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9月17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史上最大的陸地哺乳動物,巨犀,顧名思義,就是巨大的犀牛,它們是地球歷史上生存過的最大的陸地哺乳動物,站立時的肩高可達5米,頭部可伸長至7米的高度。
巨犀的體態與現生犀牛相比,有著非常大的差別,它們修長的脖子和腿,讓人們更容易聯想到現生的長頸鹿,兩者的取食方式也是趨同演化,生存于疏林環境中的巨犀,像長頸鹿一樣取食樹冠的葉片。
1907年,古生物學家在巴基斯坦布格蒂地區發現了一些零散的牙齒化石,從此拉開了研究巨犀化石的序幕。
巨犀生活在距今約4200萬~2100萬年前,演化出了6個不同的屬,包括始巨犀屬、額爾登巨犀屬、巨犀屬、準噶爾巨犀屬、咸海巨犀屬、吐魯番巨犀屬。 6個屬在吻部的構造上有明顯區別,代表了不同的演化方向和不同的演化階段。 其中,巨犀屬是分布范圍最廣的巨犀,從東亞遠至東歐,是成功穿越青藏高原的類群。
亞洲的土著“居民”
巨犀起源于亞洲,除了在巴爾干半島、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和高加索發現的少數化石,主要分布在亞洲,包括中國、蒙古國、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地,后期稍微往西擴散到東歐部分地區,未曾到達西歐、北美洲和非洲地區。
2021年6月,國際刊物《通訊:生物學》發表了由中國古生物學家領導的中美合作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在青藏高原東北緣甘肅臨夏盆地發現了巨犀的化石,并將其命名為臨夏巨犀。 臨夏巨犀曾經生活在大約2650萬年前。 化石保存得相當好,骨頭長度達到1米,并且還有下頜骨和頸椎。
臨夏巨犀屬于巨犀屬,比巨犀屬的其他種更進步,體型更大,更深的鼻切跡指示它有一個發達的軟鼻,更高大的枕髁顯示出對長頸之上更大頭骨的強力支撐。
巨犀為何能在青藏高原兩側穿越?
古生物學家對巨犀家族進行了新的系統發育分析,讓之前發現于青藏高原西南緣的布格蒂巨犀不再孤立于歐亞大陸的其他巨犀,解決了分隔于青藏高原南北兩側的不同巨犀間的起源和演化關系。
在巨犀屬支系中,新的系統發育分析指明,從蒙古高原的葛氏巨犀經由蘭州盆地的黃河巨犀、哈薩克斯坦的亞洲巨犀、巴基斯坦的布_格蒂巨犀,最終到新疆的美麗巨犀和甘肅的臨夏巨犀的逐步進化序列。
在始新世(5600萬~3390萬年前),亞洲與歐洲是分隔的,中東和西伯利亞西部仍然被海水占據,南亞與哈薩克斯坦被海域分隔,阻擋了巨犀在這個方向的直接交流。 在漸新世(3390萬~2303萬年前),巨犀從蒙古高原到南亞的擴散沿著特提斯洋(古海洋)的東岸,通過西藏腹地的一些低海拔谷地進行。 巨犀在漸新世早期從今天青藏高原北側的蒙古高原經中國西北地區擴散到南亞,巴基斯坦巨犀的后代又在漸新世晚期返回甘肅和新疆。
自然資源論文: 我國西南地區春季降水對前期青藏高原熱力作用的響應
對世界上曾經生存過的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巨犀的研究讓人驚奇不已,因為古生物學家發現,這種龐然大物,在2650萬年前可以在青藏高原的南北兩側之間自由地穿梭遷徙。 由此說明,那時的青藏地區尚未上升成今天的高原,相關資料也指示其不超過2000米的海拔高度。 僅僅從這樣一個例子我們就能了解到,以化石研究為基礎,古生物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