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4月18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新媒體持續、深入的發展,網絡中充斥著海量的新聞信息,然而新媒體新聞傳播內容和方式易被受眾偏好所影響,進而對社會認知產生影響。受眾之所以會表現出對某一類信息的閱讀偏好,是與個體的人際信任相關。本研究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人際信任量表評定其信任水平,確定高信任水平組和低信任水平組;以社會新聞為材料,運用眼動追蹤技術,記錄新聞閱讀的注視時間、注視次數等眼動指標數據,采用2(信任水平:高/低)×2(新聞性質:正性/負性)混合設計(信任水平為組間變量,新聞性質為組內變量),探索人際信任水平與新聞閱讀選擇偏好的關系。結果表明:(1)在平均注視時間上,新聞性質主效應顯著,大學生明顯偏好閱讀負性新聞。(2)在正文注視時間上,人際信任水平與新聞性質交互作用顯著,表現為人際信任水平低的大學生偏好負性新聞的傾向性更明顯。
關鍵詞新聞閱讀選擇偏好;負性新聞;人際信任;眼動追蹤技術
互聯網成為當下人們主要獲取信息的手段,新聞的生產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新媒體環境下人們接收到大量的新聞信息,一些媒體為了吸引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不遺余力地刊登大量負性新聞,借助一個社會熱點話題無限挖掘,甚至夸大事實,影響了公眾的判斷力。這種負面報道所形成的“擬態環境”會給受眾帶來心理暗示,“培養”受眾形成負性新聞閱讀的選擇偏好。但是,由于個體間心理因素的差異,受眾也很有可能會在龐大的信息群中作出不同的選擇,體現出不同的選擇偏好[1,2]。
人際信任是信任雙方基于對對方意圖和行為的積極預期,愿意向對方暴露自己的弱點并且不擔心被利用的一種心理狀態[3]。很早就有學者研究發現,人際信任程度不同的人,在面對同一問題或情境時,由于期待不同,必然采取不同的方法[4]。人際信任作為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是否對受眾新聞閱讀選擇偏好有影響呢?
本研究將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使用眼動追蹤技術,用科學統計方法,探索人際信任與新聞閱讀選擇偏好的關系。依據研究結論,對大學生客觀正確判斷新聞信息,理性認識和應用網絡提出相應建議,同時,為新媒體報道新方向提供啟示,審視報道的定位和判斷,推動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河北唐山某學校大學生113名為研究對象,年齡18-20歲,均為右利手且無視力缺陷。采用《人際信任量表》[5]為評定工具,篩選研究對象。該量表總分值為125分,最低分為25分,中間值為75分,分數越高人際信任水平越高。以27%的比例為界[6],小于第27百分數位為低人際信任組,大于第73百分位數為高人際信任組,每組30人。分組后兩組人際信任量表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閱讀選擇偏好測試實驗
(1)實驗方法:采用眼動追蹤技術。
(2)實驗材料:實驗材料采集于新浪新聞、網易新聞網站及騰訊新聞網站,共計74篇新聞稿件,經25名大學生評定新聞正負性,評定分為7個等級1為正性新聞、7為負性新聞。評定材料的學生不參與眼動實驗。從中選取出正性新聞12篇、負性新聞12篇,共24篇新聞稿件,每篇篇幅在248-258字之間。材料效價評定得分的配對樣本t檢驗差異顯著,t=5.043,p<0.001,負性效價高于正價效應。實驗材料全部由EyelinkBuild上編寫完成。
(3)實驗儀器:選用eyelink1000plus,儀器分辨率為1080×768。該儀器主要應用于文字閱讀和視覺注意方面的研究。
(4)實驗設計:實驗采用2(人際信任水平:高/低)×2(新聞性質:正性/負性)的兩因素混合設計,信任水平為組間變量,新聞性質為組內變量。
(5)實驗流程:為保障實驗的順利進行,整個實驗分預實驗和正式實驗兩個過程。預實驗開始后,被試被要求將頭部固定在距離顯示器55cm的托架上,并調整舒適的坐姿,主試校準其瞳孔位置,并進行9點校準測試,其校準值誤差小于1.0°。校準后進行練習實驗,練習實驗由2個實驗材料組成,實驗材料被呈現在被試機上前,會出現一個圓點,圓點位于實驗材料第一個字的位置,被試盯住圓點后,實驗材料出現。被試自由閱讀完畢后,主動按Enter鍵進行下一篇閱讀。練習實驗結束后被試機出現一個300ms的空白block,隨后進入正式實驗。正式實驗的流程及方法與練習實驗相同,正式實驗開始后數據被記錄。實驗結束后,送被試小禮品表示感謝。
1.3數據處理
眼動指標選。簩﹂喿x的眼動指標選擇主要是注視時間、注視次數,由于新聞篇章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因此劃分標題(AOI1)、正文(AOI2)兩個興趣區域進行分析。通常來說,注視時間越長、注視次數越多說明對該區域越關注。
1.4統計學分析
將問卷數據及EyeLinkDV采集的數據錄入Excel表,采用SPSS22.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注視時間
對60名被試的注視時間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平均注視時間上,不同人際信任水平主效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2.401,P=0.127);不同新聞性質主效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5.325,P=0.000),負性新聞的平均注視時間長于正性新聞的平均注視時間。人際信任水平與平均注視總時間上的交互作用有統計學意義(F=4.631,P=0.036)。兩兩比較結果,高人際信任水平組正性新聞及負性新聞的平均注視時間均長于低人際信任水平組的平均注視時間,但在正性新聞的平均注視時間上,高人際信任組的注視時間較負性新聞而言,明顯長于低人際信任組。
