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6月27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 要:高原夏菜是蘭州及周邊城市的農業支柱產業,近年來,高原夏菜在市場上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為滿足市場需求,種植面積和產量逐年增加,然而目前高原夏菜在病蟲害防治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文章就目前高原菜病蟲害存在的問題以及防治措施進行總結分析,為高原夏菜的高質量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原夏菜;病蟲害;防控;措施
高原夏菜是甘肅地區及周邊的特色產業,近年來,隨著高原夏菜在市場上的認可度逐漸增加,高原夏菜的種植面積和蔬菜種植種類也逐漸增加。主要涉及小白菜、大蔥、芫荽、架豆、西葫蘆、青筍、紅筍、辣椒、茄子、毛芹、娃娃菜、花椰菜、西蘭花、大白菜、胡蘿卜、綠蘿卜、甘藍等蔬菜,主要銷往東南沿海及港澳地區。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近幾年部分高原夏菜也出口泰國、吉爾吉斯斯坦、法國、阿聯酋、荷蘭等國,出口種類包括鮮食或冷藏的辣椒、洋蔥、番茄等。近年來,國內需求穩定增長,國際需求前景廣闊。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體系建設,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以及“一帶一路”的推進,給高原夏菜帶來了更多的機會,高原夏菜引導了一批專業合作組織創建品牌,實施“名牌戰略”,打造了一批地方知名品牌,品牌建設成效逐漸凸顯。高原夏菜的產業發展,不僅促進了我國蔬菜市場的發展,也給當地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帶動了一方經濟的發展。但是目前高原夏菜在病蟲害防治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本文就目前高原夏菜病蟲害存在的問題以及防治措施進行總結分析,為高原夏菜的高質量栽培提供參考。
1 高原夏菜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
1.1 基地建設進程緩慢,生產投入不足
甘肅省高原夏菜基地建設投入時間較早,但是從整體發展上看,山區農民收入水平較低,肥料投入不夠,經營方式為獨立經營,生產資金投入分散,在種植過程中出現化肥投入不足等現象,造成土壤養分缺乏,不利于高原夏菜的生長發育。此外,基地的建設進度緩慢,沒有形成風險預防和風險群防體系和真正的利益共同體,使得產業規模分散,效益不對口,企業、基地、種植戶沒有建立信任體系和連接機制,因此,在種植積極性上存在很大的問題,從而導致作物出現病蟲害時防控不力,影響高原夏菜品質和產量[1]。
1.2 栽培管理粗放,導致病蟲害發生嚴重
栽培管理是高原夏菜種植的重要部分,由于受到傳統種植模式和思想觀念的影響,高原夏菜的栽培常出現粗放式管理。部分菜農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同時受到市場某一蔬菜價格的影響,連年種植同一種作物,甚至有些菜農只種一個品種,不輪作倒茬,在品種選擇上也是隨大流,不采用科學的方法去區分抗病蟲品種和感病蟲品種,由于常年的連作,導致病蟲害發生嚴重。病菌積累、作物抗病性減弱,而且大多數菜農不注意耕作措施,只進行旋耕,不能將病蟲害殘體深埋入土壤深層,不及時摘除病葉、病果,導致病蟲害發生逐年加重,農藥施用量逐年加大[2]。此外,施肥也存在不合理現象,菜農施用生肥、生糞比較常見,不進行測土施肥,導致土壤氮、磷、鉀不均衡,這些現象也降低了作物抗病能力,加重了病蟲害的發生。
1.3 防治方法單一,綜合防治不足
化學防治是目前菜農采用的主要防治方法,大多數菜農認為施用農藥是防治病蟲害最有效的措施,菜農對化學防治的過分依賴,導致對其他物理防治、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的認知降低,由于設障礙防除、工具誘殺、清除病株、人工捕殺等方法不易徹底清除,效率低,費工費力,因此,很少有人應用這些方法,而物理防治、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既降低了成本,減少了用藥,降低了農藥殘留,又提高了產量、品質,增加了經濟效益。但是大部分菜農經濟實力弱,往往過高地估計病蟲的危害損失,經常出現多種農藥混用、過量使用等現象,造成農藥殘留嚴重,甚至發生藥害[3]。
