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8月19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 要:宣州區地處安徽皖東南,歷史上即為著名的名茶產區。 近年來,我區良種茶園面積逐年增長,但新建良種茶園后續發展明顯緩慢,不能及時跟進時代的發展。 本文從構建綠色茶園,保障產品安全; 推進清潔化加工,加快新產品開發; 注重品牌培育,構建營銷體系; 加大科技投入,促進可持續發展四個方面出發,談談新建良種茶園后續發展的一些思考與展望。
關 鍵 詞:宣州區; 良種茶園; 發展; 思考
宣州區地處安徽皖東南,為宣城市唯一市轄區,區位優勢明顯。 現有茶園5867hm2,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近1333 hm2。 宣州歷史上即為著名的名茶產區。 陶潛《續搜神記》記載:“晉武帝(265~286年)時,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 ”宋代寇宗奭《本草衍義》一書中有“東晉元帝(317~322年)時,溫嶠官于宣城,上表稱貢茶千斤,茗三百斤。 ”說明早在晉代,宣城地區不僅產茶,而且有貢茶。
近年來,宣州區茶產業飛速發展,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每年新增近133 hm2以上。 2018年度,宣州區出臺《關于印發宣州區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及相應的配套政策,設立茶產業發展轉型資金,從堅持質量興茶,促進產業品質提升; 堅持效益優先,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堅持市場導向、促進產業競爭力升級; 堅持綠色理念,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四個方面全面指導茶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2018年度,全區20家茶企分別新建7 hm2以上的連片良種茶園共計267hm2余,其中宣州區周王鎮新建相對集中連片良種茶園67hm2,極大地增加了我區無性系良種茶園面積,也豐富了我區茶樹品種的結構。 新建標準化茶葉加工6座,其中安徽盛茗茶業公司的16000m2標準化、清潔化眉茶出口基地正在火熱建設中,預計2019年9月建成投產。 全區2018年度新增SC認證企業4家,新增自營出口權企業1家。 雖然茶產業的發展成績令人可喜,但在發展的同時,如何讓這些新建的茶園落地生根,如何讓新興的小微茶企快速成長,如何打造茶葉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結構值得我們區探究,本文從四個方面入手,就宣州區新建良種茶園的發展提出一點建議與思考。
1構建綠色茶園,保障產品安全
茶園是茶葉生產的基礎,而茶園的食品安全更是茶葉品質及品牌建設的基礎保障。 我區新建茶園面積大多數為3~20hm2,且新開墾茶園多為荒山荒地,生態環境條件優越,具有建設綠色食品茶園和有機茶園的基礎。 構建綠色茶園,一是從茶園管理基礎入手,嚴禁使用化學除草劑及茶園禁用的高度高殘留農藥,盡量使用防草布與鼠茅草進行茶園物理防草及生物治草,做到茶園寧要草不要除草劑,以草治草,以草養茶。 二是注重茶園群落結構的構建。 新建茶園要山戴帽、腰系帶、腳穿衣,做好溝渠道路的配套以及防護林、防風林的建設。 盡量減少在坡度25°以上的山地開墾茶園。 山區可根據本地實際采用壓條、嫁接,茶籽直播等方式,進行茶園建設。 三是多施有機肥,少施復合肥。 秋季盡量使用腐熟的純菜籽餅肥及商品有機肥作為基肥,少用或不用化學肥料,打造優質的茶園土壤環境。 新建茶園要堅持綠水青山理念,打造生態綠色茶園。
2推進清潔化加工,加快新產品開發
我區新建茶園大部分在生長前兩年以鮮葉銷售為主,后期鮮葉大量上市就可以適時進行自行加工。 規劃建設的茶葉加工廠房一般要與茶園面積相適應。 一般新建或改建的可通過SC認證的茶葉加工廠房應有200 m2以上,茶廠建設好后,在室內茶機布置、化驗室、評審室的建設要及時與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分溝通,要以符合SC認證的標準建設標準化廠房。 二是制茶過程要爭取連續化,減少人工成本,保證清潔化、茶葉全程不能落地,保障茶葉衛生和品質。 三是爭取預留參觀通道,讓茶客能夠通過參觀通道進行體驗,了解茶葉制作過程。 標準的、衛生的加工條件才能生產出品質合格的茶葉產品,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四是加大產品開發力度,宣州區現在通過多年摸索,已開發出綠茶、紅茶、黃茶等多品類茶葉產品。 這些產品加上適度的符合消費者喜好的包裝,就能夠打造出茶企的主打產品。
3注重品牌培育,構建營銷體系
