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5月05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這篇民俗文化論文發表了廣西民俗文化環境保護與民俗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論文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簡要介紹了廣西民俗旅游文化資源及其特征、廣西民俗文化環境保護與民俗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內容,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三、促進廣西民俗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相關措施,以期能夠為促進我國廣西民俗旅游文化方面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民俗文化論文,旅游資源論文
前言
近年來,我國經濟實力不斷攀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也有了較高的提。此種情況也加快了旅游行業的崛起。在旅游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民俗文化旅游占據著重要地位,廣西民俗旅游文化資源具有悠久的歷史,并且極具特點,然而目前來看現有的旅游資源已經難以滿足社會發展要求和發展趨勢,加強該方面的開發力度可謂已經是勢在必行。為了能夠使此方面建設得以保證,我國在民俗文化旅游方面不斷加大資金、技術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持,且已經小有成就,但依然存在很多待優化之處。
一、廣西民俗旅游文化資源及其特征
(一)發展歷史悠久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根據相關研究發現,在70萬年前,我國廣西地區已經有了原始人類在當地生息,而在距今1萬6000年左右,廣西人們已經逐漸開始農業、制陶業、畜牧業方面的發展,經過不斷的發展,在3000年前,廣西地區正式步入文明社會。在我國歷史中,先秦時期、戰國時期時代,廣西均為重要的領地,而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后,廣西即被劃分至桂林郡,廣西簡稱“桂”也是由此而來。壯族是我國重要的民族之一,其所繼承的文化即是來源于此,如較受關注的龍母文化、青銅文化以及大石鏟文化等,這其中青銅文化也發生了轉變,分支出銅鼓文化以及花山文化。廣西人們也為后代留下了很多賞心悅目的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文化資源品位高廣西文物遺產眾多且極具意義。通過研究廣西文化可以發現,其不僅擁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也兼具著時代革命意義,我國曾明確為桂林正名,使其成為了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稱,由此也可以看出廣西文化資源品味之高、吸引力之強。在舊石器時代,柳江人洞穴遺址、龍勝龍脊梯田、興安秦代水利工程靈渠、欽州劉馮故居、梧州龍母廟以及四恩寺和中山紀念堂均具有極強的科考價值,同時也具有很好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廣西文化旅游資源之所有在全國能夠脫穎而出,其中也因為其具有革命色彩和革命精神,如在當地備受關注的百色起義遺址,其是隨著百色齊毅紀念館而建立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旅游資源。
(三)民俗活動多種多樣
八桂大地偏遠閉塞,在當地居住的民族較為固定,如壯族、漢族、苗族以及侗族等,共達12個兄弟民族,不斷發展中也創建了許多具有濃郁民俗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習俗。廣西可以說是我國少數民族的聚集地,并且也囊括了我國多種漢語方言,如粵語和客家話等,各個民族在共同生活的過程中不僅相互學習、交流,在相應的節日里其也保留著本民族的民俗文化活動,不同的民俗文化有不同的展現方式,極具民族性、地方性,這也是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旅游的原因之一。如在特定節日中,各個民族會表演特別的節目,如壯劇、桂劇以及彩調劇等,較為著名的節日可以歸納為:一,壯族螞拐節;二,京族哈節;三,瑤族盤王節;四,苗族跳坡節等。
二、廣西民俗文化環境保護與民俗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一)民俗文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民俗旅游、民俗文化環境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若民俗文化環境遭到破壞,勢必會使整個民俗旅游失去意義,而良好的民俗文化環境可以有效豐富旅游資源,并提升旅游文化的品味。另外,民俗旅游得到充分發展后,其也可以改善民俗文化環境,促進當地文化建設,對于保護民俗文化遺產方面也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我國民族眾多,若所有民族的生活方式、理念和習俗均被漢族同化,則會使得民族旅游村寨建設的意義大打折扣。
(二)民俗文化環境保護的若干措施
民俗文化環境保護的工作若要得到充分保證,則需要發動各個方面的力量,尤其是當地政府、當地群眾。當地政府應針對該方面出臺相應的政策,并加大選錯,不僅要使當地人們意識到保護民俗文化環境的重要性,也要使前來旅游的人員了解該方面的迫切性。另外,在開展此方面工作時,除了應用行政手段外,也可以應用經濟手段來實現,以經濟發展來制衡民俗文化環境方面的轉變,并在此基礎上以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約束,使民俗文化環境能夠始終處于全面保護下。
