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2月20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 高校學生黨支部在開展常態化主題黨日活動時,主要有主題不明確、走過場、形式單一、黨支部管理缺位等四個問題,為保障主題黨日活動開展的有效性,筆者探索“互聯網+”視域下學生主題黨日活動開展的新姿態,利用互聯網的開放性,實現跨地域的主題黨日活動資源的共享; 利用互聯網的創新性,讓黨日活動面容煥然一新; 利用互聯網的互通性,推動“信息化三聯體系”主題黨日的開展。
【關鍵詞】 互聯網+; 主題黨日活動; 高校學生黨支部; 有效性
一、引言
互聯網作為人類社會信息技術不斷變革發展的必然產物,它像一個巨大的電子圖書館,人們在其中尋找到自己需要的任何信息,也可以分享資源,獲得各個方面的知識,經驗以及想了解的資訊。 互聯網是鏈接一切資源的紐帶,打開了人類認知的新世界,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當代“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開展相對于傳統黨日活動更具有效的“互聯網+”主題黨日活動是時代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高校學生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的現狀分析
筆者作為一名學生黨員,根據自身參加主題黨日活動的感受,調查研究所在高校學生黨支部黨員參加主題黨日活動的情況,以及查閱相關文獻,了解到高校學生黨支部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黨日活動”主題不明確
主題黨日活動的形式各種各樣,豐富多彩。 但是有的學生黨支部在嘗試把主題黨日活動變得更加新穎的時候,顧此失彼。 一味地只顧活動的創新,卻淡化了黨日活動的“黨”味,有的支部要么在開展黨日活動之前沒有做好系統規劃,有濫竽充數之嫌; 要么主題不明確,活動開展后,收效甚微; “主題黨日”活動主題與內容不相符,有的甚至相差甚遠; 致使“主題黨日”活動的“黨味”缺乏。
(二)“黨日活動”走過場
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旨在做好黨內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本身具有固定的組織方法和固定程序,再輔以各級各黨支部的不同特色。 然而有些學校在需要組織支部全體成員一起重溫入黨誓詞、學習黨章,學習新思想等方面,也只是走馬觀花,在黨員講述自己的活動感想、講述心得的各個環節,個別學生黨員的發言蜻蜓點水,不能與實際結合,表達的內容多是大話、空話,活動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三)“黨日活動”形式單一
對于許多學生黨員而言,陳舊老一套而又枯燥乏味的“黨日活動”難以充分發揮激發他們參與黨日活動的熱情,“黨日活動”的形式化、單一化、固定化也在某種程度上間接影響著廣大學生黨員對每月一次的主題黨日活動參與積極性。 相比較于豐富多彩的大學社團生活和具有競賽活動性質的學生教育活動,“黨日活動”的組織形式、教育內容和培養學生的集體主觀能動性及其收益效果上都明顯可以體會到“活動無力”。
大多學生黨支部采取“課堂”式集中學習理論的教育模式,這樣簡單傳統的課堂教育模式,卻有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首先這種教育模式就有一些抽象和呆板,而且大部分學生作為共產黨員學習工作的主動積極性也很難真正得到充分調動。 其次,它單向被動,受到學生黨員自我社會接受知識能力、興趣愛好等多種因素的嚴重影響,黨日活動的內容主要是集中學習上級組織下發的學習資料,學習黨章。 內容枯燥單一,學生黨員學習熱情不高,缺少有效的互動,缺少黨員之間的思想交流,沒有從實踐中發現和創造性地挖掘了這次活動的價值意義。 有趕鴨子上架之勢,黨日活動的教育效果也難以充分得到有效的保障,主觀能動性也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四)學生黨員人數過多,支部管理缺位
高校學生黨支部書記一般由輔導員兼任,由于輔導員本職工作相對繁忙,導致學生黨支部管理缺位。 另外,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時,黨員由于受時間、空間等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不能夠按時到場,導致黨組織活動參與度不高,活動效果較差,不利于組織的協調; 以筆者所在大學為例,學生黨員大多是高年級同學,有的在外實習,或者準備復習考研,黨日活動的時間確定好后,總有一少部分學生黨員由于實習或者其他不確定因素,不能按時當場參加本月的主題黨日活動,從而使黨日活動開展的效果大打折扣; 學生黨員人數過多,學生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的時間和學生黨員上課或實習時間有沖突; 近年由于疫情原因,給各個學生黨支部開展黨日活動的開展增加了挑戰性,許多學生黨員不能夠在此期間受到與黨相關知識的培養教育和熏陶。
三、“互聯網+”視域下的主題黨日活動的意義
