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6月15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文章從高職院校禮儀文化課程建設的視角,結合擔任高鐵乘務服務禮儀專業教師的教學經歷和帶領學生參加乘務實習、走訪座談企業的實踐,通過對用人單位高等級職業技術人才素質需求情況的分析,探討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融入禮儀文化課程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針對當前高職院校禮儀文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了加強高職院校禮儀文化課程建設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中華禮儀;禮儀課程;問題;對策
中華禮儀文化博大精深,世代相傳。在高職院校開展中華禮儀文化知識教育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高速鐵路建設的飛速發展,中華禮儀文化課程融入高職院校高鐵乘務專業教學體系勢在必行。它充分體現出高職教育要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對接更加緊密、同人民群眾期待更加契合的目標。高鐵乘務專業的學生通過中華禮儀文化課程的刻苦學習,文明修身,一旦進入高鐵領域,其標桿示范作用不可估量,更為重要的是在高職教育中建立健全中華禮儀文化課程,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
一、中華禮儀文化課程融入高職人才培養教學體系的意義
(一)從新時期高職人才思想品德培育的高度,認清禮儀文化課程建設的重要性進入新時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教育部出臺一系列重要文件,就新時期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禮儀文化課程建設提出明確指導意見,深刻闡述了禮儀文化課程的時代價值及其重要性,為教育領域開展中華禮儀文化課教學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2014年,教育部頒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教社科〔2014〕3號)中指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指出,加強國民禮儀教育,彰顯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的時代價值。同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教黨〔2017〕62號)指出,深入推進文化育人,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指出,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智能立體交通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不斷完善,運輸服務能力和水平要大幅提升。由此可見,傳承中華優秀禮儀文化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二)基于用人單位對高職人才的素質需求和期望的視域,認清禮儀文化課程建設的緊迫性隨著我國高速鐵路建設的飛速發展,高速鐵路的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給傳統客運乘務人員、傳統客運服務質量帶來嚴峻挑戰,要求乘務人員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行,掌握良好的外語能力,具有高雅的職業美感和良好的禮儀形象,熟悉現代列車的新技術、新設備,而且要具備現代列車乘務服務的新理念,特別要注重把以人為本、高質量服務旅客的新理念貫穿到服務我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居世界第一位、技術世界領先,管理服務一流”的鐵路發展目標之中,彰顯中華禮儀文化課融入高鐵乘務專業教學的緊迫性,要不斷探索“以禮育人”的新路徑,培養具有專業知識、良好形象、善于溝通的高鐵乘務技能人才。
(三)從服務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出發,認清禮儀文化課程建設的必然性我國“一帶一路”建設,其中一條顯著標志就是要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是實現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徑。因此,民心相通既要與世界文明同頻共振,又要與古老的文化傳統血脈相連,中華傳統文 化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世界文化交融發展,推動世界文明進程,體現出中國的歷史責任和文化使命。
過去八年,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使人們看到了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既定事實,更看到了中華禮儀文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閃爍的耀眼光芒,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志愿者在參與中國鐵路春運時表示,特別珍惜在“中國師傅”的幫助下不斷學習高鐵服務禮儀、服務技巧,讓更多旅客感受自己的用心服務。高質量的高鐵服務禮儀、服務技巧已成為更好地支撐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軟實力”的一張名片。世界需要中國,中國更離不開世界,中華禮儀文化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是大勢所趨,高職院校培養新時代中華禮儀高素質人才已成必然選擇。
二、當前高職院校禮儀文化課教學中存在的短板
