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4月26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公共衛生事件打亂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秩序。國內幾乎所有學校受其影響,延遲或暫停開學。在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騰訊課堂、學堂在線、騰訊會議等新興的互聯網產品應運而生。全國2.65億學生、1600萬老師共同開展互聯網教學。作為吉林省唯一的一所戲曲本科教育高校,吉林藝術學院戲曲學院也加入到特殊時期下互聯網教育模式中。戲曲教育模式轉變為在線課堂代替原來的傳統課堂,通過騰訊課堂、騰訊會議、騰訊視頻等互聯網媒介進行教學。在這個過程中,傳統戲曲藝術和互聯網教學模式的結合,碰撞出了意想不到的火花。
關鍵詞:互聯網;戲曲;應用研究
中國戲曲教育,有其獨特的藝術教育規律。無論是中專、本科還是研究生教育,戲曲教育的獨特性在于其表現形式和美學特征。從傳統的科班,到如今的大學,從“先生”到“老師”,從“一招一式”到“守正創新”,戲曲教育的模式總是跟隨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探索。2020年,在特殊的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戲曲教育模式也出現了新改變。吉林藝術學院戲曲學院作為吉林省唯一一所戲曲本科教育高校,在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下,也在積極探索新的戲曲教育模式,應用“互聯網+戲曲”來探索戲曲教育的新途徑。
戲曲論文范例:民間戲曲演出版本中的“馬音”與“香談”
1吉林藝術學院戲曲學院概述
吉林藝術學院戲曲學院人才培養歷史悠久,積淀深厚,可追溯到1957年成立的吉林省戲曲學校,表演藝術家、教育家、京劇“四小名旦”毛世來先生時任校長。學校曾是吉林省內唯一一所獨立建制的藝術類中等專業學校。1993年,學校被吉林省政府批準為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1994年,學校又被國家教委批準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學校開辦的四十幾年來為吉林省各級各類藝術表演團體培養了很多優秀的藝術骨干人才,為我省戲曲藝術傳承與發展、傳統文化復興與弘揚做出了貢獻。2013年10月28日,在原吉林省戲曲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了吉林藝術學院戲曲學院,成為吉林省內唯一一所開設戲曲本科教育的院校。
同年12月,學院被吉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確定為吉林省首批“吉劇教育培訓研究基地”。2016年,學院當選為中國戲曲教育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同年,學院成立“吉林藝術學院戲曲藝術創作研究中心”,并設立倪茂才、李軍兩個工作室,該中心被吉林省教育廳評為“吉林省省屬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019年10月9日,教育部又授予吉林藝術學院為“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傳承項目為吉劇。學院現招收三個本科專業(五個方向),即表演專 業(京劇表演、吉劇表演、戲曲音樂伴奏)、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戲曲舞臺設計),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戲曲編導)。
近年來,學院教師在科研、教學及學科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連續三年獲吉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財政廳省級文化發展引導資金“吉劇振興工程專項資金”立項資助,并開辦了“吉劇青年表演人才培訓班”;先后主持國家藝術基金———“京劇楊派表演人才培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培計劃———“東北二人轉非遺傳承人群研修”“黃龍戲非遺傳承人群培訓”,吉林省省級文化發展引導資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教學改革立項課題,吉林省高等教育專項資金項目等;教師創作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獎、中國國際微電影節金羽翼最佳戲曲獎等。
2“互聯網+戲曲”教育模式的應用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了全球。在突然到來的衛生事件面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模式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國內,原本定于春季開學的各所高校也受其影響延遲或暫停開學。在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吉林藝術學院戲曲學院于2020年4月開始實行網絡教學。
通過“互聯網+戲曲教育”的創新模式,實現傳統戲曲教育的教學新樣態。作為吉林藝術學院戲曲學院的特色專業,表演專業的三個專業方向(京劇表演、吉劇表演、戲曲音樂伴奏)在衛生事件的影響下,開始嘗試網絡教學。作為教務處,面對“互聯網+戲曲”教育新模式的到來,積極研究對策,尋找合適的方法,調配對應專業的師資力量,保障線上教學的開展。
首先,作為“言傳身教”的戲曲表演專業,吉林藝術學院戲曲學院通過對任課老師進行互聯網授課技能的培訓,使其掌握了互聯網教學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規律。傳統的戲曲教學,基本上是老師在實體課堂中手把手的進行示范和教學,然后學生根據老師的示范進行學習和創新,這就是所謂的言傳身教。面對“互聯網+戲曲”教育這樣新穎的教學模式,吉林藝術學院戲曲學院通過使用騰訊課堂、騰訊會議、學堂在線的“雨課堂”進行線上教學。之前的“一對一”教學,變成線上的“面對面”教學。從互聯網線上教學軟件的操作和使用,到手把手教老師創立賬號、微信登陸等操作的培訓,吉林藝術學院戲曲學院為“互聯網+戲曲”教育模式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其次,戲曲表演教師授課思維模式的改變。傳統的戲曲教學課堂,尤其是把子課、劇目課、身訓課等戲曲基本功課堂,專業教師基本上是帶領學生在舞臺或教室進行實際的訓練和示范。
