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2月04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俄羅斯是有著豐富舞蹈資源的國家,“芭蕾”是俄羅斯藝術的瑰寶,優秀的芭蕾舞團、強大的師資力量以及成熟的教學體系為俄羅斯舞蹈教育提供了優質的資源,使俄羅斯高等舞蹈教育在世界上處于領先的位置。本文從俄羅斯舞蹈的發展,俄羅斯高等舞蹈教育的發展和教學體系三個方面進行研究。
關鍵詞:俄羅斯高等舞蹈教育教學體系
我國與俄羅斯在人文交流,政治合作等方面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系,俄羅斯舞蹈在世界上處于重要的地位,在舞蹈教學方面有很多優勢值的我們學習。研究俄羅斯高等舞蹈院校教學優勢對我國舞蹈教育的發展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一、俄羅斯舞蹈的發展俄羅斯舞蹈是在長期的社會發展中形成了一種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藝術文化,是俄羅斯藝術的代表形式之一。
1.俄羅斯舞蹈的起源俄羅斯舞蹈的產生和發展都與俄羅斯民族的生活風俗以及俄羅斯民族的興衰緊密相連。俄羅斯舞蹈的起源可上溯到安迪王國時代,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羅斯一部分原始舞蹈丟失,而保留下來的舞蹈經過演變和發展成為了我們今天所學習的俄羅斯“民間舞蹈”。5至7世紀,俄羅斯民間出現了“歡慶”這樣的舞蹈演出,8至9世紀基督教的出現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出現了“小丑”等雜耍。
2.俄羅斯舞蹈的發展
俄羅斯舞蹈的發展與俄羅斯人的歷史息息相關,在彼得一世登基之前,俄國處于與世隔絕的狀態,圣像畫和圣歌廣為流傳,音樂與舞蹈并沒有受到重視。直到彼得大帝一世登基后,舞蹈逐漸走向了藝術舞臺的中心。
17世紀末,貴族子弟從小開始學習優雅的儀態和舞蹈,在18世紀,俄羅斯先后涌入了一批外國舞蹈家來俄國表演、編導、排練和教學,使“芭蕾”走入人們的視野中。“芭蕾”孕育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芭蕾”最初是一種以娛樂為目的的舞蹈,是在不斷的發展革新中形成了自身嚴格的規范和結構形式。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芭蕾逐漸落寞,致使歐洲芭蕾的重心逐步從法國移至俄國,在俄國迎來了芭蕾另外一個重要的時期——古典芭蕾。1847年,法國編舞佳佩提帕(MariusPetipa古典芭蕾之父)來到俄國,為古典芭蕾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世紀末,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三部芭蕾舞劇《睡美人》《胡桃夾子》《天鵝湖》成為芭蕾史上最閃耀的三顆寶石。
二、俄羅斯高等舞蹈院校發展概況
隨著俄羅斯舞蹈逐漸發展成熟,舞蹈教育也被重視起來。強大的師資力量和成熟的教學體系使俄羅斯舞蹈教育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俄羅斯舞蹈教育的發展1738年,俄國建立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圣彼得堡戲劇學校(今列寧格勒舞蹈學校)。1773年,于莫斯科教養院內設立了芭蕾舞班(今莫斯科舞蹈學校),為俄羅斯兩大芭蕾中心奠定了基礎。①切凱蒂在圣彼得堡舞蹈學院任教期間,培養出了以瓦岡諾娃、巴甫洛娃為代表的著名舞蹈家,并形成了切凱蒂學派。瓦岡諾娃是切凱蒂的學生,她的教學體系是在切凱蒂教學體系的基礎上形成的。
(1)切凱蒂教學體系恩里科·切凱蒂EnricoCecchetti,1850年6月21日生于羅馬。出生于意大利舞蹈世家,人生第一位導師是他的父親,隨后的幾位導師均出自布拉西斯Carlo-Blasi門下,因此切凱蒂的教學方法也受布拉西斯自創的理論所影響,②切凱蒂強調芭蕾舞訓練的科學性、系統性,②他為古典芭蕾建立了一套細致完整的教學大綱—“切凱蒂體系”。切凱蒂堅持講課系統化。
