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9月05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氣象事業的快速發展,氣象設備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然而,技術和設備雖然更新速度較快,現有的技術設備保障管理體系卻達不到新形勢、新業務的需求,問題也日益突出,嚴重制約了氣象現代化建設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新的氣象裝備技術保障體系的建立已刻不容緩。而對氣象技術裝備保障社會化的探討也是大勢所趨。
【關鍵詞】氣象裝備;保障;社會化
引言:
隨著社會化保障工作的不斷推進,氣象部門從以往對各個探測終端的分散管理,轉變成為對社會化保障公司的統籌管理,理念在改變,思路也在改變。我們需要通過不斷的完善流程,改進技術,真正實現社會化保障的內涵,用先進的技術和嚴謹的規則將基層氣象保障人員從復雜繁瑣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實現氣象設備運行的高可靠性。才能搭建起科學合理的現代化自動站保障體系,從而為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氣象保障。
一、氣象裝備保障的基礎條件
首先,應滿足氣象觀測中對各個觀測儀器設備的工作保障要求,采取的氣象設備需要適時更新,與現代化氣象業務保持一致,以較好的適應氣象事業的不斷發展要求,確保氣象臺站和觀測儀器設備可以安全、可靠的運行。其次,在氣象觀測業務中,為了盡可能使氣象觀測數據的準確性與連續性,必須以氣象觀測業務中各類設備的正常運行作為重要保障。最后,應及時更新業務運行中的儀器設備和補充各個材料的備用庫存,及時解決設備故障,確保觀測儀器設備可以穩定運行。
二、氣象裝備保障社會化工作
1.全國氣象技術裝備保障現狀
目前,大部分地區已經將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完全社會化,尤其是自動站維護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時也提高了觀測質量。技術裝備保障工作按照保障主體可劃分為社會服務企業、裝備生產廠家和以部門內科技服務為單位的3種主體模式。
一般情況下,由裝備保障主體承擔自動站的日常維護工作,保障經費主要來源于部門下達的業務維持經費。以氣象裝備技術保障社會化的身份來分析保障成效,其主要存在保障主體反應及時性差、費用高、技術水平低和監管制度不完善等問題,氣象技術裝備保障服務工作整體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2.氣象裝備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隨著氣象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氣象裝備種類和功能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工作呈現出了規模大、細節多和任務重等特點。這樣,就使得部分區域自動站技術裝備保障工作在經費維持、技術能力和臺站管理運行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凸顯,具體表現為當前的技術裝備保障工作已經不能夠適應現代化氣象建設的發展。
因此,必須要轉變發展模式,探索新的運行裝備保障機制和較為全面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部分執政權力等建立較為完善的氣象技術裝備保障體系,彌補當前氣象技術裝備保障體系存在的技術力量薄弱、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在設備運行管理逐步穩定的情況下,建立一支強勁的技術保障隊伍,提高氣象裝備技術保障能力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區域氣象技術裝備保障服務工作將成為日后氣象事業發展的重點和必然趨勢。
三、氣象裝備社會化保障中存在的問題
1.社會化不夠徹底
大部分社會化保障依靠設備生產廠商的技術力量或氣象部門下屬公司,保障人員熟知設備性能和業務流程,保障工作效率較高。由于沒有其他社會力量的參與,社會競爭力不夠,保障成本居高不下,容易出現“一家獨大”的狀況。而且,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創新能力和動力不足,導致保障積極性無法長期持續。
2.相關機構設置不合理
在經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后發現,相關機構機制的設置還有很多不合理的現象,有的雖然設置有相應氣象技術保障機構,但這些機構不完善,相關機構之間缺乏有效溝通交流,在合作過程中經常出現問題。有的氣象技術裝備保障機構表面看較合理完善,但實際工作中很難發揮有效作用,機構設置不合理性給氣象技術保障工作帶來影響較大。
3.經費短缺,維修時效性低
