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1月23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科學劃分村莊整治類型并制定合理的優化策略,是實現大城市村鎮體系合理布局和鄉村空間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POI、土地利用現狀數據等多源數據,綜合運用適宜性評價、引力模型等方法,構建了基于適宜性-規劃-等級的村莊整治類型劃分方案,并以密云區為例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在經濟發展、生活便利和環境宜居等多因素綜合作用下,密云區村莊布局適宜性呈現由西南向東北衰減的特征。借助引力模型,將研究區332個村莊劃分為57個中心村、103個次中心村和172個一般村;谶m宜性規劃-等級的村莊整治內涵,密云區村莊為城鎮集建、特色提升、整治完善I、整治完善II和整體搬遷5種整治類型。整體搬遷類村莊未來的整治方向為可復墾型,其他村莊均為可盤活型。結合村莊布局適宜性評價、等級劃分、土地利用形態和整治潛力,著眼于減量規劃思路,因地制宜地提出5類村莊的整治策略。研究成果可為區域村莊用地布局優化和減量發展以及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提供參考。
關鍵詞多源數據;引力模型;村莊分類;布局適宜性評價;密云區
引言村莊是居民進行農業經濟活動的主要空間聚落和組織[1]。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規劃缺失、監管缺位,村莊用地分布散亂、利用低效等問題,已影響到鄉村社會經濟系統的健康發展[2]。新時期,《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年)》提出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科學安排縣域鄉村布局、資源利用、設施配置和村莊整治”,通過“分類推進鄉村發展,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等加強鄉村振興用地保障。同時,新型城鎮化建設和資源環境承載壓力的雙重約束,使得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逐漸由增量擴張轉向減量集聚發展[3]。
因此,客觀評價大城市郊區村莊布局適宜性及用地特征,并制定合理的整治優化策略,既是鄉村治理轉型的內在訴求,也是新形勢下保持大城市建設用地增量需求和減量約束動態發展的有效途徑。目前,學者們基于地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理論,借助GIS空間統計、重力模型、加權Voronoi圖、模擬退火等方法[47],圍繞村莊用地的空間特征與影響因素、布局優化、整治潛力測算、整治時序與模式、整治分區與調控等開展研究[814]。
在研究內容與視角上,以基于區位、地形、經濟等多維因素展開的布局適宜性評價研究居多。隨著對生態、“多規合一”、農戶意愿等訴求的關注,基于產業發展、鄉鎮規劃調控、景觀生態學、農戶意愿,以及村莊用地內部結構、可達性、潛力-等級等視角的研究升溫[1520],并向統籌協調可持續的全域整治思路轉變。在研究尺度上,隨著鄉村轉型發展,區域村莊分化傾向加強[21],學者們更加注重村莊發展規律的影響,行政村以及地塊與行政村結合的微觀尺度研究增多[22]。綜合而言,既有成果為村莊分類與整治實踐提供了技術支撐,但是現有研究多以傳統的社會經濟統計數據和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為主,村級社會經濟數據往往獲取有限或精度不足,難以為村莊用地布局優化提供精細化的數據支撐,融合興趣點(PointofInterest,POI)、手機信令、GPS軌跡等多源大數據的研究欠缺。
村莊分類與土地整治的研究相對獨立[20],隨著“多規合一”思想的持續深入,兼顧村鎮體系規劃與村莊用地布局特征、注重村莊用地整治與規劃銜接的研究增多,但仍然不足。而且,根據劉彥隨[23]提出的村鎮有機體和居業協同體理論,村莊包括城關鎮、中心鎮、集鎮、中心村(社區)、行政村及自然村等,不同規模和等級村莊的發展規律和用地策略不同,其整治方向和模式也存在較大差異。
