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9月27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小麥是河南省第一大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位居全國第1位。5月中下旬正是小麥揚花灌漿階段,在一些年份由于天氣原因不同程度出現干熱風氣候災害,造成小麥水分代謝失衡,產量下降,是嚴重危害小麥后期籽粒灌漿的農業氣象災害之一,危害輕的減產10%左右,危害嚴重的減產20%以上。
基于此提出了預防小麥干熱風的有效措施,并積極實施和指導,能夠提高小麥產量和質量,提高小麥的種植收益。干熱風是小麥生長發育后期的一種高溫低濕并伴有一定風力的農業氣象生理病害。一般出現在5月下旬6月上旬小麥的灌漿成熟期,主要是高溫低濕、干旱強風,使空氣和土壤水分蒸騰強度增大,小麥根系水分供需失衡,根系活力下降,導致小麥青枯變白或葉片干枯卷縮,正常的生理活動受到抑制或破壞,導致小麥灌漿期縮短,千粒重下降,麥粒干癟,使小麥青干迫熟,造成減產。
小麥農作物論文范例: 小麥株高分子遺傳學研究進展
1干熱風的類型及氣象成因
5月上旬氣溫逐漸升高,此時小麥也正是開花灌漿階段,若連續出現2d以上大風、濕度低、氣溫高的天氣,就容易誘發干熱風。干熱風主要有2種。
1.1高溫低濕型干熱風。高溫低濕型根據減產程度大小分為輕干熱風和重干熱風。輕干熱風日平均溫度高于30℃~34℃,濕度小于30%,風速2級以上。重干熱風日平均溫度為32℃~36℃,田間濕度小于25%,風力3級以上。
1.2雨后枯熟型干熱風。
小麥在灌漿后期成熟前10d內出現降雨,雨后又猛晴,緊接著出現高溫低濕的悶熱天氣,2~3d內溫度突升至30℃以上,田間濕度猛降到30%以下,葉面蒸騰強烈,水分供應不足,細胞脫水,莖葉出現青灰色,麥芒灰白色干枯,造成小麥青枯或枯熟。
2干熱風對小麥的危害
干熱風對小麥的影響較大,尤其在5月中下旬,小麥灌漿的中后期危害更大。首先,高溫是造成干熱風主要因素之一,小麥葉在高溫下葉片養分加速蒸發,導致根系供水不足,根部活力下降,引起小麥體內水分和養分失衡,導致莖葉青枯變白,葉片卷縮,麥芒干枯早衰。
其次,由于干熱風的影響,高溫低濕使光合作用強度降低,灌漿期縮短,導致小麥灌漿不足,造成籽粒不飽滿、干癟,質量下降,蛋白粉含量減少。在灌漿后期遇雨后驟晴出現高溫,會使麥株迅速枯死。總之,干熱風危害主要是由于高溫和干旱,危害加劇的原因就是大風,最終導致小麥產量、質量不同程度降低,輕則減產10%~25%,嚴重的減產25%~50%。
3干熱風的預防措施
3.1精耕細作,深松深耕整地。通常耕作層為20cm左右,打破犁底層,每2~3年深耕1次,對于連年深耕的地塊,可使土壤耕作層厚度加深,使土壤變得更加松軟,有利于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了小麥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提高小麥植株抗性。
3.2減施化肥,增施生物菌有機肥。多年實踐證明,減施化肥,增施生物菌有機肥不但能減輕環境污染,還能通過改善作物根部的微生物群,抑制有害物生長繁殖,提高植物的抗逆抗病能力。改變施肥方式還能改變土壤結構,使板結的土壤疏松,提高土壤活性,加快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殖速度,促進小麥植株健壯生長,增強小麥的抗逆能力和抗病能力。
3.3灌漿期遇旱及時澆水。4月下旬~5月上旬是小麥灌漿期,此階段要充分保障莖葉水分的傳輸,若遇到連日干旱無雨,且土壤溫度在50%以下,要及時澆水,以免因植株缺乏水分導致籽粒干癟,產量減少。
3.4適時噴施葉面肥。在小麥揚花至灌漿初期,做好葉面噴肥,不僅能加速小麥后期生長發育,還能有效預防和減輕干熱風,同時也有利于小麥灌漿,增加粒重,提高產量。①揚花期到灌漿期,每畝噴1000倍石油助長劑溶液50kg;②小麥灌漿前,每畝噴40mg/kg萘乙酸溶液50kg;③小麥灌漿期,每畝噴60mg的苯氧乙酸溶液25kg。
3.5寡聚糖的應用。殼寡糖含有豐富的C、N,具有高效、低成本、無公害特點,因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可作為植物生長的養分給小麥浸種、拌種,既能增加小麥發芽趨勢,提高小麥免疫能力,促進增產,也能達到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的目的。根據實踐經驗,殼寡糖葉面噴施可預防小麥病蟲害,刺激小麥免疫系統,提高小麥低溫脅迫抗性,增強小麥抵抗干熱風的能力。
3.6重茬劑的應用。應用有生物菌、生物酶和營養元素等組合而成的抗重茬產品,能促進小麥光合分化,有效防控因重茬產生的病癥:①葉面噴施可防治全蝕病、紋枯病、腐根病、繡病、死苗、爛根等;②控旺,使植株健壯、根系發達、分蘗多、穗大、籽粒飽滿;③抗旱、抗寒、抗重茬、抗倒伏,并且使用后小麥葉片肥厚,不早衰,增產效果明顯,對防治小麥干熱風效果顯著。
作者:靳貴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