隨著我國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和飛速發展,各種新媒體不斷地滲透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2009年8月,新浪網推出微博,國內新媒體時代就此揭開帷幕。 迄今為止,新媒體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微信、快手、抖音等像雨后春筍一樣迅速地涌現了出來,讓更多的平民老百姓真正地貼近了互聯網,更加有了話語權和自主。 與此同時,在各種網絡平臺上做到了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對于社會化互聯網中所有信息的各種可選擇性、兼容性,及其傳播能力。 高校學生黨支部的主題黨日活動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有效性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形式得到明顯的提高。
(一)“互聯網+”對高校學生黨員群體更具吸引力
習近平同志2018年在北京召開的一次全國高校組織干部工作電話會議上再次明確指出,“要探索加強新興業態和互聯網黨建工作,在新興的各個領域將黨的號召力以及凝聚力不斷地擴大”[1]由此可見,在當代的互聯網滲透化的社會環境下,了解高校學生的黨建思想動向,并做出正確的思想引領教育尤其值得重視。
在互聯網和新媒體作為信息傳播背景的大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學生黨員的高等教育程度和素質水平相對較高,接受新鮮東西和事物比較迅速,自主動手能力相對較強,他們已將互聯網和移動設備作為了一個信息交流和互通的集聚平臺。 因此,通過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信息服務平臺,在網絡層次和思想維度上對進行支部黨員主題活動模式創新,這種“互聯網+”與黨日活動有機融合,相對于老一套的言傳身教的教育模式對高校學生黨員群體有著強烈的吸引力,黨日活動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保障,有助于提升學生黨員能夠順應時代發展綜合素質。
(二)“互聯網+”對培養高校學生黨員更具全面性
互聯網的覆蓋領域十分廣泛,它的快速發展,使得各類資源迅速豐富起來,在黨員教育管理方面也有著極大的優勢。 在遵循三會一課制度的大前提下,對高校學生黨員進行全方位的培養,是提高高校學生黨員素質的重要一環。 大學生黨員是學生中的先進群體和骨干,他們的思維靈敏,有著開闊的視野,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極強,可以將新思路與傳統的黨建結合起來,一方面,可以打造多元豐富的黨日活動新方式,另一方面,他們也可以從中得到全面的培養。 在新媒體時代,高校黨建工作與學生管理工作更加緊密相連,兩者相輔相成,打造全面培養學生黨員以及有意向入黨的積極分子的教育環境,這將給日后開展有效的黨日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互聯網+” 可以跨時域給高校學生黨員傳播新時代的主流意識[2]
為了讓學生黨建工作和學生日常管理工作能夠在線上緊密結合,大多數高校都專門建設有“智慧黨建”這一類型的信息化教育平臺。 二級學院學生黨務中心可以在網絡平臺上設立專門的黨建欄目,利用“互聯網+黨建”平臺實現黨的組織建設、黨員思想教育工作、黨員管理、黨員服務、黨日活動的信息化、現代化、網絡化、智能化,例如,設立黨史學習專欄,讓學生黨員重溫歷史,不忘初心、也可以及時發布黨和政府的相關動態,讓學生黨員隨時了解黨和政府的新風向,培養學生黨員們的新時代主流意識。
四、解鎖“互聯網+”視域下學生主題黨日活動開展的新姿態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強調“增強改革創新的本領,要善于結合實際,創造性地推動各個方面的工作的開展,要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3],可以看出,互聯網+對當今社會的重要意義,解鎖“互聯網+”視域下學生主題黨日活動開展的新姿態,在學校黨建工作中有著至關重要作用。
(一)利用互聯網的開放性,實現跨地域的主題黨日活動資源的共享
因為互聯網和黨日活動的有機結合,讓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更具各個支部的特色。 按照常規做法,在會議室舉辦主題黨日的活動,但總會有少部分黨員由于實習或者其他因素,導致無法到點參加主題黨日活動。 黨員們應用智能手機和相應App參加云會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每一位黨員都能參與到此次的學習中去。
互聯網的突出優勢就是有效地解決了現實地理位置的差距,隨著5G網絡通信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學生黨員可以在線上實時分享黨員學習資源、黨員與黨員之間互聯互通,實現跨地域的主題黨日活動資源的共享。
疫情期間黨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受地域限制,導致黨員不能夠匯聚一起上黨課。 可以考慮使用“騰訊會議”“學習強國”等軟件平臺,以及利用QQ,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開展線上線下主題黨日活動,這種云端主題黨日活動是切實可行的方法。 在黨日活動之余,利用抖音,快手等APP拍攝紅色經典網絡宣傳片,或用微視頻的形式記錄形式多樣的黨日活動,平時也可以開展線上知識競賽,知識競賽內容涉及黨章黨史以及習近平新時代的思想等,呼吁全體學生黨員踴躍參加知識搶答活動。 不僅提高了學生黨員學習了解你們知識的積極性。 也加深了學生黨員對當時黨章等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充分展現學生黨員比學趕超的精神風貌,強化了黨員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 讓學生黨支部的每一個黨員都參與其中,不斷提高黨日活動的重視,打造各個支部的特色,提高參與度。
(二)利用互聯網的創新性,讓黨日活動面容煥然一新