因此,集成多源數據,構建綜合考慮布局適宜性、規劃約束和等級的村莊整治類型劃分方法,將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城鄉建設用地“減量提質”背景下亟需關注的重要命題。密云區是北京市重要的飲用水源地和生態涵養區。保障首都生態安全、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是其村莊整治的重點目標。故以該區為例,提出一種綜合考慮布局適宜性、規劃約束和村莊等級的村莊整治類型劃分方法,并提出對應的優化策略,以期為科學編制大城市郊區村莊規劃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規劃提供借鑒。
1基于適宜性-規劃-等級的村莊整治理論框架構建
1.1內涵及邏輯關系辨析
村莊整治是指對農村居民生活和生產聚居點的整頓,通過對農村人口、產業、設施、生態環境和已建成的村莊房屋等要素的整合與重組[24],從而形成農業規模經營、人口集中居住、產業聚集發展的緊湊布局。其中,布局適宜性是開展村莊整治的前提,是指通過結合區域資源稟賦、生活便利和環境宜居等發展現狀,評估村莊生產生活發展適宜性,進而實現合理布局和高效配置。
各類規劃為村莊整治提供方向指引[25],通過對部分指標的剛性約束和彈性引導,有效避免村莊建設混亂無序、功能分區模糊以及土地資源浪費;等級指村莊等級體系,由于資源、區位等特征要素的差異化分布,形成不同等級的村莊集聚,各等級村莊聯系及其組合狀態的差異再作用于周邊村莊,形成極化或涓滴效應,影響著村莊規模、結構與功能[26],進而形成不同類型。
隨著國土空間規劃和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推進,村莊整治被賦予新的內涵與功能,并呈現出新特征。村莊要素整治需對標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從產業轉型、生活提質、生態優化、文化繁榮、治理增效等途徑入手,統籌實現歷史與現實、人居環境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個體生產生活發展與鄉村歷史文化風貌保護等的和諧共生。在此基礎上,結合鄉村振興分類要求,劃分村莊整治類型,推進村莊用地布局由混亂無序到緊湊有序,將有利于實現彈性鄉村建設、鄉村轉型和城鄉融合。
1.2村莊整治類型劃分思路
根據《關于統籌推進村莊規劃工作的意見》(農規發〔2019〕號)和《北京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北京市村莊可分為城鎮集建、特色提升、整體搬遷和整治完善類。其中,城鎮集建類村莊主要位于城鎮建設區及其毗鄰區,處于由城到鄉的過渡地帶,具備成為城市后花園的條件和向城市轉型的基礎。特色提升類包括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特色景觀旅游名村等自然歷史文化特色資源豐富的村莊。整體搬遷類包括處于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受地質災害影響的地區或出于文物保護需要、受重大工程建設影響需要整村搬遷的村莊。
上述類范圍外的村莊,即為整治完善類,以環境整治、拆除違法違規建設、提升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水平為重點,是鄉村振興的主要類型。結合規劃的指引作用和區域特色資源,既考慮整治方向與國土空間規劃等的銜接,又考慮村莊等級差異的影響,按照“規劃引導和銜接-布局適宜性評價-引力關系構建等級劃分-整治類型識別與布局優化”的思路,劃分村莊整治類型。
2研究方法
2.1村莊布局適宜性評價
結合密云區實際和布局適宜性相關文獻,從經濟發展、生活便利和環境宜居個維度,側重以均量指標為主構建村莊布局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利用極值法對指標標準化;指標權重借助層次分析法和熵權法分別計算,而后通過加和求取平均值進行確權;運用加權求和法計算村莊布局適宜性指數,并借助自然斷點法進行指數分級。
其中,利用層次分析法確權過程中,參考鄉村發展研究專家的意見和相關文獻中相應指標權重來確定判斷矩陣構造環節中指標的重要性標度。極值法、層次分析法、熵權法、加權求和法的公式詳見文獻[230。表征經濟發展的指標中,村內企業個數側重反映村內產業發展情況。結合密云區產業特征,統計各村屬于第二產業的工廠、公司和產業園個數。
