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9月12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2580
下面是兩篇環境工程中級職稱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氣象探測環境對氣象的影響,人們通過提升氣象探測技術來加強環境保護的力度。第二篇論文介紹了基層農業氣象服務水平提高策略,掌握全面的氣象信息就可以減少氣象環境帶來的農業自然災害,論文對提高基層農業氣象服務水平的策略進行了分析。
《氣象探測環境對氣象的影響》
摘要:氣象探測環境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氣象工作的發展,但因為近些年城市化越來越嚴重,也對氣象探測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甚至部分臺站的探測環境已經被城市的擴大所影響到了。利用對本站近幾年的氣候信息的分析,探析了探測環境的變化與氣象要素變化的關聯,為氣象資料的使用和探測環境的保護提供一些參考。希望能夠提升人們對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加強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力度。
關鍵詞:氣象要素;氣象探測環境;變化;影響
前言
氣象的信息資料都是利用地面氣象觀測場里面固定的設備儀器所得知的,地面氣象觀測場里面儀器的安防和場外面的環境一定要達到觀測技術的要求。氣象探測環境是為了減少各類干擾信息,確保氣象探測設備能夠更加精準的得到氣象信息資料所需要的最小距離組成的一個空間環境,也是為了保障信息數據的準確性、代表性以及比較性。中國氣象局的《地面氣象觀測規范》里面對地面氣象觀測環境有著準確的要求:觀測場地周圍一定要廣闊平整,不能建立在斜坡洼地以及周圍有大型建筑物的地方。但是伴著現代化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的住房建設造成了氣象觀測場地被許多建筑物所圍困,氣象探測環境也在不停的遭到破壞,在這樣的觀測環境下所觀測到的數據資料和真實的數據有很大的偏差,也慢慢的沒有了代表性,數據信息的準確率也在下降。
一、氣象探測環境的意義
氣象探測環境就是避讓開各類會干預到氣象信息探測的環境,以及要保障氣象探測設施精準的得到氣象探測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離組成的環境空間。也是為了保障信息數據的準確性、代表性以及比較性。能夠更加有效的提升氣象變化的觀測,以及氣象預報的準確度,更好的保障了氣象服務水平和人們的生活工作。最近幾年,因為觀測場地附近的環境被城鄉房屋建設以及樹木綠化等原因的影響,慢慢的出現了遮擋的作用,直接的影響到了氣象探測環境的暴露性,造成了觀測的氣象數據資料不正確。尤其是受到環境變化所影響到的溫度、風、云、降水、日照等方面也越來越嚴重。
二、氣象探測環境變化對溫度的影響
伴著現代化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熱島效應也愈發的明顯起來。城市熱島效應的出現,主要因為兩個方面的影響,第一個就是在現代化的城市中,不但有人們平常生活所產生的熱量,還有因為工業生產、交通工具所產生的大量熱量;第二個是因為城市的房屋建筑和柏油路面的熱容量較大,反射率較小,所以聚積了很多太陽輻射的熱量。熱島效應不但改變了城市的氣候,還嚴重的污染了環境,是影響城市環境質量的重要原因。城市熱島效應的形成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因為人工建筑物的影響,例如混凝土、柏油路面還有建筑的墻面,它們吸熱比較快熱容也比較小,在一樣的太陽輻射下,能感覺到它們的表層溫度高過綠地和水面。
第二是因為城市中的大氣污染。現代城市里面機動車輛在不斷的增多,工業生產也在快速的發展,還有人們的活動這些都形成了非常多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煤灰和粉塵等,這類東西能夠吸收環境里面的熱輻射能力,形成溫室效應,進而能夠讓大氣的溫度升高。第三是人工熱源的影響。伴著現在越來越多的工廠、機動車輛、空調還有冰箱等人工制造的排熱設備的普及,它們不僅會消耗掉很多的能源,還會不斷地向外面散發大量的熱量,致使了城市中的溫度也逐漸的升高。
第四是城市中綠地與水源的縮少。伴著現在城市中建筑、廣場和道路的增加,綠地、水源等自然資源也在慢慢的減少,吸熱也在減少,緩解城市中熱島效應的能力也被減弱了,造成了城市的溫度越來越高。
三、氣象探測環境變化對風的影響
風是因為氣壓的分布不均勻以(空氣密度的不均勻)產生的從氣壓較高的地方流到氣壓較低地方的氣流。風力減弱和探測的環境變化也有直接的關系,例如高層建筑物能加大空氣在移動中的摩擦力,在移動中消耗很多的能量,造成了風到觀測站時能量減弱。
四、氣象探測環境的改變對電線積冰、云、降水、日照等的影響
