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11月22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黨中央著眼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適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人民的期盼、時代的呼喚,更是實踐的要求、創新的產物。 2020年2月,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被確定為云南省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縣(區)。 中共玉溪市紅塔區委、區政府以此為契機,確立了“筑陣地、建隊伍、強服務、見實效”的工作路徑,在全區掀起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新高潮,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路。
抓組織領導,匯聚工作合力。 在區級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由區委書記擔任主任,區長、區委宣傳部部長擔任副主任,區直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各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書記為成員。 中心制定下發《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管理制度》《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志愿服務人員管理制度》《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志愿服務流程》等規范制度,組建起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法治宣傳、科技科普服務、健康體育服務六大平臺,全區11個鄉鎮(街道)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05個村(社區)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構筑了一個“條塊結合、對點銜接、長效推進”的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迅速整合起各個行業部門的人員、資源、平臺、項目,根據文明實踐活動的需要和群眾需求優化配置,做到陣地資源整合到位、體制機制健全到位、服務群眾精準到位。
生態建設論文范例:高校加強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教育的路徑研究
抓陣地構筑,整合各方資源。 積極盤活公共服務資源,初步構建起了上下貫通、集約高效的文明實踐矩陣。 建設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廣場、公園和理論宣講、文化服務、健康體育服務、教育服務等基地; 各鄉鎮(街道)有效整合黨群服務中心、文化站、農村科普示范基地等陣地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各社區將遠程教育、百姓大舞臺、農家書屋、村史展館各類示范基地等納入文明實踐站; 各行業部門充分整合各類專業人才組建了志愿服務隊,截至目前,全區共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291支,招募志愿者6.7萬余名,初步構建起以區總隊、鄉鎮(街道)大隊為主干,村(社區)志愿服務隊為補充,上下貫通、供需對接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體系。
抓引導機制,聚焦群眾需求。 打通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運行機制,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的工作機制,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引導機制,引導各類文明實踐活動和涉農項目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聚集。 廣泛向群眾征集需求,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的工作要求,建立志愿服務項目庫,圍繞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五項工作內容,制定了區、鄉(街道)、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年度活動計劃,形成以陣地資源為依托、志愿隊伍為基礎、活動項目為牽引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讓文明實踐活動的觸角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抓特色亮點,打造品牌樣板。 一是打造“公益集市進社區”活動亮點。 發動黨政機關、社會組織、新興組織、企業等志愿服務隊深入社區,定期開展法律咨詢、科普宣傳、義診、綠色出行等公益宣傳志愿服務活動,受到廣大市民歡迎。 二是打造線上文明實踐活動亮點。 運用網絡平臺傳播快、影響力大的特點,通過網站開展征集“市民最反感的不文明行為”“最美文明瞬間”“我為文明玉溪代言”網絡簽名傳遞等活動; 在社區開展“告別不文明行為”“文明健康有你有我”集體承諾和簽名活動。
通過線上線下信息互動,形成影響力較大傳播效應。 三是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聯盟。 廣泛動員、充分調動各級文明單位和愛心企業的積極性,整合志愿服務資源,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共發動市、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共181家單位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結成11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聯盟。
抓載體創新,豐富實踐內容。 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新時代文明實踐內容,以“講、評、幫、樂、慶、賽”六種形式開展活動,結合文明創建、文明講堂、善行義舉榜、“三下鄉四進社區”以及“我們的節日”等,開展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等評選以及文藝匯演、民俗展演、心理疏導、公益幫扶、關心關愛等活動,舉辦理論政策、家風家教、模范事跡、科學技能宣講和培訓講座,讓群眾看得見、聽得懂、信得過、愿參與、用得上、真點贊。
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全區廣大志愿組織和志愿者,在各級黨組織帶動下,參與到道路卡點、社區值守、文明引導、關懷幫助等志愿服務中,為全區50余萬群眾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彰顯了志愿服務的不凡風采。 截至2020年10月,全區各志愿服務隊伍共開展文明實踐活動1186場次。
紅塔區將聚焦培育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整體統籌工作內容、建立有效運行機制、科學統籌調配資源,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際成效,為新時代生態宜居文明幸福紅塔區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豐潤道德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