(2)瓦岡諾娃教學體系:瓦崗諾娃生于1879年6月24日,10歲進入圣彼得堡戲劇學院學習,1897年進入馬林斯基劇院工作,舞劇《一場虛驚》是瓦岡諾娃的轉折點。1920年重返皇家戲劇學院,瓦岡諾娃在吸收法蘭西、意大利以及俄羅斯三大芭蕾學派精華的基礎上,結合本民族演員的形體特點以及審美情趣,總結出符合當時蘇聯藝術實踐要求的芭蕾教學方法——“瓦岡諾娃教學法”,這是一套科學、系統、規范、實用的古典芭蕾教學方法。同時,這也標志著俄羅斯芭蕾進入了嶄新的階段。③
2.俄羅斯優質高等舞蹈院校教育概況
(1)莫斯科舞蹈學院莫斯科舞蹈學院成立于1773年,莫斯科舞蹈學院分為中專部和大學部,中專學制為8年,大學部學制為四至五年,④學院目前舞蹈專業設有副博士和博士學位,學制為3年,主要方向有:舞蹈藝術、舞蹈編導、舞蹈藝術史及理論。莫斯科舞蹈學院的課堂組合趨向于歐美風,組合安排設計復雜,強調表演性。學校執行以中專為主,大學為輔的教育方針。采用的是傳統的俄羅斯教學風格,是嚴格謹慎的學院派。
(2)圣彼得堡瓦岡諾娃芭蕾舞學院圣彼得堡瓦崗諾娃芭蕾舞學院成立于1738年。建校二百多年以來,培養了如烏蘭諾娃、巴甫洛娃、紐里耶夫和巴里什尼科夫等優秀的舞者。“教學與劇目結合,教學為演出服務”是該舞校的方針。學校設有表演系和教育系,設有不同的專業:芭蕾教育學、舞蹈編導藝術、樂器演奏等。在教學上以瓦岡諾娃體系為主,適當吸收其他學派的優勢,偏向于歐洲一些國家的教學風格,注重高超的表演技巧。
(3)俄羅斯達古辛娜古典芭蕾舞學校俄羅斯達古辛娜古典芭蕾舞學校又名俄羅斯圣彼得堡古典芭蕾舞學校,學校以俄羅斯國家義務教育教學機構——210號中學為基礎創立,是圣彼得堡乃至俄羅斯重要的古典芭蕾舞院校。該校芭蕾舞教學使用瓦岡諾娃教學法,專注青少年舞蹈教學。七年制教學,達古辛娜古典芭蕾舞學校擁有自己的青少年芭蕾舞團,每年學校會發起國際舞蹈大賽——俄羅斯達古辛娜古典芭蕾舞學校國際芭蕾舞大賽,自2015年起,BalletBeautifulArt大賽已成功舉辦5屆。其中經典劇目包括:《胡桃夾子》、《睡美人》、《拇指姑娘》等。
(4)圣彼得堡文化藝術大學舞蹈系原名國立文化科學院,于1918年成立,位于俄羅斯圣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一所在文化藝術領域從事教育和研究的高等學府,學校每年將舉辦一系列重要的活動,主要包括藝術活動和創作活動,每年定期舉辦專業的舞蹈論壇比賽。學制分為:本科(四年)、研究生(2年)、博士(3年)。
三、俄羅斯高等舞蹈教育資源的優勢
頂尖的芭蕾舞團和優秀的芭蕾舞者,為俄羅斯高等舞蹈院校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資源。增加中俄舞蹈交流的機會,借鑒俄羅斯舞蹈教學的模式,可以有效的改變我國高等舞蹈院校教育的現狀,培養出本國的舞蹈人才。
1.優秀的芭蕾舞團
俄羅斯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前身是彼得羅夫斯基劇院,1917年十月革命后,莫斯科大劇院恢復重排了《胡桃夾子》《天鵝湖》等一大批古典芭蕾名劇,并編創了《西班牙隨想曲》《天方夜譚》等新作品以及《巴赫切薩拉伊的淚泉》《斯維特拉娜》等現實主義作品。紐瑞耶夫、尼金斯基、巴普洛娃等芭蕾舞歷史上的傳奇藝術家均出自該團;俄羅斯圣彼得堡基洛夫芭蕾舞團:1860年建于俄國圣彼得堡,19世紀初在迪德洛的指導下成為歐洲最主要的芭蕾團體之一。19世紀30-50年代,它主要上演法國浪漫主義優秀劇目,《仙女》《吉賽爾》等。彼季帕擔任總編導期間,基洛夫劇院芭蕾舞團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芭蕾舞團。
20世紀20年代前后,該團先后上演芭蕾舞劇有《加雅涅》(1942)、《列寧格勒交響曲》(1961)、《創世紀》(1971)等。1957年正式命名為瓦加諾娃舞蹈學院;俄羅斯斯坦尼劇院芭蕾舞團:目前是莫斯科城中規模第二大芭蕾舞團,舞團最為知名的就是布爾梅斯特版《天鵝湖》;俄羅斯馬林斯基芭蕾舞團:舞團純潔和精致典雅、古典更西方化。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是俄羅斯芭蕾學派的誕生和發展之地,而這個舞臺更是培育了如喬治·巴蘭欽、加林娜·烏蘭諾娃、等卓越的舞蹈藝術大家。
2.考試制度和師資大部分專業學校采用7年學制,學生通常在八至十周歲進校,進入學校前需要通過嚴格的入學考試,考察學生的學習天賦和基本專業素質,方有資格進入學校繼續舞蹈學習;每年入學的名額很少,學生畢業后可進入各種歌劇院工作;大部分專業課教師具有十年以上的舞臺表演資歷的優秀演員,并經過師資班的學習。學校每個學期根據學生專業方向不同制定出嚴格的制度以及實習機會,為學生提供演出和排練計劃,并作為期末考核的參考。