考慮到企業級別對就業吸引的差異,結合百度電子資料和高德認證資料,將企業分為國家級、市級(知名企業)、區級、一般和其他,賦值后按村匯總統計。人均農產品產出主要指干鮮果品和糧食的人均產量。表征生活便利的指標中,文化教育服務設施包括公共文化設施(文化宮、圖書館、檔案館、會展中心、劇院等)和基礎教育設施(中學和小學)。由于全國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尚不成熟,故不考慮級別,統一賦值為;處理教育設施時,參考郭夢芳31的研究和國家對教育設施服務半徑的規定。
首先確定城區(農村)中學、城區(農村)小學服務半徑分別為1000(3000)、500(2000),然后建立緩沖區,再結合其社會作用與地方辦學差異,將中(小)學劃分為市重點、區重點和普通,并按村匯總計算。醫療養老設施指醫療衛生設施和養老設施。考慮到醫療機構級別對居民吸引的差異,先將設施劃分為三甲、三級、二級、一級(衛生服務中心、衛生服務站)和其他(衛生院、衛生室等)個類別,全國養老設施(晚年幸福驛站、養老院、老年活動中心、敬老院、托老所等)發展同樣處于起步階段,故統一賦值為。
計算路網密度時,為顯示不同級別道路對村民生活的影響,以賦權后的道路長度計算32。表征環境宜居的指標中,地質災害易發程度根據北京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委員會密云分局提供的突發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區圖整理,具體在rcGIS中形成矢量圖,包括高易發、中易發、低易發和不易發個級別,分別賦值50、60、80、100。
將形成的矢量圖與村級行政區劃做疊置分析:對完全位于相應級別地質災害范圍內的村,以對應級別的分值賦值;對于跨級別的村,以村為單元統計被地質災害范圍分割后的圖斑面積占村面積的比例,按照最大面積比例對應的災害易發程度級別賦值。借助ArcGIS的“pointdistance”工具,分別計算公園和觀光農業景點的輻射距離,而后按照表中公式計算景點輻射度。需要說明的是,人均農產品產出、文化教育服務設施、醫療養老設施以及景觀輻射度均為多項數據組合計算后的指標,需要考慮量綱影響。篇幅所限,文章僅以人均農產品產出為例說明,標準化處理時,分別對人均干鮮果品產量和人均糧食產量標準化,而后加和求取平均值。
2.2基于適宜性-規劃-等級的村莊整治類型劃分
2.2.1村莊等級劃分方法
以“點-軸”理論和空間相互作用理論為基礎,通過分析村莊之間的空間相互作用來劃定村莊等級。引力模型是以萬有引力公式為基礎構建的測度空間相互作用的模型,已應用于城鎮體系空間結構分析、影響范圍識別和鄉村空間重構等研究[3334]。通常,村莊對其他村莊的空間相互作用越強烈,該村莊的吸引力越強。
2.2.2村莊整治類型劃分規則確定
村莊整治類型劃分主要包括基于規劃約束的村莊特征判識和基于適宜性-等級的整治類型劃分個階段。
(1)基于規劃約束的村莊特征判識按照最低標準或約束條件進行定性判識,有利于與相關規劃銜接。結合區域實際,需要判識的村莊特征包括城市擴展、歷史文化旅游和項目建設等。首先,考慮村莊是否需要保護和提升。結合特色提升類內涵和密云區實際,將傳統村落(根據京政辦發〔2018〕號文確定)、最美鄉村(根據北京美麗鄉村網站獲取)、重點旅游村(根據文旅資源發〔2019〕95號、〔2020〕56號文確定)、民俗文化村(基于密云區人民政府官網搜集整理)等名錄內的村莊劃入,進行保護和完善。其次,判斷村莊是否具備向城鎮轉化的條件。結合《密云分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位于新城界限以及懷柔科學城東區范圍內的村莊,未來向城鎮集建類轉化。而毗鄰城鎮周邊或經濟條件等適宜性程度較高的單元,也可劃入城鎮集建類,主要根據階段二劃定。
(2)基于“適宜性-等級”的整治類型劃分本階段重點確定整治完善類、整治完善Ⅱ類和整體搬遷類。結合村莊布局適宜性評價和村莊等級劃分結果,形成相應的矩陣組合,而后參考唐秀美等[22]和陳偉強等[34],對村莊整治類型歸類與細化。
其中,具有高適宜性、等級為中心村和次中心村的單元,自身布局適宜性高,且對周邊村莊吸引力較強,具備向城鎮轉型的基礎,劃入城鎮集建類;布局適宜性低且等級為一般村的單元,由于自身經濟發展、生活便利、環境宜居等方面的限制較大,村莊吸引力也較弱,應劃入整體搬遷類。其他單元可劃入整治完善類,其中,高適宜性但等級為一般村、中適宜性但等級為中心村和次中心村、低適宜性但等級為中心村的村莊,其布局適宜性或吸引力某一方面的優勢相對突出,可歸入類;而中適宜性但等級為一般村和低適宜性但等級為次中心村的村莊,雖具有某一優勢但優勢不明顯,未來整治力度較大,宜劃入Ⅱ類。
2.3整治潛力測算方法
參考馮丹玥等[20]的方法,計算不同類型村莊對應的整治潛力,包括可復墾和可盤活類。其中,整體搬遷類村莊整治方向為可復墾,潛力為村莊用地面積;其余各類為可盤活型。
3數據來源與研究區概況
