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2月19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所謂花鳥畫的學習,就是從臨摹到寫生再到創作。臨摹是基礎課,很重要。古人已經創造了很好的筆墨技巧,我們既要有所繼承,又要有自己的創造。要推陳出新,便必須通過臨摹向古人學習。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才可能有發揚創造。這是規律,將來也必然有人繼承我們而又有創造。
繪畫論文投稿刊物:中國花鳥畫辦刊宗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倡導高雅藝術創作,反映中國畫發展現狀,促進中國畫理論研究,搭建追求學術品質的中國畫交流平臺。
臨摹時,要特別注意研究,如臨帖要認真讀帖,臨畫也要認真讀畫?垂女嫞仨毝嘞攵嚆@研,看看古人是如何畫的,同樣的題材我將怎樣畫,明清人又怎樣畫。要在比較中發現其特征,比如時代的氣息、個人的風范以及時代畫風的影響。一個作家,看他繼承了誰,又影響了誰,要從縱橫聯系、互相對比中去分析了解各自的特征。能夠識別真偽也是一種必要的常識,否則就難以鑒別其好壞。總之,凡臨摹,總要眼看、心想、手臨,全面運用。因為通過臨摹,我們不只是掌握了一些表面的技法,還有其他金石書法的多方面修養。黃賓虹的畫,整體看來,自是黃賓虹的風貌,而仔細分析,又有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的筆法。趙之謙以北碑入畫,吳昌碩更熔以獵碣。所以,他們的畫中有豐富、深厚的內在東西。若沒有這些復雜的材料,就仿佛清水煮白菜,其味必然淡薄。
在寫生方面,古人說的“行萬里路”,就包括了這個深入現實、觀察生活的階段。不論畫山水、花鳥還是人物,都要深入到現實中去,否則,是不能創造出為人們所喜愛的好作品來的。臨摹是基礎,很重要,但僅限于臨摹,則又是片面的。臨摹學習了古人的技法,是寫生的本領。寫生是要剪取素材,一方面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去搜集素材,一方面又要廣泛地積累不一定立即可用的素材。見到山石、水口、坡石,就隨時記錄下來,仿佛遇到了好菜,先買來以后再做。
寫生跟速寫不同。寫生主要是記錄形象,整體、局部都要細畫。一枝松枝畫得精微,等于全樹的形象都已知道。速寫則取其整體造型和大的動勢,要求短時間內完成,如鳥的動態,必須用快速的筆觸,捕捉住它優美的一瞬。而無論如何迅速,也終須低下頭來畫,這便包括了默寫的成分。
默寫可分為兩個階段:一幅畫臨過以后,再默寫一張,而變更其姿態,即把臨摹中得來的能力,潛移默化地轉移到創作中去。默寫是在寫生中運用臨摹得來的技巧,再加入了主觀的創造,所以是接近創作的。
寫生要注意深入觀察,我們看花和鳥,要超過一般人的深度;ㄝ嗟姆凑、蕉葉的翻轉,乃是常人所看不到處,卻正是我們的用心處,要從中發現和表現出美來。因此,畫家在體驗生活、觀察現實中所用的時間,是遠比繪畫要長得多的;ê网B都不是孤立的,它們的生活規律,深受自然環境的影響。高山之松矮,平原之松高,都和風吹有關;山間之松彎曲而向上,是為了向陽;平原的萱花,葉子向四面紛披,而峭壁下的則是一邊傾倒,絕不向壁;瓶中寫生得來的花卉動態,不與大地生長的相同。動植物的顏色、神態,又因四時變化、風晴雨露而不同。這些,都必須深入觀察,全面了解,不是隨便看看就可以畫得好的。
在創作中,一幅畫須有賓主,即一花一鳥本身,也須有主從詳略。若一只鳥全身描繪得工細精到,必成標本。任伯年畫的鳥,只頭、眼精致,而尾、翅則從簡,甚至為枝葉掩蓋,略去不畫。面面俱到,反倒是不好的。
我在花鳥畫創作中追求“三結合”的探索,即先是工筆與寫意的結合,這在齊白石的作品中已經有過先例了。他用寫意筆法畫花卉,以工筆筆法畫草蟲。其次,是注重潑墨和重彩的結合,以及花鳥和山水的結合;B和山水的結合是要畫出花鳥所生長的自然環境,表現出大自然中的一個角落,襯以懸崖、水口、坡石,用以增加氛圍。明代林良、呂紀,都用過這種方法。
上面所談的都只是我個人嘗試著摸索的辦法,這些形式,古人幾乎都已經用過了;花卉又不依時代有所變異,畢竟人物還有個服飾的不同。如何能出點新意呢?我想,主要是人的思想感情,首先是自己的思想要跟上時代。潘(天壽)老的畫中,在這點上是可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