充分利用好互聯網的絕對優勢開展一個效果好的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有意識地通過網絡學習教育讓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較好的實施,這不僅能夠促進參與者的交流協作,還能讓上級黨組織更好地了解基層黨組織的思想動態。 學生黨支部,尤其是支部書記要充分發揮模范帶頭的作用,用較成熟的思維帶動較為稚嫩的思維,相互促進,最終讓大家的思想維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升華。
改善傳統的言傳身教的固有教育模式,通過互聯網,開展黨日活動新形式。 通過使用智慧黨建云平臺,可以非常便利地監督和規范組織生活。 在網上緊緊圍繞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開展各種主題討論,選派一些大學生代表在網站(微博、知乎等)通過網站發帖子,發信息,聊天的方式講述我入黨的故事。 及時地公開發布各種有關黨建的新聞信息,黨史相關知識,通過這么多開展黨日活動的方式,看到了主題黨日活動多樣化的可行性,除此之外,建立一個學校學生可以交流互動并且可信的網絡平臺,讓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學生或有意向入黨的學生和已經入黨的學生黨員之間有好的學習交流,討論并及時開展正面的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激發廣大在校學生積極參與黨建建設工作的學習興趣。 開展正面宣傳和引導,激發學生參與有關黨的學習的興趣。
(三)利用互聯網的互通性,推動“信息化三聯體系”主題黨日的開展
深入落實學校黨委相關要求,應用互聯網平臺,加大線上監督和引導的力度,鼓勵所屬學生黨支部用線上線下一體的黨日活動充分展現支部特色。 從目前情況來看,當前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存在著支部黨建工作質量不達標、黨建資源分布不均衡等問題,支部組織工作形式相對單一傳統,還是老一套的上傳下達,黨建工作與行政工作開展的融合還不夠緊密,黨員與群眾聯系的橋梁和紐帶需要進一步強化,支部黨建價值創新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這些都需要利用互聯網的互通性,來改進與完善黨建工作。
為了讓學生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的規范化、現代化、有效化,形成“學校黨委、二級學院分黨委、學生黨支部信息化三聯體系”的主題黨日模式。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以考慮采取“布置——開展——督察——測評——總結”的工作流程[4],保障主題黨日活動內容充實性和有效性,可以有效緩解濫竽充數情況的發生。
布置。 由學校黨委通過“智慧黨建” 統一下發當月的主題黨日活動的學習主題,并強調本月主題黨日活動的基本要求和合格質量,由二級學院黨委及時通知各個學生黨支部,督促落實安排到位。
開展。 學生黨支部按照二級學院黨委下發的工作安排,確定主題黨日活動方案,報二級學院黨委審批,審批通過后如期開展黨日活動。
督察。 由二級學院黨委對所有學生黨支部的主題黨日活動情況進行各個分支部的監督,每個學生黨支部安排一至兩位督察員,監督本支部時是否按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并詳細記錄其開展的效果以及質量,提前規劃好黨日活動的組織人員安排、開展的具體日期還有需要學習內容,確保其活動的嚴肅性、真實性以及有效性,讓每一位黨員按期順利地參加到本支部的組織生活中來。
測評。 學校黨委通過線上互聯網提前發布本月黨日活動的主題以及理論學習的相關內容,學生黨員提前落實,在開展黨日活動中時進行統一測評。 為了促進學生黨支部在主題黨日活動工作的有效性,讓各個支部之間的相互學習,借鑒,其他黨支部可以采納好的活動方法和實踐經驗,對照著豐富自己所在黨支部的黨日活動。
總結。 二級學院在每個月按時開展黨日活動質量評比工作,結合評比結果,對綜合評分較好的學生黨支部進行表彰,綜合評選優秀學生黨支部。 比如部分黨支部在創新黨日活動形式,提高黨員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都有較好的反饋效果后,都可以對其進行推廣交流。
融合以上五項工作流程,讓學生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的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從而形成“學校黨委、二級學院黨委、學生黨支部信息化三聯體系”的主題黨日模式,推動黨支部主題黨日工作進一步實現現代化、規范性、有效化。
參考文獻:
[1]姜潔.切實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全黨努力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N].人民日報,2018-07-05.
[2]廖盧琴.高校“互聯網+學生黨建”工作的邏輯與實踐[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02):63-65.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8.
[4]馮曉東,孫偉,羅迪.高校學生黨支部“兩監督一測試一評比”主題黨日模式探析[J].高教學刊,2021,(01):161-164.
作者簡介:鄧詩琪,第一作者,女,湖南張家界人,醫學部本科學生。鄭婭,通訊作者,女,碩士,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