本文主要涉及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村級行政區劃、交通路網)、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2018年)、高程數據、OI數據和社會經濟統計數據。其中,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來自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密云分局;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根據2018年高分二號影像(分辨率)人工目視解譯獲取,
土地利用類型參考中科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數據中心土地利用遙感監測分類體系確定,主要包括建設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大類,其中,建設用地包括城鎮用地、村莊用地和其他建設用地;高程數據基于數字表面模型(Digitalurfacemodel,DSM,分辨率為)獲取;PO數據由新疆中指數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借助高德地圖API接口抓取提供;農村人均所得、農產品產量等社會經濟數據主要根據《北京市密云區統計年鑒—2019》獲取。
結合研究目的,首先將位于鼓樓、果園、檀營等城鎮核心區的單元以及密云水庫扣除;以《北京市密云區統計年鑒—2019》中的村名為依據,將行政區劃矢量圖層中空間鄰近且重名的村、村名更改或行政區范圍發生變化的村進行合并或名稱更新,再與相應的屬性數據鏈接,并刪除無統計數據的單元(主要為林場和街道),最終共計332個村。
4結果與分析
4.1密云區村莊布局適宜性評價
密云區村莊布局適宜性指數總體由西南向東北減弱。其中,高適宜性村莊(100個)主要位于城鎮核心區周邊,少量分布在密云水庫北部。村莊地勢平坦,企業分布較多,居民就業機會多且就業穩定,村民人均收入較高,經濟發展和環境宜居優勢突出。
中適宜性村莊(116個)主要分布在東邵渠鎮、巨各莊鎮、穆家峪鎮、溪翁莊鎮、石城鎮以及太師屯鎮,總體沿高適宜性村周邊集聚或環水庫集聚,村莊生態用地面積占比高,觀光農業和公園景點輻射能力較強,環境宜居程度高,經濟發展和生活便利水平均較高。低適宜性村莊(11個)集中分布在密云水庫北部的馮家峪鎮、不老屯鎮、古北口鎮、新城子鎮以及東南部的太師屯鎮、北莊鎮和大城子鎮,村平均海拔在225m以上,地形限制較大,多處于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居民生活便利性和宜居性均較差,村莊布局適宜性低。
4.2密云區村莊等級體系
劃分密云區村莊被最大引力指向的次數介于0~8之間,并以0~1為主(村莊合占研究區的82.5%),部分村莊被指向次數在次以上。據此,將指向及以上的村莊設為中心村;指向次的村莊為次中心村;指向次的村莊為一般村。密云區中心村、次中心村和一般村分別為57個、103個和17個,個級別在各鎮均有分布。其中,中心村以河南寨鎮、巨各莊鎮、西田各莊鎮、穆家峪和太師屯鎮內居多,均在個以上;次中心村主要分布在西田各莊鎮、太師屯鎮、不老屯鎮、大城子鎮內,均在個以上;一般村主要分布在十里堡鎮、河南寨鎮、巨各莊鎮、西田各莊鎮、穆家峪鎮、大城子鎮、太師屯鎮、新城子鎮、高嶺鎮、不老屯鎮內,均在10個以上。
4.3村莊整治類型及其整治策略
在綜合考慮城市擴展、歷史文化保護等規劃約束的基礎上,綜合村莊布局適宜性水平和村莊等級,劃分村莊整治類型。結合各類型村莊布局適宜性特征、等級體系、土地利用強度和形態、整治潛力等,因地制宜提出整治優化策略。其中,人均村莊用地面積反映區域村莊用地集約程度[14],用村內村莊用地規模與人口的比值表征,值越大,村莊用地利用越不集約。斑塊密度用村內村莊用地斑塊個數與村莊用地總規模的比值表征,密度越大,村莊用地分布越分散。斑塊分維數參考孫玉梅等[35]研究計算。值在[1,2]之間,越接近,表明斑塊越接近于圓形、矩形等規則形狀,反之說明斑塊形狀越復雜,邊界較粗糙。
5結論
(1)基于經濟發展、生活便利和環境宜居個維度,構建村莊布局適宜性評價模型,將全區劃分為高、中、低個適宜性級別。村莊布局適宜性整體呈現由西南到東北降低的特征,高適宜性村莊位于城鎮核心區周邊,中適宜性村莊沿高適宜性村莊周邊集聚或環水庫集聚,低適宜性村莊集中分布在密云水庫北部以及東南部鄉鎮;诖迩f最大引力指向次數頻度,將密云區村莊劃分為57個中心村、103個次中心村和172個一般村。