正文(AOI2)注視時間上,不同人際信任水平主效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1.947,P=0.168);不同新聞性質主效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7.047,P=0.000),負性新聞的正文注視時間長于正性新聞的正文注視時間。人際信任水平與正文注視總時間上的交互作用有統計學意義(F=20.103,P=0.00)。兩兩比較結果,高人際信任水平組正性新聞和負性新聞的正文注視時間均長于低人際信任水平組的正文注視時間,但在正性新聞的正文注視時間上,高人際信任組的注視時間較負性新聞而言,明顯長于低人際信任組。
在標題(AOI1)注視時間上,不同信任水平主效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0.547,P=0.462);新聞性質主效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1.646,P=0.205)。人際信任水平與標題注視時間上的交互作用無統計學意義(F=3.833,P=0.055)。
2.2注視次數
不同人際信任水平群體的主效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1.208,P=0.276);不同新聞性質的主效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9.554,P=0.003),負性新聞的總注視次數多于正性新聞的正文注視次數。人際信任水平與正文注視總次數上的交互作用有統計學意義(F=20.097,P=0.000)。兩兩比較結果,人際信任水平組正性新聞的總注視次數較負性新聞而言,明顯多于低人際信任水平組的總注視次數。
在正文(AOI2)的注視次數上,不同人際信任水平群體的主效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1.244,P=0.273);不同新聞性質的主效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5.008,P=0.000),負性新聞的正文注視次數多于正性新聞的正文注視次數。人際信任水平與正文注視總次數上的交互作用有統計學意義(F=22.152,P=0.000)。對于高人際信任水平組,正性新聞與負性新聞的的正文注視次數沒有差異;在低人際信任分組上,兩類新聞存在差異。高人際信任組在正文的注視次數上多于低人際信任水平組的注視次數;低人際信任水平組負性新聞的正文注視次數多于高人際信任水平組的正文注視次數。
3討論
本文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平衡正、負性新聞的數量,在特定的呈現環境下,發現無論人際信任水平高低如何,都以負性新聞為選擇偏好,負性新聞的吸引力超過了正性新聞,這也證實了前人的研究[7]。另外,還發現標題的效果在閱讀選擇偏好中沒有起到明顯作用,無論是正性新聞還是負性新聞,標題的受注意程度沒有顯著差別,所以一味追求新聞標題的吸引力而忽略報道內容是不可取的。
盡管個體以負性新聞為主要閱讀偏好,但是人際信任水平對新聞閱讀偏好有一定的影響,人際信任水平低的群體比人際信任水平高的群體更容易選擇負面新聞閱讀。產生這樣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人際信任水平較低的人群對待他人及社會現象抱有較高的警惕性,對正面事件產生懷疑的態度,不愿意相信正面新聞的真實性。另一方面是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在生活中更趨近于接受負能量的信息,不愿意接受正面信息。
人際信任是社會化的過程,它既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心理特質,又是一種動態變化的社會行為[8]。影響人際信任的因素很多,貫穿于個體成長的各個階段以及來自家庭、學校等環境的影響。大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在網絡中汲取信息充實生活、幫助學業已然成為大學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這種行為會伴隨他們步入現實社會,所以構建良性、健康的網絡環境顯得十分重要。過多的負面新聞不利于大學生人際信任的發展,更影響整體社會信任的形成。
新聞媒體盡量避免過量、重復地報道某一負面事件,負面件發生后應及時、準確的公布事件事實和處理結果,避免負面新聞帶來的二次傷害;在正面新聞的報道上應適當充實內容,真正的發現正面事件,減少同質低質新聞報道,增加閱讀趣味性,以真實的情感抓住讀者的眼球。
真實性是新聞信息的生命線,無論正負面新聞事件都要以真實性為準繩,都要避免虛假報道以及夸大事實,增強報道的真實性及準確性,避免給信任體系帶來危害。因此,正確的宣揚正能量的新聞事件,客觀公正的報道負面新聞,是新聞工作者報道及撰寫新聞信息的可行性道路。
參考文獻
[1]趙瑩.新聞傳播中受眾心理學的應用[J].學園,2017(24):144-145.
[2]樊籬.受眾心理與受眾需要-淺析傳媒活動中受眾心理現象[J].傳播力研究,2018,2(17):53-54.
[3]鄒娟.淺談人際信任研究綜述[J].知識經濟,2010(14):112-113.
[4]RotterJB.Anewscaleforthemeasurementofinterpersonaltrust.[J].Journalofpersonality,1967,35(4).
社會科學論文范文閱讀:我國城市人際關系的特點
[論文摘要]當前中國城市的急劇變化使人際關系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對這些特點的全面把握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我國轉型趨勢,故而十分重要。本文在前人基礎上,對中國城市人際關系進行了系統的歸納和分析,從多角度展示了人際資本的性質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