3.課程設置方向(1)專業課程設置與時俱進:通常設有古典芭蕾舞、性格舞蹈、和現代舞等。(2)重視文化和理論課:俄羅斯高等舞蹈教學認為文化和理論課與專業素質同樣重要。優秀的舞蹈作品需要融入自己的見解才能展現出不同的美。以瓦崗諾娃舞蹈學院為例,無論是中專還是大學階段,在校期間,需要完成理科和文科的課程,同時也要學習芭蕾史,藝術美學等專業理論課程。
4.重視舞臺實踐學院每個學期都有一次實習演出。以瓦崗諾娃舞蹈學院為例,學生除了參加學校組織的日常活動以及比賽之外,在每年都要到社會中參加為期至少一周的課外實踐。俄羅斯達古辛娜古典芭蕾舞學校每年都會發起國際舞蹈大賽,并邀請來自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芭蕾舞學校、舞者參加,與自己學校的學員進行舞蹈交流。
5.鼓勵自主創新舞蹈學習不僅僅是枯燥古板的,俄羅斯高等舞蹈院校十分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課堂上,即興舞蹈編排幾乎是課程必備,由教師提供素材,學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自由發揮,既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中俄高等舞蹈教育機構合作與交流的一些建議
1.引進俄國舞蹈教學資源通過對俄國高等舞蹈教學體系的研究,了解到舞蹈教學對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的重要性。俄羅斯芭蕾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國應適當增加與俄羅斯舞蹈文化交流活動和交換生的機會,使老師和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世界頂尖舞蹈學院的教學模式和學生培養方式,這有利于提高整體的專業素養
(1)在教學方面,需要借鑒俄羅斯舞蹈教學的優勢,引進俄羅斯的舞蹈教學體系,與時俱進,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例如我國高等舞蹈教學大部分采用班級授課的模式,由于每個學生的專業程度不同,在進入校園后,這樣的授課模式會出現基礎好的同學學習進度較慢,基礎差的同學學習難度較大。最終導致課程教學的拖延,也很難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在課程設置方面,需要引進俄羅斯課程培養方式。不僅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文化內涵、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同時也要注重文化課的培養,應適當增加心理課、美學課、藝術鑒賞課等學習課時。也要鼓勵同學多多閱讀有關舞蹈、藝術學相關的書籍,來增加自己的文化內涵,提高對藝術美的欣賞。
(3)在培養人才方面,邀請俄羅斯優秀舞蹈教師和舞蹈演員來中國舉辦國際交流講座,取長補短,吸收俄羅斯高等優質舞蹈教學的優勢,使老師有機會學習借鑒俄羅斯舞蹈的教學方式,并在不斷地革新中發展出屬于我國的一套教學方法;使學生有機會上大師課進一步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更全面的了解自己所學專業中的短板。
2.將俄羅斯教學現狀與我國高等舞蹈教學現狀結合
(1)注重舞蹈創作,培養創新人才。目前,我國舞蹈的教學模式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大部分舞蹈教師采用單一的授課方式。例如在教授新課時,通常是教師示范動作,學生利用自己的觀察力進行模仿,課后反復練習。這種授課方式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根據教師提供的舞蹈素材進行創編,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舞蹈編創的積極性。
