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08月10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這篇農業工程師論文發表了農業科技培訓促進農民增收問題,農民增收問題要從培訓方式上進行創新,從而激發農民的學習興趣,從培訓模式上進一步拓展,整合優勢資源,在培訓中注重培訓的實際效果,讓農民達到學而能用的效果。
摘要:我國是個農業大國,總人口中農民占絕大多數,但是由于多年我國實行的是城鄉二元制經濟結構加上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導致我國農民的整體文化素質并不高,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農業發展出現了一定的滯后性,農業增產及農民的增收方面出現一些阻礙,這與農業科技進步程度直接相關,解決“三農”問題將是未來農業發展中的重心,將長期存在。本文主要如何加強農業科技培訓,促進農業增產、增收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工程師論文,科技,農民,增收
1要在培訓方式上進行創新,激發農民學習興趣
1.1培訓語言要大眾化
在科技培訓工作中,培訓工作者要結合實際情況,針對農民文化素質偏低、年齡偏大的情況,把培訓內容盡可能用通俗明白的方式進行講解和示范,讓農民在培訓過程中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用農民熟悉的方式進行溝通和交流,避免一味的枯燥的理解講解和術語表達。
1.2授課要注重個性化需求
對農民的培訓,要在內容、任務、渠道及受訓主體等方面因地制宜,根據新變化、新特點進行轉變,轉政府主導為根據農民的需求進行個性化培訓,以農民的興趣、需求、關注熱點等方面進行課程安排,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做到有的放矢,目標明確。
1.3傳播方式要跟上時展
科技的進步給信息的傳播帶來無限的便利和快捷,在培訓的傳播方式上,要充分利用科技進步的成果,結合培訓內容,采用現代化的媒體進行,如廣播、電視、微信、網絡、QQ、短信等信息工具,以最快的速度把一些農業科學技術傳播到農民手中,適合集中學習的開展集體培訓,不適合的則采用其他方式,及時準確地為農民群眾提供了農業生產經營新知識、新技術、新信息。
2在培訓渠道上進一步拓展,整合優勢資源
2.1要建立專業團隊
農業科技培訓工作的落實需要培訓人員來完成,培訓者的能力水平、專業程度、文化水平的高低等直接決定培訓的效果,所以要建立一支專業的培訓隊伍,把一些專門從事農業科技研究、推廣的專家學者以及專業培訓機構整合起來,發揮資源優勢,提高培訓水平,充分發揮農廣校、黨校、農職中為主的培訓基地人作用,使農民在培訓過程中真正學到知識,提高科技水平。
2.2要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
農業科技培訓工作是個系統工程,不是一個兩個單位單打獨斗就能完成的,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幫助,培訓工作的開展,要整合吸收社會資源,把社會力量集中起來,進行聯合,協同作戰,為推廣農業科技知識、提升農民科技素質、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發揮各自的優勢。
2.3要充分利用企業優勢
一定要充分抓住這一資源優勢,鼓勵引導農業企業面向農民開展科技培訓。
3培訓工作要注重實際效果,達到讓農民學而能用
農民科技培訓的目標是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農業增產,達到農民增收,所以在培訓過程中一定要以學用結合、學而能用為培訓的基本原則,使科技培訓與創業致富相結合,促進科技的轉化,推動農民致富增收。
4在培訓機制方面要大力加強,保障農民能持續學習
4.1要建立完善工作運行機制
農業科技培訓工作是個系統工程,由諸多環節組成,必須要有完善的工作制度才能確保每個環節都能達到準確和高效,要建立覆蓋全過程的工作運行機制,確保組織、協調、開展、落實等多個環節都能準確到位,保證培訓工作能順利的定期開展。
4.2要建立完善經費保障機制
在科技培訓工作中,經費是個關鍵的因素,以往的培訓都是由政府主導,通過財政支持,但是各地方的政府的財力都十分有限,是不能完全解決培訓所需經費的,所以必須要大力拓寬資金保障渠道,集思廣益,多方籌措資金。
4.3要建立完善培訓考評機制
對于農業科技培訓工作要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形成健全的培訓監督考核指標體系和績效評價辦法,以便對培訓的全過程進行有效控制。通過考核和評估,加大培訓工作的管理力度,使培訓工作的每個環節都能落實到位,保證培訓的質量,使經過培訓的農民真正能學到東西,真正提高,并在實踐中能用得上,促進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提高,促進農業生產,達到增產增收的目標。
作者:張菊蘭 劉芳 賀秀麗 單位:榆樹市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
推薦期刊:《世界農藥》(雙月刊)創刊于1979年,是由上海醫藥(集團)公司主管、上海市農藥研究所主辦的,集權威性、學術性、實用性為一體的,經國家批準的具有國際、國內刊號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農藥專業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