此外,由于缺乏農藥使用知識,高效、低毒、低殘留新農藥推廣應用速度不快,錯誤認為毒性高的效果好,將呋喃丹、殺蟲雙、氧化樂果、敵敵畏、3911、殺蟲單、甲胺磷這些藥劑在蔬菜上使用。在使用農藥時不注意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按農藥安全標準施用,因此導致農藥殘留超標。有的菜農在使用一次農藥后發現效果較好,便不換用其他農藥產品,從而進行多次防治,導致抗藥性產生,而后采取加大藥量的方法,結果出現用藥量大、防治效果差、安全質量受到威脅等問題。還有些農戶不懂得農藥混用注意事項,自行混配,有的甚至將同一種有效成份不同商品名稱的同種藥劑混用[4]。也有將酸性農藥和堿性農藥混用,結果分解失效,影響藥效。一些農藥零售店對農藥使用技術不了解,但是為了盈利,常誤導菜農錯誤用藥,因此,農藥使用是影響高原夏菜病蟲害防治的重要因素。
2 高原夏菜綠色防控策略
2.1 加強服務指導和培訓,提高菜農的科技文化素質
目前高原夏菜種植戶大多受文化教育程度低,對農藥基本知識和病蟲害綜合防治知識缺乏了解,防治病蟲害意識和用藥意識淡薄。因此,植保部門以及農技部門應主動對當地病蟲害進行預防預報,舉辦科技下鄉等活動,通過田間指導、專業培訓、影視傳媒等形式,向菜農廣泛傳授蔬菜種植技術、綜合防治知識、病蟲害識別知識和科學用藥等知識,指導菜農適期用藥,對癥下藥,有效防控,從而減少用藥次數和用藥成本[5]。此外,還要加強菜農的技術培訓,通過試驗示范和重點項目的實施等,推廣高原夏菜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從根本上防治病蟲害,降低農產品農藥殘留。此外,還應建立農戶生產檔案,積極引導菜農科學用藥,使菜農合理合法使用農藥,以提高高原夏菜的無公害防治水平。
2.2 健全服務機構,加快基地建設當地政府部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在物資和貸款方面給予支持,切實做到技術培訓到鄉村,指導服務到地塊,確保面積、技術、物資、資金等各項生產要素與條件的全面落實。搞好全程化服務。積極開展新產品、新技術的引進推廣,探索高原夏菜種植技術,完善種植體系,培育一批特色鮮明、效益好、標準高、規模大的科技示范園和示范村與示范戶,達到管理科學化、生產綠色化、種植標準化、種子優良化的標準[6]。
2.3 加強栽培管理首先要加強育苗,育苗要選擇避風向陽、水源方便、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地勢高的地方,選擇抗病性較好的品種,播種前進行消毒處理,育苗土壤要使用無病、肥沃、疏松的土壤。播種均勻而不過密,根據天氣以及土壤等狀況調節溫度和濕度,出苗后加強苗床管理,多透光、適量通風換氣,早春可使用溫床增加苗床溫度,使苗加速生長。其次是田間管理,對于連作地塊,盡量實施輪作倒茬,或冬前深耕滅茬,減少病菌來源和害蟲[7]。栽培時健苗移栽,合理密植,及時進行灌水,對于田間的雜草、病葉及時清除,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合理使用肥料,有機肥要充分腐熟后均勻施用,化肥分期分批追施,氮、磷、鉀肥配比合理,合理使用微量元素,預防生理性病害的發生。收獲后把病殘體帶至田外深埋或燒毀。
2.4 使用合理的防治措施
高原夏菜病蟲害的防治,過去長期依賴農藥的使用,但是目前農藥防治存在許多不合理的方面,如使用過量,不按技術指導使用等,不僅影響作物品質,還會增加用藥成本,給作物病蟲害防治帶來困難。在生產過程中,可使用其他防治方法結合的形式來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如采用物理和生物方法,減少農藥用量,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是目前環境友好型社會和農村建設資源節約型的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在政策上,選用無毒、無殘留或低毒、低殘留農藥,要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其次在化學防治中也要科學合理,根據病蟲害的發病規律,掌握用藥時機,混配藥時,酸性農藥之間可以混用,中性農藥與酸性農藥可以混用,中性農藥之間可以混用,堿性農藥不能隨便與其他農藥混用[8]。
3 高原夏菜綠色防控措施
3.1 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是利用生態系統中的種間關系和天敵,降低病蟲害發生幾率,對病蟲害進行控制,生物防治首先要保護好天敵,例如利用赤眼蜂防治鱗翅目害蟲,利用瓢蟲防治蚜蟲。也可以利用各種生物藥劑進行防控,如利用苦參堿、苦楝素、藜蘆堿、除蟲菊素、苦皮藤素、桉油精等具有殺蟲功效的生物藥劑。生物防治符合農業綠色發展理念,是目前較為環保的病蟲害防治方法[9]。
