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2月04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各行業的生產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而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也提升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是也產生了很多的環境問題,例如近年來出現的全球變暖以及霧霾問題,都是環境污染問題的產物。這些環境污染問題對于人們的生活以及身體健康都會產生危害,同時也會阻礙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對于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越來越重視,也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但是環境污染的治理任重而道遠,是一項長期工作,也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環境檢測就是環境治理工程前期工作中的核心內容,只有通過環境檢測才能夠確認污染類型以及污染物等信息,進而制定下一步的治理方法。對此,本文就對環境檢測類型進行介紹,進而分析了環境檢測對環境治理的促進性,最后探討提升環境治理水平的對策,希望可以給相關的從業人員一些借鑒。
關鍵詞:環境檢測;環境治理;環境保護
1環境檢測類型
1.1 研究性環境檢測
研究性環境檢測的主要目的是科學研究,主要是為了研究某個科學項目所做的檢測。例如某個地方需要確認是否適合某種生物制度生存,或者確認某個地方的環境氣候對于動植物生長是否會產生影響,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等。針對以上這些問題就需要進行科學研究,從而對該地區進行環境檢測,然后對檢測數據進行分析,確定以上問題的答案。研究性環境檢測基本上都是環境科研單位進行,這些單位都會有國家認證資格,會出于自身的目的進行研究,還可能是受到了委托進行研究性環境檢測。
1.2 監視性環境檢測
監視性環境檢測主要目的是為環境治理方案提供數據支持,因此監視性環境檢測是定期和長期性質的。監視性環境檢測通過對環境中的廢氣、廢水和廢渣等污染物進行檢測分析,確定污染物的成分含量,從而推斷污染物的增長趨勢,并且根據分析結果制定環境治理方案。監視性環境檢測使環境污染治理更有針對性,通常由環境監測站進行。
1.3 帶有特殊目的的環境檢測
帶有特殊目的的環境檢測主要指的是環境檢測的目的較為特殊,例如需要對污染事故進行及時治理,就需要立刻對污染現場進行檢測,從而確定污染源和擴散范圍,并且采取治理措施。這種環境檢測不是長期的,也不是處于研究目的,因此環境檢測的方式和技術等都比較特殊。環境檢測之后,還需要根據事故嚴重性進行事故評估,然后根據評估結果進行責任劃分,并且對個人和部門進行考核,政府部門也可以據此實施咨詢。以上的評估、考核咨詢等都是環境檢測的特殊目的,針對這些目的采取的環境檢測就屬于特殊的環境檢測。
2 環境檢測對環境治理的促進性分析
2.1 智能化檢測系統得到推廣使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現代的環境污染越來越復雜,無論是污染物還是污染源以及污染的危害等情況都比較復雜,傳統的環境檢測方法已經逐漸不能適用于當前的環境污染情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已經開發出智能化監測系統,這種檢測系統可以實現動態化以及即時性的環境監控,對于所在地區的水質、土壤以及空氣等污染情況都能夠進行監測。并且能夠通過智能化系統將監測數據結果及時進行分享,相關的工作人員就可以通過數據信息制定科學的環境治理方案[1]。
2.2 實施區域化環境治理
環境檢測工作基本上都是具有區域性質,也就是都是針對某一區域的環境進行檢測。針對某個區域采取一定時間的環境檢測,能夠對該區域環境污染的類型進行確認,并且了解環境污染的嚴重程度,同時還能夠根據檢測結果分析環境污染的源頭。這種區域化的環境檢測能夠為該區域的環境治理提供數據支持,能夠根據檢測結果制定系統性和可行性的治理方案,并且還能夠據此對后續環境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理,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防治[2]。
2.3 提高環境治理的技術含量
環境治理實際上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如果治理技術落后基本上很難改善環境污染問題。而且現代環境污染情況更加復雜,治理難度更高,傳統的環境治理技術的治療效果不明顯。針對這種情況,通過環境檢測確定污染源以及污染范圍和污染程度,通過分析污染物成分類型以及含量等信息,就能夠判定何種治理技術能夠對污染進行治理。如果傳統的治理技術無法進行有效治理,就需要引進先進的治理技術和設備,這就提高了環境質量的技術含量。而且環境治理技術設備的不斷更新也會使我國整體的環境治理水平得到提升。
2.4 為環境治理提供技術支持
