尤其在雨季,河段水量大,水流急,岸坡易受水流沖刷、掏蝕,有進一步崩塌的趨勢。在汛期水位上升,非汛期水位回落,在植物選擇方面,靠近岸坡處盡量選擇耐水濕性強,根系發達,對環境要求不高且具有水質凈化作用的植物種類。
2 河道岸坡的工程措施
整治河道沿線部分基本無任何防護工程,根據防護岸坡所在位置、不同地形、地貌以及地質情況采用不同的護岸型式,具體設計如下:現狀流速較大河段采用疊石護腳+青石板路面親水步道的護岸型式;現狀岸坡較陡且無現狀路的河段擬采用C30(1)砼仿松木樁+疊石護腳+青石板路面親水步道的護岸型式;現狀岸坡較矮河段采用疊石護腳+親水棧道的護岸型式;現狀岸坡較緩且植被較為完整的河段擬采用生態混凝土預制磚+青石板路面親水步道的護岸型式。
3 河道岸坡植被設計
3.1設計思路
在整體設計上,順應自然,以人為本,經過植物品種選擇、群落配置等多方面綜合處理,力爭創造出一個原生態、多層次、一體化、健康宜人的生態綠化景觀系統。設計結合美化、視覺規律等要求,綠化適宜通透、簡潔,與河流融為一體又不影響河流景觀的觀賞,秉承“自然的、生態的、健康的、休閑的”思路,選擇能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樹種,草種和濱水植物,做到構景有序,簡潔大方;在滿足河道岸坡防護的基礎上,結合《平南縣東華鎮總體旅游規劃》的設計方案及整體設計構思,運用植物設計展示秦川河生態休閑景觀,營造人水和諧的生態游廊,以滿足東華鎮居民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河岸景觀需求。
3.2設計原則
(1)因地制宜原則,要根據工程區實際情況,選用的綠化植物前應充分了解植物生態習性和植物生物學特性,并適應河道的生態環境,體現適地適樹的原則。研究貴港及周邊地區綠化植物和自然景觀中喜水濕植物的種類加以應用,增加植物種類的豐富性?蛇x用的植物有:落羽杉、水翁、白千層、圓滑番荔枝、串錢柳、金蒲桃、大花紫薇、黃槿、水黃皮、秋楓、烏桕。②選擇對水質要求低或者有凈化水質功能的植物,打造更加生態穩定的河道?蛇x用的植物有:蘆葦、澤瀉、千屈菜、黃菖蒲、水蔥、水花生、鳳眼蓮、檉柳、夾竹桃和紫穗槐等。
③借鑒目前周邊城市景觀綠化中常用的植物種類加以利用,提升景觀效果?蛇x用的植物有:黃花風鈴木、鳳凰木、羊蹄甲、異木棉、紫薇、四季桂、儀花、藍花楹、黃素馨、毛杜鵑、黃嬋、萼距花、火棘球、繡球、龍船花、黃菖蒲、蘆莉草、蔥蘭、鼠尾草、三色堇和馬纓丹等。④重視沉水植物的利用,一定比例的沉水植物對水生態系統的健康是必要的,同漂浮植物和挺水植物一起凈化水體,為河道微生物、魚蝦、螺類、蚌類等提供生活場所。
(2)景觀多樣化原則
岸坡綠化植物應選用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和河道岸坡生長環境的種類,營造豐富多彩的河道綠化景觀。在進行景觀營造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對植物進行合理的選擇和搭配,重視對植物的株型、枝條、葉片、花、果的顏色及形狀觀賞性的挖掘和利用,特別是一些顏色鮮艷的漿果類植物的運用,吸引鳥類棲息,例如:黃花風鈴木、羊蹄甲、異木棉、紫薇、四季桂、儀花、藍花楹、黃素馨、毛杜鵑、黃嬋等。②植物的選擇并不是孤立的,應結合休閑觀景平臺、微地形一起考慮,打造高低錯落,步移景移的景觀效果,為群眾提供休閑場所,實現群眾親水的需求。③合理搭配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岸坡灌木、開花草本、濕生植物、蔭蔽樹種等,形成生態穩定的植物群落,實現群落內自然更替。
3.3 植物布置設計
