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2月26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 要:和諧社會中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創建和諧社會是我黨不懈的追求,而在對和諧社會進行創建的過程中,發展群眾文化有利于為和諧社會的創建打下堅實基礎,且能夠在和諧社會建設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關鍵詞:群眾文化;建設;和諧社會;構建
人民群眾在生產勞動之余進行的精神文化娛樂生活,即為群眾文化,其能夠涉及到社會的各個行業、各個領域之中。對群眾文化建設工作進行強化,不僅有利于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促使群眾文化素質得到提升,還能夠進一步推動和諧文化建設工作的發展,有利于加強和諧社會的構建。
一、發展群眾文化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
從事實上來看,構建和諧社會與群眾文化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對群眾文化進行發展,能夠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構建和諧社會則有利于推動群眾文化的發展,由此可見,二者之間具有十分重要的關聯。
(一)建設群眾文化對于構建和諧社會能夠產生重要作用
在和諧社會構建工作中,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占據重要地位,對群眾文化進行建設的基本目標,就是促使基層文化建設中能夠對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進行充分體現。從國家的層面來看,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行堅持和發展,能夠充分體現我國的綜合國力;從人民群眾的角度來看,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則能夠更加堅定人民群眾的思想;從民族方面來看,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則有利于各族人民更加團結。
(二)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當代我國社會經濟得到高速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并且要求越來越高,與此同時,對和諧社會進行構建,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需求。根據事實可以了解到,近幾年以來,黨和政府正不斷地向文化建設工作中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并組織相關工作人員積極向人民群眾宣傳科學、健康、思想進步的文化產品,努力實現文化的再造機制,強化對于基層骨干的培養,以促使群眾文化中能夠注入新鮮的活力。
二、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和諧”之于群眾文化來說,既是其社會功能,也是其重要特征。“和諧”功能也就是群眾文化能夠推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實現和諧相處以及和諧發展,所以在開展和諧社會構建工作的過程中,群眾文化能夠在其中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
(一)群眾文化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思想
作為一種觀念形態,文化對于一個民族來說,是靈魂,是精神動力,也是精神支柱,先進的群眾文化能夠起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凝聚人心、弘揚正氣、舒緩壓力、提高素質、娛樂身心等多方面的作用,對于當代我國人際社會的和諧發展,可以起到無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與此同時,群眾文化既是信息的載體,也是信息進行傳播的媒體,在對和諧社會進行構建的過程中,對優秀的群眾文化作品進行積極的弘揚,能夠更加有效的向人民群眾表達和諧社會的理想,有利于促使構建社學社會的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且能夠強化社會各界人員對于群眾文化以及精神文明的認同。
(二)群眾文化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智力支持
對于一名社會成員來說,文化需求是其基本需求之一,在當前和諧社會的環境下,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應該能夠得到滿足。群眾文化屬于一種性質較為特殊的知識經驗承載體,能夠幫助人民群眾對社會以及自然進行認識,從而有效開拓群眾的眼界,促使群眾的生活能力得到提升,具有顯著的普及知識的作用,在對和諧社會進行構建的過程中,積極推動群眾文化的發展,強化其交流功能,能夠保障人民群眾在對群眾文化活動進行參與的過程中增長知識,獲取經驗。
(三)群眾文化的凝聚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群眾文化活動具有豐富多彩的特點,將其進行切實的落實和推廣,即能夠起到陶冶性情和宣傳教化的作用,屬于對人民群眾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當代我國改革正處于不斷深化的過程當中,社會的利益主體也不斷的多元化,同時利益關系更加復雜,利益差別進一步擴大,利益沖突也就更加尖銳化,失業腐敗、三農問題等各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社會矛盾被激發。以此為基礎,積極推廣群眾文化,強化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則能夠促使人民群眾在緊張、焦慮的工作之余逐漸放松心情,使群眾的不良情緒得到調節,進而營造起和諧的社會環境,并消除人民群眾之間的隔閡。
近幾年,我國老年活動中心得到了高速的發展,其不僅能夠為老年群眾提供學習知識、陶冶情操的環境,也逐漸演變成為了群眾之間對消息進行交流和宣傳的重要渠道,有利于群眾之間相互進行了解,同時還能夠起到凝聚群眾力量的作用。由此可以發現,積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并保持其中具有良好的凝聚力和親和力,能夠使其成為對和諧社會進行共建的重要基礎。
三、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群眾文化的多樣性
一直以來,構建和諧社會就是我黨和政府的重要任務,并且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當今時代,社會的各方面發展都面臨著多樣性的要求,群眾文化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需要相應地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
一般來說,在當代和諧社會的背景下,群眾文化的多樣性應該能夠在以下幾個方面當中得到體現:第一,群眾文化樣式的多樣性,例如社區文化、校園文化、軍旅文化、農村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多方面;第二,群眾文化內容的多樣性,例如電影放映、歌舞表演、吟詩作對、群文理論研究、相聲小品、琴棋書畫以及電子游戲等多個類型;第三,群眾文化活動的多樣性,例如書畫展覽、文化展示、群眾文化沙龍以及講座等;第四,群眾文化特色的多樣性,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行業、不同年齡段之間,其文化均能夠呈現出不同的特色;第五,群眾文化隊伍的多樣性,例如群眾文化社團、群眾舞蹈社團、群眾演唱社團等。正因為群眾文化具有以上多方面的多樣性,才能有效地實現了我國當代文化產業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從而促使群眾文化的內涵更加深刻。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前我國群眾文化的多樣性方面也存在著些許不足,例如部分地方群眾文化的組織網絡存在不健全的情況,包括基層文化站作用的缺失、專業編創人員的嚴重不足以及硬件設施的不配套等,以上各方面問題的存在,導致部分地方群眾文化具有顯著的單調、枯燥、低俗的特點,完全不具備群眾文化多樣性的特點。對其中的原因進行探究認為,部分地區的群眾文化缺乏相應的激勵政策,同時人民群眾對于人才存在使用不當的情況,由此,嚴重限制了當地群眾文化的發展,也就難以實現群眾文化的多樣性。
群眾文化論文投稿期刊:《青春歲月》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共青團河北省委主管、主辦的省級綜合刊物,國內刊號CN13-1035/C,國際刊號ISSN1007-5070,大16開本。本刊主要刊登教育、社科類論文,為中國知網全文收錄期刊。刊物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力,讀者遍布全國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企事業單位。
結束語:
為了保障和諧社會構建工作與群眾文化多樣性發展之間能夠起到良好的相輔相成作用,當前有必要積極對相應的措施進行采取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同時,對群眾文化多樣性的發展進行高度重視,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可行的群眾文化發展政策,積極營造出群眾文化多樣性的社會環境,切實實現群眾文化活動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薛原.群眾文化的發展對和諧社會構建的促進作用探析[J].青春歲月,2019,(35):438.
[2]王新平.淺談群眾文化活動對于社會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J].中文信息,2019,(11):269.
[3]丁鈺.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研究[J].卷宗,2019,9(20):370.
[4]肖亮.論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社區群眾文化建設[J].人力資源管理,2018,(12):552.
作者:王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