在建設好生態茶園基地及標準化茶園加工廠的基礎上,要堅持以市場和顧客為中心,注重企業品牌的培育和營銷體系的構建。 品牌是什么? 品牌是一個企業最核心的力量,是消費者對一個企業全部的體驗和感覺。 品牌不僅僅是一個符號,一個商標,一個設計,一個圖案,而是包含著消費者對企業全部的信任,濃縮著這個企業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總和。 所以說,生態的茶園與標準化的加工廠也是品牌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還應包括企業的產品、包裝、購買的體驗、售后服務等等。 小罐茶的出現,跳出了中國茶葉行業較為傳統的品牌運作。
整個行業眼前一亮,預示著茶葉行業轉型期已經到來。 定位現代茶的小罐茶,分別從產品、包裝、沖泡體驗銷售形式上都進行了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 日本工業設計師神原秀夫設計了一罐一泡鋁制小罐,時尚尊貴,氮氣保鮮,好攜帶,易沖泡,更加快捷方便。 宣州區多數茶企規模不大,但都有自己的忠實客戶和消費群體,如何定位、發展、培育自己的品牌,關鍵是了解客戶需求,擬定合適的品牌發展策略,并在售前、售中、售后以及后續的茶園實地體驗等方面下足功夫,做好文章,讓客戶認知你的品牌不僅僅是一罐茶葉,更是一種對待茶葉認知、嚴謹的態度,一種生態綠色茶園的建設理念,一種嚴謹認真的茶葉加工理念,一種人與茶園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讓你的產品成為他的生活必需品,品牌的建設就算初顯成效。
宣州區大部分茶企沒有專門的營銷人員,也缺乏構建獨立營銷團隊的實力與條件,銷售以線下營銷為主,以熟人銷售為主。 為做好品牌的推介和產品銷售,首先,茶企可以在部分銷售重點城市尋找茶葉門店,設立品牌代理,并且在與代理點合作時應給予有效的激勵機制,例如銷售返點和貨款返款方式上,建立良好的供求關系。 其次是可以創新性的依托大中城市的茶藝室、茶葉培訓機構等,讓學員和顧客先通過老師的講解、推介先建立感性認識,再上升至理論高度,讓這些習茶、愛茶的人成為一批忠實的客戶。 最后,建立相應的售后服務溝通渠道及客戶檔案,傾聽客戶的意見和建議,加強與客戶的溝通與交流。 茶季結束后,進行客戶走訪,并積極邀請客戶回訪,不僅可以加深與客戶的溝通,更可以將茶企的經營戰略與品牌規劃遞給客戶,樹立起企業的良好形象。
4加大科技投入,促進可持續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茶企在自身發展的同時,要及時與當地茶葉技術推廣部門與科研院所聯系,加強茶葉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發展的原創力。 安徽農業大學與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均為國內的知名的茶葉科研機構,茶企可以立足自身優勢,加大與教學科研院所的科技對接,邀請行業內專家對企業的發展進行指導。 在茶樹品種選育、標準化茶園建設、茶葉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應用,茶葉清潔化加工、茶葉機械研發、茶葉新產品開發及精深加工等新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應用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同時,要積極培育茶企發展的新動能,以宣城市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加大茶葉跨界融合力度,從茶園游學、寫生,茶葉加工展示、體驗,生態茶莊品茗、茶宿、養生等多個方面,根據企業自身需要,構建茶產業、茶經濟、茶生態、茶旅游和茶文化跨界融合發展。
茶葉種植論文投稿刊物:《茶葉科學技術》(季刊)創刊于1960年,是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主辦的茶葉科技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報道茶樹栽培、茶樹育種、茶園土壤肥料、茶葉機械、茶葉加工、茶樹生理生化、茶樹植保與茶葉經濟等領域的新成果、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與科學種茶、制茶經驗、經營管理經驗以及應用理論等。
21世紀是茶的世紀,要振興中國的茶產業和經濟,必須從基礎抓起,從茶園抓起,做好茶園建設的生態化、綠色化和產品生產的清潔化、標準化,保障舌尖上的茶葉安全。 中國茶早已經走過了粗放式的工業時代,進入了現代食品加工的時代。 在新的時代,我們要為茶產業生態綠色、安全高效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貢獻新時代的新力量。
作者:蔣正中1,屠繼軍1,吳興梅1,張道玲1,章傳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