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8月01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農林復合經營是指在同一土地經營單元上,按照生態經濟學的原理,將林農牧副漁等多種產業相結合,實行多物種共棲、多層次配置、多時序組合、物質多級循環利用的高效生產體系。為了提高林業生產效率,積極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很有必要。以油茶種植為例,雖然前景樂觀,但是一般需要5年后才有收益回報。對普通種植戶來說,油茶種植前期人力和資金投入較大,而經濟收入回本較慢,這一現實狀況難免會制約油茶產業發展。油茶幼林通過發展合理的農林復合經營模式,不僅能獲得套種作物收入,還能通過“以耕代撫”改善油茶生長環境,進一步提高經營效益。
本文以油茶林下套種山稻為例,對油茶林下的農林復合經營模式進行探索。山稻屬于旱作生態型作物,它和水稻有很大區別,它的整個生長周期不像水稻一樣需要豐沛的水層。山稻抗逆性強,適應性廣,一般的油茶林下都可以種植,不是特別肥沃的土壤也可以生長。山稻米口感較好,屬糯稻,米質符合優質米一級標準。種植過程中一般不需要額外使用化肥和打農藥,往往可以用無公害有機食品的標準來進行生產。油茶林下套種山稻一般會選擇海拔800米以下、坡度25°以下的低丘緩坡地,要求油茶林株行距為2.5米X3米以上,并配有作業道、水池等完善的基礎設施。具備上述這些條件的新造油茶基地均可用于套種山稻。選種。選擇抗旱性強、耐瘠薄、能適應酸性土壤的山稻種,如百靈谷5號。
播種。每年5月初至6月初,對林地進行全墾深翻,做到林間無雜草灌木。結合全面整地進行挖穴施基肥,每667平方米地需用有機肥1000公斤,復合肥10公斤。整地施肥后要及時播種。挖穴不宜過深,穴深度3~5厘米即可。播種穴離油茶四周60厘米以上,株行距40厘米X45厘米,穴內肥料與種子盡量保持分離,每公頃用種量為30~37.5公斤。
林業論文投稿刊物:《青海農林科技》本刊突出高原農林業特點,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與普及兼顧,集學術性,技術性與實用性為一體,愿將全國10多個省區四大高原的特色性論文、調查報告等科技信息公布于世、生產效益,推而廣之。適合科研工作者、農林院校師生、農林技術干部和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技術員、專業戶和農業技術愛好者。
撫育管理。山稻播種后約10天萌芽,秧苗出土后25~30天要及時松土除草。此時系梅雨季節,是雜草蓬勃生長的時候。若不及時除草,不利于山稻的正常生長并且殃及最后的產量。除草期間如果發現有缺苗現象,可在陰雨天進行移密補稀。病蟲獸害預防。7、8月份高溫高濕,是病害易發時節,注意做好監測,一旦發現,及時采取措施,實際上油茶林下病蟲害一般較少。獸害主要是野兔和野豬。山稻秧苗剛出土時的5、6月份,油茶林下只有山稻秧苗和幼小雜草,野兔十分喜愛這樣的環境,兔子嚙齒很厲害,會對秧苗進行啃食;在山稻稻谷成熟之初的8、9月份,野豬便迫不及待來品嘗了。采收。10月下旬開始收割,受地形限制一般只能人工收割,割稻穗脫粒后讓秸稈還田,不主張焚燒。
作者:歐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