3.2 物理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是通過使用物理手段進行對病蟲害的防治,是農業綠色發展的體現,物理防治不會給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和影響,防蟲網的設置可以防止農作物受到蟲害問題的影響。也可利用黑光燈誘殺幼小菜蛾、棉鈴蟲、銀蛾。利用黃板可誘殺蚜蟲與白粉虱成蟲等害蟲。播種后在育苗畦上覆蓋 40~45 m 的銀灰色或白色紗網,可減輕蚜蟲的危害;在露地栽培畦的四周懸掛銀灰塑料條可防治蚜蟲[10]。
3.3 農業防治措施農業防治是運用耕作等方法控制病蟲害的措施,主要是通過創造有利于作物生長的條件,抑制病原菌或蟲卵繁殖生長,農業防治是病蟲害綠色防控的重要手段,通過農業防治,能夠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當下,農業防治在生產中逐漸受到重視,但通過農業防治控制病蟲害的仍然很少,因此,推廣農業防治是目前農業發展的方向,農業防治:第一,應當選擇在秋季播種階段對農田中的結梗殘留進行清理,利用深耕的方式來避免土壤內含有其他的病菌,從而幫助農作物避開病蟲害問題。第二,選用抗病蟲害品種,通過合理密植,科學管理肥水等措施增強作物防御能力。
第三,加強種子管理。結合當地病蟲害的流行情況選擇具有抵抗病蟲害能力特性的種子。同時還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可以利用拌種或包衣的方式強化種子抵抗病蟲害的能力。第四,調整播期,避開害蟲取食高峰階段,可減輕作物受害。第五,提高水肥管理合理性。要想滿足農作物對于營養成分的需求,就要提升農業防治的效果,并運用各種栽培技術措施,其中,水肥管理是影響病蟲害發生幾率的關鍵因素[11]。
3.4 化學防治措施化學防治一直是病蟲害治理的重要手段,化學防治能夠迅速、準確、有效地防治病蟲害,也是使用最廣泛的方法,但是化學防治目前存在的問題逐漸顯露,如在農藥防治過程中出現超標、殘留、藥害等問題,因此在使用農藥時要控制用量和使用次數,盡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不同藥劑輪換使用。
4 結束語
高原夏菜是目前西北發展較好的植株產業,給當地農民增收帶來很好的效益,近年來,高原夏菜的種植種類和播種面積不斷增加,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栽培方式多樣化、集約化,然而由于不合理的生產方式,導致土壤條件逐年惡化,病蟲害日趨加重,嚴重影響高原夏菜的產量和品質。加上蔬菜生產者普遍缺乏安全生產意識,生產中完全依靠農藥、化肥和化學合成激素來增產增效,使得高原夏菜質量受到影響,因此,通過合理的防治措施,提高高原夏菜病蟲害防治效率,提高蔬菜品質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使用物理方法、農業方法、生物方法和化學方法結合的病蟲害防治體系是目前高原夏菜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張娟.高原夏菜散花菜豐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1(24):43-44.
[2]韓育蕾.農業發展背景下提高高原夏季蔬菜產量與品質的措施[J].種子科技,2021,39(22):75-76.
[3]馮坤蓉,范桃會,馬正武,等.臨夏州高原夏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21(18):238-239+242.
[4]董竹梅.2020 年天祝縣高海拔冷涼灌區高原夏菜引種試驗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7):173-174.
[5]汪龍偉.漳縣:打造“甘味”高原夏菜產銷基地[N].甘肅經濟日報,2021-07-22(003).
[6]李鴻滿.天祝縣高原夏菜發展現狀、優勢條件與對策分析[J].種子科技,2021,39(13):125-126
[7]宋琰,魏勝文.甘肅省高原夏菜產業發展路徑探析——以內官營鎮芹菜產業為例[J].生產力研究,2021(5):39-43.
[8]陳愛昌.高原夏菜甘藍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18):14-15+21.
選自期刊《智慧農業導刊》2022 年 12 期
作者信息:陳海燕(甘肅省定西市岷縣農業農村局,甘肅 定西 74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