自氣象臺站引入新型現代化觀測儀器設備以來,國家并沒有相關配套的經費投入,部分觀測儀器設備重復消耗以及雙軌運行的現象較為嚴重,即使將基本業務上的經費用在了設備維修檢測上,經費不足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嚴重阻礙觀測儀器設備維修和檢測,器材零件缺乏。在維修儀器設備時,即使找出了故障部位,因缺少庫存,也不能立即解決,降低了維修的速率,不利于氣象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提高氣象裝備保障社會化工作的對策
1.發揮“三種”服務模式各自的優勢
現代化氣象技術裝備保障社會化服務從高到低可劃分為社會服務企業、裝備生產廠家和以部門內科技服務為主體的社會化保障。技術裝備保障社會化即是充分利用部門外各種人力、物力、技術、管理、資金、設備等社會資源實現對氣象技術裝備的保障。
在這“三種”社會化保障模式中,社會服務企業的保障模式則充分利用了資金、設備、技術、人力和管理等各方面的社會資源,屬于最大程度地利用社會資源的模式,有利于推進氣象技術裝備保障的社會化進程;裝備生產廠家是氣象社會售后服務職責的延續部分,它主要利用部門外的技術和人力資源,但是,這種模式不利于提高社會資源的整體效益;部門內科技服務保障是利用社會資金和資源調整氣象部門內部裝備的保障工作。
2.科學規劃,統籌發展
根據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具體確定裝備保障社會化模式。實行氣象技術裝備保障的社會化至少須具備如下條件,即:數量規模大或技術要求特殊的裝備;具備技術條件的明確的保障主體;一定的能夠用于裝備保障的資金;科學規范的技術標準和嚴格的監管。由于各地觀測網的規模、社會化保障力量強弱有別,由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明顯決定的社會服務業發展程度、社會化分工精細程度、政府管理理念和資金籌措難度明顯不同,不同地域的不同發展階段實行裝備保障社會化的模式必然要因地制宜,必須以有利于裝備運行為標準來科學確定。
3.完善氣象技術裝備保障部門建設
確保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是各部門之間相互協調合作。尤其是在新形勢下,科學技術水平快速發展,全面分析這一因素,對氣象技術裝備保障的相關機構不斷進行完善。從建設氣象技術裝備保障的機構出發,推動整個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工作的順利進行。
4.定期巡檢
根據區域氣象設備的運行狀態定期巡檢,組織重大疑難故障的維修、維護工作。在此過程中,主要是針對重要設備巡檢,并進行全面的系統檢測,詳細記錄各測試參數,并詳細測試重點記錄的內容,熟練掌握各種故障原理和應急處理方案,使各氣象設備能盡快正常運行,有效提高我市氣象技術裝備的保障能力,順應其發展需求。
5.加大裝備保障經費的投入力度
對于氣象部門來說,因一部氣象觀測儀器設備投入使用的時間較長,零部件老化以及整體性能下降的問題較為嚴重,在維修檢測的過程中具有較大的難度,需要投入較大的預算。可結合現有裝備技術現狀,加大觀測儀器設備的維修檢測費用,積極爭取省局財政轉款,將技術準備檢測維修項目積極納入到地方財政預算中來
6.提高維護人員綜合能力
加強技術裝備隊伍的投入,是更好的完成技術裝備保障工作的基礎。首先,在技術裝備保障的資金上面要合理調配,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硬件水平。其次,對于保障隊伍,技術水平一定要達到要求,所以對于人員的選取上要重視起來。對于工作要進行統一調配,不斷提高維修人員的綜合素質,使保障工作順利完成。對于技術比較差的人員要組織定期的培訓,并且設立激勵考核制度,這樣才能促進員工不斷進步,更好的適應工作需求。
氣象人員評職知識:氣象人員可以評什么職稱
五、結語
氣象技術裝備保障是現代化氣象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力度建設適應氣象現代化發展趨勢的技術裝備保障體系。通過培養專業技術裝備保障隊伍,探索利用社會資源,加強保障工作管理,完善相關保障機制等措施逐步建成功能完善、技術先進、規范標準的基層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后盾,為氣象事業現代化建設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房巖松,高林.氣象技術裝備保障社會化問題的初步探討[J].山東氣象,2013(2):45
[2]宋方超,徐建文,趙莉.關于氣象裝備社會化保障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5(7):12
[3]曹興鋒,高巖.市級氣象技術裝備保障社會化探討與展望[J].信息技術與應用,2013(04) .
[4]王新清.提升氣象技術裝備保障能力的思考[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14(11) : 64.
作者:劉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