(三)制定和實施民俗旅游可持續發展戰略
若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可以從加強文化環境保護已經強化基礎設施方面著手,如加大資金投入,來確保民俗旅游地區的交通、住宿條件得到提升,為前來旅游的人員提供更為優質的環境,另外,也要對文化環境保護方面采取措施,將其中存在的不穩定因素清除。而在開展此方面工作之前,需要對廣西地區的民俗旅游現狀進行分析,由此才能夠確保相應規劃具有針對性。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制定對于廣西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十分關鍵,因此必須做好此方面工作。
三、促進廣西民俗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相關措施
(一)重點開發獨具特色的區域旅游資源
若要使廣西民俗文化旅游資源得到更好的開發,在此過程中可以選擇重點開發區域,并針對該類區域制定相應的規劃,而在確定其是否具有開發資格時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參考:1.該區域的規模是否足以進行必要的改造,環境容量是否夠大;2.該地區是否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若對其進行開發是否能夠吸引到大量游客的目光;3.旅游行業若要得到很好的發展,交通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因此在選擇相應區域時,交通問題是必須考慮到的,另外,基礎設施是否完善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4.周邊自然旅游資源是否豐富,能否在不對自然資源進行大改的情況下使各個景色互相輝映等。在此方面可以以自然旅游資源為主的景區周邊進行深度挖掘,以便于能夠尋找到更有利于開發和借助的民俗文化,并將其融入到整個建設中。
(二)杜絕民俗旅游資源開發中的低品位和庸俗化
不難發現,在進行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中,會有大量開發商參與其中,而此類開發商往往過于重視利益,在挖掘的過程中甚至會出現迷信、產品庸俗等情況,此種情況若不及時處理極有可能導致前來旅游的游客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因此在進行正式的開發之前,相關部門應針對此方面做好預防工作,將民俗文化的內涵深度挖掘,盡量實現“民俗不俗、俗中有雅”。而若要實現這一目的,則需要對相關產品開發進行監控,并適當的進行引導和管理,總而言之,在進行廣西民俗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中,必須要做到避免或減少低品位的情況出現,否則勢必會影響到整個廣西旅游業的綜合發展。
(三)制定民俗文化保護規劃
民族旅游資源在當代是重要的保護對象之一。該種資源屬不可再生資源,因此在進行此方面建設之前,應與當地政府進行協商,并針對民俗文化保護制定相應的保護規劃。因此今后廣西政府應加強對此方面的重視,指派專家到相關區域進行實地考察,并將民俗文化環境現狀詳細記錄下來,以此作為完善民俗文化環境保護工作的依據,同時其要制定出相應的階段性目標、最終目標,根據明確的目標來開展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除此之外,增強當地民族自信心也是極為重要的,為了能夠使該方面有較大的進展,當地政府可以加強宣傳力度,將媒體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使當地人們充分認識到民俗文化的魅力,并且避免被游客同化其生活理念和模式。
(四)加快民俗文化資源的商品性開發進程
民俗文化商品性已經是當代旅游行業的必然趨勢,同時這也是促進該方面發展的重要途徑。該方面建設具有多項優勢,如其能夠幫助當地居民提升民俗旅游資源保護意識,也可以為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方面產生巨大的作用。雖然在民俗文化旅游資源商品化方面,我國學者對于此尚未形成統一的口徑,但大多數學者均認為,商品性開發雖然會對民俗文化造成一定影響,但若能夠規范好相應的措施則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商品性開發是整個建設中的重點和難點,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旅游商品開發程度較高的地區,旅游商品收入占據旅游總收入的60%甚至更多,然而我國廣西地區的旅游行業則與之相去甚遠,其因旅游商品而帶來的收益還未達到總收入的30%。若能夠實現商品性,相信可以對廣西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研究關于廣西民俗文化旅游資源及其開發方面的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不僅關系到我國廣西民俗文化旅游行業的發展,也與我國整體民俗文化旅游發展息息相關,甚至關系到整個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如今人們對各個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生活質量方面,在工作之余旅游已經成為人們重要的放松方式之一,而旅游行業中也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在當代社會中民俗文化旅游越來越受到大眾喜愛,因此相關機構和人員應繼續加強此方面的研究。
作者:鄧霄鶯
推薦閱讀:《人民文學》以發表中短篇小說為主,兼及長篇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隨筆、兒童文學等。是國內較有影響的文學刊物之一。《人民文學》是中國一流純文學月刊,你可以這么認為——它基本上代表了中國文學的最高水準,是同類刊物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