環境治理工作離不開技術的投入與使用,只有依靠科學技術環境治理工作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理效果,才有可能實現環境保護。而以開展技術性檢測為核心的環境檢測,無疑可以為環境治理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如監測技術、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等。這些技術在環境治理中,在為環境治理決策提供所需信息的同時,也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為環境治理決策有效性、實用性的提高和檢測精度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環境檢測在環境治理中所起到了巨大的促進性作用[3]。
3應用環境監測進一步提升環境治理水平的對策探討
3.1 提升環境監測的針對性
提升環境監測的針對性具有重要意義,這是提升環境治理效果的基礎。在環境監測的過程當中,區域環境污染狀況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此所使用的環境監測方法也不盡相同,必須要充分結合實際情況來科學合理的選擇相應的監測方法以及環境治理方案,才能使環境監測及治理工作的開展更加具有針對性。
3.2 遵循區域對待性原則
眾所周知,各個地區污染源不同,環境污染類型也不同。因此在開展環境監測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嚴格遵循區域對待性原則來展開各項工作。通過準確全面分析監測區域的實際污染狀況,然后在此基礎之上合理選擇應用監測方法以及環境污染治理對策,促進環境治理水平的提升。但是,由于環境監測中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監測人員必須要明確檢測重點、難點以及主次檢測內容等方面的工作,重點做好對嚴重污染區的監測工作,制定健全完善的環境治理方案和環保對策,有效控制污染源,避免環境污染。
3.3 保證環境監測工作的合理開展
保障環境監測工作的高效開展至關重要,能夠加快環境治理進程。在環境監測之前,首先要對監測區域的污染狀況形成一定的認知,然后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環境監測方案,并嚴格遵循該方案展開布置各項監測工作,在確保其合理有序開展的同時,提升環境監測數據的科學性。
3.4 針對人為污染進行重點監測
在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由于部分人缺乏一定的環保意識,導致在生活中存在亂排亂放行為,其中主要以工業、生活廢物為主,這些廢物如果沒有及時進行處理,不僅會導致環境污染,甚至會影響生態平衡。部分企業受到經濟利益、資金以及污水處理技術等方面因素的制約,依然存在亂排亂放行為,給自然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污染。不僅如此,在農業發展中,很多農戶過度過量使用化肥、農藥,給水源及環境帶來了嚴重污染。環境監測部門要重點做好對人為污染行為的監測工作,制定完善的應對措施,有效控制人為污染。通過做好環境監測工作,對所發現的亂排亂放企業進行嚴厲處罰,使更多企業及個人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提升環保水平。
環境論文投稿期刊:《資源節約與環保》雜志是天津市經濟委員會主管,天津市節能協會主辦的國內外發行的雙月刊雜志,雜志創刊于1984年。《資源節約與環保》雜志作為政府、節能協會和企業之間的信息橋梁和信息平臺,刊發了大量的有關經濟建設、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清潔生產、綜合利用以及節能、節水新產品、新技術建設小康社會的信息,起到了本刊應有的作用。
4 結束語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不僅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也不利于經濟的長遠發展。對此,就需要相關的管理部門提高對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視,通過采取合理的環境檢測措施,為環境治理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從而有效的遏制環境污染問題,也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貞宇,路偉,李靜,嚴彥.淺談環境檢測對環境治理的促進性作用[J].綠色環保建材,2017(10):49.
[2]程仁福,劉光輝.環境監測對環境治理的促進性思考[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7(03):144-145.
[3]王晶.淺談環境監測對環境治理的促進作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8(23):131.
作者:李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