例如,《戲曲舞臺調度》需要老師帶領學生在教室或舞臺進行實際的示范和多次的學習來進行教學的。作為互聯網在線課堂,失去了教室或者劇場這樣的授課環境,作為教師,就需要適應這種網絡課堂的教學思維模式。從教室、舞臺轉變成自己的家或者工作室等私人環境。從手把手面對面親身示范,轉變為通過互聯網視頻模式,進行“同時異地”的互動教學。教師需要適應教室或舞臺等傳統教學環境之外的教學空間。最后,吉林藝術學院戲曲學院“互聯網+戲曲”教育模式在此期間的應用,基本上呈現出了幾個相似的教學模式。
第一個,視頻面授;第二個,語音指導;第三個,在線互動互贊,教學相長。視頻面授,是此次“互聯網+戲曲”教育模式的普遍使用方式。例如京劇表演專業的把子課,授課老師通過與學生視頻的形式,線上進行實時指導。哪里動作不規范,哪里還存在問題等教學中出現的基本問題都是通過授課老師用互聯網視頻的形式進行視頻指導。學生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看到授課老師的示范動作,從而進行改正和規范。語音指導,也是此次互聯網教學中普遍被使用的方式方法之一。很多戲曲表演專業的教師,都是普遍年齡較高的老先生,他(她)們對于互聯網和手機自媒體的使用還是很陌生。
面對這個問題,很多老先生就會選擇使用語音教學。例如戲曲音樂伴奏專業,很多學生就會通過微信語音或者語音形式,將自己的作業發送給先生的手機上或者電腦上,先生就會在最快的時間,對學生發過來的語音作業進行批評改正和語音指導。在線互動互贊,也是此次公共衛生事件下“互聯網+戲曲”教育模式的新形式。授課教師,在騰訊課堂等教學軟件平臺上進行線上授課,同學們在線上進行打卡簽到,替代了傳統的課堂點名簽到。通過這種方式,授課老師會一目了然的了解哪位同學沒有進入在線課堂進行簽到,也可以及時的發現學生的出勤情況。在騰訊課堂教學軟件的右側,老師可以在討論區和學生進行即時互動,學生還可以隨時向老師提出問題,老師看到問題后也會及時進行回復和解答。
比較活躍的線上課堂,授課老師還可以收到學生積極的小紅花,對老師講授的知識點給予積極的贊許和肯定,實現教學相長,共同進步。在戲曲編導專業《微電影制作》課程中,授課老師可以通過線上教學軟件,隔著電腦屏幕講授微電影制作的流程、戲曲微電影制作的注意問題和技巧方法,也可以通過線上互動,向學生展現知識點和PPT等多媒體教學課件,使得學生通過線上視頻,也對老師講授的知識點一目了然。
3“互聯網+戲曲”教學模式存在問題以及對策
在2020年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的大環境下,線上教學是無奈之舉。作為吉林省唯一的一所戲曲本科院線,采取“互聯網+戲曲”教育模式既是探索,也是創新。雖然互聯網途徑確實解決了在此期間人員流動和預防衛生事件的需要,但是作為藝術中一種特別的存在,戲曲藝術教育本身的教育規律與現在的互聯網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戲曲教育規律與“互聯網+”模式產生的形式差別。戲曲藝術,沿襲了傳統的授課方式,更多的是需要戲曲授課老師進行課堂上的指導和示范。互聯網是新時代技術的創新與變革,面對傳統的戲曲藝術表現形式,在示范性上還存在一定的缺陷。互聯網教學,暫時無法解決戲曲教育中的親身示范問題。授課老師通過視頻,對戲曲身段或舞臺調度進行示范,學生很難全方位的看到老師教學動作的準確性。面對這一問題,互聯網作為媒介和手段,可以通過360度無死角的展現,對老師示范動作的詳盡展現來實現示范動作的零距離教學。
(2)戲曲教學中學生示范無法進行全方位指導。很多戲曲表演專業課程中,像戲曲身韻、手絹、折扇、調度等諸如此類的實踐教學環節,“互聯網+戲曲”的模式很難能夠讓授課老師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受視頻攝像頭拍攝角度單一性的局限,授課老師只能對學生的示范動作進行“大致性”的指導。相比傳統的課堂模式,決然無法與“手把手”的教學形式相提并論。因此,在這些實踐教學環節中失去了原來傳統課堂中的精髓,從惟妙惟肖到差別不大,從手眼身法步到整齊劃一。
(3)“互聯網+戲曲”教育模式中課堂效果堪憂。作為網絡課堂,在實際課堂中進行的環節,大多數被簡化。例如考勤、互動等。傳統的考勤方式基本上可以 保障課堂的教學效果,但是,作為網絡課堂,尤其是很多同學拿著手機上課,更多的呈現出電腦或者手機背后的問題。比如,很多學生會形式化簽到,雖然在授課軟件上顯示在場,但實際上很多學生只是把手機或者電腦扔在一旁,做著和上課無關的事情。因此,互聯網課堂需要更多的監管機制。如何保證線上教學的教學效果,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4總結
總之,受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國際環境和格局都在發生改變。國內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模式也因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此應對此次公共衛生事件。吉林藝術學院戲曲學院作為吉林省唯一的一所戲曲高等教育院校,在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下,采取“互聯網+戲曲”的線上教育模式也是形勢所需。目前看來,這種模式既有創新性,但又存在傳統與現代融合的問題。如何讓互聯網技術與傳統戲曲藝術教育相結合,這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話題。
參考文獻
[1]王靜婷,張敏,王振輝,等.“互聯網+”背景下翻轉課堂模式教學實踐研究[J].微型電腦應用,2017,(09).
[2]曾明星,周清平,蔡國民,等.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04).
[3]陳濤.互聯網與新媒體時代下吉劇傳播途徑研究[J].戲劇之家,2017,(05).
作者:陳濤楊宇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