零八年冬天,我國南方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冰凍天氣,給人們的生活生產帶來了非常嚴重的損害。在這次天氣的時候,氣象人員觀測到電線結冰的大小遠遠沒有現實災害所出現的情況,經過分析后得知這是因為城市的熱島效應所造成的。因為觀測環境的溫度高,結冰比較慢,另外冰雪很容易就融化掉了。世界人口快速增多,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往大氣中排放了很多的廢水廢氣等,這類東西是產生云的重要物質--凝結核,造成云的增多,進而加大了城市的降水強度;另外云量的增多也減少了日照時間;同時增多的云量就像一個很大的鍋蓋,吸收著地球向大氣的輻射,這些能量會再被輻射到地球,不只會讓溫度升高,也很容易產生逆溫。
五、結束語
觀測場地旁邊環境的變化會影響到觀測的氣象數據,導致得到的氣象數據資料不準確,也就是說這些氣象數據資料沒有了應有的代表性、準確度以及比較性。各地的觀測場都要加強對探測環境的保護,保障氣象站的穩定,防止氣象探測環境對氣象的影響,獲得更加精準的觀測數據。
參考文獻
[1]吳利紅,康麗莉,陳海燕,等.地面氣象站環境變化對氣溫序列均一性影響[J].氣象科技,2007,35(1):152-156.
[2]劉勇,王東勇,田紅,等.氣象觀測環境的變化對氣溫序列的影響分析[J].氣象科學,2006,26(4):437-440.
[3]王時引.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幾點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08(17):335-336.
作者:王霞 單位: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氣象局
《基層農業氣象服務水平提高策略》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氣象,自古以來,農業、氣象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比如,“早春種麥”和“瑞雪兆豐年”等民俗諺語。對于農業生產來說,氣象因子對其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農民掌握了全面的氣象信息就能夠減少氣象災害對其生產作業帶來的影響。因此,研究提高基層農業氣象服務水平的策略,現實意義巨大。
一、內蒙古氣象災害發生規律分析
我國內蒙古地區的氣候比較干旱,農業也大多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區,這些地區的農業生產活動受到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明顯。主要是因為內蒙古地區的農作物生長區容易受到大陸性東南季風的影響,其氣候因子在運行過程中水汽減少,并容易出現突變和極值,提升農業氣象災害的發生頻率。在農牧交錯地帶,其農業生產的脆弱性大,低溫、干旱、霜凍、風災、干熱風、冰雹、霜凍以及雨澇等農業氣象災害基本上構成了內蒙古自治區的主要自然災害。并且這些災害的特征明顯,比如季節性、頻發性以及多災并發性等。
具體而言,內蒙古的氣象災害主要有四大類,一是干旱,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內蒙古地區的氣象受災面積便呈現出上升趨勢,農業受災面積急劇增加。由于在氣象監控方面的能力和技術缺乏。氣象局沒能夠及時發布相關的預警信息,農民沒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這嚴重影響了農作物的生產,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二是洪澇,由于受到氣候的影響,內蒙古地區的降雨量比較集中,在部分農作物種植區域容易發生洪澇災害,極大的影響了農作物生產。三是低溫冷害。四是冰雹。這些氣象災害對內蒙古地區的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影響,如果不事先掌握天氣情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那么內蒙古地區的農業生產很可能會處于癱瘓狀態,降低農民的種植熱情。
二、提高基層農業氣象服務水平的策略分析
(一)加強內蒙古地區氣象基礎設施建設
