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5月28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我國工業生產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然而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環境問題卻越加嚴重,尤其是酸雨的形成,是目前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之一。酸雨對人們的生活生產造成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對農作物的危害極其大,因此必須要針對酸雨的特點以及對農作物的危害,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以此來降低酸雨對農作物的危害。本文主要是對酸雨氣候成因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酸雨對農作物的危害,提出了相關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酸雨;形成原因;農作物;危害;措施
前言:酸雨主要是指pH值小于5.60的大氣降水,產生酸雨的主要原因就是工業生產、煤炭等能源的燃燒以及汽車尾氣與生活燃燒形成的含硫、含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氣中,形成酸性氣體,最終形成酸雨。酸雨落到地面會對土壤造成嚴重的危害,導致土壤被酸化,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所以針對這種現象,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減少酸雨的排放,避免對農作物造成較大的影響。
一、酸雨氣象的成因
對于酸雨的形成因素有大自然因素的影響也有人為因素的影響,對于人為因素而言主要是工業生產活動所產生的含硫以及含氮氣體,升入到空氣中,對空氣進行污染,形成酸性氣體最終形成酸雨[1]。不僅是工業生產,人們日常中燃燒的煤炭、石油等能源以及汽車尾氣的排放也會產生大量的含硫含氮氣體,從而上升到大氣層最終形成酸雨。對于自然因素而言,主要是火山爆發等會產生物質,在形成雨的過程中發生氧化反應,形成酸雨。大氣中酸性氣體的含量越高,那么酸雨污染則越加嚴重。另外大氣中的顆粒物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酸雨的形成,若是大氣顆粒物屬酸性,那么將會加重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對農作物的影響
酸雨對農作物具有很嚴重的危害,酸雨落到土壤之上將會與土壤發生反應,對土壤的性質以及微生物造成破壞,最終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產量以及品質。首先酸雨會加快土壤的酸化,土壤在經過酸雨沖刷之后,將會加劇土壤酸性化[2]。并且在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氫氧化物,若是土壤出現酸化的問狀況,那么將會加速土壤中含鋁的原生和次生礦物風化而釋放出大量的鋁離子,從而形成鋁化合物,若是植物長期吸收鋁化合物,那么將會出現中毒甚至死亡的狀況。酸雨會加快礦物質營養元素的流失,從而改變土壤的結構,直接導致土壤貧瘠化,植物里無法正常發育,誘發農作物發生病蟲害的現象,導致農作物的產量下降。
其次酸雨會改變土壤微生物種群,在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酸雨的降臨會導致微生物種群發生變化,微生物無法正常生長,其繁殖速度也會有所降低,尤其是會分解土壤中有機質以及蛋白質,降低芽泡桿菌以及毛桿菌等真菌數量,直接影響植物的營養吸收,最終導致農業產量減少。并且酸雨會降低土壤中氨化細菌以及固氮細菌的數量,削弱土壤氨化作用以及硝化作用,從而影響到農作物的正常生長。
最后就是酸雨會直接危害農作物,影響農作物的品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酸雨沉降會造成農作物的慢性傷害以及急性傷害,對于慢性傷害而言主要是指弱酸雨或是低濃度的二氧化硫污染物長期與農作物進行接觸,最終導致葉綠素產生變化,從而影響到農作物細胞的正常代謝,細胞出現死亡的狀況,農作物會出現過早落葉等現象,導致農作物大量減產。慢性傷害主要是發生在一般酸雨地區以及二氧化硫長期超標的地區。對于急性傷害而言主要是指在強酸雨或高濃度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坐落到農作物上,農作物葉子短時間內出現大量死亡狀況,出現枯葉、枯枝等現象,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一些大型實驗室以及高污染的工廠附近[3]。
二是不同的農作物受到二氧化硫的傷害敏感度不同,較為敏感的農作物有大麥、棉花、大豆、菠菜等,中性抗敏感的農作物有小麥、菜豆、花生等。抗性較強的農作物有水稻、玉米以及馬鈴薯等農作物。較為敏感的農作物受到酸雨傷害的反應較大,而抗性較強的農作物受到傷害相對小一些。
三是酸雨會對農作物的產量以及品質產生影響。雖然水稻、小麥等農作物的抗性較強,但是長期受到酸雨的侵害,或受到強酸與的侵害,仍會導致葉面出現扭曲的狀況,從而出現褐黃以及褐紅傷斑現象,從而來導致農作物減產。并且酸雨會導致素材葉面出現黃斑狀況,影響蔬菜生長發育,蔬菜對于酸雨的抗性較弱,因此受到酸雨的影響最大,其產量也會大幅度下降。
四是酸雨會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正常光合作用,植物體內葉綠素含量下降,會影響光合反應速率,從而影響到農作物體內干物質的積累,降低農作物產量。酸雨會導致農作物體內可溶性糖以及還原糖含量降低,減少可溶性蛋白質的含量。
三、加強農業生產中酸雨應對措施
酸雨將會對農作物造成極其嚴重的危害,因此針對這種狀況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時處理,對酸雨做好防御工作,降低酸雨對農作物的影響。目前來看,改良土壤結構是一個十分有效的處理方式,提升土壤的抗酸性,然而實際來看實施效果還無法到達完美,對于酸雨抵御的研究還是不夠成熟
[4]。因此國家必須加大對酸雨抵御的研究力度,能夠加大資金投入,并結合各地區農作物的特點,以及酸雨的降臨狀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進行處理,不斷優化農作物的生態環境,能夠充分提升農作物的抗災防災作用,以此來降低酸雨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含硫氣體以及含氮氣體在空氣中發生反應,形成酸性氣體,最終形成酸雨,因此必須加強對酸性氣體的控制,以及對酸性污染氣體的處理,降低城市以及工廠酸性氣體的排放,多使用新能源,改善能源結構,以此來降低酸性氣體的排放,充分減少酸雨的形成,以此來充分對農作物起到保護作用。
結語:酸雨的形成與降臨會對農作物產生造成的影響,因此必須要加強對酸雨防御的重視度,能夠結合酸雨的形成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酸雨進行嚴格的處理,降低酸性氣體的排放,對于酸雨進行治理,降低酸雨對農作物的影響,以此來提升農作物的產量。
參考文獻:
[1]孫志娟. 谷城縣酸雨對農作物的影響及防御措施[J]. 現代農業科技,2018,(02):209+211.
[2]韓宏亮,王偉. 酸雨對黑龍江省農林業及水資源的影響分析[J]. 林業勘查設計,2013,(04):93-94.
[3]馮穎竹,陳惠陽,余土元,馮茜丹. 中國酸雨及其對農業生產影響的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2012,28(11):306-311.
[4]孟赫,董德明,王菊,張勝楠,侯潔,楊萌堯,房春生. 模擬酸雨對東北地區農作物生長、生理及品質的影響[J].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1,41(03):866-872.
作者:張梅芳
農藝師論文投稿刊物:《現代農業科技》于1972年創刊,是經國家科技部批準、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優秀農業技術研究性期刊,國內刊號:CN34-1278/S,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7-5739,郵發代號: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