(2)綜合考慮村莊布局適宜性、規劃約束和村莊等級,將密云區村莊劃分為城鎮集建、特色提升、整治完善(II)和整體搬遷種類型,其中城鎮集建類和整治完善II類的村莊數量最多。建議城鎮集建類以向城鎮建設用地轉化和內部地塊更新為主,促進城鄉融合;特色提升類以村莊內部用地結構更新為主,并根據傳統村落、重點旅游村等不同類型的村莊發展需求,實施保護或完善;整治完善類以規?刂坪腿司迎h境整治為主,契合美麗鄉村建設需求,建設宜居宜業村莊;整治完善II類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導村民集中布局,有序推進環境整治與改造提升;整體搬遷類以減量化發展為主,引導村民易地搬遷和安置,并結合區域生態保護屏障定位,優先將搬遷原址復綠,提升生態空間。
參考文獻
[1]李裕瑞,卜長利,曹智,等.面向鄉村振興戰略的村莊分類方法與實證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2020,35(2):243-256.LIYurui,BUChangli,CAOZhi,etal.Villageclassificationsystemforruralvitalizationstrategy:methodandempiricalstudy[J].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2020,35(2):243-256.(inChinese)
[2]張紅偉,王占岐,柴季,等.基于“源”“匯”景觀理論的山區農村居民點整治適宜性評價研究-以湖北省十堰市房縣為例[J].中國土地科學,2018,32(11):65-72.ZHANGHongwei,WANGZhanqi,CHAIJi,etal.Theevaluationofsuitabilityofruralresidentiallandconsolidationbasedonthe“Source-Sink”landscapetheory:acasestudyofFangCounty,ShiyanCity,HubeiProvince[J].ChinaLandScience,2018,32(11):65-72.(inChinese)
[3]李強,王子鑫,王弘月,等.北京市建設用地減量發展的實施路徑與模式研究[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8,34(5):86-91.LIQiang,WANGZixin,WANGHongyue,etal.StudyontheimplementationpathandmodelofconstructionlanddecrementdevelopmentinBeijing[J].GeographyandGeo-InformationScience,2018,34(5):86-91.(inChinese)
[4]鄭先迪,鄭華偉,劉友兆.基于GIS的農村居民點空間分布及影響因素分析—以盱眙縣為例[J].土壤通報,2019,50(3):550-554.ZHENGXiandi,ZHENGHuawei,LIUYouzhao.SpatialdistributionandinfluencingfactorsofruralresidentialareasbasedonGIS:acasestudyofXuyicounty[J].ChineseJournalofSoilScience,2019,50(3):550-554.(inChinese)
[5]魏璐瑤,陳娛,張正方,等.多情景視角下基于空間組合識別的農村居民點布局優化研究—以江蘇省新沂市為例[J].地理研究,2021,40(4):977-993.WEILuyao,CHENYu,ZHANGZhengfang,etal.Ruralsettlementslayoutoptimizationbasedonspatialcombinationidentificationfromamulti-scenarioperspective:takingXinyicityofJiangsuprovinceasanexample[J].GeographicalResearch,2021,40(4):977-993.(inChinese)
[6]李衛民,李同昇,武鵬.基于引力模型與加權Voronoi圖的農村居民點布局優化—以西安市相橋街道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1):77-82.
作者:唐林楠1,2劉玉1,2潘瑜春1,2鄭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