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9月18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 要:建設新農村,建設小康社會,需要壯大農村經濟,離不開現代農業技術的支撐。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是黨和政府設立在基層的公益性服務組織,是政府為農民提供農業技術服務的橋梁和紐帶,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載體。文章主要就科學構建區域性現代農業技術推廣系統、發揮其在壯大農村經濟中的作用做出初步探索。
關鍵詞:現代農業技術;區域性;推廣
一、強化機構建設,有效履行職能
首先,明晰自身的職能,在公益性上做文章。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要明晰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公益性定位,將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主要承擔的關鍵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農作物有害生物及農業災害的監測,病蟲害防治和植物疫情處置,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標準化推廣和質量安全檢測、監測,農業資源、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投入品使用監測,農業公共信息和培訓教育服務等方面的公益性職能,明確職責和要求,落實到推廣機構和農技人員。
其次,根據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承擔的職能和任務,本著精干、高效、合理的原則,結合當地農作物種類和種植面積、村莊和農戶數量、地理條件和交通狀況等,科學測算、合理核定并落實鄉鎮或區域性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人員編制,確保公益性職能的有效履行。各地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所需編制由各縣結合實際確定,按程序報批。
農業發展論文范例:許昌特色農業發展中的不足及解決對策建議
二、創新運行機制,增強推廣活力
首先,加快推行農業技術推廣責任制度。要結合本地農業生產的特點,根據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實際需要,合理確定崗位責任,明確各崗位人員的工作職責、范圍、對象及內容,量化工作指標和任務要求。全面推行工作日志和考勤制度,建立健全首問責任制、服務承諾制、責任追究制等相關制度。其次,建立健全績效考評機制。
制定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辦法,積極推行由農民群眾、縣農業主管部門和鄉鎮政府三方共同參與的績效考評機制。要將農技人員的工作量和進村入戶推廣技術的實績作為主要考核指標,將農民群眾對農技人員的評價作為重要考核內容。考評結果要與農技人員工資報酬、職務晉升、職稱評聘、評先評優、研修深造等掛鉤。
第三,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方式方法。要圍繞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和農民需求,不斷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方式方法。全面推行以農技人員包村聯戶為主要模式的工作責任制度,逐步形成農技人員抓示范戶、示范戶帶動輻射戶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新機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現代傳媒開展技術服務;發揮高產創建示范片、農業試驗示范基地等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推廣專家大院、科技特派員等農科教、產學研密切結合的有效形式。
三、加強條件建設,提升服務能力
首先,做好軟硬件建設。按照統籌規劃、因地制宜、政府主導、分級負責的原則和多功能、一體化的建設思路,加強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設施條件建設。重點加強技術服務場所建造和儀器設備、交通工具的配備,實現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工作有場所、服務有手段、下鄉有工具,保證基層農技人員能夠提供及時、便捷、高效的服務。其次,加強試驗示范基地建設。
與現有科研教學單位試驗基地、良種繁育場、示范農場、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結合,圍繞當地現代農業發展需求,按照一業為主、多種示范的原則,建設試驗示范基地,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引進、試驗、示范和技術培訓工作。創新試驗示范基地的運行管理模式,將試驗示范基地建成農技人員、種養大戶和農民的學習基地、農情信息的采集基地、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基地。
第三,探索村級服務站點建設模式。以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為技術支撐,依托村級農技員、植保員、科技示范戶等,利用現有辦公場所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服務設施,采取民辦公助、技物結合、開放運行的方式,逐步建設村級服務站點,探索對農民的服務機制,使其成為連接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廣大農民的紐帶,成為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點,農業生產經營信息服務點,黨的農業政策的宣傳點。
四、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
首先,實施聘用制度。可以按照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采取公開招聘、競聘上崗、擇優聘用的方式,選拔有真才實學的專業技術人員充實農業技術推廣隊伍。農技人員的進、管、出要嚴格按照規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權限辦理,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合理流動、充滿活力的現代農業技術推廣人事管理制度。
其次,強化人員培訓。實施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計劃,組織發動各級農業部門,推廣、科研、教學單位,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根據不同需求,采取異地研修、集中辦班和現場實訓等方式,對鄉鎮或區域性農技人員分層分類開展培訓。
第三,實行農技人員準入制度。落實農業技術推廣法的要求,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農技人員,應當具有相應的專業學歷,或者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主持的專業考核培訓,達到相應的專業技術水平,方可參與崗位競聘。各地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技人員聘用條件,并選擇改革進展較好、有條件的地區進行試點,待取得經驗并完善相關制度后,逐步全面推行。
綜上所述,壯大農村經濟,離不開現代農業技術的支撐,離不開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相關政府部門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勇于擔當,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切實有效地措施,加快推廣區域性現代農業技術推廣。
作者:林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