(2)增強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我國大部分學生將學習重點放在專業訓練上,而忽略文化課。好的舞蹈作品,對舞者綜合素質的要求很高,不僅僅需要扎實的基本功,還應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舞者要將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所要表演的作品中,舞蹈表演不僅僅是機械的完成舞蹈動作,而是要代入舞蹈的靈魂和藝術表現力,因此要重視文化底蘊的培養。例如:上課期間,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并說出自己的想法;學校也可以適當舉辦學術交流研討會。
(3)借鑒教學體系,注重舞蹈民族性。我國目前以芭蕾、古典舞、民族民間舞為主要培養目標,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強調藝術的民族性。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舞蹈特色,在發展舞蹈教育的同時要結合我國的民族特色,發展出富有中國韻味的舞蹈。加大民族民間舞學生的招生名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舞蹈比賽,豐富自己的經歷,拓寬自己的眼界。
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因材施教;加大與民族舞蹈文化相關的課程研究,將中國多元化的文化與舞蹈結合起來,發展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舞蹈。1964年,第一部中古國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由中國國家芭蕾舞團在北京首演,《紅色娘子軍》是一部將西方芭蕾的技巧和中國民族舞蹈的表現手法相結合的作品,“芭蕾”是世界的,我們要將民族性融入到舞蹈中,發展屬于中國的芭蕾文化。
舞蹈藝術評職知識:舞蹈教育論文好發表嗎
結語
俄羅斯高等舞蹈教育資源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優秀的芭蕾舞演員和強大的教師團隊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創建了優秀的學習平臺;成熟的教學體系為學生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可以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嚴格的考試制度有利于學生們檢查自己每一階段的學習成果,同時也可以反思自己哪里可以做得更好,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我國在發展高等舞蹈教育的同時,應注重民族性、創新性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借鑒吸收俄羅斯舞蹈教育的優勢的同時,也要保留本民族的特色,取長補短,培養更多優秀的舞蹈人才,發展屬于本民族的舞蹈。
注釋:
①李靜波.俄羅斯芭蕾藝術發展[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4(1):44.
②鄧芳娟.切凱蒂學派在芭蕾學派中的獨特魅力[J].辦公室業務,2012(9):141-142
③王彬.瓦岡諾娃教學法的歷史經驗及當代啟示[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9(4):77-82.
④閆歡.俄羅斯芭蕾教育中兩大風格初探走訪莫斯科舞蹈學院與瓦岡諾娃舞蹈學院[J].舞蹈,2013(8):52-53.
參考文獻:
[1]馮小林.俄羅斯“芭蕾”——藝術腳尖上的誘惑[J].同行,2016(5):60.
[2]邱鈺涵.瓦岡諾娃教學法對俄羅斯芭蕾學派建設的貢獻[D].上海師范大學,2019.
[3]王彬.瓦岡諾娃教學法的歷史經驗及當代啟示[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9(4):77-82.
[4]夏靜.瓦岡諾娃教學法在中國的影響[J].中國文藝家,2019(8):149-150.
作者:孫曉婕徐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