內蒙古自治區的各氣象部門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編寫制定完善的氣象災害防御規劃,提高其在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方面的重視度,為農作物種植者提供可靠的氣象信息,并帶領他們一起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具體而言,內蒙古地區的氣象工作人員要在工作中融入以人為本的意識,并依據科學發展觀的相關指導,提升自己的認知高度,站在更高層次來看待基層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站在戰略性層面來防治農業氣象災害。其次,氣象局要加大氣象災害防御措施的宣傳教育工作,讓農作物種植者都能夠懂得一定的災害防御技能。比如,為了減少低溫寡照天氣對內蒙古地區設施農業的影響,當遇到持續冷空氣入侵或者連續陰冷天時,可以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采取系列措施對設施農作物進行適當保護。為了防止農作物受凍,白天可以在室內燃放煙熏劑,增加日光或白熾電燈數量,以此來增添農作物生長需要的光照,并達到提升溫度的作用。但是,為了創設適合農作物夜間生長的光照和溫度,需要關燈10個小時,以達到早晚補光增溫的目的。
(二)強化氣象服務部門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
在我國的內蒙古地區氣象服務部門中,各領導人員要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踐行國家對于促進農業發展所制定的政策,落實農業氣象服務的相關要求。并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建立健全權力責任體制,轉變氣象信息監測、傳播等工作人員的落后觀念,強化農業氣象服務部門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促使其在工作中加大對農業氣象信息的監控力度,并通過專項培訓等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能,提高其利用現有數據資源對農業氣象信息的預測能力。以及時為農民提供準確的農業氣象信息,給農民留以足夠的時間采取各種農業保護措施,減小重大氣象災害給農作物帶來的影響和破壞,維護農業生產的穩定,幫助農民增加經濟收益。比如,依據近些年來內蒙古地區氣溫、降水等因子的變化情況,科學預測低溫凍害天氣的持續日期,冰雹的降臨日期,并將信息提前發布,讓農民做好準備,減少災害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
(三)建立健全內蒙古地區公共氣象服務體系
在內蒙古自治區建設過程中,國家要加大財政投入在公共氣象服務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建立健全內蒙古地區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對于已有的公共氣象服務體系要對其進行檢測并深化對其運行體制的改革,在發揮農業氣象服務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強化其氣象服務能力,為農民提供可靠的農業氣象信息。具體而言,在建立健全內蒙古地區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時,可以適當增加對地表溫度、淺層地溫、深層地溫、雨雪天氣狀況、水汽蒸發量、太陽光照以及是否有冰雹霜凍等氣象災害的內容播報。并增加氣象信息的播放頻次,爭取讓農民及時了解相關的氣象變化情況。此外,還可以在內蒙古地區建立氣象信息解說小組和氣象科普宣傳員,定期對農民進行氣象知識培訓,強化農民對氣象信息的認知,提高其應對技能,進一步提升當地基層農業氣象服務水平。在內蒙古自治區,其面臨的氣象災害種類較多,并且很容易發生并發性災害,給農作物帶來嚴重影響。要想改變現狀,提高基層農業氣象服務水平,就必須要加強內蒙古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并健全內蒙古地區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提高氣象信息的準確度,幫助農民更好地應對氣象災害。
作者:烏尼爾 單位:伊德爾呼
推薦閱讀:《安全與環境學報》(雙月刊)2001年創刊,是安全與環境學科的學術性雙月刊,主要刊載石油、化工、生態、環境、礦業、信息、網絡、冶金、建筑、交通、勘探、國防等領域的相關論文。
和国外研究员成为1篇论文的作者,共享学术资源,节省时间和精力,发表有保障。
针对学术论文,从投前评估到录用,全过程指导并协助,减少浪费时间。
同领域研究员推荐期刊,分析论文质量、作者需求、期刊征稿要求精准推荐。
文章预审评估服务,邀请同领域专家审稿,给出修改意见,提高被接收的几率。
改善非英语母语科研学者文章语言,确保文章不因语言、语法等问题而退修甚至拒稿。
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精通中英双语的专家翻译文章,确保英文词语准确性、专业性。
使用国际期刊通用数据库进行英文查重,获得与出版商相同重复率信息,提前降重。
旨在帮作者将稿件提交至目标期刊投稿系统,作者避免耽误时间,或因误操作导致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