原則上本工程植物措施為以當地適生的植物為主,結合兩側景觀規劃設計需要為輔。設計區域主要為工程措施間隙、回填區域和其他地表裸露區域。本設計擬將綠化區域分為棧道蔭蔽樹植物帶、岸坡上綠化帶(常水位以上)、岸坡下植物帶(常水位以下)三部分。
①棧道蔭蔽樹植物帶:棧道蔭蔽樹植物帶主要考慮保留原岸坡植物,對工程建設擾動區域補種大喬木和景觀喬灌木,以大喬木為主,景觀喬木點綴,形成沿棧道的蔭蔽走廊,恢復或優化河岸植物群落分布,營造天然河岸生態環境。
、诎镀律暇G化帶(常水位以上):為保證視線,岸坡上綠化帶以及河灘綠化帶以低矮灌木為主,配以草本,結合原有植被,營造近天然河岸的景觀,突出鄉土氣息,使人行棧道及兩側綠地成為觀景、休閑的好去處,又體現河流自然、和諧的景觀。
、郯镀孪轮参飵(常水位以下):本工程護岸擋墻、疊石護坡材料可以為種植植物提供空間,常水位以下考慮種植水生植物,沿河流形成蜿蜒的水生植物帶,有效的對護岸進行覆蓋,減少人工痕跡。既能營造河岸近自然的景觀,又提高凈化水質的能力,同時提高生物多樣性。
3.4 種植設計
在植物配植上,充分考慮該地氣溫、土壤特點,運用地域特色植物烘托傳統民族文化,植物以適合本地生態的常綠闊葉樹種為主,合理開發和利用本地樹種,尊重物種多樣性,借鑒自然環境條件下的自然群落的種類組成和結構規律,將喬木、灌木、草本等植物進行科學搭配,以自然組團式和生態群落式種植為主,各生態元素在場所中充分體現,突顯綠化生態化的總體特征,以利于形成和諧、穩定、自然的生態植物群落;運用彩葉樹種、開花樹種以及不同花期植物等進行合理配置,通過季相變化打造色彩繽紛的山水特色鄉村景觀。
、贄5朗a蔽樹植物帶:擬選擇香樟、黃槿、鵝掌楸、烏桕、人面子、水石榕、陰香、白千層和秋楓等作為主要蔭蔽樹,種植密度為左右岸各1排;在主要蔭蔽樹間選擇黃槿、落羽杉、黃花風鈴木、鳳凰木、烏桕、羊蹄甲、緬梔子、水黃皮、異木棉、紫薇、四季桂、儀花、水石榕、藍花楹、云南早櫻、白千層和水松作為次要蔭蔽樹,種植密度為左右岸各1排。
、诎镀律暇G化帶:擬選擇黃素馨、毛杜鵑、一品紅、黃嬋、萼距花、火棘球、繡球和龍船花等作為岸坡上綠化帶主要灌木樹種,種植在岸坡上部疊石縫隙及其他空隙處,種植面積為岸坡疊石縫隙及其他空隙面積;選擇蘆莉草、蔥蘭、鼠尾草、三色堇和馬纓丹等作為岸坡上綠化帶主要草本植物,種植在岸坡下部疊石縫隙、灘地及緩坡地,種植面積為岸坡下部疊石縫隙、灘地及緩坡地面積。
、郯镀孪轮参飵В簲M選擇再力花、梭魚草、菖蒲、鳶尾、水生美人蕉、花葉蘆竹、千屈菜、水蔥等作為岸坡下水生植被。
農藝師評職知識:現代農業科技發表論文多長時間見刊
結 論:
綜上所述,岸坡植被應該統籌布局,生態和景觀要求相結合,應在不影響主體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優先考慮生態與景觀,應符合當地生態環境建設、城鎮景觀等規劃要求,選擇與周邊自然景觀、項目所在區域條件相協調,兼顧生態和景觀、合理配置喬、灌、草和水生植物,形成富有內涵的生態景觀,著重突出地區和環境條件下的景觀特色,提升景觀效果。
參考文獻:
[1]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平南縣秦川河東華河段整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R].南寧: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2020.
[2]王 軻 王子龍等.北京城市副中心河道岸坡綠化植物選用探討究[J]園林與景觀設計,2019(1):116-117.
[3]廖浩斌,譚宗健,孫紅梅.珠三角地區種樹種水淹適應性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8(4):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