當前我省高職院校禮儀文化課程建設成績顯著、態勢良好。通過面向湖北省十余所高職院校958名服務類專業學生開展禮儀文化培養研究,94.05%的學校開設禮儀課程,參加禮儀課程學習的學生占92.17%;學習的禮儀課程分別為“社交 禮儀”“商務禮儀”“職場禮儀”“(ⅩⅩ專業)服務禮儀”“大學生禮儀”“現代禮儀”等。高職院校禮儀文化課總體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趨勢,課程結構不斷優化,通過禮儀文化課程的滲透,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不斷增強。但是,從這些年教學的情況和調查來看,禮儀課程建設還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對禮儀文化課程教學缺乏足夠重視從目前高鐵乘務服務禮儀課程教學面臨的制約因素來看,比較突出的就是個別學校在高鐵乘務服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方面缺乏足夠的重視,以至于高鐵乘務服務禮儀課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缺乏針對性。有的學校不夠重視對高鐵服務類專業人才需求進行深入調查和分析研究,在課程設置方面主動適應社會需求不夠;有的學校則不夠重視對高鐵乘務類專業特點以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論證研究,在教學體系方面還沒有融入行業的前沿理念、科學手段及創新思維,直接導致高鐵乘務服務禮儀課程教學受到了較大的制約。
(二)禮儀文化課程教學缺乏融合創新對于高鐵乘務服務禮儀課程而言,務必要關注行業發展需求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融合創新方面做足功夫。但從現狀看,有的學校缺乏科學設計和系統安排,在高鐵乘務服務禮儀課程教學建設方面借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先進思想兩個“重要主體”不夠;有的學校強調宣講理論,忽視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有機結合,在落實“實踐育人”方面還有一定差距;發揮互聯網、資源庫、多媒體、自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不夠;在禮儀教育上,缺乏“美”的引導和審美能力的培養;課程教學在對接職業標準和工作過程,探索分工協作的模塊化教學組織方面,還有待提高。
(三)禮儀文化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考核是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指揮棒,對學生認識課程性質、學習課程內容具有指導性作用。高鐵乘務服務禮儀課程考核關系著高鐵人才培養方向,有什么樣的考核目標,就有什么樣的人才導向。高鐵乘務服務禮儀文化類課程具有學生參與度高、實操性強、課堂內外學習相結合等特點,其考核重點往往在學生對業務技能的掌握情況上。然而,不少學校禮儀課程考試仍然存在以理論考試為主,用分數的高低來評判學生的禮儀學習情況,這種片面的方式只能導致學生通過死記硬背考核大綱應對考試,不能檢驗學生實踐與應用的能力,學生學完禮儀知識之后,禮儀知識爛熟于心,但在實際生活中不能做到靈活運用。
(四)禮儀文化課程教學方法缺乏創新傳統的教學方法是禮儀課程最常見的教學方法,即一個教室里,教師對照教學大綱宣講,學生在講臺下被動的聽課,師生間缺乏良好的互動,單一的講課方式難以感染學生,達到情感的共鳴,難以激發學生對禮儀課程的興趣。
實踐性強、豐富的案例作輔助,語言風趣幽默,氣氛活躍,授課形式多樣,互動參與性強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而教學目標多、滿堂灌、不給學生思考余地的課堂,學生被動吸收教學任務,這些任務還不一定被學生全部吸收。如果教學方法單一,就會讓課堂沉悶,嚴重影響了學習禮儀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即使獲得了相應的知識,也不一定能將其運用到實踐中,導致禮儀教育效果不佳[1]。
教育論文投稿刊物:《教育發展研究》高等教育學術理論刊物。反映中國高等教育理論研究成果,探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問題,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規劃、教育體制、教育與經濟和社會的關系等方面問題。主要欄目有決策參考、研究性學習、熱點論叢等。讀者對象為各級務類教育主管部門管理人員、校長、教育科研人員、教師等。
三、中華禮儀文化課程融入高鐵乘務專業的對策與措施
研究中華禮儀課程融入高鐵乘務專業教學體系,其對策關鍵之處在于理清“融入”的實質、學生的心理和學習興趣,以及最佳結合點,做到靶向施策,精準施策。筆者以為,務必從以下幾方面發功用力。
(一)重視禮儀文化課程體系建設
未來五年,是我國交通運輸加快發展的五年,到本世紀中葉,預計鐵路運營總里程達20萬公里左右,覆蓋99%的2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其中高鐵運營里程大約7萬公里[2],居世界第一位,覆蓋95%的100萬人口及以上城市;谶@一發展趨勢,從現在起,高職院校要切實把強化高鐵服務人才禮儀教學、合理設置禮儀課程、優化禮儀教育內容、創新禮儀教育方法、搭建大學生禮儀教育實踐平臺、培養高素質師資隊伍、提升高校大學生禮儀素養等文化課程體系建設歸入重要議事日程,為我國交通運輸新業態蓬勃發展提供堅強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陳振華.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反思[J].教育發展研究,2009(18):84-87.
[2]佚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N].人民日報,2021-02-25(11).
[3]黎鈺林.大學生禮儀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湖南C學院為例[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9(4):49-52.
[4]王琳.高職院校禮儀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4(8):155-156.
[5]石聰玲,徐嘉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20(11):82-84.
作者:謝曼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